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鞋念愛上鞋

    首先,迅速追施速效氮肥。為了促使麥苗儘快轉化,要立即追施氮素肥料,每畝可施尿素15~20斤或碳酸氫銨40~60斤,或追清水糞1000~1500斤。

    其次,藥肥兼用緩解藥害。一可選用植物生長促進劑植海植素衝施,可使麥苗逐漸地恢復正常的生長。改善田間生存環境。為了給小麥營造一個較好的生長髮育環境,一要清理好麥田廂溝、圍溝、腰溝及四周排水大溝,降低地下水位,做到能排能灌能濾,二要中耕除草,破除土壤板結,促使根系下札,三要在小麥拔節之前進行鎮壓,使小麥根系與土壤緊貼,確保肥水能及時。

  • 2 # 飄香幻影

    小麥後期比較極端現象就是發生脫肥早衰引起減產!早衰使葉片黃化,光合作用過早停止,植株過早死亡,影響了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很大的損失。那麼,小麥後期脫肥早衰什麼原因導致的?防止措施有哪些?

    早衰引起產量的變化

    籽粒的充實程度必然會受到植物早衰的影響,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小麥葉片在生育期內的生理生化過程的衰老比正常植株提前,光合作用同化能力降低,葉片內部生理功能失調,縮短了籽粒灌漿時間,減少籽粒幹物質積累量,影響結實率和千粒質量,從而對其產量及其品質有很大的影響。有研究表明,高溫會影響到葉綠素的合成,導致葉片光合速率下降。小麥生長的適合溫度是15~20℃,當外界的溫度高於植株適溫度時,幹物質的積累會受到影響,導致小麥生產潛力下降。春小麥抽穗開花後,高溫發生越早,加速植株衰老越快,對胚和胚乳的影響越大,而籽粒灌漿不足,則會降低小麥的產量,使產量下降的越大,粒質量降低,籽粒活力顯著降低,高溫或者發生乾熱風,則使葉片的蒸騰強度加大,蒸騰大於吸收,造成植株水分虧缺;高溫還降低了葉片中葉綠素含量,導致葉片早衰,功能期縮短,進而致使整個植株早衰,籽粒瘦癟,產量降低圓。但在灌漿成熟期的高溫脅迫可以加快灌漿速度、縮短灌漿時間、灌漿時期提前,從而使粒質量降低。因此認為,在灌漿初期高溫影響了粒質量和穗粒數,在灌漿中期導致粒質量的減少降低了小麥產量。小麥穗粒質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是在花後期,溫度是影響穗粒質量高低的主要影響因素,灌漿初期高溫處理,會導致不孕小穗增多,粒數隨之減少,粒質量下降。

    小麥早衰防止措施

    (1)推廣抗早衰品種。選擇適應能力強,抗性好、根系發達,後期對水肥供應影響較小的品種,抗早衰能力較強的優良品種,如寧夏灌區推廣的廣適性品種寧春4號及新培育的抗早衰品種寧春50號,這是預防生產上出現大面積早衰行之有效的措施。

    (2)科學施肥,最佳化配方施肥。根據小麥的需肥規律,在生長後期葉面噴肥結合生長調節劑,合理使用肥料。重點抓好拔節期水肥管理,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減少無效分櫱,保證小麥生育期的追肥,避免前期群體偏大,預防後期小麥脫肥導致的早衰,在寧夏平原春小麥種植中,合理的氮肥施用及磷肥、鉀肥配合可有效預防植株衰。以上研究表明,施氮肥250~300kg/畝。氮肥基追比4:6,分櫱期、拔節期、孕穗期按比例追施氮肥,灌漿期適當追施尿素5~10kg/畝,可有效緩解高溫乾旱等引起的小麥早衰。

    (3)搞好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治。對田間小麥紋枯病、白粉病、蚜蟲等病蟲害發生要及時的預防和治理,同時要保持根系活動,延長功能期,同時搞好後期“一噴三防”,與葉面施肥相結合,如噴施2%的尿素、l%的磷酸二氫鉀等預防小麥植株早衰。

    (4)運用化學調控技術,正確使用調節劑,如6一‘BA、噴施寶等,促進啟用小麥後期的各項代謝活動生理機能,增強抵禦生長髮育後期自然災害的能力,延緩植株的衰老。

    (5)適量適時播種。根據小麥播種期的氣候特點、土壤肥力、播種時間、品種特性來合理確定小麥播種量,保證每畝保苗35~40萬株。

    (6)培肥地力,可以秸稈還田或者增施有機肥,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

    (7)精細整地。粗放的整地導致整地質量差,導致麥苗根系發育不良,前期的乾旱、凍害,後期會導致早衰、倒伏嚴重,因此,必須精細整地、提高整地質量。

  • 3 # 山農劉一手

    以播種期分為冬小麥和春小麥兩種。中國以冬小麥為主。

    中國冬小麥的播種時間大概在9月的中下旬到10月上旬播種,冬小麥在生長過程中抗寒的能力極強,其幼苗能夠過冬,在春天來臨時,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長大,冬小麥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麥播種時間是在春節後,春小麥的抗旱能力極強,株矮穗大,生長期短,適於春天播種,但不如冬小麥粉好吃。

