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臥床俠
-
2 # 樂天有晴
首先,諸葛亮不管謹慎不謹慎,都不會贊成子午谷方案。很簡單,成功了,就是你魏延的功勞,魏延以後更難駕馭。搞砸了,魏延大不了一死謝罪,最壞還可能投降曹魏反過來打蜀漢?這收益和風險完全不匹配,換誰誰願意啊?其次,從投入的角度看子午谷方案。魏延說只要五千精銳,可是精銳都是部隊精華,精銳不僅僅是單兵作戰強,還有豐富經驗可以指導帶領培養其他人。一個精銳搭配十個新兵能發揮很大作用。五千精銳如果好好珍惜,可以讓五萬大軍戰鬥力得到很好培養或提升。魏延毫不客氣就拿走五千精銳去冒險。失敗了,不但耗費了五千珍貴精銳,還影響日後的部隊建設。這種奇襲算是很危險的任務,必須得排精銳去做,派些經驗不夠能力不夠的二三流士兵去做,估計沒到長安,人人怕死都逃了。所以投入精銳去執行子午谷是必須的。所以 投入和收益不對等,換誰誰願意啊
-
3 # 沒駕照的老司機
這麼跟你說嘛,就算魏延開著坦克去殺出一片血路,把長安打下來,然後對面四方響應,被別人裡三層外三層包著就能贏嗎。。。
-
4 # 飛魚營
歷史上哪個著名戰役都不是兵行險招,正是一里大的地方可以控制一千里的範圍,毛主席讓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險不險,鄧艾偷襲陰平險不險,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曹操留七千人對東吳十萬險不險,魏延十年太守當的還是稱職的,敢提出奇襲子午谷,是具體分析了魏國的實力的,退一萬步說,諸葛孔明後來的佈局讓魏國有了反應時間,後來有所防範,六出祁山而無功,九伐中原而不克,最後讓司馬家給拖死了
-
5 # 恬然滋味
以前答過這個問題。找不到了。
個人認為一切因素都可以歸結為人的因素。
鄧艾走陰平道,若在諸葛亮時期,就是摸到成都,也是全軍覆沒。
美國打北韓戰爭若不是遇到了天朝,那就是在合適的地方合適的時間打了漂亮的戰爭。
曹魏一向人才濟濟。曹丕曹睿也算得英主。北方士氣正盛。魏延欲出子午谷必無勝算。看看司馬懿擒孟達,包括名將徐晃,在維護重大國家利益面前,哪裡會循常規?
魏延是蜀漢第一將,漢中太守。五千精兵再加過萬的後勤士兵。這要是一去不返還得了嗎?
國運這個東西和個人的氣運一樣。你跟一個氣運正盛的人行險碰運氣你一定吃虧。
-
6 # 軍153145258
魏延的這個子午谷奇謀還是非常厲害的,當時也得到了蜀漢很多將領的支援!但諸葛亮卻否定了這個計謀,理由是太過冒險,若曹魏在谷口埋下一支伏兵,以逸待勞,那麼就可以輕鬆的拿下蜀國軍隊!絕無勝算可能!
-
7 # 民眾關注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決定繞道岐山,先拿下隴右,再取長安,步步為營!這個策略比較穩妥,但山高路遠,消耗巨大!執行起來還是很費勁的!
這個時候魏延就提出一計,從漢中出兵子午谷,出了谷口就是長安,到時候可以直接拿下長安!只需要派一支精兵,輕裝簡從,長途奔襲,出奇制勝
魏延的這個子午谷奇謀還是非常厲害的,當時也得到了蜀漢很多將領的支援!但諸葛亮卻否定了這個計謀,理由是太過冒險,若曹魏在谷口埋下一支伏兵,以逸待勞,那麼就可以輕鬆的拿下蜀國軍隊!絕無勝算可能!
後來諸葛亮的穩紮穩打的策略也沒有成果,因為馬謖輸了街亭,導致第一次北伐前功盡棄,沒有成功! 那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能採用嗎?還是可以採用的,假設真的派一支奇兵過去,真的佔領了長安!但這個時候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根本守不住,蜀軍糧草供應困難,而魏國肯定會兩面夾攻,不惜一切代價! 所以,守不住才是諸葛亮不採用子午谷奇謀的主要原因!並非太冒險!。
-
8 # 使用者狼哥
諸葛亮一向用兵謹慎,魏延的這個子午谷奇謀還是非常厲害的,但諸葛亮卻否定了這個計謀,理由是太過冒險,若曹魏在谷口埋下一支伏兵,以逸待勞,那麼就可以輕鬆的拿下蜀國軍隊!絕無勝算的可能!
