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教投研

    1.家長怎麼和孩子談入學這件事?

    劉雲豔 西南大學教授

    無論對大人還是孩子來說,興趣和愉快的情緒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當家長在關注孩子入學準備是否充足時,也要關注自己的言語和態度,千萬不要用“上了小學讓老師管你”之類的話嚇唬孩子。

    對很多孩子來說,小學陌生的環境本已讓他們緊張和焦慮,恐嚇無疑會增加孩子的恐懼感,使孩子抗拒上學。這不僅會影響孩子的入學適應,嚴重時還會刺激孩子的神經中樞,影響孩子的內分泌,甚至誘發夜間驚夢、發燒、胃疼等各種生理和心理疾病。

    因此請家長務必多動腦筋,疏導孩子的入學緊張,激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為孩子入學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比如,可以對孩子說一些欣賞和鼓勵的話,還可以給孩子聊聊您上學時的趣事和遇到的老師,帶孩子到小學參觀等,讓孩子儘可能多地瞭解小學。這會讓孩子覺得上小學很光榮,喚起孩子對新生活的嚮往之情。

    在孩子入學後,也請家長不要把注意力全部放在孩子的成績和分數上,這會給孩子帶緊張和壓力。可以多和孩子聊聊新學校、新老師和新朋友,聽聽孩子在學校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表現出對孩子新環境的興趣和讚賞,這會影響孩子的情緒,引導他儘快適應和喜歡新的小學生活。

    2.家長怎麼幫助孩子適應小學作息?

    柳倩 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

    小學和幼兒園在作息時間安排方面有較大差別,作息時間調整是孩子最先應該瞭解和適應的。入學準備期間,幼兒園會對大班孩子的作息做一定調整,而家庭則應有相應配合。比如為了保證孩子們在升入小學後,白天有充足的精力,能夠較快適應小學學習,家長一方面應當適當地調整孩子的作息時間,比如晚上儘可能按時入睡,以保證幼兒的充分睡眠,做到早睡早起;另一方面,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議並製作一個作息時間表,標出平時和週末的作息,在暑假裡,還可以製作暑期時間表,把時間表掛在牆上,讓孩子時刻可以看到,沒有特殊情況的話不要輕易打亂時間表,讓孩子逐漸養成一種時間觀念和按時作息的習慣。根據時間表,孩子會逐步調整其生活和生物鐘。開始執行的時候,孩子可能會不習慣,家長要有耐心和恆心,不能操之過急,一兩週後就可以見到效果。

    3.家長怎麼正確看待孩子入學這件事?

    華愛華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自從佳佳進入大班以後,他的媽媽就開始為孩子進小學焦慮,到處打聽有哪些名校,家裡人也一直在討論並糾結,進公辦小學好還是進民辦小學好,還時不時出一些題目來考考佳佳,以備入學面試。飯桌上、茶餘間,還經常說起小學學習如何嚴酷,說別人家的孩子進了幼小銜接班,學識字、拼音,做算術。對佳佳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該收收心了,光知道玩,上小學就該吃苦頭了”,“看人家小孩都已經認識很多字了,你怎麼辦呀”……

    佳佳媽媽的焦慮情緒無形中會影響孩子的心理,使他產生一種不安全感,當他過高估計小學學習的難度而產生學習壓力時,就會對即將到來的上學憂心忡忡,甚至會導致入學適應障礙,一旦遇到一點挫折就會喪失信心。所以,家長一定要放鬆心情,淡定地面對孩子的入學,讓孩子感到入小學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成長階段,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迎接入學。

    4.幼兒園是怎麼幫助做書寫準備的?

    戴藝 浙江省安吉縣報福幼兒園園長

    手的精細動作能力,手與手腕、肘關節、肩關節的配合及穩定性,手眼協調能力,注意力,這些都影響著孩子寫字的質量。在幼兒園,書寫的準備隱含在許多遊戲和生活活動中。比如:孩子常常喜歡畫畫,從小班的塗鴉到大班情節豐富的畫面,可以看到他們筆下的線條越來越流暢,細節越來越豐富,畫畫的時候手指的力量、靈活性和手眼協調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室外的建構材料大、有一點重量,孩子取放積木可以鍛鍊小手肌肉的力量,搭建積木的過程中手眼協調能力、手部各關節的配合和穩定性都能得到很好的鍛鍊,經常得到這樣的練習,以後握筆穩,寫字有力,可以解決寫字歪歪扭扭的問題。室內的積木小而輕巧,搭建過程中更有利於孩子注意力、手指力量、靈活性等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經常有這樣的練習以後寫田字格時筆畫的精準定位一定沒問題。

    5.孩子的握筆姿勢需要糾正嗎?