    小麥苗生長與水分、肥料、溫度有很大的關係。小麥播種後,空氣乾燥,土壤水分蒸發量大,小麥種子非常難吸收水分發芽出苗。所以播種前,要檢查土壤墒情情況,若是土壤較幹,可提前一週灌跑馬水一次,再耕地播種。小麥播種時的底肥一定要下足,以農家肥為主,或復混肥也行。在大雪前,有充足的水、肥和適宜的氣溫,培育健壯的麥苗,能更好地安全越冬。氣溫對小麥苗的影響很大。氣溫低於5℃以下,麥苗就會停止生長。溫度過低,對小麥安全有影響,溫度太低,小麥苗會凍死凍傷。

    春後冬小麥進入返青階段,接著是分櫱期至拔節期,這兩個生育期對於高產冬小麥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冬小麥從返青至挑旗的這段時間為春季生長階段,一般歷時50-60天,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春季追施拔節孕穗肥,是促進小麥苗情轉化,健壯生長的關鍵,也是保證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

    冬小麥開春施肥技巧

    小麥返青後生長轉旺,吸收養分也逐漸增多,而此時地溫尚低,作為底肥施下的農家肥分解又緩慢,遠不能滿足小麥的生長需要,因此追肥是當務之急,一般選速效肥。高產田控氮、穩磷、增鉀、補微,中產田穩氮、增磷,針對性補施鉀肥。

    從小麥的生理學角度來講,返青到起身這個階段,植株繼續在分櫱、出葉和髮根,並且開始幼穗分化,是鞏固冬前壯苗、爭取弱苗轉壯、抑制旺苗生長的最有利時期。所以,根據不同型別的麥田,採用不同的施肥措施,是非常必要的。看苗施肥可用三個字來概括:保、促、控。

    對於越冬前有“六葉一心”、單株分櫱2-4個、畝總莖已達60~80萬左右、植株健壯、葉色正常、不發黃的一類麥田,應以鞏固冬季分櫱為主,適當地控制春季分櫱,以減少無效分櫱。返青後田間措施以“保”為主,不要馬上施肥澆水,以防生長過旺,消耗過多的營養,不利於後期高產。這類麥田,應採取劃鋤、除草、防治病蟲害等措施。到小麥拔節期前後,再施肥澆水,這也就是所謂的氮素後移施肥法。每畝施尿素7-10公斤、硫酸鉀5公斤為宜,以保證年前有效分櫱、安全生長,有利於提高小麥成穗率,為後期小麥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年前種植過晚、肥力條件差、底肥不足,越冬時麥苗矮小、分櫱很少,返青時植株弱、葉發黃,畝總莖數低於40萬的三類麥田,或秸稈還田沒有澆越冬水,土壤疏鬆透氣、水分蒸發強烈、土壤乾旱,麥苗出現吊根現象的麥田,要及時澆返青水,施返青肥。

    需要強調的是,這類麥苗選擇對路的肥料非常重要!首先,不施或少施有機肥料。俗話說:圈肥養地,化肥催苗。由於初春溫度低,農家肥分解緩慢,不能滿足小麥對養分的需要。其次,應施速效化學肥料,因為化肥肥效快,能及時供應小麥生長髮育的需要,每畝可以施尿素10-15公斤,澆好返青水。在此基礎上,可噴施一遍葉面肥,促發新根、抗寒、抗旱、抗病,有利於小麥弱苗轉壯苗。最後,施肥時還應關注到一些高產田塊中的弱苗,要施點偏心肥,使整個地塊的長勢達到一致,有利於小麥增產。

    對於年前播種過早、播種量過大、越冬總莖數達100萬以上的麥田,由於過早封壟、分櫱太多、葉披散、葉片過大過薄,返青後要以“控”為主,多劃鋤,儘量不澆水,蹲一下苗;追肥應以磷、鉀肥為主,不能再施氮肥,促壯稈防倒伏。一般畝施過磷酸鈣15公斤,鉀肥10公斤左右。

    1.三類麥田加強返青期肥水管理。三類麥田畝總莖數小於45萬,多屬於晚播弱苗,春季肥水管理應以促為主。春季追肥應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於返青期,5釐米地溫穩定於3℃時開始,一般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5~20公斤和適量的2-3公斤的硫酸鉀,同時澆水,促進春季分櫱,鞏固冬前分櫱,以增加畝穗數。第二次,拔節孕穗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提高穗粒數。

