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風悍馬

    周滅商後,國王大搞分封,把王族與功臣分封到國家各個地方,建立起眾多諸侯國,數量超過百個。透過宗法制和封建制,又建立起一個以周“天子”為中心,各個諸侯國圍繞的封建王朝,同時建立起一套無孔不入的禮樂制度,形成了一個有秩序的封建國家。但後來隨著實力的變化,周王的權威逐漸衰落,諸侯國之間出現了強國兼併弱國的形勢,分封制遭到了破壞。

    周朝的政治地圖從表面看與商朝一樣,中心地區由王直接統治,周邊各地由諸侯(附屬國)管轄。但與上朝不同,諸侯再也不是商朝時的當地統治者,而是王的親近者,這些人包括周王的子弟,功臣,商族降臣,先代貴族等。而這些人中數量最多的則是周王子弟,教材中的資料卡片可以予以證明。對於那些少得可憐的非姬姓諸侯國,周王也會透過通婚而使之成為姻親,成為一家子。這就使天下所有諸侯都與周王在血緣上有了宗親聯絡,所有諸侯都與周王關係密切。這說明,周王對諸侯國的控制要比商王對附屬國的控制要嚴得多了。商朝的附屬國基本保持獨立的社會結構,自主權很大,有時還與商發生戰爭呢?而周朝的諸侯國則是被周王指派過去的親族,要實行周的制度,不僅服從周王的命令,還得定時朝覲,隨周王作戰。

  • 2 # 何方秋水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世襲制奴隸制社會。要說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特點,個人覺得主要體現在分封制和宗法制兩個制度上。

    (一)“分封制”也叫“封建制”,也是“封建”二字最初的含義,把“封建”二字分開來更便於理解,“封”你疆域,自“建”國家。後世為了區分秦朝之後的封建制度,習慣稱“分封制”。分封制是周朝延續近800年國祚的重要政治制度。周天子把天下分封給宗室子孫,使其成為諸侯,封地內的一切都歸諸侯所有,高度自治,周天子只擁有京畿道,但諸侯須向周天子納貢。這樣的分封制使宗室擁有很多的權力,國家充滿了凝聚力。

    (二)宗法制,宗法制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宗族內分“大宗”、“小宗”,周天子是天下最高統治者,是所有姬姓宗族的“大宗”,代表社稷,稱天子。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相對天子是“小宗”,但在封國內卻是“大宗”,“大宗”不僅有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特權。

    那麼重要的封國有哪些呢?周公旦的魯國,開國功臣姜尚的齊國,武王弟康叔的衛國,成王弟叔虞的晉國,楚人鬻熊曾孫熊繹的楚國,秦非子的秦國……

  • 3 # 湖北老衛

    西周政權建立後,為吸取商殷的統治經驗和武庚叛亂的教訓,採取大分封諸侯的辦法,使同姓貴族和部分異姓貴族受封疆土,分地區行使管理。周初共分封七十一國,重要的封國有:衛 武王弟康叔分國,以朝歌畿輔地為中心,管轄殷民七族;魯 周公長子伯禽的封地,以奄(山東曲阜)為中心,控制殷民六族;齊 姜尚的封國,管理原來蒲姑(臨淄、博興)的殷民;宋 商貴族微子啟的封國,都商邱;晉 成王弟叔虞的封國,都唐(山西翼城);燕 文王遮子召公奭的封國,都薊。

    大分封之後,實行宗法制度,實現對全國的管理。所謂宗法制度,就是在全國,天子是共主,同宗的族長是大宗,同姓的諸侯是小宗。在封國,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卿大夫在本宗族各分支中是大宗,士是小宗。大宗有權管束小宗,小宗必須服從大宗的排程。大宗和小宗的職位、權力、財產,都由嫡長子繼承,次子受分封。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實行,就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和遮人、工、商等各種不同等級的等級制度,實現了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統治。

  • 4 # 秣陵校尉

    周朝的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基本特點就是分封制。

    周武王利用商軍主力在東夷作戰的良機,率虎賁三萬襲滅商紂王,但商人殘留勢力依然強大。為安撫商人,封紂王兒子武庚於商朝舊地朝歌,“殷人大悅”。同時,為了監督武庚,封管叔鮮(文王三子)於衛,封蔡叔度(文王五子)於鄘,封霍叔處(文王八子)於邶,管蔡霍共為三監。

    周武王

    此為西周封建之始!

