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希望能夠聽到大家對曹丕的評價,歷史上的曹丕應該沒犯什麼特別大的錯誤吧,為什麼網上一些人十分討厭曹丕,甚至認為曹魏政權的衰弱是曹丕導致的?
16
回覆列表
  • 1 # 司馬砸光

    曹魏政權成也曹丕,敗也曹丕,我是一直持這個觀點的。

    但是,禍根出在曹丕身上,卻並不是因為他透過九品中正制最大化了士族豪強的利益和地位,也不是所謂打壓宗室成員,更不是臨死前啟用了司馬懿作為曹叡的輔政大臣之一。他的執政、施政、用人等方面非但沒太多問題,反而是頗具亮點。那麼,曹丕的問題出在哪了呢?

    問題出在曹丕命短,他在皇位上只幹了七年,一劍還沒磨完呢。原本他是有很大可能完成全國統一的,從而刀槍入庫休養生息。

    曹丕活了四十歲,皇帝幹了不足七年。曹丕沒能滅掉蜀國、吳國,既是人生一大憾事,也是魏國被篡的根本病灶。事實上他的確有能力完成該項歷史使命,假如上天再給他多點時間的話,只要率先滅掉與吳國時而翻臉時而舔臉的蜀國,吳國基本就會不戰而定,然後魏國就可以休養生息了。

    把統一任務交給越來越弱的後人,必然會在四處征討中讓一些軍事將領樹立起巨大的個人威望和野心慾望,司馬懿不就是在徵孟達、徵遼東、徵雍涼的過程中崛起的?

    問題還出在曹丕的子嗣不算太多,且同樣活的不久,給外人留了空子可鑽。

    曹丕的接班人魏明帝曹叡三十多歲就病死了。更嚴重的曹叡三個親生兒子都早夭了,死之前放眼望去,最近枝的只剩下一個弟弟曹霖了。偏偏曹叡還不傳位給這個唯一在世的弟弟,非要傳給時年八歲的養子曹芳,只得託孤給曹爽和司馬懿了。

    所以,雖然曹魏亡國問題在曹丕身上,但與他個人無關,更多是冥冥中的天意吧。得國不正者,也終在不正中亡國,時也?命也?

  • 2 # 金山萬丈

    君聽取,尺布尚堪縫。鬥粟也堪舂。人間朋友猶能合,古來兄弟不相容。棣華詩,悲二叔,吊周公。

    長嘆息、脊令原上急。重嘆息、豆萁煎正泣。形則異,氣應同。周家五世將軍後,前江千載義居風。看明朝,丹鳳詔,紫泥封。

    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別名曹子桓,曹魏高祖文皇帝,三國時期魏朝開國皇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曹操之子,代表作有《典論》《燕歌行》。曹丕代漢稱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復通西域;繁榮建安文學,開文學批評之風;與其父曹操和弟弟曹植並稱“三曹”。公元220年正月,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之後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統治。黃初七年(公元226年)五月曹丕去世,時年四十歲,葬於首陽陵,諡號文皇帝,廟號高祖、世祖。漢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於譙。少有逸才,廣泛閱讀古今經傳、諸子百家之書。年僅八歲,即能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運用各種計謀,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幫助下,在繼承權的爭奪中戰勝了弟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

    眾所周知曹操起於宦官之家,士大夫們在最開始的時候對於曹操並沒有什麼好感,所以在曹操之後掌握大權之後對於士族,既利用,也打壓。 其中利用的最佳代表便是了潁川士族,但他對士族始終是心存防備的。他知道士族之間互通有無,如果放任不管,會尾大不掉。所以他對士族的信任始終是有限的。他始終沒有讓士族掌握兵權。如荀彧、荀攸、陳群、司馬懿等,始終都只是謀士。掌握兵權的,都是曹氏、夏侯氏等親信,或者是張遼、徐晃等非士族將領。