    柳倩 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

    幼兒握筆姿勢處於發展變化階段,有效的外部支援有助於促進握筆姿勢的發展,不可刻意糾正和盲目求成,而要遵循適時適度的原則進行培養。

    首先,握筆姿勢在生理上受制於小肌肉和精細動作的發展,只有幼兒的生理發育成熟,才有可能形成正確的執筆方式。5歲左右是幼兒開始握筆的最佳時期。如果過早讓幼兒握筆寫字,其小肌肉群尚未發育完全,很容易讓幼兒採用近距離握筆和不正確的手指配合方式,來確保執筆的穩定性,這種不正確的習慣一旦養成將很難糾正。簡單粗暴的教訓和呆板枯燥的說理,都可能導致幼兒對書寫產生排斥感。

    其次,可以根據孩子握筆方式的年齡發展趨勢,提供相應的書寫工具。對小年齡兒童應提供短、粗、容易控制的工具,如蠟筆、油畫棒等;逐漸地,可以提供像記號筆這類較粗的工具;隨著幼兒手部肌肉的發育、對書寫的興趣和握筆姿勢的發展,逐步提供鉛筆等較為成熟的書寫工具。

    第三, 多種鍛鍊小肌肉發展的方式都可以對正確的握筆姿勢產生積極影響。

    比如,在為幼兒提供書寫材料之前及練習書寫的過程中,應該提供繪畫、剪紙、搭積木、摺紙、串珠等各種活動的材料和使用機會,為正確握筆打好基礎。

    6.孩子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

    秦金亮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這一問題讓很多家長感到頭疼,如何提升孩子的注意力也成為家長關心的問題。首先應該明確,孩子不可能像成人一樣維持注意較長時間。孩子在不同時期,其注意力一次集中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盲目對孩子提出高要求,而應該根據孩子的發展特徵確定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那麼該如何適當地促進並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呢?以下方法可供參考:一,發現兒童感興趣的事物,利用兒童感興趣的事物與要學習物件建立關聯,進行合理引導;二,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讓他學會在一定時間內集中注意力。當孩子能夠做得很好時,可逐步延長一次性集中注意的時間;三,不干擾孩子,當孩子正專注於自己所做的事情時,家長不要出於好意打擾孩子;四,營造有利於注意力集中的環境,比如為孩子創設一個不受干擾的遊戲角落或學習區,將環境收拾得有條不紊;五,給孩子一定時間範圍內完成的任務,教孩子學會分配時間,學會自己掌控時間,感受到自己是時間的主人,讓他知道如果集中在相對短的時間內做好一件事情時,便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情;六,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時間計劃並嚴格執行,培養孩子的時間意識和目的感。

    切記,孩子做事分心的時候,千萬不能嘮叨和訓斥,那樣反而更不能使孩子集中注意力了。

    7.孩子做事拖拖拉拉怎麼辦?

    秦金亮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

    提起孩子的磨蹭,每位父母都有訴不完的苦。事實上,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有很多,我們建議可以透過如下方式改變:

    形成時間觀念。很多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都是很模糊的,在他們心裡可能感覺五分鐘還有很長。家長要教會孩子學會看鐘表,還可以買來沙漏,讓孩子更瞭解時間的長短。這樣能讓孩子產生對時間更直觀的印象,然後自己去把握時間。

    制定合理計劃。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能力,給孩子列一個合理的時間表,要求孩子按時完成。孩子每完成一項,讓他自己在任務後面打一個勾。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能因為心急就包攬孩子的任務,養成他們的依賴心,以為拖拉也沒關係,反正有人會幫自己完成。需要設定合理的獎懲制度,讓孩子慢慢養成習慣,以後孩子的生活就會有規律了。

    用清晰的指令代替催促。以出門穿鞋為例,與其兇狠訓斥,不如換個視角跟孩子說:“先去鞋架拿那雙紅色的涼鞋,再坐在小凳子上自己穿。”幫助孩子梳理頭緒,孩會更容易做到。

    告訴孩子遲到的後果。快一點和慢一點有什麼區別,孩子並不知道。告訴孩子如果不能儘快完成,遲到了會有什麼樣的後果,他要承擔什麼結果。只有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磨蹭給他帶來的煩惱,他才能會重視。

    激發孩子的興趣。家長可以採取措施激發孩子興趣的辦法,幫助孩子解決問題,例如,和爸爸媽媽比賽穿襪子,看誰更快。讓孩子有取勝的可能,他便會覺得自己能做得很快。

    8.電子產品中的學習軟體能替代孩子真實情景中的學習嗎?

