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全國擁有十一家店面
-
2 # 東萊海風
第一:如果資金雄厚,耐受力強的我建議炒股,但是必須投那種價值取向,最好跟對國家政策,這樣的話,短時間內出現虧損的話,用時間來證明你是價值投資的,就像貴州茅臺一樣曾經也是100多元的,不要考慮短期的波動。
第二:如果資金一般的話可以配資一般炒股一般基金,基金是基金公司代替你就炒股,幫你理財,比個人投資具有相對的專業知識。
第三:資金不太充分可以全部投入基金,那種相對穩定的基金。在基金網站排序一下就能找到,或者定投資金。
第四:資金是在不充分的話,那就放銀行或者某寶的零錢包。
-
3 # 新型環保節能裝置
1998年8月18日、2007年6月18日後,中國即將第三次發行特別國債。
業內人士表示,本次發行特別國債一旦予以落實,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有望探明底部並迎來長期繁榮的景象。
發行特別國債意在穩定經濟增速
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財政收入下行壓力較大,透過發行政府債券彌補財政支出不足,加大財政的逆週期調節作用勢在必行。由此可見,“發行特別國債”是接下來宏觀調控“逆週期調節”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有效彌補財政支出不足,提高穩增長的能力。
歷史上2次特別國債,對A股影響走勢迥異
相信對絕大多數投資者而言,“特別國債”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東東,其原因在於管理層發行“特別國債”的頻率極低。實際上,截至目前,中國僅僅只發行過2次“特別國債”:一次是1998年8月18日,另一次是2007年6月18日——這兩次發行特別國債,對當時和日後的中國股市影響非同小可。
【第一次】
1998年8月18日,財政部向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行了2700億元長期特別國債,所籌集的資金全部用於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
二級市場上,就在“特別國債”發行當天,上證指數結束了為期54天、幅度為26.70%的暴跌行情,當日見到了長期大底1043.02點,並於隨後3個月反彈至1300.15點,漲幅為24.65%。值得一提的是,1043.02點這個長期大底,支撐了接近7年的時間。
【第二次】
2007年6月18日,財政部批准發行1.55萬億元特別國債,用於購買約2000億美元外匯,作為即將成立的國家外匯投資公司的資本金。需要注意的是,2017年8月29日,2007年第一期6000億元特別國債到期兌付,是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採取了滾動發行的方式,依法合規、穩妥有序地向有關銀行定向發行6000億元特別國債。
二級市場上,當時的“特別國債”發行後2個交易日,上證指數見到短期頂部4311.99點,隨即大幅下跌至3563.54點,13個交易日區間跌幅17.36%。不過之後4個多月,上證指數68個交易日一路飆升71.85%至6124.04點牛市大頂後,1年狂瀉72.81%。
【原因探析】
華龍證券人民大道總經理牛陽對上游新聞記者表示:“前兩次特別國債發行後股市的走勢截然相反,與當時的經濟形勢與貨幣政策密切相關。第一次特別國債發行時,中國正遭受亞洲金融危機和南北特大洪水的雙重打擊,因此發行特別國債本質上是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來穩定經濟,事實上發行特別國債後的1999年6月9日,央行審時度勢地在網際網路技術革命高潮來臨前宣佈降息,讓實體經濟在網際網路資訊革命的提振下由冷變暖,所以股市走出了慢牛行情。第二次特別國債發行時,中國經濟處於高度繁榮的過熱階段,流動性氾濫使得通脹壓力不斷加大,於是在特別國債發行前,管理層對股市雙倍上調印花稅遏制過度投機,2007年6月12日又宣佈對經濟政策由‘穩健’變為‘適度從緊’,因此當年6月18日發行特別國債,具有分流資金對抗通脹壓力的作用。事實上特別國債發行後半年時間,央行3次加息5次提升準備金,終於化解了經濟過熱的危險,但A股也因此由盛轉衰,6124點至今亦未能超越。”
本次特別國債發行後
經濟股市將長期走牛
