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晚來風L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歷史的硝煙已經散去,但是英雄的傳說穿越千年依然清晰!如果有那麼一次穿越的機會與他們相遇,我希望選擇劉備!

    劉備德被四海,品行高雅,禮賢下士,謙恭有禮!我想陪著他織鞋販履,學習他逆境中不該志向;我想陪他三顧茅廬,譜寫千古佳話;我想陪著他南徐就親,傾聽他和喬國老高談闊論;我想陪著他看赤壁戰火,強擼頃刻間灰飛煙滅!

    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在滾滾的硝煙中,一位白袍將軍,匹馬銀槍縱橫敵陣!長坂坡的暮色中,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我想牽著他的戰馬,為他拭去戰袍上的征塵;穰山突圍,看他戰許褚,退樂進、于禁,挑翻高覽,殺退張頜;看他江夏殺張武,奪“的盧”;看他新野之戰,刺呂曠,敗李典!英雄如斯,快哉!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漢丞相諸葛亮羽扇綸巾,瀟灑儒雅,胸有丘壑,腹有詩書!我想看著他隆中躬耕,聽他與石廣元、孟公威、崔州平、徐元直等人長嘯山野,指點江山;我想看他赤壁英姿勃發,連吳抗曹,草船上揮灑自如,七星壇智借東風;我想看他江東舌戰群儒,柴桑痛哭周瑜!世人只知“既生瑜,何生亮”,嘆息公瑾死的委屈!卻不知諸葛亮才是“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可惜啊,六出祁山志未酬,丞相的頭髮又白了幾許!

    我想為關羽暖上一杯酒,看他溫酒斬華雄;我想做一名小兵,聽張飛當陽橋邊一聲吼,嚇退曹操百萬兵;我想看老當益壯的黃忠,定軍山力劈夏侯淵,那是怎樣的馬快刀急!還有馬超、魏延、姜維...

    俱往矣,無數風流人物已逝去!然而他們的事蹟一幕幕無比清晰!我常感嘆,唯有舉杯邀月,願今夜有夢!

  • 2 # 墨骨讀書

    曹操梟雄,劉備德高,孫權謙和,我們該選擇誰呢?展開滾滾三國畫卷……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時期英雄人物轉瞬即逝,慷慨悲壯,只覺蕩氣迴腸、回味無窮。我願做曹孟德去感受那氣勢磅礴的三國畫面!

    ●曹操戎馬一生,壯懷激烈

    曹操(155年-220年 ),字孟德,又名吉利,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網路劇照

    ▪滅黃巾嶄露頭角,戰官渡統一北方

    公元184年,對於曹操來說,是一個改變歷史命運的年份,為波瀾壯闊的三國曆史畫上了濃墨重彩的第一筆。黃巾之亂的時候,張讓舉薦曹操出任騎都尉,後因平亂黃巾戰功升濟南相,任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託病迴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

    當時天下紛亂,冀州刺史王芬聯合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地方豪強,謀劃廢黜靈帝立合肥侯的事件。西北金城郡(今蘭州)的邊章、韓遂殺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餘萬反叛朝廷。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定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及黃巾之功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

    網路劇照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登基,何太后臨朝聽政。曹操陳留起兵,“散家財,合義兵”,且首倡義兵號召天下英雄討伐董卓。初平四年(193年)春天,曹操在匡亭六百里大追擊大敗袁術、黑山軍、南匈奴。徐州牧陶謙率軍攻入兗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軍征討陶謙,攻克徐州十餘城。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漢獻帝。辛亥,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庚申,遷都許都。十一月丙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大敗袁紹,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又以負約為名,攻滅袁譚,冀、青二州平定,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攻滅高幹,平定幷州。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滅烏恆。曹操擊潰了最大的敵人袁紹,由他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官渡之戰也是中國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雖然取得勝利,但曹操最器重的謀士郭嘉病世。曹操無比悲痛。

    《曹瞞傳》記載:“時寒且旱,二百里無覆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既還,科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公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倖,雖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之。

    ▪戰赤壁敗走華容,行西征平定涼州

    ·網路劇照

    十三年(208年),曹操出兵攻打東吳,在赤壁被孫劉聯軍大敗。赤壁戰敗後,曹操採取一些措施,穩定內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賢令》,說:“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廣收有才能到人。建安十六年(211年),發動西征,在兩年內,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涼州地區基本平定。

    ▪拜丞相劍履上殿,拒廢立壯士暮年

    ·網路劇照

    建安十七年(212年),漢獻帝准許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殿”。五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加九錫、建魏國,定國都於鄴城。魏國擁有冀州十郡之地,置丞相、太尉、大將軍等百官。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王,邑三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旒冕、車服、旌旗、禮樂郊祀天地,出入得稱警蹕,宗廟、祖、臘皆如漢制,國都鄴城。王子皆為列侯。名義漢臣,已是皇帝。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十月,漢獻帝又賜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曹操以五官中郎將曹丕為魏太子。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勸曹操取代漢朝自稱大魏皇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曹操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二十五年(220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文韜武略,實屬一代帝王

