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小舟
-
2 # 夢幻現實2014
市盈率是有適用性的。諸如以下5點情況的出現,用市盈率這一指標就是不大合適了。
1、夕陽行業的股票。整個行業都在走下坡路,公司盈利每年都在下滑,那今天你看到的市盈率才10倍,明年可能就衝100倍去了。顯然這個市盈率低是不可取的。
2、週期性股票。週期股的特點就是盈利帶有明顯的週期性,比如券商、鋼鐵、煤炭、旅遊等。當它市盈率很低的時候,其實是這個行業最景氣的時候,它的盈利帶有周期性,所以說這個時候進去買股,就容易買在最高點,因為景氣過後即是漫長的衰退期。
3、流動性差的小市值股票。這個特別是香港市場的一些股票,在香港阿貓阿狗的企業都能上市,所以有些公司的市盈率看起來很低,但是根本沒流動性,你一買價格馬上就上去了,所以實際買到的價格要遠遠高於現在看到的價格。
4、高成長性股票。即具有高成長性的股票,如按今天的市值算可能市盈率是100倍,但是因為企業飛速發展,按明年的盈利算可能就只有10倍了。炒股炒的是預期嘛,所以這種股票基本是等不到市盈率低的時候的,除非它過 了高成長期。所以投資這種股票並不能說因為它市盈率高就覺的它沒價值,不是這樣的。
5、虧損的股票。都虧損了,從市盈率角度這個股票儼然已經是沒有價值了,虧損萬一是暫時的呢?萬一要重組翻身了呢?所以在這裡市盈率這個指標也是不適用的。
那市盈率的適用性在哪裡呢?從上面幾點可以歸結出來,市盈率其實適合盈利穩定的,又具有流動性的股票,如果符合了這兩個條件,那我倒覺的市盈率就是越低越好了。
所以綜上所述,市盈率越低越好是有前提的,而市盈率高也並非就不是價值投資。
-
3 # 世界笑樂
一般什麼事大家都說九死一生來形容獲得成功的難,九死一生畢竟最後還是成功,股票交易對於幾乎所有人是九死後面木有生直到生命終結股票交易也是失敗,基本上賠上人生,窮困潦倒破產是常態,如果你可以接受,那你就堅持,當然股票交易也確實是窮人為數不多可以靠自己就可以改變人生甚至整個世世代代,只是其中成功者不是鳳毛麟角,寥寥無幾,萬一,這他媽的最少是千萬分之一。附股票交易認知:無論資本還是散戶都一個目的,金融本質就是把別人錢裝自己口袋,怎麼做呢,資本就要設局騙走散戶和其它傻逼資本的錢,手法無非:以假亂假,以假亂真,以真亂假,以真亂真,以及互相組合複合型騙走你的錢,資本就是Sunny下反反覆覆挖各種各樣的坑,總有一款坑可以埋你,能讓你看到的都是資本想讓你看到的,你看到的未必是你看到的,真正賺錢的東西其實有時候就在你眼前甚至資本就放在你的身上,只是資本利用人們有各種各樣的盲點思維不讓你看見而已,散戶腫麼賺錢,只有想明白設局者心思,才可以跟著資本一起賺錢。12年時間三千萬代價才明白:見相非相,路見不走;著相不出離:敗;出離不著相:贏;就像下圍棋,找出棋眼活,吃到大龍大賺
-
4 # 中銀財富股權基金__夏愈
對於產業投資來說是這樣的,市盈率低風險就小!
但對於大A股來說,市盈率的高低與公司好壞,股價漲跌關係不大,大部分情況來看,市盈率低的公司適合長線投資,享受紅利分配,而短期有賺錢效應的公司,市盈率都不會低,相反,一些市盈率能捅破天的公司,短期賺錢更多,比如,華大基因!
