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961年7月2日,美國偉大的作家海明威自殺身亡。當時,他的粉絲、一名西班牙著名鬥牛士聽到海明威自殺的訊息後,沉默半晌,然後說了一句:“幹得好。”隨後自己也自盡隨海明威而去。另一名海明威的崇拜者川端康成後來也是自盡了。 海明威是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著名的《老人與海》便是出自他的手筆,海明威一直以“硬漢”著稱,可是自盡顯然是弱者的行為。對這樣矛盾的結果你怎麼看?
5
回覆列表
  • 1 # 劉文強

    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國作家和記者,被認為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出生於美國伊利諾伊州芝加哥市郊區的奧克帕克,晚年在愛達荷州凱徹姆的家中自殺身亡。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錯綜複雜,先後結過四次婚,是美國“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榮獲不少獎項。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授予銀製勇敢勳章;

  • 2 # 會奔跑的鞋子

    海明威是個徹頭徹尾的雄性,不算情人,他一生中就有過四個老婆。他曾經寫過一首極其淫穢的詩,名為《致瑪莎·蓋爾霍恩的陰道》,無論哪個女人和他上床,他都要反覆給對方念這首詩。在海明威出名以前,全靠哈德莉·理查森養活。哈德莉是海明威的原配,比海明威大八歲,家境相當富裕。開始還算恩愛,但是當哈德莉為海明威

    懷上孩子

    之後,她開始逐漸發胖,體重一直沒有減下來……拿世俗的道德束縛偉大的天才,那是不恰當的——至少海明威自己是這樣認為,所以,既然老婆失去了魅力,那就找幾個情人好了。以海明威的性格,根本不屑去做一隻偷腥的貓,海明威是英雄,英雄做事就要堂堂正正,所以他就當著妻子的面,堂堂正正地愛撫別的女人,比如那位臭名昭著的特懷斯登夫人。英雄的妻子總是軟弱的,否則英雄就會用自己的英雄氣概逼迫她軟弱,所以,軟弱的哈德莉將這種羞辱強忍下來,直到保利娜出現。保利娜是一位性感女郎,她比哈德莉還富有,她父親是阿肯色州最大的谷商。她在成功勾引了海明威之後(這種說法海明威一定不會承認,就連相互勾引都不行,一定要是他征服了她才可以),兩人一起勸說哈德莉建立一種“三人家庭”的關係。哈德莉曾經在日記裡苦澀地寫道:“三份早餐,三件浴衣,三輛腳踏車。”最終,他們還是將哈德莉趕了出去——哈德莉還想忍,但海明威不想了。兩個人的生活比三個人要寬裕多了,於是閒暇之餘,他們把家搬到一個小島上,海明威還喜歡上了

    深海捕魚

    。本來一切過得有聲有色,但保利娜的失策在於:她也為海明威懷上了孩子!海明威並不認為這是犧牲,對於犧牲,他只承認“壯烈”這一種方式。所以,他理所當然地把目光從保利娜身上移開了。一個偉大的作家怎麼能忍受生活中失去美呢?——至少海明威自己是這樣認為的。於是簡·梅森出現在了海明威的視野中。簡·梅森苗條可愛,是一流的運動員。她喜歡和朋友在酒吧裡廝混,然後開著跑車瘋狂地兜風。在許多方面,她簡直就是史詩裡的亞馬遜女王!海明威崇拜這種豪氣,並深深地沉迷。他不知道,簡·梅森患

    有抑鬱症

    ,瘋狂地運動只是她發洩的一種方式。於是在她的脊背受傷以後,海明威離開了她。一個偉大的天才總不能容忍懦弱和不完美吧——至少海明威自己是這樣認為的。這時,保利娜仍然對海明威抱有一絲希望,她不惜向父親借鉅款用來整容,但海明威的回答卻是一本冰冷的書,在書中海明威發出了這樣一個警告:“你對一個男人越好,他越想快點擺脫你。”另外,一個偉大的天才怎麼會做錯事呢?所以如果我離開你,那就一定是你錯了——照例,至少海明威自己這樣認為。這時,他終於意識到,保利娜應該對他第一次

    婚姻的破裂

    負責,因此這是報應——當然偉大的天才自己是不會遭到報應的。遇到瑪莎·蓋爾霍恩的時候,海明威終於遇到了對手。她是一位頭腦敏捷的記者,海明威與她初次相遇,便邀請她同赴西班牙。當她答應嫁給海明威之後才發現,現實和她的期望相差太遠了:海明威的房間又髒又亂,他還喜歡大聲咀嚼不知用什麼東西製成的三明治。另外,他經常痛飲威士忌,然後為所欲為。他甚至在家裡豢養了一群兇猛的雄貓,它們在餐桌上四處亂竄,還咬人。瑪莎忍無可忍,趁海明威外出的機會將這群貓統統閹掉了。她還質疑他的