    2.二類麥田加強起身期肥水管理。二類麥田畝總莖數45萬~60萬,春季肥水管理的重點是鞏固冬前分櫱,適當促進春季分櫱,提高分櫱的成穗率。一般可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0~15公斤:地力水平一般,畝莖數45萬~50萬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初期追肥澆水;地力水平較高,畝莖數50萬~60萬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中期追肥澆水。

    3.一類麥田加強拔節期肥水管理。一類麥田畝總莖數60萬~80萬,屬於壯苗麥田,管理上應控促結合,提高分櫱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一是起身期噴施壯豐安等化控藥劑,縮短基部第一節,控制植株旺長,促進根系下扎,防止生育後期倒伏。二是地力水平一般,畝莖數60萬~65萬的一類麥田,應在小麥拔節初期進行肥水管理,結合澆水畝追尿素12~15公斤。三是地力水平較高,適期播種、畝莖數65萬~80萬的一類麥田,應在拔節中期追肥澆水,畝追施尿素12~15公斤,控制無效分櫱,增加開花後幹物質積累,提高生育後期旗葉的光合高值持續期和根系活力,延緩衰老,提高粒重,獲得更高產量。

    4.旺苗麥田的管理。此類麥田年前畝莖數達80萬以上,植株較高,葉片較長,主莖和低位分櫱的穗分化程序提前,早春易發生凍害。拔節期以後,容易造成田間鬱蔽、光照不良,易倒伏。春季肥水管理應控促結合:一是起身期噴施調節劑,防止生育後期倒伏。二是無脫肥現象的旺苗麥田,應早春鎮壓蹲苗,避免分櫱過多。在拔節期施肥澆水,每畝施尿素10~15公斤。三是對於有脫肥現象的麥田,如果群體不大,早春每畝總莖數在80萬以下,在起身初期追肥澆水;如群體偏大,可在起身中期追肥澆水。一般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左右,防止旺苗轉弱苗。

    後期管理的目的是保持根系活力,防止葉片早衰和青枯,保持光合器官的完整,促進有機物質的合成與積累,最大限度地將營養器官中儲存的有機物質轉運到籽粒中去,達到籽粒飽滿,提高粒重。因而後期管理主攻方向應是:防病治蟲,保根護葉,促進灌漿,增加粒重。

    早澆灌漿水

    俗話說:“灌漿有墒,籽飽穗方”,充足的水分能夠保證小麥生理用水,利於貯存在莖葉中營養物質向籽粒運轉。同時還可改善田間小氣候,降低高溫對小麥灌漿的不利影響,減少乾熱風危害。

    出現旱情麥田,小麥揚花後一週左右應及時澆灌漿水,宜選擇晴天無風時進行。小麥成熟前15天要停止澆水,不宜澆麥黃水;密切注意天氣變化,做到無風快澆,有風停澆,溫度過高的天氣狀況下不宜澆水;澆水不宜過大,小水輕澆,保護深層根系不早衰。

    及時防治病蟲害

    後期主要有鏽病、白粉病、赤黴病、葉枯病根腐病等病害,有黏蟲、蚜蟲、吸漿蟲等為害,因此後期仍不能放鬆麥田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殺蟲劑有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抗蚜威等;殺菌劑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環唑、苯醚甲環唑、咪鮮胺、氟環唑等;生長調節劑有蕓薹素內酯、氨基寡糖素等。

    葉面噴肥防早衰

    小麥生長後期,仍需要保持一定的營養水平,以延長葉片的功能期和根系活動,促進物質的合成與運轉,防乾熱風、防高溫、防早衰,提高粒重。揚花後10天左右畝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加以蕓薹素內酯,結合病蟲防治進行葉面噴施,實現一噴多效的目的。

    注意事項

    1、低肥力或長勢一般麥田要有針對性的選用大量元素、含氨基酸、含腐殖酸、有機水溶肥料,強化營養平衡,增強光合作用,防止早衰,增加粒重。

    2、 中高肥力、群體偏大麥田及偏晚熟品種麥田,以噴施磷酸二氫鉀為主,畝總用量不低於200克,同時混配蕓薹素內酯,降低乾熱風危害,促進早熟,提高粒重。不宜使用含大量氮素的水溶肥,以免造成貪青晚熟。

    3、 噴施濃度要適當。不管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或是生長調節劑,都不宜超過推薦用量,否則容易造成葉片乾枯死亡。

