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異談閣

    題主問到未來人類能否摘取一段思想進行分析研究?我認為這是非常可行的,而且我們目前的科技也正在對此進行開發與研究。那麼要實現摘取思想進行研究需要實現哪些技術呢?我覺得有三樣技術是實現思想摘取的前提。

    首先、需要實現思維的數字化

    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很多技術和行業都逐漸被數字化取代,比如我們常見的媒體行業。早在八九十年代,還都在使用報紙、雜誌、以及一些紙質方式。但現在早已被各大網站和app所取代。從進入你家的報箱到佔用你的手機。這就是科技發展數字化的強大之處!同樣被數字化侵略的還有金融。比如之前的紙鈔和硬幣,現在已經完全被餘額和虛擬貨幣來體現。至少在中國,人們出行的時候很多都是手機支付,信用卡都漸漸的少用了,對於我們來說,錢越來越只是個數字而已了。另外,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照片。早在多年前還在使用膠捲的時候,我們會認為照片絕對是真的,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叫無圖無真相。直到現在照片已經全部變為數字化。P圖,編輯、製作圖片都已經成為我們每一個人必備的技能了!所以思維的數字化將是我們對思維摘取的重要前提。

    其次,我們需要的就是思維備份技術

    在你思維能夠數字化之後,我們就要對他進行分析,甚至是糾正和改動。但在此之前,如果沒有對思維或記憶進行充足的備份,很有可能就將思維的所有者的整個大腦記憶儲存的部分毀掉。為了避免這種現象,我們就要大力發展對思維和記憶的備份,以備不時之需。當然,這種情況在思維已經能夠數字化的前提下,就相當於備份了一個超大的資料庫,想必對那時的我們來說,應該也不是難事。

    最後,還需要一定的監管系統和權威的組織來進行操作

    我們既然能夠具備了備份思維、提取思維、甚至修改思維的技術。那麼這把雙刃劍很有可能即造福了人類,又給我們帶來危險!如果權威人士來使用這項技術,能夠大大推動科技發展,對人類造福。很多珍貴的記憶將不再被遺忘,學術及文明將更好的被儲存!如果要是不法分子來使用,那麼很有可能產生對人類有極大的危害的作用。誰也不想一覺醒來思維被盜,變成了植物人吧。所以需要成立類似世界衛生組織或世界貿易組織一樣的權威機構對該技術進行監管。然後透過相應的審批手續和流程才能對被研究者的思維進行開發、利用、修正、糾正以及匯入和匯出。這樣一來,便具備了一個健全的體制。能夠為人類的思維數字化起到很好的推動和發展。

    題主所提出的問題非常好。是我們對大腦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使我們對思維數字化的認知會提高一個新的高度。

    總之,科技發展的未來方向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最後也為大家奉上一段精彩的思維移植影片,對未來我們摘取思維研究來提供美好的暢想!

  • 2 # 科學名人號

    現代遺傳學發展領域廣闊無垠,涉及到動物遺傳學,植物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免疫遺傳學,藥物遺傳學,行為遺傳學,進化遺傳學,群體遺傳學,人類遺傳學,生化代謝遺傳學等等,現在遺傳學可以擷取一段基因片段進行研究,如苯丙酮尿症的治病基因,可以進行測序研究找到突變鹼基序列,也可以進行基因產前診斷,也可以研究基因克隆治療等等。

    關於人類的思想要想截取出來,如果是從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來分析,人的思想活動是大腦皮質神經細胞的電位活動和神經遞質的傳遞,也就是我們知道的反射弧,這個聯絡的過程是個體生理活動和心裡活動的過程,如果想擷取生理活動的神經細胞遞質是可以的,但是你要擷取人的心理活動是不可能的,人的思想有生物學生理基礎,但是心裡活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同一生理物質作用的心理活動是不相同的,不可能把愛因斯坦的思想截取出來,用化學試管內化學反應來說明,因為我們人體是一個整體觀的活動,不是區域性的一些化學物質的變化!

