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九州歷史
-
2 # 立志成蟲
熱血沸騰的得瑟哈:秦軍是以盾牌為外圍組成的步兵大方陣,英法聯軍那個時代用的還是火藥槍,射速和殺傷力都不怎麼樣,射出的彈丸很難穿透秦軍的盾牌和鐵甲。唯一頭疼的是洋兵有大炮秦軍多少是要吃虧的,但是森嚴的秦法之下秦軍必定會不及傷亡前赴後繼保證陣型佇列的完整,以強弩反擊,射程可能不佔優勢,可是洋兵們沒有盾牌鎧甲,只要距離合適弓弩完全可以用密集的箭簇進行火力覆蓋,洋兵們的佇列恐怕要動搖的,接下來就是白刃戰了,秦軍的戈矛遠遠長過洋槍上的小刺刀,英法聯軍只能被屠殺了。當然也可以不必這麼麻煩,秦軍可以挑個大雨滂沱的日子發動主動進攻,火藥槍是很難打響的,火炮也點不了火,接下來的事情會讓人很興奮的……
-
3 # 老眼讀書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題主有意混淆了概念。好多人覺得,抵抗英法聯軍的清軍,裝備的是冷兵器,而秦軍也是冷兵器 ,但秦軍當時橫掃八方,而清末軍隊的戰鬥力很差。所以,如果抵抗英法聯軍的是秦軍,一定會大勝英法。但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
第一,歷史是一個嚴肅的命題,容不得半點的假設,也沒有如果。讓秦軍去對抗英法聯軍,就如同讓關公戰秦瓊,根本就沒有可比性。
第二,很多網友覺得,秦軍戰鬥力相當強悍,當時能夠大殺四方,統一六國,屠殺六國幾百萬的軍隊,是人肉收割機。而清末的軍隊屢戰屢敗,所以,秦軍能夠戰勝英法聯軍。但是,這個觀點根本站不住腳,因為,橫向和縱向的比較因素很複雜。從對手來看,秦軍對陣的是六國沒落貴族統治下戰役水平和戰術思維一般的軍隊,而清軍對陣的是當時戰役水平和裝備水平都領先世界的英法聯軍,而且,英法聯軍已進入了熱兵器時代,所以,他們根本就不在一個數量級上。
第三,即便是秦軍和清軍,也不具備一般的可比性。秦軍的戰術思想和裝備水平,只是在戰國末年具有統治性。而清軍雖然在清末的世界不具統治性,但畢竟經過了近兩千年的發展,即便清軍紀律性較差,但是在裝備的生產和裝備水平上,比之秦軍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第四,如果真的讓秦軍去對抗英法聯軍,即便秦軍戰術靈活、紀律性強,但是,他們採用什麼辦法來對抗英法聯軍呢?用軍陣,用戰車陣,還是用騎兵陣?戰術思想已經差了兩千年,武器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關鍵還是有代差,在英法聯軍火槍火炮的打擊下,秦軍能夠勝出麼?恐怕連門都沒有!
-
4 # 歸去來兮88
畫面太美不敢想象。
一、伐謀階段。以商鞅為代表,假如秦朝突然穿越到清,能夠及時跟上時代節奏,再來個商鞅變法2.0,當時的差距還沒到一二戰時候那麼大,幾十年就可以趕上乃至超越西方國家;
二、伐交階段。以張儀為代表,分分鐘用三寸不爛之舌破了英法聯盟,就算是片面最惠國待遇,都可以用來挑起英法矛盾;
三、伐兵階段。以白起為代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武器的差距還沒有到質的差別。從馮子材、三元里抗英可以看出來,戰術可以彌補,前期略微吃點虧了解後,就是又一場載入史冊的殲滅戰了。
清朝完全就是自取滅亡,本來擊敗法國那一次,法國內閣倒臺,英國也準備逐漸改變對中策略,清朝卻神一般地簽訂了個《中法新約》,我只能說,呵呵。
回覆列表
秦軍絕對會把英法聯軍打得滿地找牙。看看北韓戰場就知道了,中華民族的戰鬥力有多強?武器的差別並不是決定性因素,影響戰爭的因素很多,況且清軍的裝備並不差。
秦軍與清軍的區別在哪?
一是國家凝聚力。秦國全員皆兵,將相和睦,政治開明,有才能的人可以得到重用,在六國中出類拔萃。當時的秦國,整個國家都憋著一股子勁,努力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清朝的統治者是自私狹隘的女人,君臣不和,幾十年後東南幾省甚至自保,根本不能形成戰爭合力;清朝民眾生活困苦,社會矛盾尖銳,農民起義頻發。
二是領導人。秦始皇具備雄霸天下的王者氣質,善於學習新思想、新知識,在他的雄才偉略下,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建設高速公路(秦直道),奠定了封建時代的制度基礎。清朝的統治者閉關鎖國、夜郎自大,以自己為中心,正是在清朝時期,我們開始落後於世界。
三是武器裝備。如果擅長學習,武器裝備的落後其實是暫時的。秦國在七雄中起步最晚,又地處邊陲,經濟文化落後,根本就是不入流的小國。可是自秦穆公開始,幾代帝王的勵精圖治,秦軍的武器在七雄中最為精良,秒殺六國。清軍的武器裝備其實也不算差,但是思想太落後,被西方列強凌辱了大半個世紀,竟然還幻想靠義和團的“金剛不壞之身”去抵抗侵略者,這算什麼思想境界?
可以設想下,秦軍一上來,即便被英法聯軍打敗了,秦國統治者也會拒絕籤賣國條約,回來趕緊研製兵器,操練士兵,準備充分了再與侵略者決一死戰。英國來一次中國要半年,每次派兵不會很多,是耗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