    法語發音

    ,懷疑他對法國酒的評鑑……一切海明威身上所不具有的、上流社會的素質。海明威在這種驕傲的品評中,終於做出了一個鄉村孩子的報復:睡覺時把她弄醒、沒事大叫大嚷、嘲笑她的作品、恐嚇並廝打她……終於,瑪莎離家出走了,說不清是誰輸給了誰。但最後,確實是海明威留在了他們共同生活過的地方。海明威的最後一次婚姻,一直維持到他自殺。他也該老了,即使有欺壓妻子的慾望,也沒有那個體力了。更何況這次婚姻的另一個主人公——瑪麗·韋爾什,已經下定決心賴著不走,無論發生什麼事。海明威也確實是想發生點什麼事,但他做不到了。瑪麗知道,老朽的海明威需要一個女僕般的妻子,於是她便放棄了工作,嫁給了海明威。那時的海明威已經舉世聞名,他甚至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飲料、槍支、服裝和各種

    露營裝備

    。所以無論他去哪裡,總有一群滿嘴奉承、吃白食的人簇擁著他,用瑪麗的話說,那簡直是一個巡迴馬戲團。他會對這個馬戲團誇耀他與瑪麗

    性交的次數

    。比如他曾經告訴巴克·蘭漢姆將軍,安撫瑪麗是件很容易的事:“前一天晚上已經對她灌溉達四次。”海明威死後,蘭漢姆將軍向瑪麗求證過這個問題(他居然去求證了),她嘆息著說:“那要是真的就好了!”人總是要老的,加上海明威長期忽視甚至糟蹋自己的健康,致使他在肉體和精神上都受到了嚴重的損傷,他得了一身纏

    人的疾病

    :酒精中毒、

    視力衰退

    、糖尿病、肝炎、腎炎、高血壓、

    精神疾病

    等等,天天受著折磨,他覺得他不再是英雄了,不要說女人眼前的英雄,就連一個能拉動金槍魚的老人都不是。於是,1961年7月2日清晨,一直信奉尼采“適時而死,死在幸福之峰巔者最光榮”觀點的海明威,在自己的公寓中自殺,享年62歲。

  • 3 # 太行山深處Yu

    海明威在《真實的高貴》中說“優於別人,並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於過去的自己。

    (才華橫溢,命運多舛)

  • 4 # 丹霓

    海明威最大的悲劇,就是沒有學會放過自己。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海明威是“硬漢”的代名詞,而最熟悉的莫過於他的代表作《老人與海》:一個老漁夫,為了榮譽和生存,孤獨地駕船去了深海,獨自與一條大馬哈魚搏鬥了好多天,最終帶回的,卻只是一副巨魚的骨架。

    如此簡單的故事,海明威卻把它寫得驚心動魄,魅力無窮,世界上所有的讀者,都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心靈震撼,記住了那句代表人類至高精神力量的話:你儘可以把他消滅,可就是打不敗他。

    《老人與海》,代表的就是一種有意識的,生活方式的自我選擇。我的字典裡沒有失敗,硬漢的精神永遠不倒,生命若在,勝利永遠在下一次。然而,號稱文壇硬漢,以這本書獲得諾貝爾獎的海明威,卻並沒有給自己下一次的機會。1961年7月2日,他把心愛的雙筒獵槍塞進自己嘴裡,殘忍地扣動了扳機。一個從外形到內心,都如雄獅般的人物,就這樣轟然倒地,他用最極端的方式,證明了他是一個無法忍受失敗的人,但也似乎使他那有關毀滅與失敗的豪言,成了一個悖論。

    你會被自己消滅,自己打敗。

    海明威不但是一位偉大的作家,而且是一個勇敢的戰地英雄,一個了不起的漁夫和獵手,一個出色的拳擊手,一個世界級的運動家和旅行家,一個令最具野性的水手們拜服的船長,一個令人快樂的美食家,一個海量而精於品味的酒徒……他幾乎沒什麼不能幹的,也沒什麼不是一流專家,他最喜歡的就是那種眾星捧月,被人崇拜的感覺。海明威的這一特點,其實從小時候就很顯著,他那時只肯做第一名,必須在任何地方做第一名,實在做不了的,就只有放棄。

