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家人文歷史
-
2 # 素月墨羽YH
有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海軍本來就是渣渣,你可以去查一下日本當時的船跟北韓明朝的相比小的可憐,海戰沒有進入現代化前就是要看大小,這樣接舷戰才有勝算,就是現在噸位也是重要標準之一
-
3 # 王魁kevin
因為壬辰倭亂是三方參與的戰爭,所以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
首先是日本方面,日本國內雖然經歷了戰國時代,有過多次大規模會戰,可謂精彩紛呈,但是多數戰爭都是在陸地上進行,幾乎沒有海戰。最出名的也就是嚴島合戰,毛利元就一戰封神。所以相對而言,李舜臣的勝利,也暴露出日本軍隊作戰的短板,幾乎沒有水戰經驗。
第二是中國方面。壬辰倭亂又稱文祿慶長之役,是兩次戰爭,中間以沈惟敬和小西行長接觸停戰為節點。第一次主要是李如松兄弟等人幫助北韓抵抗入侵的日本軍隊,第二次則是麻貴、劉鋌、鄧子龍等人開始反擊驅逐日軍。而第二次戰爭由於戰局緣故,水戰次數增多,也使大明水師奮戰,老將軍鄧子龍也戰死。而在第二次的數場戰爭中,大明水師都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說李舜臣得到了出色的戰績,一定程度上是南韓自己國家的吹噓。
第三個,也就是北韓半島的李氏王朝方面。從豐臣秀吉下令進攻北韓初期,日軍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像樣的抵抗。一個多月的時間,政府被從漢城攆到平壤,國王差點要渡鴨綠江避難,針對日軍的攻略,也幾乎沒有勝利,多數抵抗還都是義軍的功勞。相比起來,李舜臣的勝利就顯得彌足珍貴。而且不得不說,他們吹噓李舜臣,可以說沒錯,李舜臣的確是個天才。題目中問的龜船,就是李舜臣的設計。根據日軍的作戰習慣,李舜臣牢牢剋制了日軍。因為日本的水軍多數只是負責運輸,針對性的船戰很少,水軍的作戰方式多數是倚靠炮擊,然後士兵攀爬地方船艦進行肉搏。而龜船是封閉戰船,頂部有鐵皮包裹(一說是溼稻草),能夠避免日軍諸如小型鐵炮,還有嚴島合戰中出現的“炮烙玉”等火器的傷害。同時穿身佈滿尖刺,讓以攀爬為目的的日軍無從下手,必要的時候撞擊也能產生傷害。作戰中期的確交出了不俗的戰果。但是好景不長,在商議停戰的時候,李舜臣因為作戰風格和為人性格的緣故,被人栽贓,而水軍將領交給了元均。結果龜船被他敗了個精光。等到李舜臣再次接手,李舜臣手裡幾乎沒有龜船了。而無論是露梁海戰,還是被南韓人拍成電影吹噓的鳴梁海戰,戰局都不是以北韓軍隊為主力,相反,北韓都是在配合大明水師作戰。當然,這裡是李舜臣的主場,而李舜臣也的確是個軍事奇才。
所以,綜上看來,李舜臣在壬辰倭亂的戰國中,龜船隻是其中一個成績,而同時在戰爭時期,北韓軍隊大多數的糟糕表現,也讓李舜臣顯得鶴立雞群。只是,吹噓李舜臣,對明朝歷史的不瞭解,讓人遺忘了大明在這場戰爭中起到的決定性因素。人瞭解戰爭的一貫習慣就是記住某個“英雄”,而經常忽略了大部分為戰爭付出的人。所以,李舜臣成了英雄,戰死的鄧子龍老將軍漸漸不被提起,“大刀”劉鋌也因為對後金作戰失利被人詬病。我們自己的英雄,也就這麼被忽略。
-
4 # 朱夏無憂
為什麼可以以少勝多?因為吹牛啊!在我看來沒有快速機動能力的龜船本身不應該有這樣的戰果!
我是武門子弟,歸在“腿”字堂下,學的是一拳一刀一棍,這麼說吧,雖然是腿字號的,但是我的武器都是水軍傳下來的,所謂刀是水龍刀,棍是短橛子,兩樣東西加起來就是穿船低的鑽鑿,橛子插入刀柄的環首上用槓桿原理加力鑽削的方式打穿船底,龜船應該是沒有隔水倉的,水鬼用豬尿泡作為氧氣補充,水下能吸五六口,足以打鑽穿一尺以內的船低,而一旦附上,就像吸盤魚,甩不掉又攻擊不著,古代水戰有水鬼隊的,船隻接近以後上有跳梆下有穿鑿,龜船移動速度慢整體覆蓋蒙皮,跳梆不起作用,整個就是一個移動炮臺,那麼對付它最好的辦法就是穿鑿,我想不出有什麼理由沉不了它!當然這是中國式的戰法,用小船蛇遊接近運送水鬼,日本當時沒有采用這樣的戰法我不得而知,或者沒有相對的兵種,或者戰況突然來不及實施!