    郭力平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現在兒童的學習軟體層出不窮,成為許多家長進行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學習軟體不能夠替代孩子在真實生活情景中的學習。

    兒童主要透過親身體驗和探索感知了解世界,他們積極調動自己的感官,在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形成經驗、獲取知識。

    軟體或許有多彩、動態的影象,或許有設定好的層層遞進的精美程式,但在將實物抽象成符號的同時,也抽離了立體且豐富的感官體驗——那些無法用言語、用影象來描繪的知識,那些只能在遊戲和生活中傳遞的獨特人類經驗,是孩子無法透過學習軟體來獲取的。而這些知識和經驗對於年幼兒童的成長十分關鍵,他們由此理解物理世界,掌握語言,體察人類的交往並形成自我。

    當與軟體的互動取代人與人之間的真實陪伴時,兒童在真實關係中成長的機會被剝奪、適應未來社會人際交往的敏感時機被錯過。

    今天我們越來越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但這些學習軟體大多是在推著孩子向前,孩子成為被動地接受大量資訊卻無暇形成主動的思考,無暇成為積極的行動者。

    學習軟體以“學習”為噱頭,卻並未真正理解何為兒童有意義的學習。不假思索、不知節制地將它們帶給兒童,只會讓孩子遠離自然生長的軌跡,割裂他們與賴以生存的地球之間的親密聯絡。從文化傳承以及人與自然共生的角度看,學習軟體從來都不是、將來也不會成為孩子真實體驗的替代品。

    9.學習品質和知識技能哪個更重要?

    鄢超雲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

    學習品質不是兒童要學習的知識、技能本身,而是兒童面對這些知識技能時,即學習這些知識技能時的態度、傾向。比如,一位擁有聽的能力(聽力很好,能聽到很細小的聲音、很遠的聲音)的兒童,未必是一個好的傾聽者;一位力氣不夠大、動作甚至不太協調的孩子,卻願意與媽媽一起抬桌子、掃地,前一兒童有相應的知識能力但卻沒有相應的品質,後一兒童知識技能不強,卻有相應的品質。

    教育部頒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象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這些學習品質,就是家長、幼兒園應該著力培養的。

    學習品質非常重要。知識技能沒有獲得可以日後逐漸獲得,而學習品質一旦受到傷害就很難彌補。這要求家長朋友們,不要單純追求知識技能,一定要在入學準備的過程中,關注孩子的學習興趣、態度、習慣、傾向。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什麼能夠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是認多少字、做多少數學題、讀多少唐詩嗎?不是。年幼時兒童表現出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挑戰的學習品質,也正是中小學生正在倡導的核心素養,遠比知識技能本身更加重要。

    10.為什麼小孩子需要“玩”?

    鄢超雲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

    人與動物相比,有著更長的童年期。這意味著人具有比動物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潛力,得以應對更加複雜的生存環境。而適應未來發展的各種能力需要較長的童年期進行學習與奠基。如果人為縮短童年期,跳過幼年大量的感性經驗積累,提前進入更高年齡階段的概念符號學習,就會形成一種機械記憶式的學習,喪失變通和理解的靈活性,進而難以適應不確定的未來生存環境

    我們知道,幼年期的孩子是從生活、遊戲等活動中學習,以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感性經驗為基礎的。這樣的學習一定會過渡到書本學習、理性思考,過渡到基於間接經驗的學習。但這樣的過渡不能太急。拔苗助長產生的早熟的果實並不甜美,這些道理我們都懂。

    如果我們去看一看小學的語文、數學,尤其是小學中、高年級,會發現其中很多學習需要生活經驗。相當多的小學生不會做題,不是因為不識字、不會運算,而是因為生活經驗不豐富,讀不懂這個題、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如果您能遵循孩子學習、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就不會出現網路上家長輔導孩子作業而自己崩潰的現象。因為讀不懂、聽不懂,意味著孩子缺乏相應的感受、體驗,他們的理性缺乏感性的基礎。

    11.要不要給孩子報補習班?

