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小米愛2586

    關羽大意失荊州,又遭吳將呂蒙和陸遜的伏擊,關羽和兒子關平敗走麥城,被孫權捉住,因父子二人誓死不降,終被殺害。

  • 2 # 我是青鳥

    關羽,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人,雅號“美髯公”。早年跟隨劉備顛沛流離,輾轉各地,和劉備、張飛情同兄弟,因而雖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關羽仍然藉機離開曹操,去追隨劉備。赤壁之戰後,關羽助劉備、周瑜攻打曹仁所駐守的南郡,而後劉備勢力逐漸壯大,關羽則長期鎮守荊州。

    提起關羽在中國真可謂是婦孺皆知,有關他的故事流傳很廣,關帝廟關公像都是很多人朝拜的物件,可是這麼一位忠勇之士,究竟是怎麼死的呢?下面是關羽是怎麼死的介紹。

    公元220年,關羽敗走麥城。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義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孫權極力招降關羽和關平,但二人寧死不投降,孫權見二人不肯投降,就將二人殺死,關羽死時58歲。孫權後怕劉備怪罪,將關羽屍首送到曹操那裡。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通常認為即關林,不過現代有觀點認為關莊村關羽墓才是埋葬關羽頭顱之處,關林只是萬曆年間建的祀祠場所。

    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政權則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

    關羽故鄉山西運城解州後來則建立了關帝廟,是為解州關帝廟,被認為是關羽魂魄歸返之處。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

  • 3 # 洗雲忘言

    關羽是怎麼死的?是被馬忠抓住並且殺死的。要是這麼回答,就回答簡單了。這題其實問的是關羽死的深層次的原因。我覺得關羽的死不僅僅是他自己性格原因造成的,還暴露了蜀漢集團內部深層次的矛盾。所以我說,關羽當他水淹七軍之時,就註定了他的死,白衣過江只是一個形式而已。從水淹七軍之後,一代武聖寄英魂只是早晚的事情,容我一一道來。另外需要強調的是,由於屬於文化範圍創作者,所以本文僅從《三國演義》的角度說明問題,不涉及正史。

    一、蜀漢集團貪心不足蛇吞象,實力不足顧此失彼。

    第一個問題很好理解,在當時的局面,對於白手起家的劉備而言,可以說,幸福來得太快了些。先得西川而後得東川,老黃忠定軍山斬殺曹魏大將夏侯淵。一開始劉備還借荊州租房子萍寄無蹤,沒想到一下子就成了暴發戶。

    據三國演義記載,在劉備與黃忠與曹魏爭奪漢中的過程中,為了配合漢中的戰役,諸葛亮寫了一封信,讓費詩給到關羽,明確要求他從荊州出兵取樊城,以與漢中方面形成呼應。對於關羽來說,是嚴格執行了丞相的指令,並且這個指令是有時效性要求的,不能拖。

    我們細讀一下三國演義所描寫的關羽出征前的準備,這是史家之筆觸,充分透射出了關羽出兵的倉促和捉襟見肘。

    關羽得令後,“即時”差傅士仁和糜竺為先鋒。傅士仁是誰?糜竺我們可是知道的,在長坂坡被曹操追的溜溜的,是個沒有武力值的武將,可能三四流都沒有。而傅士仁從之後的表現看,顯然除了投降,也是一個草包,而且被關羽批評了之後就開始嫉恨。

    所以對於北伐樊城來看,關羽是沒有合適的將領的,沒做好準備。最後先鋒不得已換成廖化和關平,廖化是一個走江湖的,關平是他兒子,都是他家將,之前都沒有戰爭經驗。

    為什麼換先鋒呢?因為出發前一天,傅士仁和糜竺喝酒,然後不怎麼的帳後著火了,竟然把火炮點著了,然後把兵器和糧草都燒燬了。

    大家看這管理的得有多亂?這樣的軍隊能去打仗嗎?