     在曹操要立儲君的時候,確實有不少人支援兒子曹植,可反對他的也不在少數。那時他的大兒子曹丕和三兒子曹植都是才子,他都很喜歡,但更喜歡曹植。曹植性情機警,多才多藝,十幾歲就能誦讀詩書,辭賦數十萬言,詩詞歌賦都比曹丕強,而且反應也十分敏捷。有一次,曹操看了曹植寫的文章,問曹植:“這是你叫別人代寫的吧?”曹植立即跪下說:“出口成章,下筆為文,請父親面試!”於是曹操當即令他作文,果真奇妙,從此便對他特別厚愛,要求也特別嚴格。又有一年,曹操南征孫權,派曹植留守鄴城,臨行前,告誡曹植說:“我從前任頓丘令時,年齡23歲,回想自己那一時期的所作所為,今天仍沒有什麼可悔恨的;現在你也23歲了,能不努力上進嗎?”曹植連聲稱:“諾!”這一次曹植的表現也讓曹操很是滿意。

      曹操雖然很看重曹植,但他也知道,要立曹植為太子,還需要一番躊躇。曹植身邊的一些人,如丁儀、楊修等文人早早地看出了這種苗頭,他們見很久以來太子都未能確立,便在曹操面前竭力誇獎曹植。一次,丁儀就曾這樣對曹操說:“三公子天性仁孝,又聰明絕頂,文章絕倫,當今天下賢才君子,不論老少,都願同他相交,為他效命。這真是魏王的洪福啊!”可是曹操卻笑了笑,說道:“你過獎了!子建(曹植字)確實不錯,但怎如你說的那樣好!不過……”忽然,曹操在此處猶豫了一下,他心中想到一計。

      曹操用機密函件,向外界探防對兩位兒子的印象,結果,發現陳群、賈逵、華歆等人都反對曹植,主張立曹丕;崔琰當時還活著,他還是曹植的侄岳父,卻偏偏公開回答:“按照《春秋》大義,法定繼承人應屬於長子。而且五官中郎將曹丕,仁愛、孝順、聰明,應該繼承正統,我誓死維護這項原則。”甚至人事管理官也跟他說:“用次子代替長子是古代最大的禁忌,請殿下多多考慮。”因此,曹操見反對立曹植的人不是少數,只好暫作罷論。

      不僅如此,想起來那個曹植也太不爭氣了。曹操知道由於曹植從小備受寵愛,從小養成了一種放縱不羈的性格。到現在他很清楚地記得:那一天,兒子曹植見天高氣爽,正是遊樂的好時節,便約了幾位好友,駕了一輛車,向洛陽大街飛駛而去。車子經過原東漢的王宮。兒子就下令:“快給我開啟司馬門!”司馬門是王宮的外門,在宮牆內有司馬官守衛,所以叫司馬門。而司馬門除了皇帝出宮,平時是絕對不準開啟的。這時,獻帝雖早已遷往許都,但洛陽的王宮仍然是東漢王朝的象徵。所以平時仍有官員把守,司馬官見曹植要私開宮門,便勸阻道:“請公子原諒,私開司馬門,我們擔當不起……”“什麼擔當不起,我就是要開,快,快!”

      經曹植一再厲聲催逼,司馬官只得聽從,破天荒頭一次為一位貴公子開啟禁門。曹植快馬加鞭,像一陣風似的駛出了宮門,同時,他的笑聲也越走越遠。

      讓他沒想到的是,這件事第二天就讓曹操知道了,並且曹操對此感到十分憤怒。他把曹植喊到面前,狠狠地訓斥了一頓,曹操告訴這個狂妄的兒子,私開司馬門,有殺頭之罪,何況,這不僅僅是一個違反禁令的嚴重事件,而且還要授人以柄,說我們曹家有纂漢的野心。而曹操為了這件事,更是好幾天都寢食不安。後來,曹操終於下令把那個管司馬門的官員定了死罪,接著,又發下話來,說:“開始我認為,子植是兒子中最能成大事的。這次,他私開司馬門,使我不得不另眼看待他了。”從此,曹操對曹植的寵愛日漸減退,形跡也日漸疏遠,還正式確立曹丕為太子。

