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五道狗
-
2 # 衡陽FM
魅族“小米化”,可以視為一個國內手機市場轉折的標誌。在這場熱鬧的背後,我們似乎可以看出發生在國內手機市場變化前夜的那一絲絲的端倪:
剛性市場,一方的頹廢勢必會引發另一方的繁榮,中國市場從來都有國外品牌依靠技術當前鋒而中國產品牌靠價格收尾的傳統,一個最經典的案例就是TCL當年所發起的“螢幕保衛戰”,可以說是打響了中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競爭中的第一槍。
而現在,似乎又恰恰到了這個時段。在手機市場,曾經雄霸一時的兩大國外品牌——蘋果和三星在近期似乎都開始出現了一些“暮氣”:
不僅產品上難以給使用者帶來持續的驚喜,在品牌上給予使用者的吸引力也不斷的下降——雖然iPhone6的銷售還是引發萬人空巷的盛況,但連最老牌的果粉也不得不承認“蘋果已經失去了產品上的創新,支撐其生存的仍然是封閉的iOS背後的生態”這一殘酷的事實;另一方面,三星似乎從S5開始也遭遇了一波滑鐵盧,甚至現在已經有不少人將三星與當年諾基亞的“換殼”進行比對。
失去“品牌”這層神聖外衣的庇佑之後,蘋果和三星不得不淪為跟其它品牌PK“價效比“的階段,而這恰恰是中國產品牌手機的強項,而且在運營策略上,中國產手機也有了“革故立新”的概念。也正是在這種情況下,OPPO副總出來著手建立一加手機,華為“榮耀”向小米等“網際網路手機”發起戰鬥……這些中國產品牌的手機不僅在產品上越發犀利,更注重使用者體驗,同時也開始重塑品牌,讓自己的品牌更具有吸引力。
在這種此消彼長之下,相互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10年至2014年中國產品牌份額從25%提升至70%,在今年5月份4G手機市場中,Top5為Coolpad、Samsung、Apple、Lenovo、OPPO,市場份額分別為23.1%、18.8%、15.7%、10.7%、6.3%。中國產手機可以說已經迫不及待的進入了“控場節奏”。而在其中,或許魅族的此次抓變所扮演的就是拔蘿蔔故事中的最後一隻兔子——宣告了中國產手機“內戰”的真正開始。
在2013年之前,魅族一直是國產手機品牌中“小而美”的代表,產品設計和做工不僅精緻、紮實,而且一年一機的釋出也讓人覺得是緊跟蘋果的節奏,在打造精品的感覺。不過在黃章復出後,魅族變得開始玩融資、擴充套件生產線,進行機海策略,一時間讓人覺得“小而美”不再能用來形容魅族了。
回覆列表
小米化指的是推出魅藍這種低價機嗎?我感覺並不影響他的高階機啊,MX和pro仍然是濃濃的魅族味兒,還是老配方,銷量也還是那麼一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