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創業者人生
-
2 # 峻德1978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雖然這個問題很寬泛,但我還是打算從無人裝備應用的今天和未來兩個方面,儘量全面回答一下。
其實不用等到未來,在如今的各行各業中,廣義無人裝備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比如工業機器人和智慧音箱等等。但我猜您的問題主要指的是無人載具,比如無人機、無人車輛和無人船艇,這就又要分國防和民用兩個領域講述。
任何新技術總是最先進入國防領域,其中無人機和無人船艇已經廣泛運用於訓練和實戰。其中無人機領域應用最廣泛、技術最先進的是美國和中國,兩個國家都在自身軍隊裡裝備了大量無人機,從營連級裝備的手拋式、車載發射的戰役級別偵查無人機和攻擊無人機、MQ9“死神”和“彩虹”系列為代表的察打一體無人機、到更高級別的超音速隱身高空高速偵查無人機、無人加油機、無人運輸機等等,幾乎參與到軍隊作戰的每個環節中去。最典型的戰例有,阿聯酋支援的利比亞國民軍,用彩虹無人機壓制、摧毀了土耳其干涉軍的無人機;土耳其用自產無人機擊毀了大量敘利亞政府軍裝甲車輛;美國用“死神”暗殺了伊朗將軍等等。這些應用案例,都說明無人機的參戰,能夠在中低強度的武力衝突中,有效打擊敵方武裝力量,並降低己方的傷亡和戰爭成本。另外,無人船艇也開始大批次運用,中美日等海軍大國,大批次運用於偵查和間諜的無人水下滑翔機,就屬於弱人工智慧的無人潛艇;而各國用於獵殺敵方水雷的獵雷具,更是在80年代就開始裝備使用,其實也就是一款能搜尋水雷、並投放深水炸彈摧毀水雷的無人潛艇。此外,俄羅斯、美國也開始在中東現場上投入了地面無人車輛,包括排爆機器人和戰鬥無人車等。
在民用領域,無人機的運用也非常廣泛。不提大量的攝影無人機和表演無人機,此次疫情防控中,也有大量監控無人機和廣播無人機參與,並起到了很大作用。至於國內用於偏遠山區的快遞無人機,基本就是低配版的察打一體無人機。
結合軍民用的案例,我們可以看出,無人載具的運用,集中在高危領域,以把人類從這些危險的場合部分解放出來,並且能顯著降低這些方面的運用成本。因此在可預見的未來,更多、更先進的無人平臺會更廣泛的運用於人類社會和軍隊建設中。
-
3 # 蔥薑蒜歸我
無人裝置,無人操作已經慢慢來到我們的身邊,影響我們的生活!下面舉幾個
第一,無人流水線!流水線最早產生與福特構思並被成功運用,這樣造就一輛汽車一小時完成生產。因此,汽車時代,快步流向大眾化,成為平民化代步工具。現如今,很多流水線實現部分或全部自動化流程。這樣的優點有,節省人力成本、精確度更高、操作更規範等!
第二,無人飛船!無人飛船,一般用於太空探索,例如美國之前發射的探索火星的“海盜1號”、“海盜2號”。這是一次無法返程的旅行,所以使用無人飛船探索,更顯重要性了!
第三,無人潛水艇!目前有人駕駛潛水艇可達1000米,可是我們知道的,海洋的深度,不止10000米。這樣深海之下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但是正因為“無知”,人們才想法設法的深入瞭解。無人潛水艇也就成為各國面向大海研究方向了。
第四,無人駕駛!在千年前,我個“瘋子”為了飛上天,好巧不巧發明了風箏。這是民間對於風箏由來的一種普遍傳說。千年之後,飛機已經成為最多使用的交通工具之一了!這是一種從願景到現實的轉變。自從有了汽車後,人們也無不“幻想”,有一天,汽車可以自動行駛,規律無事故的前行!現在,無人駕駛技術,雖然不能滿足那麼美好的場景,但很多大型科技公司,也在一直努力前行。百度就是期待由此轉彎超車;園區的無人駕駛小售貨機,就是已有的經驗!
