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光焰體育

    5月22日,陳薇院士在國際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上釋出論文,公佈了自己新冠疫苗一期臨床的試驗結果。結果顯示:疫苗安全!能誘導免疫反應,形成有效抗體。

    在陳薇院士論文釋出後,《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第一時間透過社交媒體分享了這則訊息,稱這代表著一個里程碑。這是全球首支公佈一期臨床結果的疫苗,意味著疫苗離我們不遠了。在全球被深受病毒荼毒的情況下,這無疑是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

    疫苗的研發一般會經過分離毒株→形成疫苗→動物實驗→一期人體臨床→二期臨床→三期臨床這幾個步驟。陳薇領導團隊研發的疫苗從3月16日進入一期臨床試驗,試驗在4月初時結束。4月12日時,疫苗進入二期臨床試驗,根據陳薇院士在4月25日接受採訪時透露,二期臨床將在5月揭盲。

    按照時間計算,陳薇院士的二期臨床應該已經揭盲,目前應該處於對照組和實驗組資料分析階段。二期臨床資料分析結束之後,將進入三期臨床,三期臨床需要幾千人甚至上萬的樣本,並且需要在感染環境下觀察一個流行週期。三期臨床是疫苗的重中之重,是疫苗上市的科學依據。

    中國是最早發現新冠病毒的國家,所以也是最早開始疫苗研發的國家。但是目前有多支疫苗處於活躍狀態,誰成為第一支上市的疫苗,在幫助人類抵抗病毒上有很重大的意義,同時意味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在這種情況,陳薇院士公佈臨床試驗結果,體現出了無私的高貴品質。因為他能給其他疫苗研發者學習和借鑑。

    《柳葉刀》主編稱這是一個里程碑。但決不僅僅是里程碑,同時也是中國科技進步的體現,也是大國形象、大國擔當的體現,更是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 2 # 學研解剖

    文章是在5月22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雜誌。早在5月14日,陳薇院士在接受解放軍報採訪時談及疫苗研發時曾說:“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疫苗成功進入臨床試驗,是中國科技進步的體現,也是大國形象、大國擔當的體現,更是對人類的貢獻。”

    我認為確實是這樣,這是我們的驕傲。

    陳薇院士團隊開展的新冠病毒疫苗的一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這種疫苗是安全的,而且能夠誘導人體快速產生免疫應答。這是全球首個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我認為發表在《柳葉刀》這樣的雜誌上也是中國科研能力的體現。

    《柳葉刀》(The Lancet)雜誌釋出的新聞稿稱。開放標籤、108名健康成年志願者參與的I期臨床試驗顯示,“結果令人滿意”;最終結果將在6個月內進行評估;此外還需進一步試驗,來評估該疫苗能否有效預防新冠病毒感染。

    陳薇也指出,要謹慎對待相關成果,開發新冠病毒疫苗會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並且能夠引發免疫應答並不一定意味著疫苗能夠保護人們免受新冠病毒感染,該項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開發的很好前景,但我們離這種疫苗達到讓所有人使用的階段仍有較長的路要走”。

    我想,現階段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身防護。

  • 3 # 小幽聊職場

    真是一個振奮人心的好訊息。

    前提

    全球備受疫情肆虐,人類面臨新冠病毒的威脅,截至目前全球確診5225849人,死亡335607,世界各國都爭分奪秒研發新冠疫苗。

    事件回顧

    5月2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研究團隊在著名醫學期刊《柳葉刀》上發表新冠疫苗研製成果進展。

    研究結果顯示,

    一期臨床108個志願者全部有顯著的細胞免疫反應。

    這是世界首個新冠疫苗的人體臨床資料。

    最新研究表明,這是第一種進入第一階段臨床試驗的COVID-19疫苗安全、耐受性好,能夠在人體內產生抗SARS-CoV-2的免疫應答。在108名健康成人中進行的開放標籤試驗顯示,在28天后顯示出了有希望的結果,最終結果將在6個月內進行評估,接下來需要進一步的試驗來確定它引起的免疫反應是否能有效地預防SARS-CoV-2感染。