      可事情還沒有完,令此時的曹操感到更可氣的是,他的兒子還跟楊修十分友善。曹操是很不喜歡楊修的那副小人嘴臉,可兒子卻一直主動地跟楊修交往,那楊修也不敢拒絕。因為曹植思慮不周,楊修便揣摩曹操的心意,預先寫好若干問題的答案,交給曹植,對曹植助手說:“大王手令送過來,參考問題性質回答。”於是,曹操給曹植的問題剛剛下達,答案已送回案頭。如此幾次,使曹操對曹植敏捷的反應大為驚奇,可經過調查,真相大白,曹操也對曹植更加疏遠,對楊修則萬分厭惡。於是到後來,考慮到楊修又是袁術的外甥,便找了個藉口把楊修逮捕,將他處死了。再想到建安二十四年的時候,曹仁在樊城被關羽包圍,曹操令曹植急速帶兵前往營救,不想,曹植竟被曹丕存心灌醉,爬都爬不起來,自己又發了一頓火,只好改派徐晃前往。

      想到這裡,曹操便深深地嘆了口氣,他的左右問他,“在此大好時節,為什麼唉聲嘆氣?”曹操也沒有答話,他現在心裡非常悔恨當初自己為什麼沒能教育好曹植。

      曹丕登基為帝后,為了迫害昔年與自己爭嗣的曹植,便令他與七步之內作詩一首,不成則殺之。結果曹植應聲即詠出一首《七步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後大感慚愧。

      這段故事出自《世說新語》曹丕對曹植的刻意迫害,其情形如他自己所言“此徒圈牢之養物”。後人由於同情大才子曹植的遭遇,因而杜撰出這樣一個故事。

      但其實,曹丕的打壓,不僅僅是針對曹植一人,而是面向全體的曹氏宗室,其目的也並非一些人所認為的挾私報復。

      苛刻的宗室政策

      曹丕對宗室的打壓,主要表現在三方面:

      其一,實行“虛封”

      周代及西漢初年實行的分封,諸侯王擁有對所轄領地充分的治理權,包括官員的任免、財政稅收、領兵作戰等等權力,這樣的分封可稱之為“實封”。

      然而曹丕所封的各諸侯王,只空有爵位的名號,而無實際的權力。封國內的屬官全部由朝廷任命,諸侯王基本無法參與封國的治理。至於領兵權,更只能是想想了。封國內確實有軍隊,但大都是老弱殘兵,規模也不過百餘號。這樣的軍隊最多能夠保護個人安危,哪裡能夠坐鎮地方、拱衛中央呢?

      其二,頻繁遷徙

      除了不讓諸侯王治民、領兵之外,曹丕及其繼承者還不斷更改封地、封號,讓諸侯王頻繁遷徙。

      以陳思王曹植為例。建安十六年始封平原侯,十九年改封臨淄侯,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後,遣曹植歸封國。魏文帝黃初二年,貶爵安鄉侯。不久改封鄄城侯,黃初三年,立為鄄城王。黃初四年,徙封為雍丘王。魏明帝太和元年,徙封浚儀,太和二年,復還雍丘, 太和三年,徙封東阿,太和六年,以陳四縣封植為陳王,其年卒。

      再如中山王曹袞。建安二十一年封平鄉侯。二十二年,徙封東鄉侯,其年又改封贊侯。曹丕稱帝后,黃初二年,進爵為公。黃初三年,為北海王。黃初四年,改封贊王。黃初七年,徙封濮陽。魏明帝太和二年就國,太和五年冬,入朝。太和六年,改封中山。  

    曹洪兩次救過曹操的性命,沒有曹洪,曹操就死了兩次了,也不可能統一北方了,曹洪這麼大的功勞,按理來說應該受到極高禮遇才對,但是,卻恰恰相反,結局並不好,曹操的兒子曹丕當皇帝后,甚至要殺曹洪,延康元年,曹丕即位時,曹洪擔任衛將軍,轉任驃騎將軍,進封野王侯,進邑千戶,並前二千一百戶。這個時候的曹丕對曹洪,還算很不錯。然而,黃初七年,曹洪的門客犯法一事,將曹洪打入大牢並要處死。群臣前去說情,沒能奏效。是什麼原因導致曹丕這麼想殺自己的叔叔呢?

