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金卯大刀
-
2 # 島主說事
題主的意思可能是想說,德軍在二戰初期為什麼不先進攻蘇聯。這個問題說起來比較複雜,不過,還是有條理可清的。
一方面,德國發動二戰雖然野心大,但也不是一口就能吃下一個胖子。德國在一戰後的崛起也是有條件的,從1918到1938年這20年間年,德國一直處在受英法壓制和制約階段,不僅軍事力量受到限制,綜合國力也是在為英法打工還債。所以,希特勒上臺使德國民眾看到了希望,使他發動二戰有了基礎。但這決不是說德國想打就打得起來的,需要有軍事外交和政治各個方面上的條件成熟。而此時,德國由於在西歐受英法制約,暗中卻與蘇聯有著方方面面的聯絡,包括軍事力量的重新恢復,許多都是由蘇聯的工業和能源幫他振作起來的,這時候德國還沒有進攻蘇聯的方案。
另一方面,希特勒早有稱霸歐洲的打算,卻缺乏佔領歐洲的條件。德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也是逐步實現的。首先是蘇德之間隔著一個波蘭,而波蘭這個國家又與蘇德都有矛盾,客觀上,蘇德之間暗中也在提防著對方,這也是德國不敢輕易進攻蘇聯的原因之一。其次就是希特勒上臺後,隨著他的野心膨脹,斯大林也發現了他的企圖,曾經想與英法聯絡起來組成四國聯盟,希望以此遏制德國佔領波蘭。但英法卻不願意與蘇為伍,客觀上也促成了德國與蘇聯達成友好條約,為德國進攻西歐掃清了障礙,也使德國排除了蘇聯向西進軍的後顧之憂。
但德國進攻波蘭並不代表就有能力發動巴巴羅薩計劃,因為此時德軍的閃擊戰還需要經過檢驗,對付蘇聯這麼大的國家,不做好充足的功課是不行的。
應該說,雖然說希特勒在監獄裡就有進攻蘇聯的打算,並把它作為畢生的追求,但在佔領法國以前,他還不敢實現這個願望。到德軍閃擊法國把英軍攆到敦刻爾克以後,德軍才感到裝甲打擊在歐洲戰場是沒有對手的。尤其是1939年蘇軍在芬蘭冬季戰爭中的慘勝,使德軍堅定了信心,原來蘇軍的裝甲打擊力量是中看不中用。也就是希特勒在法國戰役中才下定了進攻蘇聯的決心。
巴巴羅薩計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只是一個進攻方案。就是兵多將廣戰線寬泛。但就其意義來講,德軍是錯誤的。一來閃擊戰在蘇聯是不適合的,因為德軍的後勤補給和兵力補充都不能支撐快速進攻的需要。二來戰線太長和蘇聯的頑強反擊,使閃擊戰拖成了消耗戰,德軍打不起。
-
3 # 愛看二戰
納粹德國是發動了“巴巴羅薩”計劃的,但是最後的結果是失敗。
巴巴羅薩作戰失敗的主要原因主要有六個:
1.同盟國敵手:
納粹德國雖然在最盛時期,控制了歐洲大陸的絕大部分,成為名副其實的Continental帝國,但是畢竟造就了太多的敵手。
而蘇德戰爭爆發後,最終形成了全面的反法西斯聯盟。
2. 軸心國聯盟:
德、日、意雖然早已形成三國軸心,但在整個二戰程序中,軸心國及其若干僕從國始終未能有密切的戰略合作,事實上是各自為戰,甚至互相拆臺。這些跡象在蘇德戰爭前便可見一斑
3. 戰爭指揮:德軍官兵的作戰素質固然是無與倫比,但蘇德戰爭中德軍高層的指揮卻可以說是問題重重;希特勒和德軍高階將領間常常意見不和,互不信任。
希特勒獨斷專行,過於集權,不把權力下放,越級指揮。不僅在大的戰略方向上一意孤行,甚至干涉作戰指揮到營連一級,軍隊無法根據戰場情況作出合理處置。德軍司令官自嘲道:“沒有元首的命令,我都不敢把哨兵的崗位從門口移到窗邊。”
4. 武器裝備:
德軍武器雖然效能優良,但過於精密,不便於大量生產。“虎”式、“豹”式坦克最後還是淹沒在T34坦克的群狼戰術中。
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不重視戰略空軍,因此根本沒有遠航程大載彈量的戰略轟炸機可以執行戰略轟炸任務,無法摧毀蘇軍後方原料產地、生產基地、物資中心,從而釜底抽薪。Ju87斯圖卡縱然能在戰場前線耀武揚威,終究不過是揚湯止沸。
5. 種族主義:
如前所述,蘇德戰爭初期德軍還被看作是解放者。可是希特勒的種族政策卻決定了他無法把被佔領地的人民爭取過來,斯拉夫人和猶太人都被看成是必須消滅的劣等民族。納粹德國實行的大規模屠殺猶太人、蘇軍戰俘;一律處決蘇軍政治委員的命令;一個德華人死要讓百個蘇聯人償命的反遊擊措施……,這些恐怖措施把蘇聯人推向了自己的敵對面,激起了蘇聯人民的反抗意志,給自己製造了無數的敵人。
6.戰略資源:
德國的一個致命弱點就是戰略資源匱乏,一戰失利後又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戰時所需物資大多要靠進口,如羅馬尼亞的石油、挪威的鐵礦。儘管蘇德戰爭爆發時德國可以利用的幾乎是整個歐洲的資源,但還是不敷使用,比如德國自己還要生產人造橡膠和人造汽油,雖然成本巨大,但不得以而為之。故在蘇德戰爭中,對戰略資源的掠奪一直就是德軍的一個重要目標,某種程度上也干擾了戰略決策。而當戰爭曠日持久進行下去後,資源更顯不足。德軍在戰場上的失敗又會導致資源產地的進一步丟失,從而加速了戰敗的頹勢。
巴巴羅薩計劃是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第1軍需部長保盧斯起草和指導,但是他也是第一個被敵軍俘虜的元帥。
回覆列表
題主在提問題時是不是多了一個“不”字?如果不是那就要多學一點世界歷史,特別重點的是多學習一下《二戰全史》姚麗主編,汕頭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第四章裡有詳細的介紹。《二戰經典戰役全記錄》白虹編著,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新華書店經銷。在‘’蘇德戰場‘’章節裡有專門一節敘述“巴巴羅薩計劃”出臺的來壟去脈。
1940年12月18日納粹元首希特勒釋出21號指令,要求德國武裝部隊必須準備在對英戰爭結束前,以一次快速戰役擊潰蘇聯。準備工作必須在1941年5月15日以前完成。進攻分兩個階段,第一節段北方集團軍群29個師分三路攻取列寧格勒;中央集團軍51個師向蘇聯首都莫斯科進攻;南方集團軍群63個師佔領基輔後向頓巴斯進軍。為了保密和迷惑對方,希特勒把此計劃名命為“巴巴羅薩”計劃。
第二節段:進攻蘇聯後備軍,佔領阿爾漢格爾斯克、伏爾加和阿斯特拉罕。
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納粹德國以190多個師兵力對蘇聯不宣而戰,“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始施,由此也拉開了蘇聯人民為期四年的偉大的衛國戰爭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