    另外大家分析一下當時蜀漢在荊州的實力。這裡洗雲還發現《三國演義》的一處bug。一開始借荊州的時候,第51回,明明交代,蜀漢不僅是取了南郡,還取了荊州和襄陽,可是到這一回,襄陽顯然是在曹魏手裡,而樊城是鞏衛襄陽的。

    在三國演義裡交代,此時關羽手中的地盤,有荊州江南四郡,再有就是南郡、荊州、公安三城。原來江夏在劉琦手裡,不知道為何這個時候也不提了。江南四郡就是在開發中的蠻荒,蜀漢既得蜀,江南四郡其實就是雞肋了。而江北這三個城太可憐了吧,有什麼錢糧兵馬足夠北伐樊城呢?自守都不足吧。

    所以,出發前關羽還做了一個惡夢,搞笑的是,他竟然找年輕的關平解夢,這就說明他周圍的謀士,對他而言,都不足夠親近可信。

    不過最終,關羽還是慨然表示:“吾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不禁讓人對關公大挑大拇哥,有一種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氣概!事起倉促,捉禁見肘,只有他這個主帥最明白。但雖然年近暮年,但還是一諾擔當。真英雄!

    之後,在水淹七軍進行了一半的時候,參軍王甫提醒他防止東吳抄後路,於是關羽就安排人沿江建烽火臺,還是這個問題,誰能守之呢?治中潘浚,王甫說潘浚多忌妒而好利,關羽說沒招,我也不能讓趙累去,因為趙累運糧也非常重要。

    什麼情況?沒人。既缺乏人才,又相互不得。為什麼沒人?劉備是白手起家,一直逃竄偏安,他的人才沒有培養到跟曹魏一樣可以多路作戰的情況,甚至數量上連東吳也不如。

    二、蜀漢集團內部盤根錯節,多層節制最終反而無人負責。

    我們繼續分析這些人。糜竺是劉備的小舅子。傅士仁估計就是荊州本地土著,那麼他跟東吳的人應該更親近一些。關羽出征帶去的兩個主要謀士,一個是馬良、一個是蒯良。馬良的才具我們不知道,蒯良是非常又才的。但是又是史家筆法,在整個的戰役過程中,沒見二人發表一點意見。按說這兩個人就是荊州人應該對荊州的情況更瞭解呀。馬良最後還算是有點良心,為關羽去告急求救。

    還有就是上庸的孟達和劉封。真的本身就是非常奇怪的組合。劉封是劉備的乾兒子,顯然是劉備派來監視孟達的。孟達是曹魏降將,其實本身是法正、黃權一派,劉璋帶到蜀國的一派舊臣,跟純粹的蜀人又不一樣。這樣我們也就理解糜竺其實是劉備派到荊州監視關羽的吧。

    可見,蜀漢內部政治派別林立。雖然說讓關羽總覽荊州九郡事,但是首先沒有九郡,其次真正能調遣的人也沒幾個。關羽總覽九郡,傳檄了沒?出表了沒?假節了沒?賜劍了沒?所以這些山頭,其實他們都覺得其實是跟上頭有直接聯絡的。關羽的話,能聽的聽,愛聽的聽,有一搭沒一搭。這上面是誰?有的是劉備,有的是諸葛亮。甚至著令關羽出征的手令,都只是諸葛亮的一封信,連劉備的也不是。

    在這種情況下,才會出現你讓我支援我不援,你讓我開門我不開。多層節制就是產生的這種效果,反正上面也沒給我下直接命令,到時候我總有理由。這種政治環境就是上頭出於某種目的一手造成的。

    也許有人說,是因為關羽跟劉封、孟達、糜竺、傅士仁這些人個人有矛盾造成了這個局面。那麼我想問你,你作為最高領導,首先你知不知道他們有矛盾呢?如果知道,為了把這件事辦好,你會怎麼做?你會想法授權關羽以節制大家,對吧。但是,實際上是派了一個謀士來“說”關羽北伐樊城外,升壇拜將這種事情都遠遠的被弱化了,箇中關竅,有沒有看明白哩。

    三、蜀漢集團根基未穩,缺乏政治基礎,人心渙散。

    蜀漢集團在荊州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大耳賊,外來戶。蜀漢你荊州用的人可基本上都是荊州的人吧。荊州人,跟東吳人,一衣帶水,雖然說,平時沒事的時候雙方總有些小齷齪,但畢竟彼此是覺得一類人。而劉備集團的高層顯然都是北方人,語言習慣都不通。在近兩千年之前的中國,大家是更講鄉黨的。