    郭力平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在進行入學準備的過程中,常看到家長忙著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學拼音識漢字,學數學練英語,這些準備真的對孩子未來的學習與發展有利嗎?

    國內外教育界對於培養人才核心素養的定義中,無一不強調“學會學習”,即強調兒童學習興趣、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強調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樂善好學、探索創造、勤於反思,正是迴歸了學習的本質——兒童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

    遵從學前兒童的發展特點,最為有效的學習方式就是支援孩子透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進行學習,激發年幼兒童對學習的興趣,從而建立信心與主動性,進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藉由有意義的遊戲、鼓勵兒童在玩中學正是最適合學前兒童的學習方式。

    儘管幼兒短期之內掌握了一些分科知識,但這些填鴨式的學習不足以支援學習能力的培養,難以奠定一名會學習的人的基本素養,更有可能抹殺兒童對學習的興趣與信心。國內外眾多研究已經證實,分科準備知識的學習效果不佳,還會降低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因此,如果家長將幼小銜接簡單地等同於小學各學科的知識準備,是短視且有害的。

    學前階段的教育,家長不必操之過急,而更應關注符合孩子心智發展的學習方式,重視孩子在遊戲中、生活中的學習和探究,為兒童全面、自主和可持續的學習與發展提供有效支援。

    12.要不要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內容?

    華愛華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浩浩剛上大班就被家長送進了奧數班,提前學習了小學生才可能接觸的一些數學應用題。奧數班不是靠聽力理解(大人讀題),就是看圖猜題,因為缺少了真實情景的體驗和實物操作,浩浩經常因為不理解題意而做不出題,於是耳邊經常充斥著“笨,真笨”的責罵聲,以至於他還偷偷把作業本和鉛筆藏起來,以為那樣就可以逃避作業。但媽媽總能買來新的本子和鉛筆,浩浩照舊要在責罵聲中做完規定的作業。

    應當知道,出於直觀思維階段的幼兒,主要是透過親身體驗、動手操作來理解知識獲取經驗的。超前學習的最大問題就是,讓幼兒付出更大的意志、努力,去學習以後輕而易舉就能學會的知識。當幼兒不易理解超越他們年齡的知識時,特別是成人因孩子理解和接受很慢而發出嘆息或責怪時,孩子就會認為自己真的很笨。這種“習得性愚笨”一旦產生,非常不利於後繼學業,入學以後容易對學習產生被動和依賴,遇到學習上的困難會懶得動腦,輕言放棄。所以,正確的做法是,讓孩子做適合他年齡特點和符合其發展規律的事,多讓他們體驗成功,對學習永遠充滿樂趣。

  • 2 # 東方不一定亮

    教育部一直在喊停幼小銜接班,呼籲學生零起點入學。但是小學拼音、寫字教學較快,如果一點基礎都沒有的話想跟上很難,所以建議根據個人情況,可以提前積累一些閱讀量和算術基礎,但不建議將小學的課程都提前學,那樣會影響孩子在一年級的專注力

  • 3 # 小核桃媽媽的帶娃日記

    其實我是不鼓勵孩子去上幼小銜接的

    現在的孩子太多都沒有童年了

    而缺乏童年的孩子是不快樂的

    每個家長的願望

    不是希望孩子可以快快樂樂的嗎

    而幼兒園是孩子學會面對社會的第一步

    更多的他是一個適應,熟悉的過程

    學會與人交往,學會與人溝通

    學會獨立去處理事情

    這個比你學了什麼知識更重要

    同時還有一點

    眼界很重要

    所以媽媽們可以多帶孩子出去

    長見識,看世界

    這些都是書本上學不到的

  • 4 # 火山乖乖

    我的孩子今年剛從幼小銜接畢業進入一年級,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幼小銜接的心得。現在我們國家是不提倡幼小銜接的教育存在的,但是奈何中國的教育體制,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如果不報幾個培訓班都憂心忡忡,更何況關乎到孩子的學前教育了。我家孩子上的幼兒園是在周邊口碑都比較好的私立學校,各方面都很滿意,但是就是學習的內容比較多,每學期都發十多本書,認字,算術,英語都有,感覺這麼小的孩子都有課業負擔了,所以在中班和大班時跟孩子商量換所學校,奈何孩子已經有好朋友了,死活不願意所以我們就等到幼小銜接的時候換了一所沒學這麼多內容的幼小銜接班,感覺孩子的性格都變了,變得愛說愛鬧(以前很內向),而且上一年級的內容也很簡單不存在不會的情況,所以感覺幼小銜接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就好了,沒必要學太多的內容,這樣孩子對學習也有興趣。

