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撿史君說

    恆山懸空寺,建造於深山峽谷之中,懸掛於石崖峭壁之上,被譽為“空中第一寺”,被《時代》週刊列為全球十大最奇險建築。

    建寺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八仙在蓬萊仙閣修煉。那裡是道教之人夢寐以求的地方,四面環水,海天一色。當時,北魏王朝的天師道長寇謙之非常想去蓬萊仙閣修煉,但蓬萊仙閣實在是太遠了,不是一般人所能去到的地方。一天,天師道長聽說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正去往恆山潛修,便立即趕過去請張果老幫忙。

    張果老看出他世俗心很重,就想敷衍他一下,於是指著西面翠屏山萬丈懸崖峭壁間的一間小房說:“你又何必捨近求遠呢?你看那間小房,就是最好的修煉的地方呀!那裡因渾河水的穿流而浪花沖天,水霧瀰漫,可比蓬萊仙閣要好多了!”

    天師道長聽後,茅塞頓開,馬上找工匠來籌劃,準備建寺。然而因為種種原因,道長在仙逝之前也沒能動工。

    四十多年後,天師道長的弟子秉承師傅的遺志開始建寺。他們將三教合流的思想,巧妙地融合在這處懸空中寺院中:殿的正中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祖像,慈和安詳;左邊是儒家始祖孔子像,表情謙恭;右邊為道教宗主老子,神態清高豁達。

    恆山懸空寺始建至今,雖然地處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但並沒有遭到破壞,反而被歷代官員加以修繕,千年不倒。

    懸空之謎

    恆山懸空寺上載危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遠遠望去異常驚險,好像一陣風吹過來就會倒下來。那麼,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古人是怎樣建造起這樣一座懸空寺的呢?

    在恆山地區流傳著一則民謠:“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這裡的“馬尾”是指上接樓閣棧道、下至岩石的紅色木棍。這些木棍一共27根,每根約十多米長,分別佇立在兩個樓閣和棧道下面。從外面看,好像全寺就是靠這三十根木棍架設在懸崖上的。

    然而神奇的是,其中有一些十分細小的木棍竟然可以晃動,這如何能支撐得起重達數十噸的樓閣呢?經過現代建築專家的考證,懸空寺下面的木棍根本不起到支撐的作用,真正受力的是橫樑。

    懸空寺的樓閣和棧道下埋有橫樑。這些橫樑直徑約50釐米,插在山岩中,就像是從岩石中長出來的。露在外面的橫樑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大約有一米長,而插進山岩的部分據推測要長得多。

    古人為了能夠透過絕壁運送物品,在懸崖上開鑿了許多石孔,然後插進橫樑,再在上面鋪上木板建成棧道,人們就能在上面行走了。而懸空寺下面的橫樑也是運用了這一方法。同時,全部橫樑都被做過特殊的處理。工匠們在模梁插入石孔的一端,都釘上了楔子。橫樑被插入石孔後,楔子便會撐開橫樑,牢牢卡在石壁內。它的作用有些像現在的膨脹螺栓,釘得越深就越牢固。

    千年不腐之謎

    恆山懸空寺不僅是因其懸空而聞名,還因為它經歷了1500年來的山崩、地震和雨水的侵蝕,始終屹立不倒。懸空寺的橫樑是用木頭做的,極易腐爛,而懸空寺的橫樑雖然有些已經開裂,但卻沒有腐爛。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這些橫樑都是由鐵杉木製成的。鐵杉木質地十分細密,耐磨性很好,不易變形和開裂。而且,橫樑全部用桐油泡過,具有抗病蟲、耐酸、耐鹼和防腐的作用。另外,懸空寺所處的翠屏峰呈一個內收的弧形,對面山峰也呈一個內收的弧形,兩座山的山峰就好像兩隻手一樣包攏著懸空寺,使得全寺很難被Sunny直射,避免了暴曬。

    據寺內的石碑記載,當時的工匠們會先將橫樑打造好,再將它們搬運到山頂上。接著,工匠們會用繩索綁著自己的腰和橫樑,然後順繩下放到半山腰,再將它們插入石壁中的。

    “撿史君”說:恆山懸空寺構築之精巧可以作首詞——窟中有樓,樓中有穴,半壁樓殿半壁窟;窟連殿,殿連樓,樓嵌山體穩千年。

  • 2 # 草根231485533

    或有神助草根以為,之所以可以千年不墜不倒,無非‘天、地、人’三者合一的結果。作為千年建築,建設之初,必定要人力、財力、物力都要有所保障,才有可能成就‘懸空’這一神奇效果!這一千古奇觀可以延續至今,必定於後來的能工巧匠的精心維護有關。草根只能感嘆東方建築界人才輩出,能工巧匠何其多哉!