    劉表是北方外來戶,怎麼統治荊州,靠首席地頭蛇蔡瑁,聯姻。

    諸葛亮是北方外來戶,怎麼在荊州立足?娶黃宗彥的二女兒。黃宗彥來說親的時候,諸葛亮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因為黃宗彥的大女兒嫁給了蔡瑁。

    所以作為北方外來政權,蜀漢首先在荊州未得人心。

    白衣渡江怎麼發生的?你不覺得說來可笑嗎?八十隻船,一共三萬兵,烽火臺下一下子出現八十隻船,每個船伕都穿白衣,說我們是商人,一個正常計程車兵怎麼可能相信?

    盤問時,一邊回答一邊給財物於士兵。士兵一點也不懷疑,也不檢查一下就過了。這得多大的心,只有一個心大計程車兵嗎?

    這些士兵都是荊州人士,肯定都有一個先入為主的理念,關公與我何干?對面江上卻是我的鄉黨,七大姨八大姑拐彎抹角,面子上說的過去就行,何必那麼認真?

    白衣過江這招厲害就厲害在不僅直接看透了關羽的人性,更是直接看透了士兵的人心。

    人心未穩這可不是關羽的過錯,蜀漢得荊州尚不足一年,也沒有什麼經營,在這麼短的時間要得到荊州的人心,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四、蜀漢集團重大的國策目標尚不統一清晰,犯了盲動機會主義的錯誤。

    諸葛亮離開荊州入蜀的時候,問關羽,說如果曹操和孫權兩邊來攻,你怎麼辦,關羽說,分兵拒之。諸葛亮說,非也,要和吳抗曹。

    這其實也是蜀漢立國的基本國策。一定要和吳。當時當東吳來要荊州的時候,怎麼做的呢?非常捨不得那一畝三分地。從劉備到諸葛亮,都表現為猶豫不決,首鼠兩端,一會說得西川給,一會說得東川給,找到關羽關羽又說我說了不算。高層對此沒有一個統一的步調安排,也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劃,始終存在僥倖心理,就是我就說了不算,我不給,你未必敢來拿,你來拿也未必拿的到。

    這種情況下就是應該有一個清楚的決斷,給就是給,不給就是不給,條件達到了該給就給,以此來換東吳的百年交好,戰略同盟是非常值得的。

    如果說蜀漢就是硬抗,那你就說不給,直接派人增加防守力量,把趙雲派過來也行,關羽向北攻擊,趙雲對東南防禦,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從東吳的角度看,你就是反覆無常的小人,積怨久了必圖之啊。這其實是造成關羽失去荊州的根本原因。

    還有就說北伐樊城的戰略指令也非常不明確。這個指令的本意是對漢中戰役做一個協同。但是交代任務的時候,說你就是要取樊城。那麼這到底是發起總的戰略進攻呢,還是僅僅是戰略協同?如果是戰略總攻,那麼這個樊城是一定要拿下的,如果是戰略協同,則關羽應該見好就收。

    實際上關羽已經起到了震動華夏的作用了,而且也都懷疑東吳會有掠後的動作了,這個時候曹魏派徐晃出兵救援,就應該及時撤出戰鬥。

    北伐不是那麼容易一蹴而就的。下次再來。

    但是,諸葛亮的任務就是取樊城,抱有僥倖心理,萬一關公取了樊城呢?不是一件美事嗎?關羽自己肯定想立功啊。作為統帥,諸葛亮也沒有把這個任務的戰略背景交待給關公,也沒有告誡關公什麼時候該停止,該撤退,完全自任之。

    所以,不管是和吳,還是攻魏,對於這些重大的戰略目標,一點都不清晰堅定,都夾雜著機會主義的思想在裡面,我想,這可能也不是諸葛亮一個人能左右的。這種機會主義的思想,確實是一個爆發戶非常容易產生的思想。