  • 5 # 石頭小象媽媽

    幼小銜接最重要的是,學習習慣的建立。

    比如,孩子自己背書包,自己整理學習用具用品,自己獨立完成作業。

  • 6 # 生活就像一團麻

    其實不要把事情想的太複雜了,孩子從幼兒園到上小學,小學的老師會耐心地幫助孩子們適應學校的生活,而且大部分孩子都很喜歡上學,我的孫子6歲上學一開始真是讓老師操碎了心,老師就像媽媽一樣教育幫助孩子們,使孩子很快就適應了學校的環境。再說孩子的適應能力是很強的。

  • 7 # 和靈隴寶貝一起成長

    幼小銜接在我們小時候,是沒有這個詞的, 到了孩子這一代,幼兒園普及, 這個概念才提及,幼兒園畢業到小學,這真的是需要過渡的。孩子在幼兒園玩得很開心,但是猛地到了一年級,從一個每天開心玩到每天要學習的狀態,如果適應能力差,有一部分孩子剛開始是找不到感覺的。

    我孩子的幼兒園都會在大班即將畢業時,帶孩子們到附近小學參觀,提前熟悉將來要讀學校的環境,讓孩子對小學慢慢有感覺起來。

    很多孩子出生月份不同,同一年8月31號前出生的孩子能上一年級,而8月31日後出生的孩子則只能重讀大班或者上幼小銜接,我兩個孩子,都是被迫讀了學前班,其實我倒覺得幼小銜接班也還不錯。

    從心理上到知識上,都讓孩子有個緩衝,提前感受一年級的學習生活等。

    我女兒大班上半學期在老家幼兒園學了拼音,下半學期就去幼小銜接上了,每天正常上學放學,比一年級稍微松一點,在那裡複習強化拼音,認讀等,學會了很多字,半個學期下來,她就可以獨立讀很多書,去書店,或者圖書館,找到自己喜歡的書,一看就能看很久。

    我兒子呢,年齡不夠,但不想重讀大班,就直接讀幼小銜接,半個學期,把拼音剛好學完,下半學期我們搬家到另外的區,那裡沒有幼小銜接班,只好把大班重讀了半年。在那半年裡,基本上是以玩樂為主,也面臨畢業彙報表演,所以那半年他過得很開心,拼音基本上忘了。

    到了一年級,上半學期只用一個多月就講完了拼音,接下來就直接學習課文,還好他有點基礎,我挺慶幸,他班上有孩子之前拼音學得少,就會讀書吃力。

    透過他們兩個的經歷,我覺得拼音確實要在上小學之前接觸到,越早越好,漢字的基礎就是拼音,幼兒園不要求熟練掌握,但是不能陌生,要讓孩子知道有拼音的存在,買些拼音掛圖,讓孩子可以看到。

    現在大多數幼兒園都會教的,家長回家稍微強化即可,拼音有基礎,慢慢熟練,孩子可以獨立讀書了,他們的自信心也會增強。

    我們是屬於學拼音晚的那一撥,我相信很多孩子在幼兒園都已經會閱讀了。

    孩子越早學會看書,他人生就會越喜悅,因為他會從書中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多姿多彩,現在童書確實都圖畫精美,印刷漂亮,只要帶他到有書的地方,他自然會被書吸引。

    讓孩子讀各種各樣有益的書,而不僅僅以性別來劃分,男女孩子都可以讀歷險記,地理,歷史,童話,詩集,動物世界等書,拓展他們的視野, 探索他們興趣所在,我們平時有空就帶孩子去書店,圖書館晃悠,即使兒子不會看字,他也會找到圖畫書,依然可以從閱讀中找到樂趣。圖書館真是個好地方,不花錢,還能讓孩子開心,何樂而不為?