    比如他在橡樹公園高階中學最後一年,之所以放棄足球,就是因為他沒能當上那年錦標隊的主將,他後面不肯上大學的原因之一,竟只因為大學裡會遇到更多的踢球。而寫作能成為他終身職業的原因,則與他為校刊寫稿時,從來是絕對的第一,有很大的關係。

    海明威自己曾經說過,“如果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就必須面對永恆,否則每天都在走下坡路。”然而,他卻沒有想過,高峰之後必然是下坡,無論是身體、精神,還是事業方面,每個人都要學會面對。

    在馬拉加,海明威舉行了60歲的壽宴。這是一場盛大的壽宴,其規模無以比擬,然而這卻已是海明威人生中最後的一次狂歡。這之後,海明威發覺自己寫的遊記,因為散漫無章,不成樣子,自己沒法刪改,交給了別人。一切都像是一個不祥的預兆,接下來的一年,海明威的身體與精神越發衰弱了下去,他痛苦而悲哀地說,我一點寫不出來了,我不行了。他終於承認了自己的失敗。

    但是承認失敗,不等於能忍受失敗,海明威決不會允許自己以一個失敗者的面目留在世上,所以他最終,選擇了自殺。許多年後,考利說:“海明威和哈特·克蘭同一天生,他比克蘭多活了近三十年。在這一點上,他和克蘭相像。這就是他們倆都覺得,如果他們不能寫作了,他就不想活下去了。”

    無獨有偶,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也是同一類人。海明威,是在獲得諾貝爾獎六年後自殺的,而川端康成是在獲獎僅三年的時候,海明威是口含獵槍自殺,而川端康成是口含煤氣管自殺。

    我們總是認為,只有堅持和努力是需要勇氣的。殊不知,對於自我期望值高的人、一貫優秀的人、要強的人……而言,承認自己的平庸,與這樣的自己握手言和,同樣需要巨大的勇氣。

    我們在社會、學校、家庭給與的正面教育中,總在受到“努力就會成功”的觀念灌輸。卻沒有人教我們如何“走下坡路”,怎樣平和內心的那份“不甘心”。

    當李宗偉退役時,而我正好看了以他為主人公的影片《敗者為王》。這個一次次在大賽上輸給林丹的人,內心真的堅韌無比。沒有人抹殺他的成績,他一樣贏得了大眾和對手的尊重。

    當然,不服輸,永遠值得喝彩,但我想說,盡力之後,學會放過自己,才會快樂。

  • 5 # 十點讀書

    已是黃昏,褪盡熱量的餘暉在柔軟的沙子上,在海面上恣意傾撒,老人拖拽著小舟上岸,船帆上打了好幾個補丁,一隻巨大的大馬林魚的骸骨就掛在船頭上。

    老人左手扛著魚叉,右手接過小孩馬諾林遞過來的大煙杆往前走,走了幾步又停下回頭看了一下那魚骨架,吞雲吐霧中靜默許久。

    自打我在很小的時候看完《老人與海》後,海明威本身的形象和聖地亞哥的形象抽離出原先的樣子,各有刪減,重疊融合後留在我的記憶裡。

    所以大體關於海明威的形象一直是如此:一個帶著魚骨架歸來的老人,已是遲暮卻不曾被打敗。

    等我對海明威的文字作品有更深涉獵後,他的形象隨著閱讀體驗和時空場景不斷變化,有時他的大煙杆換成了雪茄,旁邊有一隻蹭他褲腳的小貓;有時頭上還戴著一頂跟切·格瓦拉一樣的綠色貝雷帽,但總的來說還是以此為模版。

    去捋順縱觀海明威的一生,海明威的一生精彩至極不比他小說遜色多少。

    他十九歲聽到世界大戰的爆發,不顧父親的反對迫不及待地身先士卒,在義大利前線目睹了戰爭的槍林彈雨;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跟隨部隊參與瞭解放巴黎的戰鬥。

    不僅如此,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滿腔熱血的海明威竟然將自己的遊艇改裝成巡艇,偵察德國潛艇的行動。

