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懶洋洋社長

    心學不但在中國發揚光大,還飄洋過海到了日本、南韓等東亞國家。特別對日本學術界以很大的影響,日本一位八十三歲的高僧拄著柺杖顫悠悠地把陽明學說帶回日本,沒想到竟風靡一時,學者雲集,還分成了不同的學派,陽明學說更是間接地為日本明治維新起了思想上的鋪墊作用。小日本奉心學為圭臬,心學在日本的地位,幾乎相當於文藝復興之於中世紀,尼采超人哲學之於德意志。日本用心學理念教化日本國民,去除私慾講究團隊精神,改造國民素質,短短几百年從中國一個屬國發展為今天的世界經濟強國。在日俄戰爭中擊敗俄國海軍的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刻了一塊印章,一直佩戴在身,上面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

    據稱王陽明紀念館的雕像,在蘭亭的墓地都是日本人捐贈修建。足見日本人對陽明先生的崇敬之情。

    由此可見,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隱形的大牛人,集哲學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目前被公認“中國古代十大思想家”,但是在王陽明的一生中,他並不是把追求功名利祿,建立“事功”放在第一位,而是要做一個“大聖人”,追求道德修養人格的完善,並且把自己所學一點一滴教給眾人,讓“人人心中有定盤針”。因此,忙中偷閒或者落寞時的王陽明並沒有閒著,他開門受徒,著書立說,可謂桃李滿天下。作為教師,這一點恐怕值得學習。

  • 2 # 辛鐵說歷史

    我是辛鐵,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王陽明可以說是一個傳奇,聖人,他是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學家,書法家。他的歷史貢獻主要集中在兩點:

    第一,軍事貢獻

    王陽明有大將之才,他平定了江西數十年的民變叛亂;平定的明朝歷史上有名的寧王叛亂,就是我們看唐伯虎點秋香裡面的那個寧王叛亂;平定西南部的盜匪和民亂。軍功顯著,而且沒有敗績!

    第二,思想貢獻

    王陽明創立了陽明心學,反對程朱理學的格物致知,而是提倡從內心尋找真理。

    倡導知行合一,互為表裡。後來王陽明的思想成為明朝中後期的主流,王陽明也學生遍地,思想影響了整個東亞。可以說是聖人。@中華辛大仙

  • 3 # 三十五度聊歷史

    感謝提問。首先說一個觀點,陽明心學對日本的影響大於對中國的影響。

    一 陽明心學很早傳入日本,影響了明治維新主要領導人的思想認識,可以說心學是明治維新的思想基礎,明治維新對日本、中國甚至世界有多大影響就不用說了。

    二 1905年日俄在對馬海峽進行了一場海戰,日本大獲全勝,這是人類歷史亞洲國家戰勝西方國家。日本指揮官東鄉平八郎是明治維新的堅決支持者,而且隨身帶一塊木牌,上書“一生俯首拜陽明”。

    三 日本現代經營之神稻盛和夫是陽明心學的大力提倡者和踐行者,尤其對“致良知”大力推崇。

    四 陽明心學對中國的影響遠遠比不讓日本,現在曾國藩知名度遠遠大於王陽明。

    不算答案,僅供參考。

  • 4 # 天天向上奮鬥速度

    功績

    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恩威並施,平定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

    正德十四年(1519年),王陽明在鄱陽湖中仿效赤壁之戰,平定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

    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思想

    陽明學,

    陽明先生又稱王學、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發展的儒家學說。陽明心學並非單一地、直接地淵源於陸九淵心學,其直接的源頭是“陳湛心學”。陳獻章開明代心學之先河,經過弟子湛若水,而影響王陽明。對陽明心學與陳湛心學的淵源關係,學界一直有明確的說法。陽明心學始創於“龍場悟道”,其“悟道”的理路,與陳獻章的“靜養端倪”堪相一致,這一看法已是學界的共識。而且王陽明與湛若水交往甚密,進行了長時間的學術論辯與切磋,而影響王陽明。如朱維錚說,“陳獻章,是王陽明學說的真正教父”;“廣東,是王學的策源地”。