那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能採用嗎?假設真的派一支奇兵過去,五千人的兵力真的能佔領了長安嗎?就是攻佔了長安能守得住嗎?而魏國肯定會兩面夾攻,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拿下來! 所以,諸葛亮不採用子午谷奇謀的主要原因太冒險!。
-
9 # 尚德未央
子午谷奇謀是在諸葛亮首次北伐時,由大將軍魏延提出的,其具體方案是效仿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由魏延親自率領五千精兵從子午谷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拿下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兵長安、潼關,兩軍異道會師於潼關。
魏延的子午谷作戰計劃是十分值得思考的,因為如果作戰計劃成功,那麼蜀漢即可拿下長安,兵鋒直指洛陽。這對魏國來說是最不想看到的局面,也是威脅最大的局面。由於長安、潼關若失,魏國的西方則無險可守。倘若東吳與蜀漢聯合進攻,那麼魏國就會面臨滅國之危,從這個層面來看,子午谷奇謀堪稱一戰定天下的計謀。
那麼,為什麼諸葛亮沒有采用呢?
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諸葛亮生性謹慎,魏延的計謀看似美好無比,但同時也是十分險的一招,諸葛亮不會用這麼兇險的一計,不敢冒這個風險,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我們知道,從古至今,打仗打的是什麼?打的就是經濟。魏國之所以強大,歸根到底就是擁有著強大的國力。在三國後期,只有魏國堪稱猛將如雨,而最慘的就是蜀漢了,有道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由此可見蜀漢的國力與魏國相比,差的實在是太遠。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繼續往下探討。在這裡,我們可以假設一下。我們假設魏延的作戰計劃成功,拿下了長安,那麼,蜀軍真的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在這次北伐中,諸葛亮帶了多少兵馬?對外稱作三十萬,實際就是十萬左右,假定拿下了長安,諸葛亮又有多少兵馬去守呢?又要分出多少來攻打長安周邊的郡縣呢?一旦分兵,蜀漢對長安的防守就會陷入兵力不足的尷尬局面,簡而言之,就是將長安吞入口中卻咽不下去,終究是要吐出來的。而魏國則可以從四面八方來支援或是進攻長安,這樣一來,一、蜀漢沒有多的兵力去守長安;二、一旦魏國對長安進行包圍,採用圍點打援戰術,將長安變作孤城,那麼,蜀漢即使拿下長安,也會在不久彈盡糧絕,守軍則會餓死在長安。
同時,長安對於魏國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如果魏延拿下了長安,魏國必然會派兵爭奪,同時,從西川往長安運糧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而魏國則不然,一旦將戰役打成了長安永續性保衛戰,對於諸葛亮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麻煩。同時,魏國也擁有一大批優秀的將領,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司馬懿。一旦魏延的兵馬有什麼風吹草動,司馬懿在第一時間就能夠想到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同時做出調整,甚至讓魏延全軍覆沒。參考司馬懿攻伐孟達,司馬懿用兵不亞於諸葛亮,魏延或許能夠拿下長安,但是試問魏延有能力拿下司馬懿嗎?
所以,以蜀漢的實力,即使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能夠成功,那也只是戰術上的短暫勝利,從戰略上來說,拿下長安,蜀漢極有可能是得不償失的,所以,諸葛亮沒有采用魏延的計謀。
-
10 # 大海看天下1
難以完成的子午谷之計。魏延率軍從褒中出發,循秦嶺東行進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長安,完成這個行程必須用10天的工夫。曹魏長安守將夏侯楙得知魏延軍突然到來時必須要棄城逃跑,不作抵抗。夏侯楙逃跑時,必須留下大批可供蜀軍食用的糧草輜重。魏軍的增援部隊必須要在20天後才到達長安。而諸葛亮大軍從斜谷出發,必須在20天內趕到長安,增援魏延。萬眾執行子午谷險道不能走漏半點訊息,沒有魏軍攔阻。以上五點都是完成子午谷之計必需的環節,但是都難以如同魏延所想般完成。先說第一個,首先魏延能保證在10天之內穿過子午谷而到達長安嗎?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確實具有一定的危險性,然而諸葛亮是一個非常小心謹慎的人,軍隊裡面受20板以上的刑罰他都要親自審理,可見他做事一般是不帶有危險性的,也就是說,他每次做事都必須具有一定的把握性才做的。像魏延這樣冒失的想法,他是不會接受的。他並不是懷疑魏延的能力,而是懷疑此建議的安全性和勝算率。諸葛亮不放心他,魏延的腦後有反骨,諸葛亮呢,也已經看出來了。如果採取這樣的做法失敗了呢?那麼魏延還不立即降魏啊,這樣不但損失了一員大將,而且對這次的北伐也會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他必須把魏延拴在自己身邊。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很多磚家都研究過,且給予了很中肯的答案。而我就為什麼諸葛要先的隴右簡單分析下。1.民族因素,馬騰家族和韓遂勢力都在現甘肅一代,此處羌族,戎族,狄族,漢族相互矛盾利益交錯,且相對關中漢人聚居,曹魏的管理能力弱。而曹操雖然挑撥了馬韓關係取得河西,但馬超的影響力依舊很大,容易得到地方的支援。2.絲綢之路的起點。諸葛在南征孟獲之後,民族間貿易和兵源來源上都得到了很大實惠,而隴右地區有類似的矛盾和利益,比起直取關中要核算,得了此處北上可進河套地區,直下就是關中平原,南下就是漢中老巢,可謂進可攻退可守。而司馬也是看中這點,佔據有力地形和諸葛死耗。3,著名的西涼鐵騎產地和甘南的富饒。甘南地區又稱小江南,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得到此地可以已戰養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