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醫生助你康復
-
2 # 國泰民安盛世情
出現了輕度焦慮,最近又出現了幻覺。我不知道你的年齡、性別、家族史,健康狀況、工作情況、受教育情況等等,這是在與來訪者交流中必須知道的資訊,只有知道了這些情況,才在交流過程中,起到引導、點撥的作用。與來訪者一起找到癥結所在,促進問題逐步緩解,到解決。
在這個平臺,很多問題,一兩句的問答,對解決問題本身起不到任何作用。
許多心理問題,是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很多難以言表的問題或畫面,導致心理問題慢慢形成。
輕度的焦慮,基本上人人都會有過,只要不影響正常的工作與生活,都是可以淡化處理掉的,轉移一下注意力,或是把問題剖開,設想最壞的答案,會有什麼結果,這個結果會不會來臨。真就是覺得過不去了,也只是一種對事的態度,這個態度是什麼樣的,主動選擇的權力還是在你手裡,你是事情的主人。
最近出現了幻覺,也是平時一直在考慮這個事情不好的一面,以至於考慮這件事成了日常的主要事情,想不出結果,也考慮不出怎麼辦,這就是問題本身了。以至於自己想不出辦法,還不積極主動的去面對,而是選擇逃避怎麼把出現的幻覺問題除掉。這是消極的生活態度,典型的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根本的問題還是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習慣性的思維方式與行為反應模式。出現了問題,應該是好事,輕度的焦慮與最近出現的幻覺,這是在提醒你,應該停止思緒,放了自己。平時增加一些運動,多曬曬太陽,人在太陽底下,大腦思維自然會轉向其他注意力。要不就看看太陽,看一會你受不了了,你自然知道該幹嘛了!
-
3 # 富華助夢
去醫院檢查在和醫生溝通,我時常也會這樣,但我會選擇跑步,在無人的地方大喊幾聲哭出來,然後自言自語的說服自己這錯誤的幻想,因為我還有親人和要做的事!我要對自己和他人負責任,慢慢心情就回復了平靜,敬上
-
4 # 祿福子
僅僅是輕度焦慮一般不會導致幻覺,出現幻覺通常另有原因,出現幻覺確實應該引起重視,但幻覺也不一定是病態表現,例如幻聽,如果聽到的是風聲、手機鈴聲等非語言性幻聽,且不存在幻視等其他幻覺,也不存在被害妄想、關係妄想等妄想,則沒有什麼問題;如果同時伴有其他幻覺和妄想,或者幻聽聽到的是評論、命令自己等內容的語言性幻聽,就需要去醫院確診,以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
-
5 # 占星師愛米粒
發/d/、/b/、/k/的音,天然是用來抗焦慮抗抑鬱的。特別好的是你自己有覺察,可以主動的做這樣的練習,發音的同時握拳向前抬腿用力跺腳試試吧動作和發音也都可以分開做的:)
-
6 # 奇才說心理
焦慮不安的時間如果不是很長的話(半個月以上),並且知道自己的感覺是幻覺的話,問題不大,具體要去分析這種感覺和問題一般什麼時候來困擾你,對你的生活有哪些影響?以前是否有過成功應對的經驗?是如何應對的?給自己找到積極力量,激發自身內在資源,一般可以減退和消除的
-
7 # 思維武器庫
從存在心理治療的角度,焦慮有兩種。
一種是「存在的焦慮」,一種是「神經性的焦慮」。
存在的焦慮又可稱為「正常的焦慮」,或者「一般性焦慮」。
存在的焦慮,是我們身為人的天性之一。
當我們遇到外在威脅,比如看到新聞裡關於肺炎的統計數字,我們想到自己可能得肺炎,我們就會對此做出心理反應,甚至連帶的產生生理反應。
另外當我們面對疾病、死亡、被拋棄等人生課題,我們也會產生焦慮。
可以說,一個不具備存在焦慮的人,等於是個沒有人性的行屍走肉。
換句話說,存在的焦慮不能當成一種疾病,而是應該視為人性的特質來看待。
存在的焦慮具有幾種特徵:
第一、與客觀威脅的現象成比例的反應
比如平常你咳嗽,你不以為意,自己找點藥吃,該幹啥幹啥。可是如果今天剛從武漢返鄉,看到肺炎的新聞,這時你咳嗽了,你可能會很驚慌。
這種心理狀態很正常,因為你的焦慮程度和焦慮的資訊之間,是成比例的。
