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師兄

    1. 提升自身修養和個人勉力

    師生之間的教與學,是知識傳承過程,資訊反饋及情感交流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學語言、行為動作等。老師的知識必須透過語言行為等呈現給學生,學生只有明白教師的語言動作等,才能理解教師的講解內容,並從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完成學生的學習過程。

    老師自身修養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接受,學生的主動性,關係著教育教學效果的好壞,也與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休慼相關。教師幽默的語言,更容易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啟用學生的思維。

    2. 言行合一:言教+身教

    教師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是一種教育,都攝入了學生的眼睛裡。因此教師的“情感投資”要從日常的小事做起,要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教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激勵的話語,一次親切的微笑,一回善意的扶肩,甚至是一兩句隨口的詢問,都能給學生留下愉快的回憶,給予情感的滿足。這種情感投資是不費心不費時不費事的,但它卻能樹立教師的良好形象,建立師生的良好關係。

    3. 在活動中,和學生做朋友

    教師都知道,只有走近學生,甚至走進學生,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在課間十分鐘,我經常會和學生聊家常,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只要教師能經常參與學生的活動,成為學生中的一分子,學生沒有理由不接納你,你的情感投資沒有理由得不到回報。但當你和學生打成一片時,你應該時刻提醒自己:自己畢竟是他們的老師。

    4. 多讚美鼓勵

    老師喜歡一上課就批評學生。因為你的批評,會給學生繃緊神經,屏住呼吸,好長時間不能放鬆,只會麻木地坐在那裡聽你講課;輕鬆上課的心情沒了,思維的閘門也關住了。反之,讚美鼓勵學生,會在開心愉悅的心境中聽課,學習,不僅學習快,接受能力也強。從而形成良性互動迴圈。

    總之,善待每一個學生,做學生喜歡的老師,師生雙方才會有愉快的情感體驗,一位教師,只有當他受到學生喜愛時,他的課才會被學生接受,才能真正實現自己最大的價值。

  • 2 # 月半心

    “學生不喜歡學習”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在教育過程中,老師總對這些學生無可奈何。筆者對此種情況感同身受。那麼,我就從我自身經歷出發,分享一些自己的觀點。

    1、學習興趣

    曾經有這樣一句話:“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深刻說明了這個道理。孩子沒有興趣,學什麼都是徒勞。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呢?我認為,關鍵點在於從小培養,慢慢轉移。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個孩子的時間分配很重要。孩子面對網路帶來的誘惑,沒有太大抵抗力。這也造成了孩子興趣點很難轉移!另外,孩子成長過程中,進入青春期之後,這種情況尤其嚴重。父母管多了,孩子的心理就煩,衝動一點還容易做出過激的行為。

    我就碰到這樣的孩子。孩子來補習功課,每節課都非常貴,他們還不認真學習。我看著都替他父母心疼錢。碰到這樣情況後,我會及時跟父母溝通,反映情況。透過加強和孩子父母的聯絡,商量著來改善孩子學習情況。

    2、目標引領

    我認為,目標引領對孩子非常重要。一個孩子必須樹立心裡的目標。如今,很多孩子的家中都不是特別差。在我接觸的孩子當中,很多孩子家境殷實。他們受到家庭的影響,覺得不用讀書,一樣可以繼承家業,比打工強一萬倍。

    在這些孩子心裡,目標感是非常淡薄的。當你們聽到這樣的話後,你們應該和我一樣的感受吧——不能苟同!

  • 3 # 智樂園

    “學習”一詞最早出自《禮記•月令》“季夏之月……鷹乃學習”指雛鷹開始學習飛翔。其實,人的一生都在學習。從牙牙學語到能言善辯,從懵懂兒童到明理少年,都是一個不斷學習和發展的過程。那麼,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呢?

