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萬事之始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漢朝是沒有公爵的。在漢朝初建之時,劉邦刑白馬與大臣們盟誓“非劉不王,非功不侯,有違此者,天下共誅之”,由此可見,漢朝大貴族只有王和侯兩種。

    但是,為了體現漢朝對上古聖賢們的尊重,漢朝實行了“二王三恪”制度。即把前兩代的王朝後裔封為公爵,示以賓禮而不臣。如把周朝後裔封為承休公,把孔子的後裔視為商朝的接班人,封為殷紹嘉公等。但從整體來說,漢朝是沒有公爵的。

    王莽稱安漢公

    到了西漢末,王莽以安漢公的身份篡位,建立了新朝。王莽之所以會被封為公爵,是因為西漢末國家的權力已經掌握在王莽手中,所謂的封為公爵,其實就是王莽為了篡位而進行的前期準備,把自己的地位超然於諸臣之上,有利於他更好的欺騙世人。

    王莽篡位後,一改漢朝的封爵制度,公爵成為了新朝比較常見的一種爵位。這其中主要有三類,一是新朝建立的功臣,如嘉新公劉歆、章新公王尋、隆新公王邑等;二是漢朝過去的王爺全部降為公爵,如安定公劉嬰、廣陽公劉嘉等;三是王莽的家族子弟,如功隆公王遷、功明公王壽等。

    東漢初年的公爵

    劉秀建立東漢後,並沒有把自己的兒子馬上封王,而是先封為公爵,如右馮翊公劉輔、楚公劉英、東平公劉蒼等。這是劉秀認為,自己的兒子們無法與西漢那些老牌諸侯王們相比,有一些謙虛的成分在內,其實這就是一種政治作秀。

    但是,劉秀忽視了“公”這個爵位在歷史上的含義,單純的理解為是一種低於王爵的職位,出於謙虛和作秀的成分,把自己的兒子們封為了公爵。可是不久,就在群臣的進諫下,認識到了自己的失誤,馬上改封自己的兒子們為諸侯王。

    曹操稱魏公

    漢朝自劉秀封兒子們為公之後,漢朝除了封“二王三恪”之後為公爵之外,再也沒有出現過公爵,直到漢末。

    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5月,曹操受封為魏公。

    總結

    在漢文化中,公是道德範疇最為尊敬的一種稱呼,在歷代王朝的官爵體系中,也是待以賓禮而不臣,即皇帝不把公爵視為臣子,而是視為賓客。像承休公、紹嘉公和後世的衍聖公皆是如此。

    王莽的安漢公其實也是這個意思,只不過這個稱號是他自己為了體現自己對漢朝的貢獻而沽名釣譽而已。而他自己在建立新朝後,大肆封賞公爵,就是犯了一個歷史性的大笑話。劉秀也犯了同樣的錯誤,好在糾正的早,沒有在歷史上留下笑柄。

    至於曹操被封為魏公,主要原因曹操確實是立有絕大的功績,漢獻帝實在無法再以君臣的名分來處理與曹操之間的關係,因此才封曹操為公爵。可是,曹操接受公爵所蘊含的政治意義卻被荀彧看懂了,因此,他才在悔恨交加中自殺。

  • 2 # 簡史資深宅

    漢朝沒有公爵。

      

      周朝的公爵只封給前朝的後裔,而周公之國魯國只是侯爵國(周公稱公,並不是爵位是公爵,而是因為他的官職是三公之一。《春秋公羊傳》:“天子三公者何?天子之相也。天子之相則何以三?自陝而東者,周公主之;自陝而西者,召公主之;一相處乎內。”兩相印證,三公是秦及秦以前天子之下的最高管理的稱呼,輔佐天子。)之所以是這樣是因為按照周朝的禮法,前朝後裔宋公、虢公、虞公等像周天子行賓禮,而齊侯、徐侯、黃侯等行臣禮。在實際上週朝與宋國等仍是君臣關係,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按照周朝的封地制度“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從封地來說其實周朝是延續夏商的三等爵位,不過將第一級在封給宋國、虢國等時予以了特殊的“賓禮”地位明顯優於其它侯國。所以在本質上週朝公爵和侯爵可以視為一級,只不過公爵的地位和待遇優越一些,正如在現代社會中相同等級的官員中有排名前後的劃分。

      

      秦自商鞅變法後建立二十等爵軍功制。漢延用秦朝二十等爵,並增設了王爵。自從劉邦將異姓王消滅後,並與群臣立下白馬之盟。《史記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對白馬之盟的記載是:“非劉氏而王者,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所以王爵只限於劉姓(呂后、王莽、曹操這三個時期是個例外,大家都很瞭解,不詳細說明),侯爵的賜封也是極為嚴謹,其他爵位與秦朝一致,除了為避漢武帝劉徹諱將徹侯改為列侯。

      西漢末年,王莽一方面不能破壞漢高祖“非劉不王”的祖制,另一方面又要顯示出自己高於所有漢臣的特殊地位,便重新把“公爵”翻了出來,晉封為“安漢公”。後來王莽篡漢,另立新朝。所以“封公爵”在漢朝意味著不做漢臣,脫離漢制,另立法統。

      

      後來曹操欲為魏公,荀彧就極力反對,認為曹操有不臣之心,曹操也是等到荀彧死後第二年,才加的魏公。

      所以公爵有它的特殊性,只封給前朝的後裔。作為特殊群體的特殊爵位,人臣爵位只到列侯。

      當然,時代在變化,規矩一被打破就很容易變成慣例。以後魏晉置五等爵,有郡公、縣公,隋唐宋有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等,明朝有國公爵,清朝有公爵。隨著皇帝加強中央集權,爵位也不再是最初的爵位,以前可以開國的公侯變得也只是享受封地食邑,沒有開國之禮,城池百姓治理歸屬當地太守縣令,屬中央指派,也就不掌握封地軍政,這時候的爵位和官職已經沒有牽連,爵位尊貴,官職威重。說白了就是爵位相比秦二十等爵尊貴一些,權力還是來自於官職或者派遣。

  • 3 # 秦崆

    漢朝的爵位沿襲秦制,分為二十等爵,最高級別是侯爵。

    漢朝在秦朝的爵位上增加了個王爵

    在周朝的時候,公爵是隻封給前朝的後裔。直到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出現了身為子爵國的楚國和侯爵國的晉國自稱為公的現象,公爵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表示要挑戰當朝的權威。

    所以在劉邦斬白馬盟誓「非劉不王,非功不侯,有違此者,天下共誅之」,直接剔除了公這一爵位。

    在漢朝,真正意義上的公爵只有兩位,一位是王莽,自封為安漢公,另一位時曹操,稱為魏公,所以說曹操有篡漢的想法並沒有冤枉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應該怎麼準備考研呢?從哪步先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