“如果本次發行特別國債得到落實,那麼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將結束探底築底並開啟全面繁榮的新時代。”華龍證券新華路總經理鄧丹對上游新聞記者表示,“本次提到的發行特別國債,既不是畫餅充飢也不是望梅止渴,而是腳踏實地拉需求穩就業。保經濟必定是永恆不變的主線,但已經不再是傳統的基建!很簡單的一點,2008年新增就業中超過50%是農民工且呈現老齡化趨勢,而現在農民工佔比只有15%,核心已經不是農民工。國內一季度的疫情直接衝擊以批發零售、餐飲住宿為主的服務業,這些服務業不僅就業佔比大(佔到整個城鎮就業人口的40%),而且受疫情影響持續時間長,所以將大幅影響城鎮就業。統計局3月16日釋出的資料顯示,1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錄得5.3%,2月資料則升至自6.2%,為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因此,未來保經濟的重點穩就業,而要穩就業,政策轉向穩就業,那麼促消費將成為政策主要抓手,因為消費不僅是國內經濟第一增長引擎,也直接帶動製造業和服務業的需求,從而對穩定就業提供支撐。”
鄧丹還指出:“消費將成為國內經濟最關鍵的一輛‘馬車’,後續諸如發行特別國債這樣的財政政策可能將重點圍繞促消費展開。現在基建本身佔GDP比例25%左右,第三產業佔比接近60%。所以遠水不解近渴的時候,必須重點選擇可以最快有效拉動經濟和解決就業的產業——這些,將是未來中國經濟和中國股市走出低谷走向黎明並迎來新一輪長期繁榮的關鍵!”
-
4 # 漫步中的苦行僧
現在不管是銀行券商保險都會在條款合同中明確理財的期限,這時一定要注意期限的具體形式。有的理財到期後自動本息到賬,但有的理財期限到了自動續存下一個週期,如果到期不及時贖回會影響流動性。
很多理財贖回不是當天起息到期當天到賬,所以也要注意購買後的起息日以及到期後的資金到賬日這樣更清楚具體的計息天數。
還有一點就是理財期限內贖回的利息計算方式等,總之根據自身資金使用情況流動性的安排對期限一定要了解清楚。
-
5 # 暖心1999
說到理財,很多人認為理財就是錢生錢,比如買房、買黃金、炒股票等。其實這些都屬於理財的範疇,但嚴格意義上的理財,其實叫財富管理,也就是科學合理的規劃現在以及未來的資源,做好家庭財務規劃,在進行理財的時候要對家庭財務做一個科學的診斷,防控風險。
回覆列表
理財方式,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除了要考慮收益、風險,期限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現在大部分銀行理財都是封閉式理財產品,未到期之間不能提前贖回也不能轉讓,只能持有到期,而理財產品期限大多在1個月-1年之間,所以投資者在購買之前就應該確保這筆理財資金在投資期間不會動用,具體而言,應該如何選擇期限呢?
銀行理財期限多長時間最好?怎麼判定?銀行理財產品不同於其他投資理財方式,屬於一種綜合型理財方式,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除了要考慮收益、風險,期限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現在大部分銀行理財都是封閉式理財產品,未到期之間不能提前贖回也不能轉讓,只能持有到期,而理財產品期限大多在1個月-1年之間,所以投資者在購買之前就應該確保這筆理財資金在投資期間不會動用,具體而言,應該如何選擇期限呢?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情,理財產品真的是期限越長收益越高嗎? 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但前提條件是同一家銀行在同一時間發售的同一類理財產品,比如某銀行在10月25日發售的2款同類理財產品,期限為3個月的產品收益是4.7%,期限為1年的產品收益是5%。 但是如果銀行不同或時間不同或型別不同,那麼情況就不同了。比如招行的一款6個月理財比浙商銀行的3個月理財收益低,建行去年發行的1年期理財比今年發行的6個月理財收益低,工行發行的9個月保本理財比3個月非保本理財收益低。 此外,即使是同一銀行、同一時間、同一型別,理財產品也有可能期限短的比期限長的收益高,今年理財收益倒掛的現象就很常見。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期限越長收益越高還是說得通的。針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及流動性特點,理財分析師認為,期限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長。 先來說說期限太短的弊端。 第一是收益偏低,剛才也說了,大部分情況下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越高,所以期限太短的理財產品收益就會偏低。 第二是資金站崗,大家購買理財產品一般不是一次性的行為,產品到期後都會持續購買,如果你買的產品期限太短到期了又沒有及時續購,那麼資金就會站崗。 