    1、培養學生學習的原動力。

    人們學習的動力一般分為原動力和恐懼動力兩種。恐懼動力是指在恐懼、焦慮、自責等情緒驅動下形成的動力。如父母的責罵,老師的逼迫等。這種動力不長久,學習成績不會有大的提高。原動力是以興趣或者愛好作為動力,在興趣的驅動下學習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成績自然會很優異。這種動力持久,學生成績會有大的提高。

    老師可以透過設計難度小點的考試或問題,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也可以多與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喜歡上老師的課,“親其師則信其道”;也可以讓學生學習、休息、娛樂結合起來,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

    2、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

    老師要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就要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學習不僅讓我們能夠生存,而且讓我們擁有更充實的生活。學習是為生命新增養料,是為了生命更有價值和意義。學習使我們生活得更有尊嚴,可以讓我們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奠定我們幸福生活的基礎。

    3、老師要教育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

    輕鬆快樂的學習,才會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師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一般開學初,每個老師都會講該學科的學習方法和注意事項,學生認真聽,結合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即可。如課堂記筆記這一學習策略,我們可以在課前做準備,課中認真記錄,課後補充完善上下功夫。同時,老師還要鼓勵學生多與同學交流合作,學會合作學習。

    總之,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需要從興趣抓起,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意義,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怕不怕困難,學會享受學習的快樂。

  • 4 # 33教育

    首先優秀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也就是自己的理想,有了理想,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才有目標,才有為這個目標奮鬥的動力。這個目標一般要讓學生自己根據自己的興趣來確定,其他人不能強加於他,包括他的父母,明確了目標,要告訴學生實現這個目標需要經過哪些努力,掌握哪些知識和能力,可能遇到哪些困難,學生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當然就不怕這些困難。

    其次老師還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就會對學習產生巨大的動力,不用老師催促學生就能主動學習,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老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發現就給以培養。

    再次,優秀教師要善於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吸引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多鼓勵多激勵多表揚。

  • 5 # 小天課堂

    學習是一個任務,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愉快,沒成功感,會導致孩子們失去信心和動力。目前作業考核式的學習既枯燥,又沒有社會成功感。孩子覺得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自然覺得沒意思。更加不用談去克服學習困難的動力了。

  • 6 # 英萃思聽

    讓孩子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其實是很難的,即使是對優秀的老師來說也是如此。但是也並不是沒有辦法。

    01用活躍的課堂氛圍激起學生的興趣

    我想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學生,都比較喜歡課堂氣氛活躍一點吧,最起碼大部分的學生都是這樣。如果一堂課下來,都是老師在講學生,做得端端正正的在聽課,這樣也是不太可能的吧。

    因為一堂課的時間,至少有40分鐘,即使是一個比較有自律性的成年人,恐怕也無法保證自己在這40分鐘內能認認真真聽課,對於孩子來說就更難了。

    枯燥無味的課堂氛圍會降低孩子對這場科目的喜愛感,被動接受學習的方式更會讓孩子對這門科目提不起興趣,當然不會主動去學習。

    那麼如何讓自己的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呢?

    1.多組織課堂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堂活動嚴禁單一,應該多元化。

    2.老師可以在課上用一些風趣幽默的語言來調動課堂氣氛。

    3.要善於利用課上某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可以適當地多提問他們,這樣既能維持好課堂紀律,又能調節課堂氛圍。

    02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學生喜歡一個老師,他們就會相信這個老師,當然也會愛上他所教的科目,在那門科目上肯定會主動學習。

    所以一線教師一定要注意培養良好的師生關係。那麼師生關係該如何培養呢?主要就是用心來交流。

    1.不要過多訓斥學生,遇到什麼問題要以談心為主,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2.不要有事就找家長,不要動不動就叫家長來學校,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3.不要總是端著教師架子,尤其是在課下,應該像朋友那樣和學生平等交流。

    03建立良好的家校關係

    建立良好的家校關係,具體來說,就是加強學校,老師和家長的聯絡,尤其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聯絡。

    老師可以將學生的情況及時反映給家長,家長在家也要幫助老師建立在學生心中的高大形象,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學生問題,進一步增進師生關係。

    另外,透過這種家校關係,老師也更能瞭解到學生的興趣所在,可以透過適當的方式來激勵學生學習,最終達到讓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

  • 7 # 七老師說

    孩子能喜歡學習,主動學習,這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夢寐以求的一種狀態。如果孩子能夠這麼做,那麼取得好成績幾乎是必然結果。但現實是,哪怕是好學生,也有很多是做不到喜歡學習的。究竟怎麼才能解決這個亙古難題呢?從老師的角度來說,我認為至少要從3個方面努力。

    一、讓學生有歸屬感

    我之所以把“歸屬感”放到第一位,是因為它是最容易被家長和老師忘記的一點,而它本身又是極其重要的。

    歸屬感是人在一個集體中被接納和被重視的感覺。當人在有歸屬感的環境中時,會感到感覺、愉悅、幸福,這些正面的情緒會激發創造力,讓人全身心投入,對抗困難、壓力等負面情緒,最終提升學習效果。