-
5 # 虎山行者86080007
在博弈市場打拼,始終要明白一點,你所看到或聽到的,都未必是真實的!而且這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就市盈率而言也是動態的,今天或今年它很低,不代表明天或明年它還會很低,我們參與這種搏弈,最終須要用理性的思維去甄別表相背後的實質,只有弄清了這些,才能多一些勝算,但也僅此而巳!量體裁衣,做好風險評估和自我管控,見招使招勝過依靠任何技術指標!謝謝!
-
6 # 雪狐財經
市盈率只是股票有沒有或有多少投資價值的一個參考指標,它僅僅是個參考數字事實上個股好不好並不單看市盈率,還有其它很多。市盈率低只能說明個股泡沫小或不存在泡沫,市盈率還會隨時間變動而上下浮動,業績突然虧損它很有可能就隨時上到幾百上千,或個股業績突然暴增也會讓市盈率大幅下降,關鍵還是看個股的主業盈利喝發展前景。
A股市場說句實話進行所謂價值投資的人少之又少,想短期獲取高回報的佔絕大多數,這麼一來就算你公司可以持續穩定了盈利如果不能再股價上有所表現那也不是股民們的菜。也沒有幾個股民可以買入持續持有一年量能甚至N年。
去年中“東湖高新”市盈率就只有六七被,這在當時算是非常低的一個數據了,除了銀行等板塊市盈率能低到10倍以內的鳳毛麟角,可是東湖高新就當時漲了一波之後就再也沒有任何表現,反而是一路陰跌到現在,這也是低市盈率。
還有一個例子今年的“開能環保”一季報出來後它的市盈率只有2倍多,這可真是全球都沒有。把銀行都市盈率拿來和它對比也會汗顏。2倍多是個什麼概念?全市場找不出第二個。可是你仔細看看他的季報公告就可以發現開能的這個超低市盈率是怎麼產生的,不是主營業績,也不是附帶業務增收而是股權轉讓計入營收,因此市盈率也因這次的股權轉讓大幅度的拉低,低到全球第一。這麼低的市盈率應該可以有很高的投資價值了吧?事實上不是,所以市盈率只是一個變動的參考資料除此之外別無他用。
-
7 # 琅琊榜首張大仙
市盈率是否越低越好,這個理念其實是錯誤的!在A股市場裡有太多太多的低市盈率的股票,並且還是常年保持低市盈率的,可是他們卻往往沒有什麼投資價值和利潤空間!反而一些所謂的高市盈率的中小創個股,卻能帶來許多不錯的漲幅!
其實在我超過那麼多年的經驗裡,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常年保持市盈率較低的個股不一定有投資價值,但是從高位跌至低市盈率的個股可能會有不錯的價值!這個道理聽起來有點複雜,但是理解起來卻非常簡單!近幾年上市的中小創個股,普遍被專業機構認定22倍的市盈率為正常合理的市盈率,那麼我們就可以把22倍的市盈率作為一個參考!當個股上市以後基本是不可能保持22倍市盈率這個數值的,經過市場的炒作和看好,22倍的市盈率往往可能會翻幾倍,甚至突破100!那麼當有一天這個高位的市盈率再次跌至22倍附近,甚至以下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它看成價值!
所以市盈率不是越低越好,要看市盈率是如何回到低位的,是常年保持的?還是跌至低位!這兩者的區別很大,當然了,市盈率作為一個比較不錯的指標一直深受大家歡迎,不過在A股裡僅憑市盈率就選股可能還是不夠的!因此還有許多值得大家研究,分析,學習的地方!
-
8 # 侯哥財經
從含義上來看,市盈率的數值代表著投資該公司回本的年份,因而理論上的確越低可能越好,不過在實際的炒股當中,股價的上漲同市盈率的高低並沒有這麼明顯的聯絡,大多數我們只是把其當做個股估值高低的參考而已。
比如上市公司的財務資料一旦造假,盈利水平的確很高,從公式來看,市盈率=股價/每股盈利,分母數字變大,市盈率也就降低了,如果這種情況你透過市盈率去選股,就有可能選擇到潛在地雷股。
還有有些個股屬於週期性板塊,在低谷期個股的市盈率的確很低,去年又經歷了漲價潮,盈利水平還不錯,市盈率也會很低,比如鋼鐵、煤炭等個股,如果投資節奏沒把控好,也容易出現投資虧損。
另外大家要注意就是一般上市公司的每年、每季度更新資料有延遲,以及pe指的資料在財報預期公佈之後,不會立馬變更,因而對於短期投資者參考的意義就不大。況且大家都知道a股的投機氛圍相對叫濃,以市盈率來作為炒股的依據相對也就不是那麼的成熟。
希望以上投資能夠給到大家一些參考!