    疫苗研發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5月15日張文宏醫生表示

    現在世界是關著的,“大門”開啟中國就會面臨輸入風險,但全國公共衛生體系事實上得到了極大提高。他還說,戰勝疫情最終還要靠疫苗,預計疫苗明天3到6月面市是比較快的,“全球開始接種要到年底,如果明年出來那是後年年底,所以在兩年時間內我們的世界怎麼運轉下去,怎麼活下去,這個是關鍵。”

    失敗案例

    在此之前,英國牛津大學合作研發的一種新冠病毒疫苗被外界寄予厚望,但隨後沒過多久便傳來壞訊息,牛津大學研發的新冠疫苗之前在動物試驗上表現良好,但是還是失敗了,產生的抗體無法抵抗病毒。

    正如陳薇院士強調:

    對結果應謹慎解讀研製新冠疫苗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疫苗能觸發上述免疫反應並不一定意味著可以保護人類免受新冠感染。這一結果顯示開開發新冠疫苗的前景是有希望的但我們離這種疫苗的普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總結

    因此在疫苗沒有普及之前,大家還是要做好自我防護,拒絕聚集性聚會,外出做好做防護,對疫情不能掉以輕心, 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核心在於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

  • 4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陳薇院士疫苗在《柳葉刀》釋出一期臨床實驗結果,意味著什麼?

    新冠疫情全球爆發以來最好的一個訊息正在刷屏,5月22日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釋出了中國新冠疫苗I期試驗結果:安全,能誘導免疫反應!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陳薇院士領銜的團隊開展了這項臨床試驗!

    在各國都在爭相研究疫苗的大背景下,中國率先取得突破並展開臨床試驗,並在第一期試驗中取得了顯著成果,陳薇院士功不可沒,她究竟是怎樣一位科學家?疫苗什麼時候可以上市?請隨本文來了解一二!

    臨危受命的陳薇院士

    3月1日,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成功研製出重組新冠疫苗!3月16日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展開臨床試驗。這就是上文試驗結果的源頭,可能大家對此無感,但各位需要了解的是,陳薇是大年初二,也就是1月26日到達武漢的,僅僅一天時間就完成帳篷式移動檢測實驗室和檢測平臺搭建工作,迅速形成了日檢1000人份的核酸檢測能力。

    此後陳薇率領科研人員在與後方科研基地聯合作戰,集中力量展開應急科研攻關,爭分奪秒開展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3月16日疫苗投入臨床試驗,對於疫苗研製過程比較瞭解的朋友肯定知道,這是何等神速!翻開閱陳薇院士的履歷,她的低調再無法掩飾,可能很多朋友都沒聽過她的名字,但全人類都在享受他的貢獻!

    對抗SARS

    《人民日報》在2003年5月12日刊發了一條訊息:“由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陳薇研究員領銜研製的“重組人干擾素ω噴鼻劑”,日前在北京透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審批,獲准進入臨床研究”!

    一條簡單訊息的背後是陳薇在與SARS病毒對抗中付出的巨大努力,為了和疫情搶時間,爭速度,陳薇堅持在負壓實驗室呆上8-9個小時,為避免外出中斷實驗,甚至還穿上成人尿不溼,在數月努力後,研發的廣譜抗病毒藥物“重組人干擾素ω”噴鼻劑在抗擊SARS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對抗埃博拉病毒

    SARS後不久,陳薇就將眼光投向了當時絕大多數華人都不知道的埃博拉病毒,這種病毒的平均致死率為50%,是從野生動物傳染到人,並能在人際間進行傳播,各位可想而知這種病毒的危害等級,儘管埃博拉病毒沒有波及中國,但陳薇依然跟進十年,堅持研發埃博拉病毒疫苗!

    2014年9月,陳薇團隊研發的世界上第一支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誕生,2015年陳薇團隊進駐獅子山,在當地開始了抗擊埃博拉病毒的新基因疫苗二期臨床試驗。為了表彰陳薇的功績,她有了一個“埃博拉病毒終結者”的綽號。

    重組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

    3月16日,陳薇帶領科研團隊研製的新冠病毒疫苗,成為國內第一個獲批正式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

    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臨床試驗接種的108位志願者,全部結束集中醫學觀察,健康狀況良好。

    4月12日,疫苗開展二期臨床試驗,成為當時全球唯一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

    4月25日,陳薇院士在“全國兒童預防接種日主題直播活動”上透露,新冠疫苗二期臨床的508位志願者已經注射完畢,正處在觀察期中,如果一切順利,將在5月份底揭盲!