-
5 # 大神們19
問這問題的不是南韓人就是南韓粉,且是紅的發黑的的粉。傻逼一個,好好去學學歷史。李舜臣是有本事,但也沒到神話的地步。真牛逼的話大明水師是去北韓旅遊的嗎?沒我大明水師早就被趕下海當烏龜了,還屁的龜船。
-
6 # 槍騎兵Lancer0115
糾正一個誤區,龜船在那個年代算不上主力戰艦。龜船實際就是艨艟戰船的豪華版,艨艟船在元代前還造不了大船的時候在東亞很流行,後來就淘汰了。龜船噸位上沒啥大突破,防護升級,但也更笨重了。火力大大加強,排槍噴油筒加一門虎蹲炮,喜歡明朝戰史的朋友應該都瞭解,虎蹲炮是戚繼光主持設計的一種小型短管步兵炮,提前裝好藥,扛著就能走,放下就能打,同時裝填實心彈和霰彈,打蒙古騎兵很好使,打大戰船威力就不夠了,根本沒法和人家對射。動力平時靠船帆,但是帆少船又重,很難帶得動,戰時有時甚至嫌桅杆礙事直接先砍掉,作戰時划槳更靈活更有爆發力,但這一系列加強之後也很難出近海了,本來艨艟就不善遠洋,要不怎麼淘汰了。
李舜臣的龜船嚴格算應該是屬於特種船。也就是在和敵人鏖戰時,他們衝進去搞事情。龜船近戰應該還算靈活,有炮,有撞角(現在復原圖好像很難找到有撞角,但龜船應該是有撞角的記載比較準確,沒撞角就去撞敵人,那誰沉還不一定呢),能撞能放火,大船居高臨下打不到它,太矮,還有龜殼,小船靠上打不過它,太肉。龜船能不能發揮好,主要還是看誰用
-
7 # 此人已售空
南韓李舜臣什麼的,也就是南韓人自卑心態的體現。南韓古近代歷史實在是沒什麼拿得出手的“三姓家奴”,好不容易翻箱倒櫃找到一個正面一點的,以那南韓極度自卑歷史還不自己往死裡吹,反正吹牛不用繳稅。
-
8 # 小人物的生活
應為那是南韓專家吹出來的戰績,梁鳴海戰是一場小規模遭遇戰 。沒電影裡面吹的那麼大場面,擊毀了幾艘日本船,日本人不熟悉環境撞上暗礁遇上暗流毀了幾艘。然後就被翻出來大吹特吹。
回覆列表
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方面是日本水師與北韓水師的水平差距,一方面是其餘船的機動性,一放就是龜船所使用的黑科技。
在壬辰戰爭期間,日軍水師雖然經過多次改組,骨子裡卻還是海賊那一套。他們的操船沒有明確分工,大家一窩蜂地劃,等到開戰了,再一窩蜂抓起武器打。而北韓水師繼承自大明體系,對於櫓手、帆工、炮手等不同職業有明確分工,開戰時各司其職,絲毫不亂,因此無論靈活性還是機動性都強出日軍一頭。李舜臣多次以少勝多,打得日軍沒有反抗能力,就是因為這兩個體系的效率差所致。
另外一個原因,是北韓的板屋座艦櫓手多,行動快,能保持高速運動。當日軍艦船挨完打要調動轉向的時候,它已經劃出老遠,去襲擊另一側敵人了。因此看似身陷重圍,其實每次正面對抗的敵人很少。
李朝水軍的戰鬥力來自天才將領李舜臣與新式戰艦“龜船”的黃金組合,龜船所裝備的火器,正是其克敵制勝的法寶。龜船設有三層甲板。火炮置於最上一層,弓箭手置於中間層,水手則部署在最下一層。龜船的主要武器,是“天”、“地”、“玄”、“黃”、“勝”五種不同口徑的火炮。其中最大型的銅鑄“天”字號火炮重達300公斤,口徑達到140毫米,能夠將13公斤重的實心鐵彈打到數里以外。水軍不同於陸軍,並不要求特別的精確度,而當時的船隻多為木製, 水上移動速度也慢,銃箭一旦命中戰船的木製龍骨,經常可以將其擊成碎片,若是銃箭點上了火,敵艦更是難逃被火箭焚燬沉沒的下場,殺傷力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