    根據王守仁一生中的經歷,其受到道家的影響明顯多於佛家,但其終究不離儒學本質,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透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致良知”,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

  • 5 # 開荒者

    國家博物館:王守仁(王陽明)畫像

    其實歷史上的王陽明是個文武全才,文能治理地方,追求聖人道路,建立心學。武能統兵平叛,在地方任時,能以極小代價,平息了為禍已久的民變,且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平定了寧王朱宸濠的叛亂,堪稱神速。說他是個傑出的軍事家,毫不為過。

    王陽明的影響力主要在文化方面,他建立了陽明心學,也叫王陽明心法。在他之前儒家一直是奉理學為正宗。尋常儒家弟子想追尋聖人腳步,踏入聖人之境,只能在理學中尋求答案。

    儒家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的格物、致知,即探究事物的本質。朱熹強調要在實物中去格,從中悟出大道、悟了聖人之法。初出茅廬一心尋求聖人之道的王守仁對著竹子開始了格物之法。緊盯青竹,連悟幾日,直至精疲力竭而止,結果當然是毫無所獲。

    由此他開始思考會不會是朱熹的格物方法不對?追尋聖人腳步別有他法?後來他轉而從內心去尋找成聖之道。心裡怎麼想的,行動就怎麼去做,只要內心能夠獲得寧靜。當你遇到猶豫不決之事時,要從內心去尋找答案。只要內心認為正確,就大膽去做。簡而言之,心安即可。在當時獲得了很多士子、官員的共鳴,由此開始了程朱理學與陸王心法之爭。

    雖然最後還是理學佔了上風,王守仁因為站在了大部分儒家學者和官員的對立面,喪失了進入內閣成為大學士的機會,也沒有因為三個月內,快速平定寧王之亂獲得皇帝的賞識,同時最後因為皇帝和大臣的不信任而未接受他的辭呈,而辭世在了棄官回鄉的路上。

    他的陽明心法未受到世上儒家學者的認可,凡事從內心去尋找答案,就沒有標準的答案,尤其在下層百姓上升的唯一通道-科舉考試,該當如何?雖如此,但是他另闢一路

    追求孔孟之道,提倡大家一心成聖的信念,值得我們學習。

    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當中依然有人提倡陽明心學,依然有人記得那個文武雙全的王守仁大人。

  • 6 # 歷史檔案館

    明朝官場曾出現這樣一件事,寧王朱宸濠在南贛發起叛亂,負責該地的地方官見叛軍隊伍a發展迅速,深知事態嚴重,於是迅速做出反應,將叛亂平息。按理,該官員幫皇帝穩住了江山,理應加官進爵,卻沒想到的是,這官員不僅沒有從此走上人生巔峰,還險些失去官職。

    這個倒黴蛋究竟是誰,他就是文能提筆寫文,武能帶兵打仗的王陽明。王陽明和曾國藩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兩位難得的完人(相對而言),其中曾國藩的很多理論都來自王陽明。王陽明早年曆經波折,被貶貴州龍場之後,悟道建立心學,提出知行合一,而他的這一套理論正是結合著名哲學家朱熹和陸九淵的學說提出。瞭解朱熹的人都知道,朱熹提出“格物致知”他的學說側重於讀書人應試所用,而陸九淵的學說雖更重視修身,但卻因缺乏實踐容易讓人陷入禪枯狀態,被認為與宗教異曲同工。於是王陽明將二者結合,建立心學,提出知行合一的理念。(心即理,內聖外王。)王陽明重視靜坐冥想,但同時更強調事上練。

    事上練正所謂實踐,用今天的話來說便是心平氣和執念於當下每一件事,而靜坐冥想又能幫助自己覆盤得失。這個理論在當下看來都很實用,足以見得,王陽明的思想在當時是多麼超前。因而王陽明開始對外講授心學後,可謂桃李滿園,門生上至高官,下至功名場上失利的讀書人。後來他的學說更是被流傳到日本,被不少日本幕府使用。足以見得,王陽明的心學影響力有多大。但官場上王陽明卻混得不那麼如魚得水,他先是得罪領導身邊的紅人,於是被讒言貶職,後終於得到機會,在王瓊舉薦下有了復位機會,經過一番努力,獲得累累戰績。

