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山流水237919820

    《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在靈山取經時,迦葉向唐僧師徒索要人事,孫悟空大吵大鬧,迦葉只得作罷,還是給唐僧師徒檢取了無字真經。而燃燈古佛嘆到:“東土眾生愚痴,不識無字真經”,囑咐手下的尊者,把無字經書讓唐僧師徒知曉。唐僧師徒一見無字真經,大驚,回來找佛祖,佛祖說這事自己知道,也就是默許迦葉索要人事。最後唐僧給迦葉送上紫金缽,迦葉才給唐僧師徒檢取有字真經。迦葉為什麼索要人事,只不過是要唐僧師徒放下貪嗔痴,只有放下對外的貪才能成佛。六祖慧能向五祖求法,五祖並沒有收取錢財,可見真正的佛法,無字真經是不收取任何人事的。

  • 2 # 半瓣花上閱乾坤

    阿難、迦葉在佛教中地位如此尊貴,在《西遊記》裡面竟然被臊皮?

    《西遊記》裡的阿難和迦葉

    阿難、迦葉是《西遊記》裡面兩個很難讓人忘記的角色,不是因為他們的長相太醜,也不是因為他們

    做了什麼有功於取經事業的好事,而是由於他們貪財而又吝嗇,讓對佛虔誠無比的唐三藏不得不忍痛奉獻出唐王贈送他的紫金缽盂。當然,也正因如此,他們遭到了眾人的恥笑。

    我們且看阿難和迦葉第一次出場索要人事的情形:

    阿難、迦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三藏聞言道:“弟子玄奘,來路迢遙,不曾備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傳經繼世,後人當餓死矣!”行者見他講口扭捏,不肯傳經,他忍不住叫噪道:“師父,我們去告如來,教他自家來把經與老孫也。”阿難道:“莫嚷!此是什麼去處,你還撒野放刁!到這邊來接著經。”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勸住了行者,轉身來接。一卷卷收在包裡,馱在馬上,又捆了兩擔,八戒與沙僧挑著,卻來寶座前叩頭,謝了如來,一直出門。

    師徒四人以為這樣就取到真經了,卻沒想到傳給他們的是白紙,也即“無字真經”。——沒錢就想得到真傳,天底下哪有這麼好的事兒?

    《西遊記》裡面的阿難

    二尊者復領四眾,到珍樓寶閣之下,仍問唐僧要些人事。三藏無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雙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窮寒路遙,不曾備得人事。這缽盂乃唐王親手所賜,教弟子持此,沿路化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萬望尊者不鄙輕褻,將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謝。只是以有字真經賜下,庶不孤欽差之意,遠涉之勞也。”那阿難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你抹他臉,我撲他背,彈指的,扭唇的,一個個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經的人事!”須臾把臉皮都羞皺了,只是拿著缽盂不放。迦葉卻才進閣檢經,一一查與三藏,三藏卻叫:“徒弟們,你們都好生看看,莫似前番。”他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卻都是有字的。

    第一次被當面告狀不說(如來居然談起此事來一臉“我已盡知”的表情),第二次又明知故犯,甚至被眾人羞辱仍然把紫金缽盂抓著不放。阿難、迦葉葫蘆裡賣的什麼藥?——神經病,二位尊者不要臉的啊?

    《西遊記》裡的阿難迦葉

    按理說,阿難、迦葉二位尊者是佛祖手底下數一數二的弟子,二人均已成佛,為何還對這麼一點兒“人事”念念不忘呢?這不合常理啊!

    佛陀者,覺者也。既能自覺,又能覺人之意。何以阿難、迦葉這麼不自覺?

    我們來看看這兩位尊者什麼來頭。

    阿難,梵名A^nanda 。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稱阿難陀,意譯為歡喜、慶喜、無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後二十餘年間為佛陀之常隨弟子,善記憶,對於佛陀之說法多能朗朗記誦,故譽為多聞第一。阿難陀天生容貌端正,其身光淨如明鏡,雖已出家,卻屢遭婦女之誘惑,然他志操堅固,終得保全梵行。

    這才是我清俊的美男子阿難

    迦葉,也即摩訶迦葉,佛陀十大弟子之一。梵名Maha^ -ka^s/yapa 。生於王舍城近郊之婆羅門家。於佛成道後第三年為佛弟子,八日後即證入阿羅漢境地,為佛陀弟子中最無執著之念者。

    摩訶迦葉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賴;於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滅後,成為教團之統率者,於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經典結集。直至阿難(梵A^nanda )為法之繼承者,始入雞足山入定,以待彌勒出世,方行涅槃。禪宗以其為佛弟子中修無執著行之第一人,特尊為頭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傳誦不絕。此外,過去七佛之第六佛亦稱迦葉佛。

    看我大迦葉拈花一笑的蘭花指,你能想象他會那麼醜?