    ▪“挾天子以令諸侯”稱雄東漢末年

    曹操用他敏銳的眼光和政治軍事高度,發現了當時(漢獻帝時)整個中國的局面是群雄割據,軍閥混戰,屍骨遍野,民不聊生。在這危難之際,曹操挾持窮途末路的皇帝,遷都許縣,以武力削平北方群雄,力圖進而統一中國,起到了穩定東漢朝政局面的積極作用。所以曹操不是漢賊。曹操是東漢末年曹魏政權的奠基人,三國鼎立的締造者之一,更是為西晉統一打下來堅實的政治基礎的人物。

    ·網路劇照

    ▪“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志向遠大

    曹操青年時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蕩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顒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三國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東臨碣石有遺篇,氣勢磅礴觀滄海

    網路劇照

    《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曹操不光政治上統一北方,開創三國局面,在國家治理上重視人才,發展經濟,改善了東漢末年以來北方民不聊生,經濟破敗的局面。併為西晉的統一打下牢固的基礎。曹操在文學方面也有了不起的成就。曹操的詩歌,極受樂府影響,現存的詩歌全是樂府歌辭。這些詩歌雖用樂府舊題,自闢新蹊,不受束縛,繼承了“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曹操是建安文壇的領袖,影響了一代詩風,為中國文學的繁榮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著有《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軍事著作和《蒿里行》、《觀滄海》、《薤露》、《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龜雖壽》等不朽詩篇。後人並且輯有《曹操集》。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由曹操一生做為,若能選擇的話,舍我曹操其誰。相信現代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曹操。

  • 3 # 貓蛋狗蛋看世界

    要是讓我選的話,我肯定會選曹操,曹操在歷史當中是最厲害的一個人,也是最有本事的一個人,也是成就最大的一個人。

    曹操不但是一個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還是一位教育家和詩人。軍事這一塊兒大家就不必說了,曹操一生征戰多年戰勝無數。

    曹操在和別的國家的政治當中,政治手腕都是沒的,說這一塊兒也沒有問題。

    思想加在一塊兒是曹操的一些理論是非常高超的,特別是在經濟這一方面,在邊疆做的臀邊計劃對中國的邊疆穩定和融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作為一個教育家,最成功的莫過於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得非常的厲害。曹操的兒子大家都比較熟知,曹丕最後繼承了王位,那麼也幹出了一番事業。曹植可以七步成詩,也非常牛氣。曹衝是一個數學天才。他的大兒子操昂是一位大將,橫掃北方。

    作為一個詩人來說,曹操留下了非常多的名詩名句。自己又是一位建安詩人的代表。

    只是歷史上把曹操寫的非常的不好,說是一個奸雄,那只是《三國演義》裡的人物,真實的曹操在三國時期是非常牛的。

  • 4 # 白龍赤子

    曹操、劉備和孫權都是東漢末年有為的人物,他們是那個時代的“弄潮兒”,正是有了他們,才讓三國的歷史更有趣兒。如果讓我選老闆的話,我會選劉備,具體如下:

    羅貫中的安排

    劉備早年是一個“織蓆販履之徒”,但他始終對生活充滿著信心,認為活著就是希望。對待關羽、張飛和諸葛亮等人的時候,他對感情的那種真摯,表現出了讓我仰慕的一面。正是由於這樣,《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將《桃園三結義》放在了第一章,至於羅貫中最欣賞魏蜀吳的哪位君主,已經不得而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羅貫中對劉備有著欽佩的一面。

    高階的情商

    早年劉備與公孫瓚、曹操等人的交往表現出劉備具有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公孫瓚和劉備早年的關係很好,據史料記載,劉備和公孫瓚在一起的時候,劉備經常以對待兄長的方式對待公孫瓚,讓公孫瓚對他信任有加。另外,後來劉備被袁紹追殺的時候,曹操收留了走投無路的劉備,這種情況下的收留是難得的,也充分說明了劉備巨大的人格魅力,難怪曹操會有“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話,讓人既佩服曹公又佩服劉公!