    等世界上的戰爭偃旗息鼓後一段時間後,閒不住的海明威去非洲打獵,爬過乞力馬扎羅山,在《老人與海中》中還念念不忘在非洲金色海岸上玩耍的獅子。

    海明威還在被他自己稱為“命運的歸宿”的古巴釣過一隻重達一千多磅的金槍魚。

    這些經歷冒險和風土人情的所見所聞足以讓人回味,成為取之不盡的談資。若是海明威跟一群人在酒吧喝著朗姆酒談天說地,我想,沒有誰會介意他成為話題的主角。

    “當你停止做使你快樂的事情的時候,你就和死亡無異了。”海明威一生都在踐行著這個理念。

    一個人的偉大或許在孩提時代,在每一個異於常人的選擇當中就已初顯端倪。

    出生於奧克帕克的海明威一開始的興趣所在就跟母親的初衷背道而馳,母親希望海明威以後成為出色的音樂家,但是海明威只顧埋頭打獵、釣魚,看各種自己喜歡的故事和圖畫。

    有時去回溯一生的脈絡時,會發現將來你成為什麼樣的人,有一條清晰可見的軌跡。

    海明威是“新聞體”小說的創始人,後面提出的“冰山原則”讓後人競相學習。時至今日,海明威依然是矗立在美華人民精神領域的不朽旗幟,以“文壇硬漢”著稱。

    人們津津樂道海明威那爆炸性的荷爾蒙,剛毅的性格,卻鮮有人知道海明威內心的柔軟。

    海明威一直怒其不爭於被嬌妻所累而導致文學之路不進反退的菲茨傑拉德,然而他自己不敗於美人,卻折服於他養的貓,他自己曾說:“一個人不會被打敗,但是可以被貓毀滅。”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海明威的一隻貓因為被車撞傷導致半身癱瘓。海明威細心喂完最後一碗牛奶後開槍結束了它的痛苦。

    為此他萬分難過地說:“我殺過人,但是我從來沒有殺過認識或者深愛的人,這就好像對著一個我瞭解並愛了十一年,斷了兩條腿並且痛苦呻吟的人開了槍。”

    最多的時候海明威同時養了30只多貓,在海明威離世之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晚安,小貓咪”。他給這世界的最後一聲問候同時也給他的一生留下了溫情的結尾。

    有時我天馬行空地想,愛海明威的人一半可能是因為他的硬漢形象,另外一半可能是愛上他的貓,然後愛屋及烏。

    不得不承認,對貓的偏愛給海明威的一生塗抹了一道溫暖的色彩。

    我想海明威的柔情是不容置疑的,雖說海明威在寫作過程中奉行著他的“冰山原則”,但是一代文豪多少具有文藝情懷,不然也不會讓當今多少文藝青年奉為偶像。

    況且在世人眼中刻板、嚴肅的魯迅都可以寫出:

    我寄你的信,總要送往郵局,不喜歡放在街邊的綠色郵筒中,我總疑心那裡會慢一點。

    這樣軟意綿綿的情話。海明威大概筆鋒之處也藏有似水柔情。

    海明威一生娶過四任妻子,從這一點而言,海明威算不上是一位合格的戀人,這也是海明威讓很多人詬病的地方。有的人說,海明威只能去愛慕但不能成為他的女人。

    但有那麼多姑娘傾心於海明威,可能是海明威身上所展示的硬漢柔情對她們有著無法抗拒的魅力。

    再加上他時不時寫出:

    相愛的人不該爭吵。因為他們只有兩人,與他們作對的是整個世界。他們一發生隔膜,世界就會將其征服。

    這樣對愛情頗有真知灼見的句子真是直叩她人心扉,可謂是一支筆抵過千萬朵玫瑰。

    海明威遊歷過很多地方,待過很多城市。倘若要去談論海明威的一生,一定是繞不過一座城市,它就是巴黎。

    “假如你有幸年輕時在巴黎生活過,那麼你此後一生不論去哪裡她都與你同在,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盛宴”這是海明威在《流動盛宴》開篇寫的一句話。

    什麼是真實?不是纖毫畢現的臨摹,而是在記憶的沙漏中過濾,在時光的鏡頭中留下的,不管是否失焦、變形,這些在歲月浸染後還留存的感受才是真實。

    隔了四十年後,海明威透過記憶去建模的巴黎才能讓我們懂得這座城市在海明威心中是何種地位。

    二十世紀初,大批世界上名人作家聚集在巴黎這座藝術之都,有年少成名寫了《了不起的蓋茨比》的菲茨傑拉德,被冠以“迷惘一代”的發言人的斯泰因、以《荒原》聞名於世的艾略特等詩人作家們。

    如一千年前文人雅士魚貫而入的盛唐長安,那時的巴黎同樣讓人心馳神往。

    金子不一定發光,良駒不一定會被發現,世上天才如過江之鯽,能在歷史上嘆一聲懷才不遇的人已是何其有幸,畢竟發出的那聲長嘆迴響至今,相比之下又有多少驚才豔豔之輩投在歷史的長河中連一聲“撲通”都沒有。