    終歸是要倒的,就象魯迅先生文中的雷鋒塔一樣。草根要說的是:能否在未倒之前對這一現象做些深入的研究?是不是折射出足夠多的資訊供人們學習?特別是宗教的、文化的、建築學等方面的!草根三言兩語是說不完的,願能引起各界有識之士的重視。

  • 3 # 詩詞與美文欣賞

    懸空寺位於山西大同的恆山,是中國國內現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獨特寺廟。它建在恆山金龍峽西側翠屏峰的 懸崖峭壁 間,面朝恆山,背倚翠屏,上載危巖,下臨深欲,樓閣懸空,結構巧奇。整個寺廟為木質框架式結構,依照力學原理,半插橫樑廊欄左右緊連。

    懸空寺的總體佈局有寺院、禪房、佛堂、三佛殿、關帝廟、鼓樓等,寺內有銅、鐵、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有“壯觀”二字,是大詩人 李白 所題。 明代 大旅行家 徐霞客 唷其為“天下巨觀”。

    據悉,恆山懸空寺始建於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處的三教殿離地90米,因多年河床淤泥,現僅剩58米。遠望懸空寺,像一幅玲瓏剔透的浮雕,鑲嵌在萬仞峭壁間,近看懸空寺,大有凌空欲飛之勢。

    登臨懸空寺,攀懸梯,跨飛棧,穿石窟,鑽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幾經周折,忽上忽下,左右迴旋,供銷社一線青天,如置身於九天宮闕,猶如騰雲皈夢。

    懸空寺以“奇、險、巧、奧”為基本特點,體現在建築之奇、選址之險、結構之巧、文化之多元,內涵深奧,可謂世界一絕。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懸空寺可以歷經千年而不倒呢?

    經過 考古 學家們的考古研究發現,所有懸空寺的樓閣和棧道下都埋有橫樑。這些橫樑直徑50釐米左右,深嵌于山東巖上,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約有1米左右。據統計,這樣的橫樑共有27根。這些橫樑很可能是挑起整座樓閣的關鍵,它的上面用森板成的走廊。整個樓閣的底座也直接壓在這些橫樑上。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裡,岩石鑿成了形似直角梯形的樣子,然後插入飛樑,使其與直角梯形銳角部分充分接近,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樑為基。

    再說,懸空寺飛樑所用的木料是當地的特產鐵杉木加工成為的,據說用桐油浸過,所以不怕白蟻咬,也有防腐的作用,所以懸空寺千年不倒也並非奇蹟,乃是人們的智慧的結晶。

    20世紀80年代,考古學家在峽谷南部陡峭的石壁上,無意中發現了兩排方形石孔。有趣的是,這些石孔沿著山崖在河道上方一字排開,像是要把人引出山谷。從懸空寺現存的橫樑來看,橫樑的走私和這些石孔十分吻合。經過專家們的進一步調查發現,棧道下方的立森可以晃動,沒有支撐的作用。但是在樓閣下方的立木卻完全不同,這些立木正好頂住橫樑,幾乎無法移動。在懸空寺最高的建築三宮殿下,共架有22根立木。這些立木上撐著橫樑,下端牢牢地壓在岩石上。正是這些立木和橫樑共同構成了一個有力的支撐體系,保證了樓閣的懸空。

    建於北魏時期的懸空寺至少已經有1500年的歷史了。對於今天而言,1500年前的工匠既沒有炸藥,又沒有今天覆雜的施工機械,他們是如何在石壁上開鑿石孔的呢?

    根據渾源縣有名的石匠張守直的介紹。他家至今還保留著祖輩傳下來的鑿石工具——喇叭和鏨。經過調查,專家們推斷,當年的工匠僅憑這些簡單的鐵製工具,就足以開鑿出用於旋轉橫樑的27個石孔。 那麼,古人是彼將橫樑牢牢地插在石孔中的呢?

    20世紀90年代,文物保護部門試圖更換部分懸空寺的橫樑,卻無法將橫樑從石孔中拔出。專家們發現,所有的橫樑都被作過獨特的處理,插入石孔中一端打上了楔子,打入洞內,楔子會撐開橫樑,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類似今天的膨脹螺栓,打得越深,固定得就越緊密。 根據寺裡石碑的記載,在當時,工人們首先完成橫樑的佈置,然後再在山腳下,製造出每一個木質構件。當把所有的構件都造完之後,把它們搬運到山頂上,再用繩索把工人和這些部件都放到山腰。在那裡,工人將這些部件拼成一個個單獨的建築,再在單個的建築體間鋪上棧道,連線成整體。這樣便成了懸空寺。

    渾源縣歷史上曾經有多次地震的記載,最近40年發生了兩次六級以上地震,其中一次使渾源縣城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造成很大的損失,而懸空寺卻安然無恙。 是什麼原因使這個空中樓閣沒有垮掉呢?

    懸空寺是一個典型的古代木結構建築,不但懸空的樓閣靠木材支撐在懸崖上,樓閣本身的框架結構也是由木質的樑柱組成,形成一個榫卯結構。榫卯結構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防震。這種結構的建築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時,部件彼此錯動,當外力消失時又能恢復原狀,所以不會遭到徹底破壞。這一特性正是懸空寺在歷次地震中能夠倖免於難的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國護膚品真的值得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