    事實上,缺乏歸屬感這個原因總是被人們忽略。我們在分析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學習,或者很拖拉時,想到的都是他對學習沒興趣,或是孩子不懂事,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等。不可否認,孩子不主動學習有很多成因,但“歸屬感”作為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幾乎沒有被我們的學校和老師們考慮在內。

    想想看,在你的工作環境中,如果同事們在一起聊天,你一過去就冷場,你是一種什麼感覺?是否感覺被排斥,從而生出一種焦躁不安,工作起來也很煩躁,不想做呢?這就是那些缺乏歸屬感的學生的感受了。

    如果一個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願,我們要改變過去的做法,先透過溝通去了解,是否是因為孩子對他所在的環境缺乏歸屬感。

    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興趣能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意願,我想關於這點幾乎沒有人不瞭解或不認可了。所以,我這裡想強調的,是老師要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這才是最難的。

    孩子天然對什麼感興趣呢?是遊戲!

    所以,我們在啟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時也要向遊戲借鑑。遊戲其實符合了人的很多天性。

    1、即時反饋系統

    遊戲中特別讓人慾罷不能的一點就在於挑戰更高分。分值體系在遊戲中無處不在,像是生命值、成就值、排行榜等等。幾乎遊戲玩家的每一個行為都會被量化,並且幾乎實時的將數值變化反饋出來。這種量化的、即時的成果反饋能給人極大的心理滿足。這一點已經透過科學的心理學試驗證明過了。

    那我們的教育體系能否借鑑這一點呢?當然可以!

    實際上,教育中也很早就引入了量化體系,那就是考試成績!分分分,學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師的法寶。那為什麼教育中的量化反饋體系卻讓孩子懼怕不已,和遊戲的激勵效果正相反呢?

    核心在於獎懲機制!

    遊戲的量化反饋往往是正面的激勵,極少會有懲罰。像是成就係統,排行系統,任務系統,都是透過正面獎賞來激勵玩家的參與的。但考試體系恰恰相反,考的好雖然有一定的好處,比如榮譽和父母的獎勵,但是一旦有下降,隨之而來的就是嚴厲的打擊。

    心理學實驗已經正面,相比得到,人們更害怕失去。所以負面激勵更多的成績體系只能讓孩子們害怕和抗拒,而不是因此而積極參與。

    所以我們要引入更多的量化反饋方式,並且以正面激勵為主。還記得幼兒園的小紅花嗎?得到小紅花的孩子都很開心,但如果沒做好,其實也不會有懲罰。結果是孩子們都很踴躍的參與到小紅花競爭中。但當教育進入更高的階段,這一點反而被遺忘了。

    2、動手創造

    動手創造能令人內心感到滿足,獲得成就感。我們的教育實在是充滿了太多、太多的理論學習,即使孩子掌握了很多知識,也很難感受到成就感,而“成就感”是激發興趣的關鍵。

    馬克思曾說過,構建人格的兩個巨大力量分別是“佔有”和“生產”。可以說“創造”和隨之而來的滿足感是根植於人的天性之中。

    2003年有一項關於“滿足感”的調查,結果無論是成年人還是高中生,透過創造“收穫自己努力的果實”這一項高居影響力第一位,而取得獎項、獲得成功或他人的認可則是在25個因素裡排最後兩位。

    所以,想要讓孩子對學習有興趣,我們要儘可能的把理論和動手實踐結合起來,看得見、摸得著、需要動手創造的活動最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三、孩子自己認識到重要性

    “學習很重要,要是不好好學習,你將來……”這樣的話,不論是家長還是老師,估計都已經說破嘴了。但是有用麼?沒有

    說不是關鍵,關鍵是讓孩子自己認識到學習以及掌握知識的重要性。

    恐懼,是比慾望更能影響人行為的存在。

    還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就要讓孩子真正去看見、去感知到沒有知識、沒有文憑的可怕後果,讓他們看到,甚至體驗到這個社會對無學歷者和無知識者的打壓。這種恐懼將讓孩子認知到學習的重要。

    實踐比理論更重要。我們不同能夠講述來讓孩子感受到這些,必須要透過事實,特別是親身感知的事實。假期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孩子去體驗環衛、外賣、快遞等重複性的體力工作,去山區親眼看看無學可上的兒童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苦難教育,在一些時刻,真的是必要的。只有孩子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沒有知識、沒有文憑的可怕,才能生出渴望之心。