    但因為沒有摸清皇帝朱厚照的心理,最後險些被責難。官場如戰場,卻又比戰場更狡詐,明槍暗炮,明爭暗鬥。即便是機智的王陽明偶爾也會有看不明白的時候。而這還要從王陽明平定寧王朱宸濠一事說起。王陽明透過離間寧王朱宸濠身邊人,讓朱宸濠心亂產生疑心,最後在大戰中打敗朱宸濠,並將其擒獲,關押獄中。之後王陽明上書彙報戰況,並向皇帝朱照厚請示該如何處置寧王。不想皇帝被居心叵測的奸佞誘導,說王陽明不尊上,竟敢搶皇上的功勞,並慫恿皇帝應該親自出徵去平定寧王。

    皇帝一聽,於是不高興了。不但沒有回覆王陽明的上書,還差身邊人到南京,讓王陽明把朱宸濠放了。王陽明左思右想,不肯放人,他分析局勢寧王雖被抓,但黨羽眾多,如今要將他放了,無疑不等於是放虎歸山。於是王陽明在差使三番五次的催促下也堅持不放人。後來王陽明又將自己的所思上奏給皇上,讓前來傳令的公公給皇帝帶回。不幾天皇帝的旨意又下來了,字裡行間透露著必須要放朱宸濠的訊息,負責他將立馬出宮親自見王陽明。看罷,王陽明深知皇帝是真生氣了。

    而整件事至此他也不知原有,王陽明越來越不知所措,他想皇帝要是真出了宮,恐怕還未到南京就已經被朱宸濠的殘餘勢力給拿下了,一旦一國之君出了問題,國家怎麼辦,社會必將動盪不安,百姓必將民不聊生。王陽明思慮萬千,徹夜難眠,他想搞明白皇上一定要讓放人的原因。於是他便請前來報信的張永公公明示。

    但由於張永和王陽明在政治上立場不同,張永並不願意幫助王陽明。這時王陽明想到在抄朱宸濠時在他家中搜出的一本賬簿,這賬簿記錄的都是這些年來朱宸濠送禮的憑證。朱宸濠謀反是蓄謀已久的事,所以很早他就開始招納四方賢士,希望他們能夠幫他成就大業,但朱宸濠本人才幹平平,所以招攬人大都是用錢財,這些人也並不完全忠心於他,他們之間關係並不真正密切。而王陽明恰好又看到賬簿上有張永的名字,於是便將這賬簿包裝成“禮物”送給張永,希望這位皇上身邊的紅人能給他些明示。

    張永一看賬簿大驚失色,但冊子既然已經交到自己手中,就說明王陽明還是有幾分可以,於是便告訴了王陽明皇帝一定要放朱宸濠的原因。

    王大人有所不知,皇上是覺得朱宸濠被你拿下了,自己面子掛不住,再怎麼說皇上也是一國之君。

    他的功勞都被你搶走了,能高興嗎。所以讓你放朱宸濠是皇上想要親自再擒他一回,這樣可以彰顯一國之君的威嚴,在百姓心中樹立一個好印象啊,而你卻連皇帝的這點心思也沒看明白。王陽明這一聽才終於知道事情的原由,於是馬上把朱宸濠這塊燙手山芋交給張永,然後上書皇帝說自己病了,需要回家休養一陣,這樣他才避免捲入一場政治鬥陣。但即便如此王陽明還是得罪了皇帝,他的平叛之功沒有得到朝廷封賞,直到新皇帝世宗即位之後,王陽明才被加官進爵。

    王陽明擅用心學,一生也利用心學打敗無數山賊匪徒,平定不少叛亂。作為文人他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作為官員他為一方百姓帶去安定。然而在寧王事件中,王陽明還是因為最初沒有摸清皇帝的心思,險些捲入政治陰謀中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一方卷錢跑了怎麼辦?如何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