    其一,殺功臣立威整風。曹洪是皇親國戚,更是軍中的大將軍,雖然早期戰功赫赫,然而縱容手下多行不法之事。曹丕要殺的就是皇親國戚以及功臣的威風,避免其他人藉此胡作非為,攪亂社會穩定。

    其二,曹丕性格記仇薄情。曹丕沒有父親曹操的大氣,不僅對前來投降的張繡面露崢嶸,而且對當年不借給自己錢財的叔父也是如此記仇薄情。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嗇,曹丕年輕時曾向他借錢而不獲,因此懷恨在心。

    其三,曹洪性格張揚,不善於收斂。早年,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洪大破吳蘭,斬其部將任夔等人。其後的慶功宴會上,曹洪大擺酒宴,讓歌女穿著薄衣踏鼓,在場的人大笑。楊阜嚴厲斥責曹洪說:“男女有別,這是國家的大節,怎麼能在大庭廣眾面前讓女人裸露形體!即使夏桀、商紂的敗亂,也不及如此。” 或許在曹丕主政的時候,也常有發生,讓曹丕很不爽。

    曹洪,後來在卞太后的斡旋之下,沒有被殺,不過曹丕也將曹洪免為庶人,削奪官位、爵號、封邑。

    曹操活著的不忘時時打擊士族勢力。邊讓、孔融、崔琰、楊修等士族名士,都死於他之手。但是這一點在曹丕時代卻完全被改變了。 推行九品中正制,曹丕為取代漢朝做皇帝必須要收買士族人心,因此推行了九品中正制,為士族的崛起準備了條件。士族有自己的政治根基,對曹氏皇族並不忠心,而司馬懿卻透過主持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收買了大量士族的人心。

    這麼說吧!曹丕可以繼承大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有士族對他的支援,包括陳群、司馬懿、吳質等人。等到他繼位之後首先將原來支援他計程車族們通通提拔不過這也可以理解,但是陳群都成為了掌握兵權的人。當然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關鍵的是他創立的一套制度,九品中正制。曹丕推出的九品中正制,則把曹操打壓士族的“唯才是舉”的努力付之東流了。曹丕打壓曹氏宗親,則直接導致司馬代魏之時,曹姓宗親沒有能力保衛曹魏。

    說到這個制度大家估計就知道了,從這時起一直到隋才結束影響了中國四百多年的歷史。曹丕採納了陳群的建議確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緩和了曹氏與士族的關係,取得了他們的支援,為稱帝奠定基礎。當年十月,立刻逼迫漢獻帝禪位,登基為大魏皇帝。定國號為大魏,改元黃初,改雒陽為“洛陽”,定都於此。

    曹丕堅持大權獨攬,設立中書省,其官員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書郎擔任的詔令文書起草之責轉由中書省官員擔任,機要之權漸移於中書省。下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權力;定令婦人不得預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提倡節儉、薄葬,預作《終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後,用人權從地方收歸了中央,但也導致魏國的統治實權逐步被士族壟斷。

    曹丕繼位後,與曹植、曹彰的奪嫡過程讓他誇大了曹氏宗親的威脅,再加上曹丕在位期間對於曹氏宗族,以及世代姻親夏侯氏做足了防備備。曹彰離奇死亡,曹植則被嚴厲看管。曹丕的其他兄弟,也都被嚴格看管,如囚犯一般。如曹真、曹休,雖然也被曹丕重用,但受信任程度卻不如陳群、司馬懿。

