-
1 # 阿瓜阿果
-
2 # 小思麻麻
謝邀!一年級的孩子很多時候,不會做新題型是很正常的,因為一年級孩子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限,認識的文字不多,可能會出現題目的都不懂,或是老師讀題時沒聽懂。做為家長應該怎樣幫助孩子過度呢?建議家長平常多陪孩子做練習,比如加減法,透過不同的形式的題型,表達形式讓孩子正真理解加減法運用法則。一年級孩子學習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需要從幼兒園簡單的學習到現在相對比較抽象和有點難度的學習,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家長只有多陪和教會更多的方法給孩子,同時也要鼓勵孩子,對孩子充滿信心。透過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努力,相信很快就能夠取得明顯的進步。
-
3 # 佩佩說說
一年級的孩子遇到新題型,就讀不懂題,容易做錯,是常有的事情,家長的心態一定要放輕鬆,因為不是一個孩子這樣,是絕大部分都這樣。(排除個別早教特別好的)
我們成年人,如果突然換動工作,是一份全新的,沒接觸過的工作,也會很茫然,不知道該幹什麼的,所以不熟悉的不會做是件很自然的事情。
發現孩子不會做題或者做錯題目的時候,我們先分析下原因:
1、識字不多,影響理解水平。這個在一年級的孩子常常出現的原因。我的孩子就常常因為2個字或者3個字不認識而卡殼,而且數學書或練習冊上有些字是沒有漢語拼音的,所以不認識就是不認識。只能向我求助。
2、知道了題目的意思,還是不知道怎麼做。這種情況大概是題型很陌生,孩子沒法迅速轉變思路,造成無從下手。
3、理解了題目,但是知識點沒有掌握好,孩子同樣也不會做,或者出現做錯的情況。
針對這幾個原因,家長要有耐心,我們可以透過下面幾個方法來幫助孩子。
1、加強語文的學習,提高對生字的熟悉度。特別是數學題目中常見的生字,“填一填”,“圈出”“解答”等等,一年級的孩子識字有限,慢慢教給他們,時間長了就會認識的。
2、認識了字還是不理解題意。需要培養孩子審題的能力。那麼建議讓孩子多讀幾遍題目,一遍不明白,建議讓孩子大聲讀題3遍以上,默讀或小聲讀孩子的注意力不一定集中了,大聲讀會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有的題目,孩子讀到2、3遍的時候,就能反應過來該怎麼做。
如果讀了幾遍還是不明白,那麼家長可以幫助孩子進行題目的拆解,分析,帶著孩子理解題目的意思,講完後,可以反問孩子具體的做法,比如第一步幹什麼,第二步怎麼做等等,幫助孩子弄清整個思路。
3、孩子的知識點掌握不好的話,家長先應該幫助孩子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點。如果常出現這種情況,建議和老師進行溝通,看看孩子的聽講情況如何。
隨著孩子識字量慢慢增加,逐漸熟悉小學數學的題型和出題思路,數學會越學越好的。家長要有耐心和信心,同時也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有信心才會學得更輕鬆。
-
4 # 考試英雄
家長遇到這個問題不要擔心,因為小孩子遇到新題型不會做是非常正常的。你不要懷疑,其實大多數孩子都這樣!
這主要是他的邏輯思維能力還不成熟,對知識的理解還達不到活學活用的能力。所以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用太擔心。小孩子能學習,把老師講的吸收了就可以了。
你想想作為一個成年人,能夠將知識舉一反三,那是經過了大量的實踐認知後,才有的能力。小孩子很難做到,如果想要讓孩子會做更多的題型,只能讓孩子做更多的題,透過實踐不斷的掌握這個能力。但一年級的小孩,我覺得也不要強加壓力!
另外,如果想提高,需要平時多做一些有益於開發智力的遊戲,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
5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這跟孩子的智力發育程度有關,也跟孩子做題經驗有關。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焦慮感,我的孩子怎麼一遇到新題就沒思路,不知道如何下手,為什麼呢?是不是孩子笨呀?
其實,對於一年級的很多孩子來說,看到新的題型,不會做,是正常現象。
不說孩子,就算是我們大人,有些題型你沒見過,你都不一定能做對,是嗎?
當然,有很多孩子,也是可以做出來,一對比,我們就容易產生一個想法:
為什麼別的孩子會,我的孩子不會?
這往往容易產生焦急的情緒,繼而產生惱怒情緒,你為什麼什麼都不會!!!
事實是如何的?
1、別的孩子已經做這方面的早期教育幾年,而你的孩子,可能是剛開始接觸這是一個現實,有些孩子剛入學,已經是超級牛蛙了,認字2000+,數學3年級水平,英語流利交流的水平。這些牛蛙做起一年級的題目,那不是像切菜一樣,秒完成的狀態。
即使不是這些牛蛙,普通的孩子,經過一定的訓練的,也是對於大部分知識都是非常熟練的程度了,認字幾百,能夠熟練自主閱讀,數學100以內熟練,英語拼讀都有基礎。對付作業當然是輕而易舉。
如果你的孩子恰好屬於0基礎上學,那麼,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題目讀不懂,怎麼做?只能靠猜,靠感覺。這些孩子如果敢寫,那說明還有些勇氣。有寫孩子是不敢寫,遇到不會即刻停手,在那發呆。
這是說的做題,還有聽課的效率。
(1)現在的孩子,都不是那麼好管,老師上課,很多時間都在管紀律,能夠講課的時間不多。如果你的孩子恰好又不那麼能夠集中注意力,上課溜號了,那麼,聽不懂是正常的。因為,他可能根本沒聽到。
(2)老師現在上課沒法從最最基礎的慢慢講,因為也要照顧基礎好的學生,所以,上課的速度可能就比較快。如果是沒有基礎的孩子,可能就跟不上節奏。
2、孩子的早期教育,養成的行為習慣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你的孩子是否平時能夠比較獨立的做事?是否有著自我負責的態度,勇敢的精神?