    按理說,阿難作為佛祖的堂弟,能跟著釋迦牟尼出家,可以說榮華富貴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的了。

    而迦葉的出身,更是貴不可言。這麼說吧。兩千五百年前,在離中印度摩竭陀國首都王舍城不遠的摩訶娑羅陀村裡,住著一位婆羅門望族的大富豪尼拘盧陀竭波長者,據說他擁有比當時的國王頻婆娑羅王還更多的財產。

    尊者大迦葉,就是出生在這個家庭。

    what?這麼顯赫的家世,二位尊者會稀罕一個紫金缽盂到握住不撒手?

    索要紫金缽盂的阿難

    除了最不差的就是錢之外,二人在佛教的傳播史上,也是功不可沒。

    要不是大迦葉和阿難二人,佛祖的說法恐怕早就會湮沒無聞。

    我們平時所說的“三藏”,其實是是結集了佛陀弘法四十五年的教義,以巴利文記錄的佛教經典。

    其中包括:律藏、經藏和論藏。

    佛祖講法

    佛陀入滅後,五百名上座阿羅漢弟子即刻召集了結集大會,重覆地稽核了佛陀的教義,當時,由記憶力超好的阿難尊者誦出經藏,優波離尊者誦出律藏。

    那這論藏是誰誦出的呢?

    有人說是迦葉自己誦的,也有人說是阿難誦的。可迦葉在當時的地位僅次於佛祖。

    阿難於佛陀生前未能開悟,佛陀入滅時悲而慟哭;後受迦葉教誡,發憤用功而開悟。

    所以說,迦葉是阿難的師傅啊!

    三藏就是釋迦死後佛教的第一次結集了,要是沒有阿難和迦葉,釋迦的言論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吧?

    唐僧,既然名為唐三藏,想取三藏經,是不是確實應該給這倆人一點東西表達敬意?

    當然了,《西遊記》是小說,對於儒道釋各家都可以嬉笑怒罵,但看官若將其當真,就是執迷不悟了。

    佛像旁邊的阿難迦葉

  • 3 # 華開蓮現2

    我覺得這件事沒有那麼簡單。佛祖,做什麼買賣呀,他要啥沒有,都可以變現的。閻浮提眾生根劣,‘’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如果白給他們經書,定不會珍惜。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特為東土大唐受持大乘經典開的方便門。

  • 4 # 豈有豪情似舊時

    先說結論,索要的“人事”到底是什麼:不是錢,是犀牛角!

    其實書中已經給了按時,且看我一一道來:

    一、為什麼說不是要錢?

    唐僧師徒四人千辛萬苦, 走到了西天, 四眾對如來倒身下拜後, 如來才叫阿儺、伽葉二尊者傳經。

    阿儺、伽葉對唐僧道:“聖僧東土到此,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快拿出來,好傳經與你去。”公然進行勒索。

    告到如來處後, 如來卻說, 這個事我知道, 我弟子下山,為別人念一遍經,才收了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收少了!

    怎麼辦呢? 沒招! 面對阿儺、伽葉的再次強行勒索, 唐僧只有乖乖地就範, 將唐太宗所賜的紫金缽盂送給了他們。

    可是阿儺、伽葉真的只是要勒索錢財嗎? 那個紫金缽盂究竟是銅的還是金的, 這個還不太好說, 就算是金的, 和“三鬥三升米粒黃金”的差距還是很大, 何況人家還只是念一遍, 並不傳經。

    舉個例子, 租一本書看, 一天才一角錢, 買一本最起碼也得十塊二十塊, 唐僧他一個用舊了的缽盂就能換回那一大堆經書?

    顯然阿儺、伽葉不是向他們要錢。呢麼究竟是要什麼呢?

    二、阿儺、伽葉到底在索要什麼?

    根據上面我們可以做出以下合理推斷:

    1. 阿儺、伽葉作為如來的心腹, 應該是不缺錢的, 不至於做出這樣的勾當。他們想搞點外快, 機會多的是, 也不需要搞, 自然有人供奉。

    2. 唐僧是個真正的貧僧, 大家都知道的, 即使敲詐, 也不該敲詐他, 敲不出多少錢不說, 還反背個惡名, 有損尊者的形象, 不划算。

    經過對比分析, 阿儺、伽葉完全沒有找唐僧要錢的必要。那他們為什麼還要向唐僧索要人事呢?

    因此, 我們可以大膽猜測阿儺、伽葉向唐僧索要的東西並不是錢! 那究竟是什麼呢,這個東西可能比較重要, 否則他們不會連要兩次,我們試著從前面的章節中尋找,終於有了發現。

    從第九十一回起, 離如來佛越來越近了, 作者開頭第一句話寫道: 話表唐僧師徒四眾離了玉華城,一路平穩,誠所謂極樂之鄉。

    “一路平穩,誠所謂極樂之鄉。”這句話放在第一句的位置上, 就是“置頂”了, 吸引大家的眼球, 都來看看極樂之鄉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 從這個地方起到雷音寺, 都是如來的範圍。

    四眾遇到一個和尚,對唐僧作禮道:“老師何來?”唐僧道:“弟子中華唐朝來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攙起道:“院主何為行此大禮?”