第三是募集期的影響更大,理財產品的募集期平均是5-6天,而且不管是長期產品還是短期產品都差不多,如果是長期產品的話,募集期的影響對產品的實際收益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如果產品期限太短,會拉低產品的實際收益。 再來說說期限太長的弊端。 最大的影響就是流動性太差,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的,現在國內只有個別銀行允許產品提前轉讓,但實施效果一般,現在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只能持有到期。銀行理財的購買起點是最低5萬元,部分起點是10萬元、20萬元、50萬元甚至更高,如果你購買了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期間有急需使用資金的情況是無法提前贖回的,這種情況就會很麻煩。 以上說的是理財產品期限太短和期限太長的弊端,當然,理財分析師並不是說這兩類產品不能買,要根據投資者自身情況來看。 如果是理財新手,從來沒買過銀行理財,可以先買短期理財來熟悉一下產品的情況,等充分了解之後可以逐漸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此外,如果投資者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用到資金,那麼也適合買短期理財。如果投資者對流動性要求不高,流動資金比較充足,資金充分配置在多個理財渠道,放在銀行理財裡面的資金確定短期內不會用到,這種情況下就適合購買長期理財了。 以上內容就是銀行理財期限多長時間最好?怎麼判定的相關資訊,在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小編建議大家先進行風險評估測試,然後根據自己的測試結果,再進行選擇,相比於高收益,投資者應該更關注理財產品的風險性。
首先大家要搞清楚一件事情,理財產品真的是期限越長收益越高嗎?
多數情況下是這樣的,但前提條件是同一家銀行在同一時間發售的同一類理財產品,比如某銀行在10月25日發售的2款同類理財產品,期限為3個月的產品收益是4.7%,期限為1年的產品收益是5%。
但是如果銀行不同或時間不同或型別不同,那麼情況就不同了。比如招行的一款6個月理財比浙商銀行的3個月理財收益低,建行去年發行的1年期理財比今年發行的6個月理財收益低,工行發行的9個月保本理財比3個月非保本理財收益低。
此外,即使是同一銀行、同一時間、同一型別,理財產品也有可能期限短的比期限長的收益高,今年理財收益倒掛的現象就很常見。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期限越長收益越高還是說得通的。針對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及流動性特點,理財分析師認為,期限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長。
先來說說期限太短的弊端。
第一是收益偏低,剛才也說了,大部分情況下理財產品期限越長收益越高,所以期限太短的理財產品收益就會偏低。
第二是資金站崗,大家購買理財產品一般不是一次性的行為,產品到期後都會持續購買,如果你買的產品期限太短到期了又沒有及時續購,那麼資金就會站崗。
第三是募集期的影響更大,理財產品的募集期平均是5-6天,而且不管是長期產品還是短期產品都差不多,如果是長期產品的話,募集期的影響對產品的實際收益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如果產品期限太短,會拉低產品的實際收益。
再來說說期限太長的弊端。
最大的影響就是流動性太差,這一點比較容易理解,銀行理財產品大部分都是封閉式預期收益型的,現在國內只有個別銀行允許產品提前轉讓,但實施效果一般,現在絕大部分理財產品都只能持有到期。銀行理財的購買起點是最低5萬元,部分起點是10萬元、20萬元、50萬元甚至更高,如果你購買了一年期以上的理財產品,期間有急需使用資金的情況是無法提前贖回的,這種情況就會很麻煩。
以上說的是理財產品期限太短和期限太長的弊端,當然,理財分析師並不是說這兩類產品不能買,要根據投資者自身情況來看。
如果是理財新手,從來沒買過銀行理財,可以先買短期理財來熟悉一下產品的情況,等充分了解之後可以逐漸購買中長期理財產品;此外,如果投資者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未來幾個月可能會用到資金,那麼也適合買短期理財。如果投資者對流動性要求不高,流動資金比較充足,資金充分配置在多個理財渠道,放在銀行理財裡面的資金確定短期內不會用到,這種情況下就適合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