    臺北時間5月22日晚21點左右,《柳葉刀》刊發了陳薇的全球首個重組腺病毒5型載體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ELISA抗體和中和抗體自接種第14天開始出現明顯增長,並在接種後第28天到達峰值。特異性T細胞反應在接種後第14天到達峰值。

    《柳葉刀》主編理查德·霍頓讚歎:首次對此新冠病毒疫苗的人體實驗結果發現,它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並且能夠誘導快速的免疫反應。“這些結果代表著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不過各位還不要太過樂觀,因為這只是一期的試驗結果,二期結果有待揭曉,並且二期規模更大,其結果需要時間來評估,另外中國生物製品研究所六大所聯合的中生集團也在二期臨床研究中!美國也有疫苗開始進入二期,整體上需要評估不良反應,以及抗體滴度、保護性,還有安全性、阻斷成功率等等,最終才能選擇哪種疫苗進入市場。

  • 5 # MaYaDr

    意味著初步安全、初步有效,這個疫苗有希望,可以繼續進行臨床試驗。但其實目前臨床一期沒完全結束,6個月後要回訪檢查。而且,臨床一期其實並不能說明太多,一期接種者產生了免疫應答和抗體,不代表抗體就能保護個體不被感染,也不代表廣泛安全、廣泛有效,所以才需要更大規模受試者的二期和三期。另外腺病毒疫苗本身有其缺陷,容易免疫反應偏弱。最後,病毒變異對疫苗有效性也可能有影響。

    陳薇院士團隊在《柳葉刀》發表的研究

    為什麼需要三期臨床

    因為不同個體的差異很大,因此要知道一個疫苗是否安全有效,需要大規模,幾千甚至上萬的接種受試者,受試人群隨機、特徵多樣,才能具有足夠的代表性,能代表這個疫苗用在幾千萬甚至十四億人口中也是安全有效的。差異的來源可能是性別、年齡、基礎病史、個體間基因差異。但是,當一隻疫苗剛開始投入臨床試驗的時候,儘管有動物實驗表明安全有效,但是無法保證在人體中依然是安全有效的,所以剛開始屬於高風險,僅能小規模接種,如果安全,再逐步增加接種人數,這就是為什麼是三期人數逐步增加。除此以外,臨床試驗還需要解決疫苗的濃度需要使用多少、疫苗產生的抗體能持續多久。

    腺病毒疫苗的弱點

    腺病毒疫苗採用的是Ad5缺陷型病毒,無法在人體內複製,因此是一個戰鬥力很弱的載體,帶著新冠病毒的S刺突蛋白去給免疫系統認識新冠病毒的模樣。但問題是很多人一生中免疫系統可能就接觸過腺病毒,因此本身已經具有一定的免疫了,當再次看到帶著S刺突蛋白的腺病毒時免疫反應就會偏弱。

    病毒變異對疫苗有效性的影響

    陳薇院士團隊研發的疫苗S刺突蛋白來自於武漢的病毒株Wuhan-Hu-1,屬於單價疫苗,就是免疫力主要針對這類毒株,可能對目前已經產生並在其他國家廣泛流行的第二類病毒株沒有免疫力。但是在還沒有看到資料之前一切都不好說。

    雖然,我們仍需要等待二期三期的結果。但是,這依然是全球研發進度最快的疫苗,也可能成為人類疫苗歷史上的奇蹟,依然是中國的驕傲。同時,中國還有多支團隊多類路線正在研發其他型別的疫苗,相信總有一款能成功!

  • 6 # 藥師方健

    疫苗的研發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目前中英美三國走在世界前列,之前英美均已公佈了他們的疫苗試驗結果,但質疑聲不少,而5月22日,國際知名期刊《柳葉刀》線上發表了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教授負責的新冠疫苗I期臨床試驗結果,訊息瞬間引發巨大反響。根據該論文,中國研製的新冠疫苗在I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中能夠產生免疫應答,並且安全性良好,在接種後28天內沒有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的報告。

    這個訊息意味著什麼?