    以上,我們分析了關羽的四個必死。一般人總是從關羽的性格特徵來討論得失成敗,如果關羽把女兒嫁給了東吳,就算是和吳了嗎?孫權還把妹妹嫁給劉備了呢,結果怎麼樣?總體上,關羽還是完成了自己應該盡到的職責,人無完人。關羽不是大意失荊州,其實是荊州大地永遠失去了關羽。

  • 4 # 米缸摟著麥芽糖

    關羽出荊州北上攻打曹軍時,被東吳背後捅刀子,關羽死於孫權和曹操的聯合剿殺。

    當時,劉備在漢中戰敗曹操,蜀軍士氣旺盛。同年7月,關羽為了呼應大哥,乘勝北上攻取有曹軍大將曹仁佔據的樊城,接連擊敗曹操兩員大將,先是陸戰打的曹仁只能捲縮樊城,然後打援軍,掘開漢江,水淹曹操七路援軍,逼得曹操另一員大將於禁投降。

    一開始荊州藤甲兵的戰事非常順利,連敗曹軍之後,關羽在樊城擺下口袋陣,同時派人策反南鄉、許昌的曹軍佔領區,先是曹營南鄉太守投降,然後鄴城曹兵叛亂,相應關羽。一時間關羽的聲威震天,嚇的曹操差點從許昌遷都。

    所幸,曹操英雄本色,很快穩住陣腳,果斷聽取司馬懿建議,派人與孫權結盟,並派大將徐晃再次營救孤軍奮戰在樊城前線的曹仁。

    而此時,關羽接連出現失誤和不利局面,

    一、抽走了荊州本來用於防守東吳的守軍,荊州本部守備空虛,被東吳的呂蒙偷襲。

    二、江陵守將,劉備的小舅子糜芳,在被關羽指責接濟糧草不濟之後,背叛關羽,斷了關羽退路。

    三、徐晃的援軍到達前線後,加上曹仁原有的樊城兵力,讓曹軍勢力大增,同時曹軍截斷關羽軍的糧道,影響了關羽軍的作戰士氣。

    四、在己方糧道被曹軍截斷的情況下,關羽士卒又得知了荊州被呂蒙偷襲,丟失了大本營。關羽陣營軍心大亂,士兵開始逃跑。

    此時的荊州,情勢急轉而下,由關羽鎮守,改為一分為二,一部分歸曹操,另一部分降東吳。關羽這邊,經過連續作戰,身邊計程車兵越打越少,退到麥城的時候,只剩下數百人,無法同時對抗曹操和東吳的雙重壓力。

    本來劉備得知二弟被圍後,雖然著急,但遠水救不了近火,無奈只能命令,與關羽有矛盾,但距離更近的蜀將,劉封和孟達,前往麥城救援,可惜劉封和孟達見死不救,坐視關羽滅亡。最後,關羽面對東吳追兵,力戰不竭,被東吳大將潘璋下屬的馬忠,用絆馬索捕殺。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 5 # 黑白視界8

    三國時期 ,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樊城的時侯,荊州被呂蒙白衣過江偷襲,隨後關羽敗退麥城,廖化去上庸求援,劉封,孟達二人不同意,後城內糧草不濟,關羽只好冒險突圍,留下王甫、周倉兩人守城,突圍時被東吳的馬忠,潘璋擒獲,孫權招降不成,於是孫權下令斬首了關羽!

    要說真正害死關羽的,其實還是他自己的性格導致的。因為他太過於剛愎自用,目空一切

  • 6 # 吃著炸雞講歷史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劉備帶兵入巴蜀,取益州,關羽留守荊州。益州既平,關羽得賜金五百斤、銀千斤、錢五千萬、錦千匹。