    以民為本的君王

    劉備的仁義之心不光體現在對待身邊人的時候,還體現在他對天下蒼生的情懷之中。在劉備得到荊州之後,惹怒了曹操,曹操決定攻打劉備,底下的人勸他應快速地到達江陵,從而和關羽回合,但是劉備不聽。他指出:成就大的事業必須要以人為本,荊州的百姓都來投靠我,在這危難之際,我怎麼忍心拋棄他們!從這兒可以看出劉備有著平庸軍閥所沒有的大局觀,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大局觀呢?就是始終以天下蒼生的利益為出發點,必然會得到人民的擁護。

    看得遠

    劉備具有超凡的政治眼光。建安十七年(212),曹操討伐孫權,於是孫權向劉備發出求助信。如果是當初的袁術和劉表,肯定會採取靜觀其變得態度,不會派出救援部隊,但是劉備就不一樣了。劉備認為:我們和東吳的關係是唇齒相連的,如果不去救援東吳,我們將會遭受比現在更難的處境。

    強硬的一面

    劉備具有一定的政治手腕兒,在該強硬的時候也一點都不慫。建安十二年(207),孫權得到了益州,接著又想奪取荊州,劉備給出了一句硬話,據《三國志》記載:

    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這是何等的政治雄心啊!自漢武帝劉徹設立河西四郡以來,涼州一直有著特殊的地位。它還是中原與西域必經的要道,中原到達青藏高原的重鎮。可想而知,劉備想得到涼州還是有難度的,他跟孫權說這話其實就是擺明態度,荊州老子是不會還的。

    結語

    劉備早年是一位“織蓆販履之徒”,但他始終有著常人所沒有的自信而穩步地前行。透過“三顧茅廬”,劉備得到了“王佐之才”諸葛亮,進而擁有了荊州、襄陽等地,最終確定了其在蜀地的統治。在這個過程中,不難看出劉備是一個有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也有著政治家所具備的優良素質,不管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還是“國家”與“國家”的關係,都可以看出劉備的厲害之處。

  • 5 # wangchengzhia

    誰也不選,這麼好的機會為什麼不自己幹呢?漢末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劉備販草鞋的,都能成一代帝王。我等為何不可以乘勢而起,以取天下?為何非要追隨這三個人呢?君擇臣,臣亦擇君,為什麼不做一方諸侯,機會多多,跨州並郡,經營好根據地,廣攬人才,劉備、孫權未必是對手,最強的曹操,可暫避其鋒茫,羽翼豐滿,再與之爭天下,鹿死誰手,亦未可知也。

    為何急著選老闆,實在時氣不濟,象馬超,張魯再投奔個老闆吧。先自己乾乾試試,好嗎?

  • 6 # 社會我航哥

    曹操梟雄,劉備德高,孫權謙和,我們該選誰?

    這要看個人啦,先來說曹操吧,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除去這些很普通的名字外,他還有個不普通的名字——魏武帝,或者叫做“武皇帝”。其實,曹操終其一生,鞍不離馬,甲不解身,東蕩西除,南征北伐,挾天子以令諸侯,費了很大氣力,個人來說吧,曹操是個可愛的梟雄,曹操出生並不是很好,起碼比袁紹他們差多啦,用何進的話說就是閹宦以後,曹操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因為懷疑殺盡呂伯嗜一家,卻又有獨到眼光搶的天子,挾天子以令諸侯,既能收服像荀彧這種心懷漢室的頂尖謀士,又能壓的下司馬懿這種有二心的臣子,能在赤壁之戰打輸又能很快走出來!所以選曹操的人是要有才能又要忠心的,不然荀彧最後也是死在曹操手裡!

    劉備,字玄德,自己說是中山靖王之後,真實無從考證,不過人漢獻帝都承認啦,師從盧植,三國演義一出現就是個“織蓆販履之輩”卻又心懷大志,意在天下,用身份說服了關張趙三位大將接連來投,與曹操不同的是劉備一直用仁義道德標版自己,也正是他的仁義和劉皇叔的身份給他帶來了很多人才,他以幾千人馬救陶謙對陣曹操幾萬人馬,謙讓荊州,在劉表傳荊州的時候顧念同是漢室宗親而推卻!足見仁義,他,三顧茅廬成為千古佳話!所以選劉備只要你有才能,就能獲得不錯的地位,畢竟劉備身邊沒有曹操身邊那麼多人才!!

    最後,我們來說孫權,孫權,字仲謀,乃孫堅之子,孫策之弟,依託父兄創下江東基業,內事有張昭,外事有周瑜,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便是說他啦。個人認為,孫權猜忌心還是比較強的,前期的謙和都是不得已而為之,年少得高位,如不謙和,張昭和周瑜這些老臣不服啊,看三國志後期的孫權可見一般,兒子功臣可是殺了不少,相傳呂蒙也是不聽話給他殺了的。不過孫權知人善用。從他的幾個大都督就可看出來,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是一等一的人才,所以選孫權的需要又有才又要會做人,不然會死的比較慘哦!