    時間寬裕的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讀,每晚就十幾二十分鐘即可,孩子既學到知識,也增進了親子關係。等孩子大了,你想跟孩子一起讀,說不定他們會嫌棄,所以珍惜這段美好的時光。

    大班,學業也不是那麼緊張,大一點了帶出去也方便,走出家門,到戶外,到大自然中,鍛鍊身體,遊山玩水,欣賞美景,讓孩子的記憶中多些美好。

    孩子以後開始上小學,註定學習的時間會很多很長,所以該他玩的幼兒園時期,就讓孩子好好玩,在正當的年齡做正當的事情,孩子成長是個過程, 慢慢來,急不得。

    小貼士送給家長,在這個時期,可以規劃孩子讀什麼小學,提前看好學校,做好各種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三月份開始報名後就跟隨教育招生工作,一步步走下來,讓孩子進入理想的小學。

  • 8 # 立鳳

    以過來人的經驗來說:

    1.孩子的行為習慣,特別是坐得住的能力一定要在幼兒園就培養好,否則在小學課堂上坐不住。

    2.孩子的午休習慣在幼兒園要培養好,否則上小學一年級午休還需要媽媽的睡前故事才能入睡。

    3.管理文具等自己東西的能力,在小學入學前一定要培養,否則,入小學後鉛筆橡皮得天天弄丟。

    4.得在幼兒園就教孩子分清東西的所有權問題,別人的東西不能拿,想要借用也得先得到東西主人的允許。

    5.最好在幼兒園培養好獨立能力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觀念,如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擦屁股,自己整理玩具,學會掃地拖地。因為入小學後,這些事情都得由孩子獨立完成。

    6.儘量在幼兒園就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這樣小學後的早上就不易雞飛狗跳和遲到。

    7.在幼兒園就養成坐姿端正的習慣,入小學後家長和老師就會少操一份心。

    8.一定要在幼兒園就養成喜愛閱讀的好習慣,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否則這習慣越大越難養成。

    9.若有條件,最好父母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教孩子拼音,這樣,入小學後孩子不易厭學,成績也會比較好。

    10.對於太內向和太霸道的孩子父母,最好在幼兒園階段就得有意識的引導孩子如何跟其他小朋友互動。因為太內向,小學後易被欺負。太霸道,小學後易被被捱打孩子的家長貼標成問題兒童。

  • 9 # 小小思維家

    從幼兒園到小學,孩子需要適應以學習為主的學校生活,入學適應情況會影響孩子後續的學習與生活。

    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孩子是否對入小學充滿期待與嚮往?孩子是否能與周圍同伴友好相處?

    2、孩子離開家人進入陌生環境後是否會沮喪?是否能自然地與除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3、孩子對閱讀是否感興趣,是否能回答相關的問題?

    4、孩子是否會照顧自己,如:主動飲水、根據冷熱自己穿脫衣服等?能否獨立完成繫鞋帶、戴圍巾、收拾玩具等事情?

    5、孩子是否會重複簡單的口信?能否同時記住兩個或三個任務,並執行?

    6、孩子是否能熟練地使用紙、顏料、剪刀、膠水、水彩筆等物品?

    7、孩子是否能說出自己的家庭地址和家人的姓名、電話號碼?

    8、孩子是否會承認自己不懂,而主動請求幫助?

    家長要做哪些關於幼小銜接的預熱活動?

    1、養成整理書包、給書本分類的習慣,還有握筆姿勢的正確方法和坐姿、一些像跳繩之類的運動訓練等。

    2、利用日常生活物品,適時地教孩子:比如,在家裡的掛曆或檯曆上,標出上學的日期,每天和孩子一起進行倒計時。

    3、實地考察小學:帶孩子到附近小學的門口看看小學生上學、放學的情景,教孩子認讀校名、門牌號,認識小學附近的建築物、公交車站,以發展孩子的空間知覺,增強孩子對小學的感性認識。

    4、陪孩子玩小學生的遊戲:先由爸爸、媽媽來扮演“老師”和“學生”,用“老師好”、“同學們好”、“起立”、“請坐下”等語言進行對話表演,然後由孩子來扮演自己喜歡的角色,使孩子知道怎樣才能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小學生。

  • 10 # 家有兒女一二

    我家孩子後年上小學,我現在就已經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首先你要調查清楚你的目標小學,他有什麼要求,按照他的要求來,這樣才不會跟不上課或者做無用功。可以去學校問老師或者接放學的時候去問問學生家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在一個城市已經和幾個人鬧翻了,是不是就得離開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