    荊州包括南陽、南郡、江夏、武陵、長沙、桂陽、零陵七個郡,是曹操、劉備、孫權三方必爭的戰略要地。赤壁之戰後,曹操還佔據著南陽郡和南郡的北部,孫權佔據著江夏郡和南郡的南部。所謂“借荊州”,就是孫權將自己佔據的南郡南部借給劉備。劉備取得益州的第二年(215年),孫權便派諸葛瑾為使去跟劉備商量,要求把荊州南部的幾個郡歸還東吳。劉備託辭拒絕,孫權就派去一批官吏,接收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關羽堅決不讓,將孫權派來的官吏全部轟了回去。孫權一怒,馬上派呂蒙率領兩萬兵馬用武力接收這三個郡。呂蒙奪得了長沙、桂陽兩郡後,劉備急忙親率五萬大軍下公安,派關羽帶領三萬兵馬到益陽去奪回那兩個郡。孫權也親自到陸口,派魯肅帶領一萬兵馬紮在益陽,與關羽相拒。東吳的軍隊和關羽的軍隊都在益陽紮營下寨,彼此對峙。

    魯肅不願意孫劉兩家失和,就邀請關羽相見,雙方各退兵馬幾百步,中間搭個供會談用的帳篷。赴會的將軍只准許帶防身的單刀,不準帶士兵。關羽接到邀請,帶著隨身的衛士周倉毅然赴會。這就是有名的“單刀赴會”。會談一開始,魯肅就責問關羽為什麼不把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還給東吳。關羽說:“烏林之役(即赤壁之戰,烏林在赤壁對岸,故有此說),左將軍(指劉備)親自作戰,與東吳共同破敵,難道說他奪下來的土地連一塊也不應該得到嗎?您怎麼能說要把這些地方歸還給東吳?”魯肅說:“東吳國土很小,只是體念劉豫州(指劉備,當時為豫州牧)兵馬很少,又被曹軍打敗,才讓給他一個安身之地。赤壁之戰以後,又把南郡借給他。現在劉豫州已經得到了益州,就該把荊州還給東吳。我們並不要求全部荊州,也不要求退不南郡,我們只要求長沙、零陵、桂陽三個郡。要是連這一點也不答應,那就太說不過去了。”這進,周倉在一旁瞪著眼睛大聲說:“天下的土地,有德的都可以住,怎麼能永遠歸一家呢?”關羽手按在刀把上,給周倉使了個眼色,故意責備他說:“這是國家大事,你懂得什麼!快給我出去!”周倉會意,立即出去準備兵馬接關羽。關羽也向魯肅告別說:“您的話,我一定轉告左將軍,再作商議。”魯肅也就很有禮貌地把關羽送了出去。

    關羽回來後,派人向劉備彙報了這次單刀赴會的經過。劉備這時因為得知曹操正率大軍進攻漢中,擔心前後受敵,丟失益州,就主動向孫權請和,雙方商定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湘水以東的江夏、長沙、桂陽歸孫權;湘水以西的南郡、零陵、武陵歸劉備。

    赤壁之戰後,據守荊州的關羽名為“襄陽太守”,而荊州的襄陽、樊城等重鎮還控制在曹操手中。為了實現諸葛亮和劉備在《隆中對》中所籌劃的跨據荊、益二州,待時機成熟時荊州軍隊直下宛(今河南南陽)、洛,益州軍隊西出秦州(今陝西南部),完成統一大業的計策,關羽一直虎視襄、樊。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漢中大敗曹兵,曹操不得不退出漢中。於是,在手下文武官員的擁戴下,劉備自立為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並賜他節、鉞。

    是年六月,劉備繼取漢中後,派孟達、劉封攻佔漢中郡東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勢力有所擴充套件。七月,孫權欲攻合肥,魏軍大部調動淮南防備吳軍。鎮守荊州的關羽,抓住戰機,留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士仁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自率主力北攻荊襄。

    襄陽、樊城隔漢水相對,互成犄角,是曹軍抗拒南軍北上的戰備要地。時魏鎮南將軍曹仁駐守樊城(今湖北襄樊),將軍呂常駐襄陽。他從漢中撤軍到長安後,又派平寇將軍徐晃率軍支援曹仁,屯於宛城(今河南南陽)。樊城之戰開始後,曹操又派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前往助守,屯駐於樊城以北。