    1)初步評估證明疫苗安全性過關

    最常見的注射部位不良反應是疼痛,總體上最常見的系統性不良反應為發燒、疲勞、頭痛和肌肉疼痛,但這些不良反應都不嚴重。嚴重不良反應一例,高劑量組一名受試者出現重度發熱,並伴隨疲勞、氣短和肌肉痛的症狀,但這些不良反應均在48小時內自行恢復。

    嚴重不良反應有一例,高劑量組一名受試者出現重度發熱,並伴隨疲勞、氣短和肌肉痛的症狀。但這些不良反應均在48小時內自行恢復。

    2)初步看,疫苗效果顯著

    雖然 1 期臨床試驗主要檢測的是安全性,論文同樣公佈了疫苗的免疫效果。研究人員在志願者接種疫苗後定期採集其血液並進行檢測,以確定該疫苗是否激活了人體體液和細胞免疫兩方面的免疫應答。體液免疫是免疫系統中產生中和抗體的部分,可以對抗感染,並提供一定的免疫力;而細胞免疫依賴T細胞來對抗病毒,而不是抗體。

    三個劑量組都有免疫應答,不過高劑量組免疫反應強度更大:接種後 28 天,中和抗體也達到了峰值,以高劑量組更明顯。經過分析顯示,低劑量組中 28 人(78%)、中劑量組中 33 人(92%)、高劑量組中 36 人(100%)在接種後 28 天,顯示針對刺突蛋白的陽性的 T 細胞反應和中和抗體反應。

    3)不足之處:暫未納入老年人進入臨床試驗等。

    因為載體選擇的是 Ad5 腺病毒,屬於感冒病毒,大多數人感染過,人體記憶體在預存抗體,而研究發現這類預存抗體對疫苗的效果有負面影響;與年輕的接受者相比,年齡 45-60 歲的接受者似乎具有較低的中和抗體血清轉化;尚無高危人群(60 歲以上)的資料,而據之前的研究,這類人群的免疫反應也較弱;將在第二階段研究中納入年齡超過 60 歲的參與者,因為該人群是 COVID-19 疫苗的重要目標人群。

    4)引發嫉妒,境外已經謠言四起

    根據環球網的報道,這個研究結果一發布,境外就已經出現了針對這個疫苗的多種攻擊言論。因為在西方某些人看來,疫苗會損害人體免疫系統,是製藥廠商用來綁架患者的產物,更有甚者,他們還在社交平臺上釋出了疫苗研製中所需要的載體HEK293細胞會致癌的言論。但無論如何,這些反對者只是少數,也阻止不了疫苗的研究程序。

    為什麼陳薇院士自己認為需要謹慎看待試驗結果?

    但疫苗的主導者陳薇院士表示,對這些結果應謹慎解讀,“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誘導免疫應答的能力並不一定表明該疫苗能完全保護人類免受SARS-CoV-2的感染。這些結果為新冠疫苗研發提供了積極前景,但距離該疫苗上市,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她為何這麼說呢?誠然,我們為之高興之餘也需要冷靜下來想一想,這只是一個好的開始,因為根據藥品上市的流程,後面還有II、III期的臨床試驗,可以說疫苗在短期內完成研究並上市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疫苗目前的試驗物件只是健康成人,未來可能需要擴大到不同年齡段特別是老年人中進行試驗,一方面疫苗擴大樣本量試驗後是否還會保持目前的效果並不清楚,而且因為新冠病毒在老年人中的感染率和死亡率都比其他人群要高,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疫苗能否在老年人中起到預防作用並且能夠安全地應用也不清楚。

    所以對於這個成績,陳薇教授反而顯得比較淡定,因為她知道,未來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也不一定會一帆風順,因此她也提醒要謹慎看待目前的實驗結果。

    結語

    總之,這個訊息無疑給籠罩在新冠陰霾下的全世界帶來了曙光,給深受新冠病毒侵害的人們注入一劑“強心針”,距離我們徹底戰勝新冠病毒又前進了一步。這是目前全球新冠疫苗研究的首例報告,就連陳薇院士自己也說,這是一個里程碑,也意味著中國在新冠疫苗的研究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最後,為了全人類的安全,我們非常期待疫苗能儘快面市,但同時也要理解疫苗研發的艱辛,對於後續的研究結果且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開國皇帝身邊總會有一批能人輔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