    4、 合理混配。嚴禁將酸性與鹼性藥肥混用,嚴禁將混配後會減小或喪失藥肥效果、產生毒害等的藥肥混用。

  • 4 # 龍口胖哥

    大家好,我是胖哥,我來為您解答

    小麥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極廣,但在種植會出現葉片黃化,植株在還沒有收穫時就已經死亡,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其實這是小麥早衰現象,它會時植株不能正常的生長,提前衰老死亡,導致小麥灌漿期縮短,粒重下降,那麼造成小麥早衰的原因是什麼?一起來看看它的防治方法吧。

    1、乾旱缺水

    在灌漿期時小麥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果這時氣候乾旱或土壤乾旱,導致小麥根部吸水困難或者失水,導致造成的新陳代謝遭到破壞。尤其是在生長後期,氣溫高,植株的蒸騰作用大,缺水會導致植株萎焉,使灌漿不能正常進行,縮短灌漿時間,提高衰老死亡。

    防治方法:在小麥生長時要做好肥水管理,乾旱時要及時澆水,補充植株生長所需,尤其是在灌漿期,水分極為重要。

    2、營養不足

    營養不足也是是小麥早衰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壤貧瘠,營養缺乏,小麥的光合作用受到影響,合成營養降低,而在生長後期,需要的營養更加龐大,灌漿期時沒有足夠的營養供應,就會導致植株養分不足而早衰,影響產量。

    防治方法:在相對貧瘠的種植時,要增施有機肥,結合深耕細作,改善土壤肥力狀況,追肥時要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這是保證小麥穩健生長、防止早衰的基礎。

    3、土壤積水

    積水過多會導致土壤通透性較差,氧氣不足,根系呼吸困難,影響光合作用,營養的合成和累積下降。而且隨著植株不斷生長,小麥的耐澇能力會逐漸下降,在灌漿時機會出現“撐死”現象,導致葉片失綠,早衰而死。

    防治方法:和乾旱缺水相反,同樣要做好水分的管理,種植時保持土壤溼潤稍幹即可,不宜澆水過多,在陰雨季節要及時排水防澇,可皆可除草或施肥時,鬆鬆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使根系呼吸和光合作用正常,防止早衰。

    4、病蟲為害

    在小麥種植時遭受病蟲害的危害是不可避免的,發生病蟲害時如果不及時進行防治,就會導致病蟲害爆發流行,最後導致植株早衰,使粒重下降,影響產量和質量。

    防治方法:要建設完好健全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防治工作要以預防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加強日常巡視,爭取每兩天要巡視一次,發現病蟲害危害要及時處理,避免病蟲害進一步危害,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 5 # 象山縣現偉海鮮

    主要表現為乾旱脅迫、營養缺乏、土壤漬水、管理不當及病蟲害等:

    1、乾旱脅迫:土壤乾旱或大氣乾旱易造成植株根系吸水困難或體內失水過多,使水分平衡遭到破壞,正常的生理代謝受抑制。尤其是小麥生育後期,氣溫高,土壤蒸發及植株蒸騰量很大,若土壤嚴重乾旱,根系不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造成植株萎蔫,籽粒灌漿不能正常進行,灌漿速度下降,千粒重降低,嚴重時小麥死亡,灌漿期大大縮短,產量大幅度下降。

    2、營養缺乏:在旱薄地,因土壤營養缺乏,小麥光合等生理過程受到影響,尤其是小麥生育後期,營養更加匱乏,造成植株因供應養分不足早衰,灌漿期縮短,粒重下降。

    3、土壤漬水:漬水導致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吸收功能衰退,地上部葉綠素降解,光合能力下降,物質合成與積累減少。

    4、管理不當:如肥水運籌不當,造成前期群體過大,個體發育不良,後期土壤養分耗竭,上部葉片功能期縮短,植株早衰。

    5、病蟲危害:當麥田發生病蟲害時,如果不能及時進行防治或防治不力,就會造成小麥病、蟲大發生,大流行,也往往導致小麥早衰,使粒重下降。

    預防小麥早衰,要針對發生早衰的原因,採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1、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搞好田間水利工程,降低地下水位,做到旱能澆、澇能排,是預防乾旱、雨澇等導致小麥早衰的根本途徑。

    2、增施有機肥,實行秸稈還田,不斷培肥地力,同時結合深耕細作,改善土壤理化性狀,並做到氮磷鉀合理配比,是保證小麥穩健生長、防止早衰的物質基礎。

    3、合理運籌肥水,促苗早發,培育小麥冬前壯苗,同時控制春季無效分櫱,建立合理的群體結構,使小麥生長壯而不旺,也是預防後期脫肥、早衰的重要措施。

    4、建立健全麥田病蟲害防禦體系,搞好病蟲害的預測預報及綜合防治工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世界上真的有我們看不見的東西麼,人的命是否有因果輪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