    于禁不熟悉南方的氣候地理。曹仁讓他和龐德屯兵於樊城以北,和城中相互呼應,他竟未考慮該處地形低下的因素,便把所率領的七支人馬都帶到那裡駐紮。八月,連降大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于禁七軍均被水淹,只得率少數將士避到高阜之處。關羽乘戰船猛攻,于禁欲退無路,被迫投降。龐德率的一部繼續頑抗,誓死奮戰,從早晨一直戰到中午,箭盡矢竭,就短兵相接。將士有的戰死,有的投降。關羽加強了攻勢,同時,水勢上漲更猛,土堤淹沒,曹操部隊都投降了。龐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營,但水勢太大,船隻傾覆,被擒,不屈而死。

    關羽乘勝圍攻樊城,並以一部兵力包圍襄陽。樊城守軍僅數千人,城牆因水淹多處崩塌,曹仁曾考慮放棄樊城,被輔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滿寵所勸止。滿寵認為:“山水速疾,冀其不久。聞羽遣別將已在郟(今河南郟縣)下,自許以南,百姓擾擾,羽所以不敢遂進者,恐吾軍掎其後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復國家有也。君宜待之”(《三國志·魏書·滿寵傳》)曹仁乃以必死決心,激勵將士齊心協力奮勇抵禦。

    關羽軍雖乘船猛攻,一時仍不能下。此際,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治南鄉,今河南淅川東南)太守傅方,均降於關羽,陸渾(今河南嵩縣東北)人孫狼等,亦殺官起兵,響應關羽,關羽聲勢一時“威震華夏”(《三國志·蜀書·關羽傳》)。

    曹操感到威脅,一度準備遷都,被丞相司馬司馬懿及曹椽蔣濟諫止。他們認為:“禁等為水所沒,非戰守之所失,於國家大計未有所損,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晉書·宣帝傳》)。

    曹操採納了這一利用矛盾破壞孫、劉聯盟,以坐收漁翁之利的策略,派使者去見孫權。同時指令徐晃率軍援救曹仁。徐晃進至陽陵陂(樊城北),曹操派將軍徐商、呂建傳令:必須待後續援軍會齊後方可進擊。時關羽前部屯偃城(樊城北約五里),徐晃佯築長塹,示以將切斷蜀軍後路。蜀軍懼被圍,燒營撤走,徐晃軍進據偃城,漸向圍城蜀軍逼近。

    當初,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早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劉備)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意思是劉備在取得荊、益二州建立基業之後,一定要外結孫權,形成鞏固的聯盟,然後才能北定中原。可見,孫劉結盟是劉備北定中原的基礎。然而,這聯盟卻因為幾個原因,出現了明顯的裂痕:

    一是在荊州的所有權問題上。荊州位於長江中游,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對孫、劉、曹三家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曹操曾想佔據荊州,統一天下,但赤壁一戰使他美夢成空;孫氏集團一向認為荊州是必爭之地。因為荊州據上游之重,只要操在別人手裡,自己則處於被動地位。赤壁之戰結束,為了繼續聯劉抗曹,不得已,只好暫借荊州給劉備。可劉備取得益州後,卻無歸還荊州之意。

    二是關羽缺乏對孫劉聯盟的正確認識。他自恃勇武,對孫氏集團始終踞傲不敬。魯肅與他單刀相會,討要荊州,他儘管理虧,但仍然不肯從兩家聯合的角度著眼來妥善解決問題。孫權派使者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不但不應許親事,反而厚罵使者,雙方關係越來越僵。