    那和尚合掌道:“我這裡向善的人,看經唸佛,都指望修到你中華地託生。才見老師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當下拜。”

    唐僧笑道:“惶恐,惶恐!”

    居住在極樂之鄉的善人,都指望修到中華地託生。搞笑不?!

    元宵節, 眾僧陪唐僧進城裡看燈。有三盞金燈, 缸來大小,每缸有酥合香油五百斤。三缸一千五百斤,共該銀將有五萬餘兩, 此間二百四十家香油大戶甚是吃累。一過夜,佛爺現了身,油就沒了。

    八戒在旁笑道:“想是佛爺連油都收去了。”眾僧道:“正是此說,滿城裡人家,自古及今,皆是這等傳說。但油幹了,人俱說是佛祖收了燈,自然五穀豐登;若有一年不幹,卻就年成荒旱,風雨不調。所以人家都要這供獻。”

    收油的是三個犀牛精, 他們究竟是佛是妖? 不太好確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在幫如來佛祖收油! 自古及今都是這樣收的, 人們也都說是佛祖收了, 佛祖既沒有澄清事實, 也沒有懲罰他們, 還讓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繼續收!

    惹佛祖見罪,又生災厄。”唐僧算是徹底認清了如來, 他一有災, 就會很自然的聯想到: 又是領導存心在鬼搞!

    可是, 他們到了靈山後, 根本就不提犀牛精的事, 那隻犀角也沒有獻給佛祖。佛祖也不好意思要, 阿儺、伽葉問他們有些什麼人事送我們?應該指的就是這! 因為他們沒有別的值錢的東西, 只有這個犀牛角, 這個犀牛角本來就是準備獻出來給佛祖的!

    他們卻就是不拿出來!

    阿儺拿著個缽盂, 只有發呆!

    明明說好了這個犀牛角是獻給佛祖的, 他們為什麼不拿出來?

    我們來看一下:

    當時, 三個犀牛精來收油的時候, 他們看到的的確是三位佛身,可既然是佛, 為什麼要公然收刮民脂民膏呢? 所以孫悟空說:“不是好人,必定是妖邪也。”他們年年來收, 每年合銀將有五萬餘兩, 這個數額是巨大的, 如果不是在幫如來創收, 如來又豈能容他們在自己的地盤上胡作非為?!

    結果, 這三個犀牛精被天庭方乾死一個, 被取經方乾死兩個。雙方合夥把如來佛的人打死了, 面子上不是很好看, 他們是如何處理的呢?

    當時, 還有兩個活的, 八戒道:“這兩個索性推下此城,與官員人等看看,也認得我們是聖是神,左右累四位星官收雲下地,同到府堂,將這妖怪怪處決。”

    四星道:“天蓬帥近來知理明律,卻好呀!”

    八戒道:“因做了這幾年和尚,也略學得些兒。”

    以往殺妖怪, 二話不說直接就打死了, 這次可能還不敢, 因為那是如來佛的人, 豬八戒出的這個主意很好, 是透過法律手段判決的,“將這怪處決!”

    所以大家稱讚:“天蓬帥近來知理明律,卻好呀!”

    知理明律, 就說明他們是以天條來處決這兩個犀牛精的。他們沒有錯。

    八戒說“因做了這幾年和尚,也略學得些兒。”當了和尚, 反學了些法律? 不是的, 是學了些辦事的道道。

    犀牛精被當眾處決後, 鋸下四隻角來。孫大聖更有主張,教四位星官將此四隻犀角拿上界去,進貢玉帝。把自己帶來的二隻, “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我們帶一隻去,獻靈山佛祖。”

    他們殺的, 叫星官拿去, 星官殺的, 他們拿著, 萬一以後追究起來, 大家都可以說, 那是他們乾的!

    他們留下的這個犀牛角, 說是獻給佛祖的, 其實不是, 是他們自己留著的, 他們可以當證據當把柄一直捏在手裡。因為當時留在地方政府的那隻犀牛角就是當證據使用的! 證明收油的是妖怪, 你們以後再不要送油了。“留一隻在府堂鎮庫,以作向後免徵燈油之證。”

    這個犀牛角最後究竟在哪呢? 反正他們不提這件事, 你也不好意思問。

    所以,索要的的不是金錢,而是犀牛角,雖說對於大佬們不算特別貴重,但是這是一種態度的表現,類似於投名狀。可是最後唐僧師徒也沒有選擇交出犀牛角,反而裝傻充愣用金缽糊弄,這也無怪乎佛祖後面給他們“無字真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美和健身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