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撿史君說

    歷時兩千多年修築的長城,規模之大,施工之艱鉅,史所罕見。明代以前,長城為中國抵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

    長城的構造較為複雜,由城牆、敵樓、關隘、甕城、護城河、烽火臺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以下重點介紹幾個設施:

    牆身是長城防禦敵人的主體,是聯絡城關、隘口、敵臺等的紐帶。主體牆身還包括許多結構設施,包括券門、宇牆、垛牆、垛口等。垛口呈凹凸形,用來瞭望敵情的同時可掩護自己不被敵人發現。垛口下面有射眼,用來向城下射擊敵人。

    在城牆上,每隔兩三百米便築有一座高出城牆頂面約1米的臺子,稱為“城臺”,根據用途、構築情況不同分為牆臺和敵臺。敵臺又稱“敵樓”,兩層或三層,一處設定在險要之處。敵臺的主要功能是作戰,內部結構主要為木質搭建,外部為石砌和磚砌的牆面,下層可供守城士兵居住,同時儲存武器、彈藥等物資。敵人來襲時,士兵們便會登上高臺,與臺下守軍配合作戰。

    關城是萬里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又稱“城關”或“關隘”。關城的位置至關重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關城一般由城牆、城門洞、城門樓和甕城組成,有的還建有羅城和護城河。

    甕城是在城門外的城牆,作用是增大防禦的縱深。甕城的城門主軸方向與主城門的主軸方向多成直角,防止敵人在攻破甕城時直衝主城門,同時讓城牆上計程車兵向下射殺敵人。

    護城河又稱“壕塹”,是利用地形挖成的深溝,灌滿了水,用以代替城牆,是關城的又一道防線。山海關的城外便建有一道深約7米、寬約16米的護城河,敵人必須涉水過河後才能到城下。

    烽火臺是長城烽傳系統的主體建築,其作用主要是為傳遞軍情。傳遞方法是白天燃煙,夜晚舉火。任何一座烽火臺一旦發現敵情,即發出報警,一座座地傳遞,以通知後方守軍。等敵軍到達關城時,防禦措施早已準備完畢。烽火臺的佈局非常重要,一般建在高山險處或峰迴路轉之所,且必須要三個臺都能相互望見。

    軍事管理運作系統

    作為中國古代最偉大的防禦工事,長城擁有一套完善、嚴密的運作系統,主要包括屯兵系統、烽傳系統、驛傳交通系統和軍需屯田系統四大部分。

    這裡簡單講一下驛傳交通系統。驛傳交通系統是在烽傳系統(因為烽火傳遞只能依靠士兵們的肉眼觀察訊號,遇風雨天便難以傳遞)的應急系統和補充系統。驛傳交通系統包括在長城沿線建造驛路城、遞運所和超驛站等設施,給遞送公文的人員或往來官員提供暫住、換馬,以及保障軍事物資運輸安全等功能。

    “撿史君”說:長城對於華人來說是意志和勇氣的象徵,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裡的永恆詞句。中華民族在最危險的時刻,舉國高唱“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今天,長城的精神仍在激勵著我,激勵著每一位中華兒女奮發圖強,築成中國“新的長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發生過哪些難以相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