    三是東吳臣子中,從大局出發,認為應與劉備集團修好、共拒曹操的魯肅已經去世,而其他臣子,如代替魯肅統兵的呂蒙,就認為關羽平素驍勇善戰,且有兼併吳國的雄心,所以,要求出兵對付關羽。他說:“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覆,不可以腹心待也”(《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所以 孫權得到曹操的信後,欣然允諾。他召呂蒙回建業,共商奪取南郡的計劃。關羽也知孫劉聯盟不鞏固,這時既要奪取樊城,又得防備孫權偷襲荊州。他看到東吳大將呂蒙屯兵陸口,就再三囑咐麋芳和傅士仁小心鎮守荊州,並將大部分軍隊留在南郡,還沿江設防,二三十里設一個崗樓,建起烽火臺。呂蒙探知關羽防守嚴密,無懈可擊,就佯稱病重,上書給孫權,要求回去療養。孫權公開發布命令,調呂蒙回建業養病。呂蒙推薦陸遜代替自己。當時,陸遜年少多才卻無名望,正任定威校尉。孫權便任命他為偏將軍、右部督,接替呂蒙。陸遜到任後,派使者給關羽送去了禮物和一封信,信上恭維關羽水淹七軍,功過晉文公的城濮之戰和韓信的背水破趙,還勉勵關羽發揮威力,奪取徹底勝利。關羽看到陸遜是個無名晚輩,對自己又如此恭敬、誠懇,就大膽放心,把荊州大部分軍隊陸續調到了樊城,打算趁徐晃的兵馬還未趕到,大水又未完全退去,先攻下樊城。他親自督戰,加緊攻城,而曹仁依舊堅守。陸遜把關羽人馬的調動情況詳細地報告給孫權,且說明了自己的看法,認為關羽可一戰而擒。

    關羽在襄樊的兵馬越來越多,加上新得於禁降軍數萬人,糧食匱乏。他責備南郡太守麋芳和傅士仁的糧草運送跟不上,大怒說:“還當治之”(《三國志·蜀書·關羽傳》),二人於是存有叛心。後關羽為解燃眉之急,竟擅自強佔東吳貯藏在湘關的糧食。孫權得知此事,覺時機成熟,便命呂蒙為大都督,發兵襲擊關羽的後方。

    是年十一月,呂蒙率軍隱蔽前出,進至尋陽(今湖北廣濟東北),把精銳士卒埋伏在偽裝的商船中,令將士身穿白衣,化裝成商人,募百姓搖櫓划槳,晝夜兼程,溯江急駛,直向江陵進襲,一切都進行得十分隱蔽和詭密。駐守江防的蜀軍士兵被偽裝的吳軍所騙,猝不及防,全部被俘虜,江陵城內空虛,陷入混亂。呂蒙先讓原騎都尉虞翻寫信誘降駐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北)的蜀將傅士仁,又使傅士仁引吳軍迫降守江陵的蜀南郡太守糜芳。二人平時就因為關羽對他們傲慢而心懷不滿,這次又聽說關羽回來要懲治他們,更是內心恐懼,於是在東吳大軍兵臨城下的情況下,獻城出迎。呂蒙遂率大軍進據江陵,從而,一舉奪回蜀長期佔據的荊州。呂蒙進佔江陵後,盡得關羽及其將領的家屬。他對他們加以優待和撫慰,並下令軍中不得侵擾百姓,還對全城百姓表示關心,給有病的送醫藥,給飢寒者賜衣糧,使城內秩序迅速恢復。而驕傲輕敵的關羽,對呂蒙的襲擊行動竟一無所覺。

    曹操使者返回洛陽,帶來孫權密信,說即派兵西上襲擊關羽,但請保密,以防關羽得知有備。曹操部屬多數認為應代孫權保密。謀士董昭獨持異議,認為應佯允保密而暗予洩漏。關羽知孫權來攻,如撤兵回防,則樊城之圍自解。關羽南返與孫權交戰,兩敵相鬥,正好坐收漁利。若為其保密,使孫權得勢,對我並不有利。再者,被圍將士久不見救,擔心缺糧產生恐慌,一旦發生意外,局面將難以收拾。故應以洩密為好。曹操採納董昭意見,令徐晃用箭將孫權密信內容,分別射入樊城及關羽營中。被圍魏軍得信後,士氣倍增,防守更堅;關羽得信後,則既恐腹背受敵,又不願前功盡棄,同時判斷江陵、公安城防堅固,吳軍若真來攻,一時不可能攻克,因而處於徘徊猶豫,進退兩難的境地。此時,曹操已率主力由洛陽進抵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並已先後派殷署、朱蓋等12營兵進至偃城,歸徐晃指揮。關羽軍主力屯圍頭,一部屯四冢。徐晃以聲東擊西戰術,揚言欲攻圍頭,卻出其不意突襲四冢。關羽恐四冢有失,自率步騎5000出戰,被徐晃擊敗,當其退走營寨時,徐晃率軍窮追不捨,緊隨其後衝入營內。當時關羽營寨,外圍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若從營外強攻極為困難。現乘其軍陷於混亂之機,由內突襲,一舉大破之,殺降蜀之胡修、傅方。時關羽關羽驚悉江陵失守,遂撤圍退走,樊城圍解。曹仁部將多欲乘勝追擊,參軍趙儼認為,應保留關羽一定實力與孫權作戰,不宜追擊。曹仁同意趙儼看法,未部署追擊。曹操得知關羽撤退訊息後,果然派人傳達命令,不許追擊關羽。