-
9 # 綽號文教授
股票的市盈率肯定是越低越好,市盈率是股票價格除了每股收益,比如一隻股票的價格為20元,每股收益1元,市盈率就20倍,如果第二年業績增長百分之一百,收益2元,市盈率就降為10倍,理論上10年就能收回投資,但是A股的分紅率一般不超過利潤的30,所以10倍的市盈率,按此分紅也需要33年才回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家投資就不能以市盈率一個指標來衡量,應該更注重企業的成長性,比如銀行股市盈率很低,分紅率也還行,但增長緩慢,不適合小資金投資。白馬股成長性很好,長期高增長,買在低位是很好的選擇,才上市的新股,如果是行業龍頭,一年以後小非解禁,把股價打低,能在30倍市盈率買入是最佳的選擇,因為新股盤子小,有很強的股本擴張能力,優質成長股是長線投資的最佳選擇。
大家買股時,一定要認真檢視公司利潤,要主營業務利潤才真實,有的公司靠出售資產或股票產生的利潤,是一次性的,一般在營業外利潤反映,買股時需扣出,比如東湖高新,人福醫藥等,透過學習股票知識,以免買到假股票。
-
10 # 巨忠
感謝邀請,一般市盈率低的股票,相對市盈率高的股票風險低,像4倍市盈率的銀行股在業績原地踏步的情況下加權收益4年就收回成本了,並不是說現在花5元買的4年以後能零成本,股價也跟隨市場行情去估值了。而像50倍市盈率的股票要是原地踏步的情況下50年才能收回成本。當時市盈率也不是一概而論的,有業績高增長,年複合增長高的股票市盈率估值也相對高的除外。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1 # 半子勝天
對於市盈率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去了解市盈率的含義。
動態市盈率(PE)是指還沒有真正實現的下一年度的預測利潤的市盈率。等於股票現價和未來每股收益的預測值的比值,比如下年的動態市盈率就是股票現價除以下一年度每股收益預測值,後年的動態市盈率就是現價除以後年每股收益。
然而動態市盈率,這裡面存在的是2個問題,股價和每股收益。當前的股價是既定的,而未來的每股收益是變動的。每股收益的實現,關係到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那麼市盈率就越低,分母越小,市盈率就越高。
我們不應該僅僅去考量這個公司所能賺取的利潤,而要考慮公司的成長性,也許現在這個公司不賺什麼錢,但是明年賺了不少,把分母擴大了,相應的市盈率就降低了。更多的要去關注公司的成長性,而不要去關注市盈率。
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市盈率這個東西,不是我們的一個衡量指標。
-
12 # 每天學一點投機知識
我們買的是股價,不是買的企業成長。
就像一個公務員很有學問,但它就是隻能當科員,一輩子庸庸碌碌。
而阿諛奉承、左右逢源之人卻搖身一變,成為所謂政治精英。
如果押注,你會押誰呢?顯然是後者。
接受了這個思想,我們開始下面的論述。
市盈率是否越低越好??這是一個數學中的分數問題,下面我們進行證明:
一、證明:市盈率越高越好。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餘。
分母不變或變小,分子越大,分數越大。
分子不變或變大,分母越小,分數越大。
如果每股盈餘不變或者每股盈餘下降(即企業沒有成長或者衰退),每股市價越高(即股價上揚),市盈率越高,這個市盈率好嗎?股價和企業成長背離,因為我們買的是股價,不是買的企業成長,這個市盈率好。
如果每股市價不變或者每股市價上升(即股價震盪或者走高),每股盈餘越低(企業不斷成衰退),市盈率越高,這個市盈率好嗎?股價和企業成長背離,因為我們買的是股價,不是買的企業成長,這個市盈率好。