  • 3 # 法蘭西is培根

    先回答問題,答案是肯定的:未來人類能夠摘取一段思想來分析研究。

    意識是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思想,或者說意識是什麼?談到意識,所有學科都有自己的解釋,科學、哲學、生物、數學、宗教、歷史統統都研究過意識。關於意識,問題太大也太難,沒有統一的能說服人的答案。

    單從生物的角度來看意識的形成:在每個人的大腦中,有數十億的神經元以某種方式聯合作用, 每個小小的神經元都是生物機器, 它們創造了每一段意識體驗。 一個神經元發出訊號,另一個神經元接受到訊號,脈衝訊號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構成了你思想交流。

    不過意識遠遠不像訊號傳遞那樣簡單,你可以讓人工智慧有思考能力,但是無法讓它獲得自我認知的意識。意識和智力之間差別巨大,這也是生命和非生命之間的鴻溝。

    意識和生命的關係

    人們曾經認為生命不能完全被科學原理解釋,也就是說,生命不僅僅是機制。但是現在大家不再這樣想了。我們能夠用物理和化學原理來解釋生命,比如新陳代謝、免疫系統、體內激素平衡。

    生命的神秘感漸漸消退,生命的執行步驟也越來越清晰。

    關於意識的研究,可以拿對生命的研究來做比較例子。

    簡單地說,研究意識跟研究生命一樣,我們現在覺得神秘莫測的問題,以後也能解釋清晰。

    意識程式化

    當我們把意識解釋明白後,最難的部分解決了。

    就像基因分析一樣,把所有的基因密碼破解了,寫出人類基因全譜書就完成了最困難的工作。剩下的基因編輯只是具體化工作。

    把意識原理破解後,可以像分析基因一樣對它編碼。

    那時,摘取一段思想,就是讀取一段編碼。分析這段思想時,只要執行計算程式就好。

    當意識程式化後,就能賦予人工智慧真正的意識了,到時出現的是非碳基的矽基生命。

    未來可期。

  • 4 # 黎松祥

    思想一定有物質基礎,就是神經細胞,不同的思想,在神經細胞留下不同的烙印。透過技術,可以摘取一段進行分析研究。但是這是一部無字天書,要讀懂它,須要時日。

  • 5 # 秦浚川

    思想是大腦成億細胞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產物,其物質基礎是大量神經細胞的蛋白質分子神經遞質及不同受體相互作用的結果,不能象基因那樣提取一段分子進行分析。思維意識思想的本質正是目前腦科學研究的主題,還有大量奧袐尚未研究清楚。

  • 6 # 塞先生Sir

    回答問題之前,要定義清楚什麼是思想。

    如果思想是寫出來的一段文字,那麼怎樣的分析已經有很多了。比如語法分析,邏輯分析,來看看該思想(文字)有沒有前後矛盾,語法有沒有問題,等等。

    如果題主所指的思想是人的大腦中如何產生的這段思想,而不是文字化的思想,這就是腦科學,神經科學研究的範疇。這種研究中,不會研究這段文字(或思想)的具體意思,而是研究人腦如何產生意思,形成想法的機制。這種研究,不可能對某個思想“片段”進行研究。

    思想要麼是表達出來的文字,以及文字代表的概念,而不是實體;要麼代表思想的過程,思想過程可以有實體(大腦)參與,而大腦參與的過程研究就成了對大腦的研究了。研究非實體的思想,以基因來做類比就不合適了。

    上面有點拗口不像人話,我再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淺顯地表達。比如一輛跑車,可以在各種公路和賽道上奔跑。跑出來的線路就像是思想,而跑車(這個實體)能快速跑就是機制。我們一般會去研究這輛車為啥能運動,如何跑得更快,如何制動更好,這就是類似腦科學的研究方向,我們大腦如何產生意識和思想。這樣的研究,可以擷取汽車的部件進行研究,比如發動機如何改進,剎車盤如何最佳化,輪胎如何減震等等。至於跑的線路,就如同是思想,可以研究線路的好快,長短,危險程度等等,但沒法擷取汽車的某個部件來研究線路。

    因此,上面的問題不是思想能不能研究,是到底想研究思想(表達出來的文字)還是思想產生的機制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最打動你內心深處的電影是哪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