  • 7 # 清風可自在

    劉備雖然號稱德高,但就看他拋妻棄子的樣子,屠殺功臣是肯定的,具體參考劉邦表現。孫權雖然也叫謙和,對於陸遜的猜忌也是真實的。曹操雖然是梟雄,但是隻要真心追隨,曹操對人倒是比這兩個人真誠。

  • 8 # 若水話文史

    漢末年代三分天下魏蜀吳,多少朝代的興衰、人物的浮沉,都付諸於談笑之中。曹操、劉備、孫權三人作為三國的奠基者和開創者,都屬於人中龍鳳,但若讓我來選擇的話,我更傾向於梟雄曹操。

    曹操(公元155年~220年),字孟德,諡號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出生於官宦世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其父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操的出身與普通官僚相比是世家,身份還算高貴,但跟袁家那種“四世三公”的家族相比還是相差甚遠的。這樣出身的曹操政治優勢並不雄厚,他想要一番成就,想要在朝廷有所作為,所能依靠的更多是自己的努力。或許正是因為這樣的出身,讓曹操在之後都能以積極樂觀、豁達大度的胸懷來面對成敗,而曹操自己也更崇尚“法制”與“強權”。

    曹操一生曾多次自己領兵帶隊打仗,贏過的戰役也數不勝數,他自身的能力毋庸置疑。而且他知人善用,不拘小節,身邊的謀士猛將更是成群結隊。曹操的野心很大,“挾天子以令諸侯”,三分天下時,勢力是三國之中最強盛的,佔地面積也是最為廣大,在軍事方面,孫劉兩軍則需要長期聯盟才能與之抗衡。

    再說劉備和孫權,劉備出身貧寒,假借皇叔之名,沒有任何外力的支援,靠自身仁義之名吸引人才,身邊的人才輩出,白手起家攻城略地,也是非常厲害的。而孫權承襲父兄基業,無需創業,只需守業即可,但這並不輕鬆,但我個人覺得,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孫權相比其他二人還是略弱一點的。

    當然漢末年代能夠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他們三人又豈會是泛泛之輩呢?但若讓我來選,無論在政治、軍事還是文學方面,我都覺得曹操較二人還是略勝一籌,曹操被稱治世之能臣是當之無愧的,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英雄。

  • 9 # 有雪片片57321

    世人都說曹公奸似鬼,雖然諷刺,倒也一點不摻假,曹操的確胸懷大志,的確雄韜偉略,而且隨機應變世所罕見,腹內計謀層出不窮,所以未曾得志之時便有汝南的一個智者,姓許名劭,一向有識人之名,他就曾斷言曹孟德必然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所謂奸雄,妙在一個“奸”字,所以對於曹操而言,打天下也好,坐江山也罷,他依靠的不是品德,而是奸謀,意思很明白,他的外在品德都是收買人心的工具,品德非品德,而是智謀,所以曹操的確英雄,只不過他這英雄有些擔不起英雄該有的仁義,所以只能稱之為奸雄。跟著這樣的主子,只要自身有能力,不愁沒有前途無量,只不過需要當心謹慎,因為假仁假義之人對你不會付出真心,你不過是人家棋盤上一顆棋子,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棄之,為了他自己的地位前程,棄車保帥是隨時會發生的事,因為一切外物包括兒子在內,與他只有一種關係,那種關係就叫作利用。所以跟隨曹操這樣的主子,很有可能的結果就是死得不明不白,你不需要做錯什麼事,只要你的死對他有好處就足夠了。

    那麼聊過了曹操,再說劉備,劉備德廣才高可不是浪得虛名,高喜縣僅做了幾個月的縣尉,便民心所向好評如潮,督郵高價向百姓收購劉玄德的劣跡,以此威逼劉備索要賄賂,百姓雖數萬卻無一人貪財而昧心出首;陶謙感劉備仁德三讓徐州,賢士俯首稱臣,百姓無不欽敬;所以如果曹操是假仁假義沽名釣譽的偽君子,那麼玄德一定是有情有義真心赤誠的大丈夫。劉備對大漢可謂忠心,對百姓可稱仁德,對兄弟可說仗義,對敵人尚有三分尊敬,所以這樣仁義為懷,德布四海的主公,當真可以令人肝腦塗地誓死追從。

    最後再講講孫權,曹操亦曾說過: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的確是好命,一個好父親,一個好哥哥為他留下一片大好基業,可是孫權並不是靠著祖宗吃飯的庸才,父兄的家業他不但沒糟蹋,反而靠著自己的才智發展地如火如荼,蒸蒸日上,他的父親孫堅胸懷抱負,英睿神武,所以江東父老稱為孫郎!孫策才氣縱橫不讓乃父,江東亦稱孫郎;到了孫仲謀,更加是德行謙卑,足智多謀,禮賢下士,八方來投,把江東吳郡治理得是物阜民豐,所以百姓仍稱之為孫郎……能夠得江東父老如此愛戴欽敬,若不是才高德著的真君子,又有幾個能有曹操的本領足以欺世盜名呢?所以跟隨孫權這樣的主子,也是當真不枉此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夠優秀的人是不是不配追求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