因此,市盈率越大越好,可以證實。
二、證明:市盈率越低越好。
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盈餘。
分母不變或變大,分子越小,分數越小。
分子不變或變小,分母越大,分數越小。
如果每股盈餘不變或者每股盈餘上升(即企業維持現狀或者成長),每股市價越低(即股價走低),市盈率越小,這個市盈率好嗎?股價和企業成長背離,因為我們買的是股價,不是買的企業成長,這個市盈率不好。
如果每股市價不變或者每股市價下降(即股價震盪或者走低),每股盈餘越高(企業不斷成長),市盈率越低,這個市盈率好嗎?股價和企業成長背離,因為我們買的是股價,不是買的企業成長,這個市盈率不好。
因此,市盈率越小越好,可以證偽。
綜上,市盈率越大越好,而不是越小越好。
不要管企業成長與否,我們關心股價就可以了。
-
13 # 股市問答
什麼是市盈率(PE)
所謂PE,其實就是市價盈利比率,簡稱市盈率。
市盈率 = 當前股票價格/每股收益=公司市值/公司淨利潤
一說到PE,應該大部分人都知道:PE市盈率,說的就是投資的回本年限。
舉個例子。假如我開了一個診所,每年到手淨利潤100萬。現在我不幹了,所以要把診所賣掉。因為診所已經基本實現自動化運營了,誰買就能直接當老闆。每年可以賺100萬,所以肯定不能就只賣100萬呀。
所以,我出價2000萬,看有沒有人買。沒想到真的把診所賣出去了,成交價2000萬。
這2000萬就是公司的市值,100萬是公司一年的淨利潤,所以市盈率 = 2000/100 = 20。
這就是所謂的20倍市盈率,說的是:投資這家診所,需要20年才能把購買的本金賺回來。
如果單純用回本年限來理解市盈率的話,確實是市盈率越低越好。比較回本時間越快,我們的收益率就越高。
但是,除了回本年限之外,你會發現有很多公司是無法用這個概念來解釋的。
回覆列表
“低PE低PB高股息”的投資策略對於很對接觸投資的朋友肯定不陌生,當然,這和一些營銷號天天的宣傳也是密不可分。
至於這個簡單的策略模型的優點自不必說,營銷號們已經做了很多誇張宣傳,也省的我再科普了,但這麼一個簡單的策略真的有效嗎?答案是:未必!
價值投資者按照格雷厄姆的遙遠指導在選擇股票時秉承著“又好又便宜”的原則,這本身沒什麼問題,但問題是很多人對於價值投資只是學到了表面功夫,對於真正的內涵缺乏個人的見解。
對於投資者來說,挑選這種“又好又便宜”的股票,最好的辦法毫無疑問一定是一家一家慢慢分析,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方法是可以複用到所用公司身上的,否則投資就太簡單了。但問題是市場上的股票實在是太多了,根本不可能沒頭蒼蠅似的一家一家找。
為了先在海量股票中初篩出一些意向股票,投資者一般會用到一些簡單的模型,而低PE低PB高股息正是其中比較簡單的一種。從理論上來說,一個低市盈率、低市淨率、高股息的股票,確實比較符合價值投資者的要求。
但遺憾的是,模型都是僵化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有你的策略,公司有公司的辦法,兩低一高模型也有其侷限性,有以下三點原因。
首先,估值資料全部採用的是靜態的財務資料,但是資料是死的,行業變化是活的,對於一些企業來說,其本身身處夕陽產業,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行業發展水平已經很高,很難再指望其在未來的時間裡有太大的突破。甚至有些行業由於揠苗助長式的發展,不但難以繼續增長反而開始倒退。對於這種行業,即使PE再低,也不屬於價值股。
其次,一些企業本身處於週期性波動特別大的行業,大起大落。如果,剛好這個行業在這個時點波動到了最景氣的一端,那麼即使這個行業的一家公司盈利資料再好看,也不一定代表這家公司是個“好公司”。投資者還需要更多的考察這家企業在整個行業週期的業績情況,才能判斷。