第二、不涉及壓抑或其他內在心靈衝擊的機制
比如你看到肺炎的新聞而焦慮,但當你放下手機,跟朋友吃飯聊天,你依舊可以保持正常的交流。
但有個人,比如老張小時候得過結核,而家人當時指責他「不好好照顧自己,給家裡添亂」、「給你看病,花了我們好多錢,XXX!」
老張看到肺炎新聞,不只引起對肺炎的擔憂,還引起他小時候看病吃藥,被家人當賠錢貨的心理創傷。那麼老張的焦慮,就超出存在焦慮的範疇。
第三、不需要啟動神經性防衛機制來管理焦慮
這裡就牽涉到「神經性焦慮」,也就是真正需要醫師、諮詢師介入的焦慮。
神經性焦慮與客觀威脅的現象,有不成比例的反應。就像一個人在疫區外,走在路上看到馬路對面有人咳嗽,他就不由自主的認定自己染上肺炎,然後過幾天就死了。他為此嚇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並且神經性焦慮,往往伴隨壓抑、分裂(dissociation)或其他心靈衝突的形式,比如精神分裂、極端思維等等。
神經性焦慮,有時剛開始只是存在的焦慮,但隨著這份焦慮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漸漸演變成令人痛苦的心病。
常見的情況,就是逐漸因為焦慮,失去對客觀事物做出正確判斷的能力。
舉個例子,比如你是一間假酒公司的副總經理,你知道公司在做投機倒把的買賣,坑殺無辜股東,禍害民眾。
有天衛生檢查單位派人去工廠檢視,你焦慮的幾乎當場昏過去。檢查當天,很順利的矇混過關。
之後幾個季度,檢查單位來檢視,都被矇混過關,但每次他們來之前,你都會焦慮的要命,又是失眠、又是頭痛,而且經常有要昏過去的感覺。
害怕醜事被發現,進而被處罰,坐牢失去自由,甚至失去家庭、名譽等等,這都是存在的焦慮,因為和我們害怕被傷害的天性有關。
一天天,這種焦慮變成一種心病,即使此後再也沒有人到你的工廠檢查,你也會每每看到和檢查有關的人員,都會讓你有想要昏死的感覺。到後來,甚至路上看到交警,你都會手心冒汗。
某個層面來說,一個人如果還會因為喪失名譽、和家人分離等,與道德、情感的因素焦慮。我們會說,這個人還是個有人性的人,而人性還包括一樣東西,就是良知。
當一個人觸犯道德、侵害他人、給家人蒙羞之類的事情,他幹了也不在乎,毫不焦慮。那麼這種人是否還有人性,還有良知,或許可以打一個大問號。
但我們不能簡單說,這種人就是天生沒良心。因為長期的嚴重焦慮,會導致一個人陷入「人格的貧乏」。所謂人格的貧乏,就是一種「對自己冷漠」的極端狀態。
比如一個長期受虐的兒童,我們不能怪他「為什麼不反抗!」,因為他早已在反抗無能的困境中,透過斷絕自己的感受,好避免自己繼續承受痛苦。
在受到父親性侵的少女案例中,就有許多類似的報告。有些少女在被父親性侵時,她們會有「靈魂出竅」一樣的感覺,好像自己可以坐在一旁,看著自己的身體遭受摧殘,與自己的感受隔離。
所以焦慮到什麼程度,可以考慮找諮詢師呢?
我以為不論什麼程度,你都可以找諮詢師談一下。
在談之前,建議可以按照前文的描述,先簡單辨別一下自己的焦慮傾向,屬於存在的焦慮,還是神經性焦慮?
如果你無法肯定,可以找諮詢師幫你釐清。
如果你已經有明顯的覺察,那麼你可以按照焦慮的不同傾向,尋求不同的諮詢師幫助。比如神經性焦慮,可能CBT、短期焦點方向的諮詢師比較有幫助。
如果跟存在的焦慮相關,那麼尋求存在心理治療等方向的諮詢師,更符合你的問題。
最後,近期最讓人焦慮的莫過於肺炎。
諮詢能醫心,但身體健康還是需要透過真確的醫學知識,並徹底實踐相關的防疫措施。
疫情散播情間,你會感到焦慮,這很正常。這屬於存在的焦慮,由疾病和死亡引發。我們透過焦慮,喚起保護自己的意識。
然而,如果你感覺你的焦慮已經超出存在焦慮的範圍,那麼我建議你尋求諮詢協助。
回覆列表
作為專科醫生來說,你提供的病史並不完全,輕度焦慮,可以忽略不計,你所謂的幻覺是什麼樣的呢?如果是偶爾出現的,正常人也可以出現,如果是持續出現的,難以消除的,不存在的東西,那就可能是病態的了,情況建議到專科醫院就診,或者私信給我提供更詳細的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