未來的未來,我們的生活將會充滿著無人操作的日常運轉!就如同現在大家看到的科幻片一樣。或許,無人操作也會產生如同科幻片一樣帶來的“災難”,但前行的道路,必然是在崎嶇與坎坷中向好的方向發展。
-
4 # 不怕死的三皮
首先說答案吧:是的!百分之百,不用懷疑。
因為這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體力勞動都應該交給機器,我們人類的大腦必須用來從事創意型工作。
但是我反覆讀了樓主的題目,其實我覺得樓主最想問的是,交通和運輸工具,在未來是不是都會實現自動駕駛?因為樓主列舉的飛機,輪船,潛艇,各種車輛等等,除了潛艇,其他的都是目前最主流的交通運輸工具,而且現在也都是完全依靠人工駕駛的。如果機器不能完全替代人類駕駛員,就不用妄談什麼實現無人化了。
如果運輸載具實現了無人駕駛,那麼其他的裝置設施實現無人化就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很多技術是相通的,比如消防救援機器人、物流車、外賣跑腿機器人、甚至無人坦克等等
而在所有的交通工具裡面,實現車輛的無人化是最困難的,因為道路環境對AI來說太複雜了。飛機船舶這類交通工具,工作環境非常簡單,只要提高感測器精度,實現自動駕駛就是理所當然的。在很多年以前,飛機平飛的時候就可以自動駕駛,那時候深度學習都還沒提出來呢。
對於車輛來說,如果是高速路,或者封閉園區的低速環境,目前都有望在短期內實現自動駕駛。但是該領域的最高目標是L5,任何環境下的自動駕駛,這就遠了。就是很多公司都宣稱已經馬上就要實現的L4,這種只能滿足大多數駕駛環境的自動駕駛,也都永遠是明年釋出。
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認為自動駕駛會是最終實現。因為自動駕駛目前的文案基本上已經成型,只是車載計算機的算力和AI的判斷能力還不夠。這而兩個問題,對目前的人類來說最不是問題,計算機軟硬體是目前發展最快的領域。
舉個例子,阿波羅登月的機載計算機,主頻只有2MHz,RAM和ROM分別只有2K和36K。僅僅過去了50年,你現在用來看這篇文章的手機,CPU主頻是他的100萬倍,記憶體RAM是他的100萬倍到500萬倍,內部儲存空間ROM是50萬到100萬倍!!!但是傳送阿波羅飛船的火箭土星五號,到現在美國自己要復刻出來都很困難。目前地球上推力最大的獵鷹重型Falcon Heavy, 推力還不到土星5號的一半,所以,半個世紀過去了,咱們火箭技術沒什麼發展,但是IT技術強大了至少100萬倍。移民火星可能大多數人看不到,但是完全自動駕駛的無人車,有生之年一定會到來。
阿波羅飛船導航系統中磁環儲存器(測試版)
從左至右:土星5號、SLS(開發中)、獵鷹重型、BFR(開發中)、獵鷹9號
可是有生之年到底是哪一年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目前頭部企業的發展情況。
採用鐳射雷達文案的waymo的無人計程車在封閉區域已經運營了一兩年了,據說每天要上百單,這是非常接近L4的水平了,並且技術還在快速發展。但是轉化為鐳射雷達太貴,所以有人並不看好這種文案能普及。因此而成本低很多的影片文案,目前發展得反而更快。最典型的就是TESLA,其配備FSD的在車型,最就實現了L2.9,今年必然推出L3級的正式版本。而測試中的版本,已經可能識別出道路上所有的標識標牌,離L4看來也只差臨門一腳,
所以,我們目前算是搞定了L3。假高L4級需要比L3級強大10倍的算力,根據摩爾定律,最多8年就足夠了,再寬限兩年給政府制度新的交通規定,L4級10年後商用差不多吧,也就是2030年。
-
5 # 木子又李
是的,隨著新技術革命的浪潮,越來越多的東西是無人的。
不過,無人的裝置,僅僅是現場沒有人,並不是就不需要人了。無人化的裝置,設計、開發、驗證、生產、銷售、售後服務等各環節還是需要人的。
比如一架無人機,機上是沒有人,但需要人操控,需要人程式設計序,出了問題需要人維修,沒有電需要人去充電。
再往前推,這無人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需要人制造出來。製造無人機之前,首先要對市場進行調研,客戶需求是什麼?造出來的無人機要能夠賣得掉,需要人吧?進入無人機設計階段,畫圖、程式設計序、設計電路、設計結構件等,都需要人吧;設計好了方案,做無人機的各部件,或採購各部件,需要人參與;做好的無人機,需要測試,驗證是否達到設計要求,需要人吧;驗證完了,市場銷售,各種渠道銷售,需要人參與;銷售出去的無人機,售後服務,同樣需要人,等等。各環節還是都需要人的。
其他無人裝置類似,終究離不開人,為人服務。
回覆列表
不僅僅是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新鮮事物會到來,還會有更多的無接觸商業都會到來。
這次新冠肺炎的衝擊,會加速無接觸技術的進展,也會加快無接觸商業的到來。例如透過線上交易、線下定點配送、使用者自提等方式,避免買賣雙方直接接觸,這種“無接觸商業”模式受到了更多消費者的青睞。
其實“無接觸商業”模式早已在業界展開。比如近年來,無人貨架、無人超市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零售的業態。不少物流公司推出的智慧快遞櫃進入各大小區,無人機、無人車等配送方式,也有了一定普及率。疫情衝擊凸顯了“無接觸商業”的意義,加速了技術力量的整合,拓展了這些應用的使用場景。
“無接觸商業”能減少疫情給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也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商業形態、重新定義了服務場景。由堂食為主的餐廳轉向聚焦線上經營,實現從餐品製作到交付全過程無人與人直接接觸,意味著要改造線下環境和操作流程;無人超市的普及,將加速人工智慧、大資料等新技術的落地,推動傳統零售轉型升級;對於快遞、外賣行業來說,無接觸的取派方式若能延續並普及,將革新傳統物流的末端生態。
藉助這次機遇,把非常時期的“權宜之計”變成發展壯大的持久動力,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我相信"無接觸商業"會越來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