另外,你要知道盈利資料、淨資產資料是能夠造假或者說做些小花招的。比如常見的,利潤中有虛構的成分,一次性收入比例較高,一些本應計提的費用和成本沒有計提到位,都可能會讓一家公司的盈利看起來不錯。
而像商譽、應收賬款、存貨等過高的估計或過低的減值處理,也會讓PB資料和企業的真實情況存在差距。
而對於兩低一高的“高”,股息也並不是一個十分靠譜的指標,有些公司可能出於各種各樣的目的突然提高派息,而這種非常規的派息政策往往是不能持續的,如果投資者將股息視作判斷標的公司是否是好公司的唯一標準,則可能讓投資者欲哭無淚。
實際上,股息的高低和公司的好壞不一定有直接關係,從目前全球企業的發展趨勢看,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越來越少派息,甚至不派息,比如巴菲特的哈撒韋、微軟、谷歌都很少分紅,但你不能說這些公司不是好公司。
但這不是說股息這個指標完全無用,它可以作為眾多評判公司的好壞的指標之一,做個參考一用。能將真金白銀髮出去給投資者的,至少說明這家公司現金流、資質都還不錯,把現金髮給投資者,本身就是一種態度的說明。
而且股息率=股息/股價,一般股息率比較高的企業,股價也不會太高,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家企業股價不斷下跌,那它的股息率也會上升,所以凡事都要全面考慮,沒有絕對的好與不好。
不過,對於股息率比較高的企業,還是要留意一些問題。比如,剛剛上市的企業,由於大股東無法減持,但又想拿錢跑路,那麼大額分紅就是其不二選擇。如果公司管理層感覺公司肯定活不下去了,半死不活的,也會大額分紅縮減業務的。這都需要投資者根據企業、行業做深入的分析的。
相反,有些公司可能按照低PE、低PB、高股息的模板卡的話根本卡不進去,但這不代表這些公司就不是好公司不值得投資。
比如,有些公共事業行業的公司盈利可能是不高,但盈利卻很穩定,有些公司雖然PE不低,但正處於行業或者公司的發展高速期,市場就是願意給他這麼高的PE,他有他高的道理,還有的公司可能因為會計上的制度導致的資料不準確,比如淨資產評估日期相對較早,另外一些高科技的公司本身對淨資產依賴比較低,也就是說淨資產盈利能力遠超傳統公司,這些公司很難用低PE、低PB、高股息的標準來評判,但很可能這些公司就是你想挖掘的價值股。
而一些週期性公司,像鋼鐵、證券等等,可能正處在週期波動的低端,這個時候這些公司盈利、分紅都不盡人意,但往往這個時候正是要留意的時候,等過了週期低谷,進入上升期後,這些公司能給你帶來很大的收穫,但投資週期性股票本身難度是比較大的,沒有那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否則盡惹一身騷。
說了這麼多,不是想說低PE、低PB、高股息一無是處,他是一個很簡單很簡化的模型,可以做一定的參考,但也只是適合做一些參考和初期的輔助篩選,是個人人都能學的會的小工具,但你如果把這個小工具當成你選擇股票、基金的唯一標準,那麼則可能會讓你很失望。
所以我常說投資是門藝術不是一門科學,科學是可以有量化指標的,但藝術是沒有,你就算照著畢加索的畫畫你也畫不成畢加索,有人說藝術家眼裡的世界是和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不一樣的,咱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也很好奇藝術家眼裡的世界是什麼樣的。但總歸有一點,投資和藝術創作一樣,沒有定規,沒有唯一的評判標準,有的是一個個人的自我風格,也許等到你也像索羅斯那樣一做錯抉擇就後背疼的時候,你也就成大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