    以後又陸續分封了魯、燕、管、曹、滕、晉、吳等姬姓諸侯,以及齊、宋、許、杞等異姓諸侯。

    周朝大封諸侯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安撫遺民,拱衛王室,褒獎功臣,征討遠方。

    周天子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子民一起分給王室子弟、功臣、古代帝王的後裔,被封的人成為諸侯,所封之地稱為諸侯國。

    諸侯按照與周天子血緣關係的親疏以及功勞的大小,分為五等:公、侯、伯、子、男。

    《禮記.王制》有載:

    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舉幾個我們都熟悉的作為例子,比如宋,殷商遺民,周朝待以客禮,封一等爵位,公爵。周公旦的魯,姜子牙的齊,以及燕、晉都是侯爵,鄭是伯爵,吳、楚 是子爵。至於秦,是平王東遷之後才封的,雖是公爵,含金量已大大降低。

    諸侯對自己諸侯國內的土地、臣民有相對獨立的管轄權,同時也承擔對周天子的義務,比如:服從周天子的命令;鎮守疆土征討戎狄;繳納貢賦;應徵作戰;朝覲述職等。

    諸侯一般都會將自己封疆內的土地,進一步分封給自己的親族、臣子,形成更低一級的卿士階層,這種逐級的分封,下級對上級都承擔繳納貢物、軍事保衛、以及服從命令等義務。

    但是周朝的分封制不僅僅如此。

    周武王周公旦姜子牙等周朝開國者們,精心地設計了一整套制度,對分封制的各個方面進行規範,形成完整的宗法制、井田制、禮樂制(周禮),從法律上、經濟上、乃至日常行為規範上,對分封制進行補充、約束、規範、監督。

    一,宗法制。

    周王死後誰來繼位?諸侯死後誰來繼承?卿士大夫們死後家產怎麼分配?宗法制度規定的就是這個!

    核心就是,嫡長子繼承製。

    周王是普天之下最高的統治者,是天下的大宗。諸侯對於周王而言是小宗,但在封國內卻是大宗。卿士大夫對於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層層分級,等級分明,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

    周朝的宗法制度經過演變發展,成為以後中國封建社會的普遍宗法,影響了中國的社會生活近3000年。

    二,井田制。

    溝渠道路縱橫交錯,把田地分成方塊,形狀像井字,所以叫井田。井田制是一種土地國有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井田均歸屬周王。只是,周王不可能親自耕作,所以會分配給諸侯,分配給庶民。

    理論上說,周王完全有權收回諸侯的封國和土地,雖然他很少這麼做!周公旦平定三監之亂後,就收回了對武庚、蔡叔度、霍叔處的分封,把他們的土地,一部分獎給管叔鮮(衛),一部分周王室收回。

    三,禮樂制。

    孔夫子對周禮是大加讚賞的,“周監於兩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八佾》)

    周禮據說是周公製作,是根據當時的風俗習慣加以發展和改造,製作出來的一套禮儀制度,是社會生活,大小人等的日常行為規範。

    比如,天子該看什麼舞蹈,聽什麼音樂,諸侯該看什麼舞蹈,聽什麼音樂,卿士階層該看什麼舞蹈,聽什麼音樂,都有明確規定!

    這些,我們現在看來有點迂腐,但在當時,確實起到了明確階層,維護宗法的作用。

    周朝的分封制,輔之以宗法制、井田制、禮樂制,是非常成功的,適應當時的社會發展潮流。雖然進入春秋戰國之後禮崩樂壞,但是在制度的巨大慣性之下,姬周血食八百年,歷代王朝第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釣魚調2目,為什麼無論釣多深都是2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