很多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得到鼓勵去自由探索,每每做一件事情,就中途被打斷,這也被限制,那也被要求。
這樣的孩子,到了一年級,往往會不知所措。因為平時自我做決定的機會太少。當真正要面對問題的時候,他也會習慣性的等待,等待你給他指令。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孩子依賴父母的原因,我不會,你來幫我,否則我就不動。
3、被批評過多,改正過多,導致孩子不願意試錯很多父母,要求很嚴格,這不一定是好事。經常指出孩子的錯誤,容易導致孩子畏手畏腳,做事情擔心出錯。
這種緊張情緒,會影響到孩子面對問題時的反應。我做出了會捱罵,我不敢做,還是你來教我吧。
綜上,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夠上學時,更加的從容,請注意以下幾點:1、給他做好智力和習慣,心態的準備
2、讓孩子平時適當的掌管自己的事情,別事事包辦
3、對於已經有點害怕的孩子,別過多的批評指責
4、別對孩子報以過高的期望,壓力過大,反而起反作用
5、鼓勵孩子去嘗試,錯了沒有關係,有自己的想法也是一個進步
我是翼翔老師,喜歡教育。
-
6 # 蛋仔嘛嘛成長館
在我看來,一年級的孩子見到新題型不會做,這是很正常的,家長不用過分擔心。因為孩子剛從幼兒園升入小學,對數學的理解力還不夠,還需要不斷地加強學習、加深理解。
作為家長,就應該耐心輔導、靜待花開,絕不能因為孩子不會做,就懷疑他的智商,甚至開罵,導致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那是最最得不償失的做法!
-
7 # 小小天堂樹
我覺得這個問題回答起來,沒有那麼簡單,起碼有三個原因。
第一:說明孩子對此類的問題沒有吃透,概念還沒有搞清楚,所以就很難做到舉一反三。往往解答題目前,一定要做到基礎概念爛熟於胸,或者詳細的先把它列下來,再來做題。
第二:可能對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遇到稍稍難一點的題,他就會習慣性的告訴自己:這道題太難了我不會。
這種自我暗示真的是害死人,所以可能對於孩子來說他只會花一兩分鐘的時間想一下,不會他也就放棄了,因為還有別的題目要做,或者僅僅是因為懶得想。
下次遇到這種狀況的時候,必須要留給自己一段時間,好好靜下來思考,只有你認真考慮過了,不管能不能答出來,在頭腦中就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每個孩子的天賦是不一樣的,雖然我很不願意說這句話,大多數家長都不太願意面對,但這就是事實。
怎麼辦呢,只能多多練習了。也許思路會慢慢隨著題量的積累,更加開闊,哪一天成為學霸的可能也是有的。
回覆列表
根源是未真正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這是大多數孩子目前學數學的現狀。
有聰明和愚笨孩子通用的數學學習方法嗎?
100多年前在美國芝加哥,學者沃什伯恩提出“溫內特卡計劃”,建議學校按照每個孩子對知識的理解來劃分學習進度,孩子們由於普遍學習效果顯著,導致該計劃風靡一時,後來由於政府的財政問題而停止。
人類的智慧總是如此的相似。
一位印度裔美華人,名叫薩爾曼·可汗,幼年時被稱為數學小王子,麻省理工兼哈佛大學高才生。有一次因為表妹納迪婭的數學成績差得一塌糊塗而提供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這位對數學非常自卑的小姑娘的數學便變得得心應手。看見納迪婭的數學成績突飛猛進,10多位親戚孩子一同奔湧到薩爾曼面前。
後來為了讓更多的孩子受益,薩爾曼成立了可汗學院,為全球的孩子提供免費的網路課程,比爾.蓋茨還是他的忠實粉絲。當然,現在的可汗學院不僅僅只有數學了。
薩爾曼·可汗教孩子學習數學的核心理念就是精熟學習法,即真正理解數學概念和原理,數學難題便能迎刃而解。
道理看似很簡單,但其實大多數中國孩子並未能做到,甚至國內學校的大多數數學老師也未必能弄懂。事實上的情況,卻是我們大多數的孩子只會機械地套公式、用題海戰術應對數學,而對公式的原理一知半解甚至供為“神律”,只懂虔誠地背誦,而從不敢加以“褻瀆蹂躪”。薩爾曼強調,“之所以有差等生和優等生,就是因為前者沒有掌握概念之間的聯絡,而後者做到了。”瞭解這一點,笨孩子也能學好數學。
6歲前的數學啟蒙清單
6歲前的孩子有學習數學的必要嗎?孩子有興趣的可以學,平時父母還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接觸。建議孩子6歲前的數學啟蒙清單如下:
1、數手指、數家庭成員人數;
2、認識門牌號、樓層號;
3、從1數到100,並認識1~100數字;
4、益智類的數學啟蒙小遊戲;
比如幼兒說免費的“趣味加法”小遊戲(搜關鍵字“趣味加法”即可找到,保護視力別玩太久哦)
5、跟孩子玩開超市的遊戲(父母可經常陪孩子玩);
6、給孩子一筆小額金錢,鼓勵孩子獨自到超市把指定物品買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