    上面這些努力,不僅僅是老師要做的,家庭教育也同樣應該這麼做,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相配合,才能更好的去改變孩子。

  • 8 # 使用者春風化雨

    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加灌輸。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以課堂為中心,課堂活動以教師講解為中心,教師講解以教材為中心,一切講解以應付考試為中心,獨處精神荒島。學習習慣往往是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後全忘記。諸如此類,是學生被動學習、不喜歡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呢?要千方百計地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遊中學,聽中學,思中學,合作中學……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從而獲得學習中的樂趣與全面和諧發展。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趣味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使學生的學習不再是一種異己的外在控制力量,而是一種發自內在的精神解放運動。

    在課堂上只有讓學生感到民主、寬鬆、融洽、自由、坦然、愉悅,沒有任何形式的壓抑和強制,才能主動介入學習過程,自由地思考、探究,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果斷而自主地決策和實踐。

    誘發學生主動學習、喜歡學習、樂於學習,在課堂教學實際操作中可採用下列方式:

    ①賽一賽。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組織個體、小組、小群體之間的學習競賽活動,在競爭中合作,在競爭中發展。

    ②辯一辯。抓住學習重點、難點、疑點、矛盾點等,組織小組學生爭辯,使學生獲得多向交匯,獲得更多思考、表達、交流、傾聽的機會,促進共同發展。

    ④演一演。針對學生形象思維為主導和活潑好動的特點,讓學生靈活地扮演角色進行主體的替換,加強了學習與生活的聯絡,從而變旁觀者為當事者,變學習認識為經歷生活,變感受他人情感為自我流露情感。

    ⑤畫一畫。小組成員根據課文的描述,運用簡筆畫的方法,化語言為形象,變“話”為“畫”,給學生鮮活的感覺,激起對課文內容的關注,加深對學習內容的感悟。

    平等民主的教學氛圍,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有力地促進了主體意識、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學生洋溢在會學、活學、易學、樂學的氛圍中。

  • 9 # 記憶寶典

    很多人都說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做。遺憾的是:這兩個問題已經存在上千年了。

    為什麼?

    因為我們只會講大道理。

    因為我們只會說不會做。

    沒有人喜歡學習

    學習是一件痛苦的事。

    雖然我們一直在倡導寓教於樂,但是學習始終是一件痛苦的事,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

    告訴你我喜歡學習的人,他其實不喜歡學習,他喜歡的是學習給他帶來的東西。

    如果老師對學校裡面的學生說:

    學習可以讓你考上好的學校。

    考上好的學校可以讓你將來找到好的工作。

    找到好的工作可以讓你將來賺很多錢。

    賺很多錢可以讓你將來過上好的生活。

    也許,老師可以說一些學生能看見的或者能感受到的東西,比如:

    學習可以給你帶來老師的誇獎。

    學習可以給你帶來家長的禮物。

    學習可以給你帶來同學的羨慕。

    學習可以給你帶來獎狀。

    學習可以給你帶來獎品。

    請給成績差的學生一些獎勵

    我們的獎勵實在太少了

    其實,每一所學校都會給學生獎勵,比如獎狀、獎品、證書等等。但是我們的獎勵實在太少了。

    老師,你一年給學生多少獎勵呢?

    老師,你一年給學生幾次獎勵呢?

    請給每一個學生一些獎勵,一個不能少。

    成績差的學生比成績好的學生更需要獎勵

    成績差的學生也在努力,但是老師通常把他們忽視。

    老師,你給成績差的學習發獎勵嗎?

    老師,為什麼不給成績差的學生一些獎勵呢?

    老師,請給成績差的學生一些獎勵。

    沒有人會主動去做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

    家長會主動去學習嗎?

    不會。為什麼?

    因為家長說:“我還要去賺錢”。

    老師會主動去學習嗎?

    不會。為什麼?

    因為老師說:“我還要去工作”。

    家長,只會主動去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

    老師,只會主動去做對自己有好處的事。

    那麼,學生呢?

    請給學生一個理由。

    所以,到底怎麼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呢?

    家長,請給每一個學生一些好處吧!一個不能少!

    老師,請給每一個學生一些好處吧!一個不能少!

