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梨
-
2 # 潘藝舟
這是軟文問答?
看到易感度,就說明是多基因控制的疾病,所以不會“一定”或“一定不”,得不得病受內外因共同作用。
所以,這其實就是一個機率問題。
-
3 # 957720365
不一定會患病,只能說患病的機率略高!還要考慮到後天生活習慣的影響。
隨著基因檢測的發展,湧現出大量的基因檢測產品,糖尿病易感基因檢測、腫瘤易感基因檢測等,我覺得這些大健康類的基因檢測都是哄人的,純粹是為了掙錢,沒有實際意義!
怎樣去選擇基因檢測的產品?
好萊塢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做了基因檢測,預測她患乳腺癌的機率高達87%,卵巢癌患病機率50%,所以她切除了乳房,做了卵巢和輸卵管手術來降低風險。
1、大家會發現易感基因檢測價格差距很大,有的幾百有的幾千,原因是檢測的位點數量不一樣,位點數量越多價Grand SantaFe貴,結果越靠譜,安吉麗娜朱莉做的基因檢測是對BRCA1和BRCA2所有的位點進行測序,所以結果會更準確。
2、慢性疾病的易感基因檢測意義不大,比如糖尿病,後天生活習慣的影響可能要大於遺傳,這類檢測就沒什麼意義,腫瘤家族史的人群還是很有必要做檢查的,所以選擇檢測的型別很重要!
什麼樣的人群適合做基因檢測?
有遺傳病家族史的人群值得做個基因檢測預測疾病,基因遺傳至父母,所以有直系親屬如果得了腫瘤,就有必要做個基因檢測預測得病的可能,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
-
4 # 基因與健康
不一定。
癌症易感基因要達到一定數量,亦即癌症易患性達到閾值(見下圖),才會患病。癌症易患性是由易感基因決定的,易感基因越多,易患性越高。易患性閾值就是發病必需的最少易感基因數量(見下圖)。
下圖顯示了一個家系易感基因的數量達到或超過7就會患病。1號基因是正常基因,2號基因是疾病易感基因。從下圖也可看出易感基因即2號基因數量是6或更少,就不會患病。
我們知道癌症是一種多基因病,由多個易感基因和環境因素(物理,化學和生物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如果某人不幸遺傳到了使易患性達到閾值的易感基因,但如後天規避了相應的環境因素,也不會患病。這是現代關於癌症等多基因病進行早期預防的基本理念。現在許多基因公司開展基因檢測和健康管理服務都是基於這個理念。
總而言之,只簡單地擁有癌症易感基因,個體不一定患病。
回覆列表
以下為老王上課時間
什麼是易感基因
每個人體內都有大量不同基因,而每個基因都有各自的功能,例如決定你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的基因,決定你是白面板還是黑面板的基因等等,而隨著科學大牛們的不斷髮現,有那麼一群基因和人會得什麼病密切相關,這些基因就被稱為疾病易感基因。
用學術一點的話講就是:在適宜的環境刺激下能夠編碼遺傳性疾病或獲得疾病易感性的基因。
易感基因和正常基因的區別就在於他們的排序不同。
組成DNA的核苷酸其實也就4種:腺嘌呤,胞嘧啶,鳥嘌呤,胸腺嘧啶。科學大牛們用4個字母來代表他們:A,C,G和T。他們會無間隔的排列在一起,例如AAAGTCTGAC。而易感基因之所以區別於正常基因就是它的排列和一般的不一樣。
比方說肺癌的易感基因吧,大部分人對於這個病症的患病率都接近於某一較低的範圍,並且他們的相關基因在某一位點上鹼基排列都是相同的,為“TT”排列,但是科學大牛們透過觀察大量的樣本後發現,有些人在這位點上鹼基排列是“CC”,同時,擁有這種基因特徵的人患病風險比普通人高了2.55倍,那這些人就被稱為有了肺癌的易感基因。
有了易感基因是不是一定會得病?
當然是不一定的。
從上面對易感基因的概念解釋就能知道,易感基因只是說明個體對於某一疾病的患病機率和普通人相比增加了,但並非絕對。
有人可能會說了:那基因檢測豈不是然並軟?
並非如此,生活習慣會影響基因的表達,倘若易感的疾病基因+不良的生活方式,會怎樣?估計離患病就不遠了。
這個論點近期還有科學大牛好好研究了一把呢。
自烏普薩拉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對肥胖症這一疾病致病基因表達與生活方式進行了深入研究,透過研究發現,機體患肥胖症的風險或許並不是固定的,而受到了生活方式的影響。
——源自《PLoS Genetics》雜誌
他們透過研究發現,飲食、吸菸、社會經濟狀態、酒精攝入情況以及體育鍛煉等生活因素都會影響個體對於肥胖症的基因表達。同樣具有易感基因的人群,由於生活方式不同,對於肥胖症的遺傳效應也不一樣。
酗酒
酗酒人群肥胖症的遺傳效應是不酗酒人群2倍。
社會經濟狀態
社會經濟狀態低的人群肥胖症遺傳效率反而有所增高。
生活狀態
充滿活力的人肥胖症的遺傳效率相對較低。
所以,疾病的遺傳性會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而變化。
關於健康,我不是比你懂得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