    到了曹丕死後,託孤給司馬懿、陳群、曹真等人為顧命大臣,其中兩人都是士族。後來陳群去世、曹真去世只剩下司馬懿一個人,到後來整個曹魏的大權便逐漸被司馬懿竊取了。

    或許曹丕做夢也想不到自己創下的制度最終成為了曹魏滅亡的原因之一,從曹魏建立的那一刻的同時也種下了滅亡的禍根。

  • 3 # 朝文社

    這事,確實得一聲嘆息:強大曹魏帝國的滅亡,司馬家族的鵲巢鳩佔,如果尋根究底的話,就是曹丕挖的大坑。

    首先必須承認的是,執政時間只有六年的魏文帝曹丕,確實堪稱中國古代史上非常優秀的帝王。在他的強力整治下,北方多年殘破的生產得以恢復,曹操晚年時凋敝的民生得以改善,曹魏帝國的大小府庫都出現了充盈的景象,經濟人口全都蒸蒸日上。軍事實力也十分給力,雖說對東吳的討伐失敗了,北線卻多次痛擊蠻族胡騎。甚至中原的使節在曹真大軍的護衛下再度昂首踏入西域,東漢末年一度淪陷的西域國土全數收復。如上這幾樁功業,都是彪炳史冊。

    可以說,沒有曹丕這六年的吐血苦幹,魏明帝時代的曹魏帝國,能否有國力頂住蜀吳兩國的輪番衝擊,都是一個未知數。甚至可以這樣說,之後歷經多次折騰的曹魏帝國,國力依然可以保持向上走勢,就是曹丕打的好基礎!他的經營建設能力,沒有辜負父親曹操的期望。

    但同時,作為帝王的魏文帝曹丕,在戰略眼光方面,卻也存在著嚴重不足。也正是他另外幾樣敗筆,變成了曹魏帝國最終陷進去的大坑。直接的受益者,就是他無比倚重的司馬懿。

    首先一個敗筆,就是曹丕自鳴得意的用人制度:九品中正制。

    對比他父親曹操一生的戎馬生涯就知道,九品中正制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顛覆。在曹操時代,雖然世家大族也同樣得到重用,但擅長政治平衡拿捏手腕的曹操,分寸也把握的十分嚴格。對世家大族屬於既用且防,在曹操的身邊,更有大批寒門出身的人才,他麾下的“五子良將”更是清一色的寒門身份,正是這樣相容幷包的用人方略,才攢下了未來曹魏帝國的好家業。然而到了曹丕這一代,卻採取了完全對士族一邊倒的策略。為了爭取世家大族的支援,九品中正制把出身門第抬到了極高的地位。從此以後,寒門身份的人才再也難以進入權力核心,整個曹魏的高層統治,從開國就變成了固化狀態。

    當然在曹丕看來,這個情況在他這時還並不嚴重,他所倚重的司馬懿陳群等士族領袖人物,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但是士族階層的強勢崛起,必然會對皇權造成衝擊。而能夠制衡士族階層的曹魏皇族勢力呢。曹丕登基後,恰恰是對曹魏皇族進行了各種打壓,很多宗室成員們頂著王爺的名號,卻是處於長期被監視的狀態,過的苦不堪言。

    而只要對比漢高祖劉邦,就知道曹丕錯在哪裡,西漢開國的時代,同樣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內部矛盾,但劉邦在國事的設計上,卻是巧妙兼顧了平衡,他在分封諸侯的同時,也抬高了呂后集團的外戚勢力,兩家的互相牽制,才確保了皇權的安全。而曹丕的做法,其實是把士族放到了一家獨大的位置上。發展到了魏明帝晚期,以司馬懿為代表計程車族勢力,就已經到了無法削弱的地步。曹魏,也終於在君弱臣強的窘境下,白白給司馬家族做了嫁衣裳。

    對於一個帝王來說,強大的行政能力,是必須的素質,但長遠的制度設計,更是衡量執政者智慧的重要標尺。可惜的是,這恰恰是看上去無比優秀的曹丕,一生最大的短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能源車會取代燃油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