    【由於後臺提示無法上傳圖片,此文未配圖,敬請海涵!】

    【請結合實際情況對症下藥】

  • 10 # 2018唱曉

    透過職業測評,我們可以發現,世界上的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點,比如說一些偏內向的,有些偏外向的,有些喜歡好動,有些喜歡偏安靜等等等等,因此,面對不同的學生來說,一個班級裡面有很多種不同的型別的學生都在裡面,那麼這個時候我們怎麼想辦法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這個確實是一個難題,因此,我們要透過這些現象去看人的本質,也就是說,人的底層作業系統是什麼?回到最根本,最本源的地方去想辦法,那麼我們人的底層作業系統是什麼?那就是內心的邊界,內心邊界就是我們作為一個個體的人來說,是一個底層的作業系統,而表現出的理智聰明,具備各種各樣的能力,興趣愛好,這些都是在內心邊界基礎之上的,一個個的應用軟體,而內心邊界,分為向內的邊界和向外的邊界,比如說向內的邊界就表現形式而言,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存在感,當一個人的存在感被得到滿足之後,那麼這樣的一個人就會感到滿足,而向內的邊界就是值得我們的恐懼,當一個人的恐懼,被得到解決之後,這個人就會感到安全,那麼,這些統稱其實就是一個人的情緒情緒就是我們的底層作業系統,也就是所說的內心邊界,所以迴歸到剛才說的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說,我們可能更多的應該是存在感,去找到解決辦法去滿足學生的存在感,也就是爽點和癢點,對於學生而言,他們更多是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期待和想象,他們具有理想,同時,也具有探索精神,對外界的一切都感到非常的好奇,這個時候如果我們能夠想辦法去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們能夠去自己解決一些與年齡階段相符的一些問題,此時,他們的存在感就會被得到滿足,也就是說,他們能得到外界對他們個人能力的認可,他們就會對此充滿興趣和積極性,比如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故事去傳達一些道理,或者將一些知識點,透過故事的情節去展示知識的來源,在實際中有什麼用途?比如說一些自然科學,我們就可以很好的去給學生進行解釋,透過做實驗去進行驗證,從而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迴歸到人的行為的底層的作業系統去想辦法,也許,我們可以創新性的想出一些教學手段和方法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 11 # 千年古縣將相故里

    一名優秀教師要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必須從興趣上下功夫。

    一是讓學生對老師感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首先學生對老師要感興趣,對老師的印象好了,學習興趣就來了,拼了命都要學好,但是學生要是對老師的印象不好,學生學習就受影響了。

    比如說一個老師上課,才華橫溢,風趣幽默,性格Sunny,這樣的老師給學生帶來信心,帶來力量,帶來興趣。反之,一個老師上課,心態灰暗,缺乏幽默感,死板、教條,甚至用過時的理念面對未來的學生,一般得不到學生的接受,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是老師深化職業修養

    一個老師要加強自身的業務修養、職業修養,讓學生感到老師了不起,老師就是真理的化身,促進學生敬佩老師,學習老師,轉化成學生對知識的追求,並且以老師作為榜樣的象徵。

    如果老師不能作為一個精神,不具有大家的風範,不具有藝術家的氣質,那麼業務水平平平,甚至職業道德都不配當老師的人,學生會感到老師不合心意,學習也自然會失去興趣、失去積極性。

    三是讓學生找到學習知識的興趣點

    學生學習本身就認為不是快樂的事,如果讓學生找到學習的興趣點,那麼不要老師問事,學生也會主動去學習。如一個學生喜歡唱歌,他會時時刻刻對唱歌有興趣,有一點空閒都要唱,這就是有了學習的興趣點。

    如果老師在講一道數學題時,能把題目融入生活中,從生活中解決答案,讓學生感到解題的快樂,而不會被無味的題目折磨得死去活來,那麼學生就會對數學有興趣。

    四是多表揚鼓勵學生

    學生要在表揚鼓勵中成長。一個落後的學生,成績有所提高,當你鼓勵他,相信他成績一定會不斷提上來,比你批評他“怎麼這樣笨、看你是沒指望了,”效果肯定更好。

    得到表揚的學生,會在老師的讚許的眼神中,更加有學習的興趣,更加努力和積極地學習,想得到更多的表揚而不被批評。

    總之,讓學生喜歡學習,主動學習並不難,只要給學生找到興趣點就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919與運20的區別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