    就如同《浮生六記》若不在路邊書攤被偶然翻到,關於沈復可能就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若不是敦煌莫高窟的發現,很難相信有那麼多的書法和繪畫大家大隱隱於市,記載上卻未曾有他們的隻言片語。

    所以在巴黎待了五年的海明威是極其幸運的,在這裡菲茨傑拉德像兄長一樣鼓勵他好好埋頭寫作,斯泰因提點過他,龐德這位伯樂獎掖後進。

    在巴黎這座世界藝術中心裡,世界文學舞臺為海明威拉開了帷幕,雖說海明威還未成長為大師,但是與那麼多蜚聲文壇的作家同臺交流學習,使他的眼界變得更加開闊。

    巴黎的見聞撥散了海明威前進道路的迷霧,他在文學道路的目標再明確不過,離叩開文學最高殿堂的大門只剩最後的幾步之遙。

    說完巴黎,就不得不提到非洲。如果巴黎藏著海明威的柔軟,那麼非洲則把海明威深處的野性釋放無遺。

    在巴黎的時候,二十幾歲的海明威雖然囊中羞澀,但仍可攜著妻子悠閒地在塞納河畔閒眺著泛舟緩行,在林蔭小道散步感受著城市的慵懶。

    飄在巴黎這座城市的纏綿悱惻的細雨,和靡靡音樂輕敲著海明威的心扉,海明威毫無違和地融進了柔軟至極的城市裡。

    而幾次非洲的狩獵之行把海明威的遒勁剛強表現得淋漓盡致,長夜密林,曠原落日,神出鬼沒的野獸讓海明威的荷爾蒙高漲。他自己好像化為了一頭雄獅,坦然自若地走在非洲這片曠野的土地上。

    海明威應該是這樣認為的,但凡是男子漢,要麼去戰場去拋頭顱灑熱血,要麼置身在荒古的叢林中與群獸共舞,聆聽野獸的怒吼,萬物的低吟。

    試著想一下,在遠離人類文明中心,在非洲大草原和森林裡小心翼翼穿梭跋涉,想到那撲面而來的亙古氣息,不禁血脈僨張。

    海明威攜第二任妻子波琳和好友卡爾去肯亞打獵,這次的打獵經歷讓海明威還意猶未盡,憑著揮之不去對打獵的記憶和傾訴文字的衝動寫成了《非洲的青山》。

    在書中不僅真實地再現狩獵動物的場景,還把他和他好友卡爾競爭之間表現的好勝心剖析得淋漓盡致。

    每每看到此,我腦海中就會出現這樣的畫面:時間被拉到荒古,兩個頭頂插著羽毛的成年人,身上紋著圖騰和鬼魅的花紋,拿著長矛在叢林裡挪騰跳躍追逐著野獸,他們在比賽著誰狩獵的野物最多,贏得部落姑娘們的芳心。

    海明威的硬漢形象既是現代社會對戰爭的無畏,在迷茫下的奮力求索一絲希望,又是純粹的原始美學,是他捕獲大魚,追逐獅子表現出來的原始力量。

    海明威的不羈跟非洲的野性相得益彰,海明威可能如同愛著巴黎一樣愛著非洲。

    在《老人與海》這本書完稿以後,海明威又想去非洲感受一番草原瀑布之美,沒想到就經歷兩次墜機,這樣驚心動魄的經歷總是可以激發靈感的,然後《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順理成章地完成了。

    1961年,海明威拿著他鐘愛的獵槍用他認為最壯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一槍也打懵了世界。

    肯尼迪總統在長長的弔唁裡說:“幾乎沒有哪個美華人比歐內斯特·海明威對美華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我就在想,一國總統為其哀悼,已可以說一生活得璀璨至極。

    所謂文人相輕,但海明威可以讓馬爾克斯回憶說崇敬地不敢上前打招呼。讓卡爾維諾說“有那麼一個時候,對我和許多大致與我同代的人來說,海明威是一個神。”

    能讓兩個統治文壇的文學巨匠如此恭敬,海明威在我心目中又拔到一個史無前例的高度。

    然而不止如此,西班牙最著名的鬥牛士貝爾蒙德聽到海明威自盡的訊息後,也慨然赴死。

    一個人的死亡,可以讓另外一個人用自己的生命去追隨,海明威來世上的這一遭真沒有白走。什麼是傳奇,大抵如海明威這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黃家駒與刀郎誰的成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