    當關羽撤軍而回時,孫權已先到達江陵,派陸遜攻佔夷陵(今湖北宜昌)、秭歸(今湖北秭歸),切斷關羽入川退路。在回軍途中,關羽多次派人到江陵探問訊息。每次,呂蒙都禮待來使,並讓使者周遊城中。使者回到關羽軍中,將士們知道家門無恙,鬥志盡失,多數都半途而逃。關羽自知勢孤,派人向駐紮上庸的蜀將劉封、孟達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為由,拒絕支援。關羽陷於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困境,遂西走麥城(今湖北當陽東南)。這時,陸遜乘勝西進,奪取了宜都。關羽看到麥城東、西、南三面全是敵人,而援兵又遲遲不到,決定突圍回西川。

    呂蒙知關羽兵少,料到他要逃走必然走麥城北邊的通西川的小道,就事先派兵埋。十二月,孫權派使者到麥城勸關羽投降。關羽提出叫吳軍退兵十里,然後在南門相見。呂蒙果然退兵十里,等候關羽投降。關羽及其子關平趁機帶著十幾個騎兵,偷偷地出北門向西逃去,被吳將潘璋部司馬馬忠擒獲,與其子關興一起被殺,死時年約五十八歲。劉備追諡關羽為壯繆侯,其子關興嗣

  • 7 # qint

    關羽之死,不是單個原因作用的結果,是各種因素綜合的結局,是當時嚴峻形勢的必然。主要理由有:

    其一,關羽之死是戰爭形勢發展的結果使然。

    據資料記載,襄樊戰役從建安二十四年7月開始,至12月結束,初期關羽連連告捷,打了許多勝仗,不僅水淹于禁七軍,甚至打得曹操都想要遷都;最終是因為曹操看到劉備坐大,孫權必不願,決定聯合孫權共同抗羽,才扭轉的局面;加上當時關羽下屬的糜芳和傅士仁投靠孫權,令得關羽腹背受敵,最後導致了關羽不得不敗走麥城,同年12月被俘,1月被殺。若要說是劉備或諸葛亮想借刀殺人,顯然有些牽強。試想,當時關羽打了許多勝仗,威震華夏,傳入蜀中的全是關羽勝利訊息,到關羽敗走麥城至被俘殺只有短短不足一月時間,即使發覺關羽之師存在敗象,再想要發兵救援時間上很難保障(唐代詩人李白曾說過:“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見蜀中交通極為不便,一直到民國初才稍有改善),何況劉備也不會允許此時此刻有人做壁上觀。

    其二,關羽之死是劉備集團內部矛盾的外在表現。

    雖然我們說關羽之死主要是源於戰爭形勢的影響,但並不否認劉備集團內部存在著權力與利益的激烈鬥爭。

    第一,劉備與關羽的關係並非真正親密無間。

    第二,諸葛亮和關羽政見不和是不爭的事實。

    其三,關羽之死是性格特點導致悲劇一生的主觀內因。

    關羽性格不好、有些囂張是人所共知的事。他和劉備的關係都沒有搞好,劉備對他很不放心(劉備派糜芳和他鎮守荊州,有種說法就是為了監視關羽),更別說與其他人的關係了,這無疑是他慘死下場最主要的內在因素。

    關羽的人際關係差,還表現在他同許多人關係都搞得極緊張。黃忠在定軍山一仗中,刀劈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淵,為劉備奪取漢中立下汗馬功勞,劉備稱漢中王后,封關羽為前將軍,封黃忠為後將軍,兩人平起平坐。當劉備派人冊封關羽官職時,關羽破口大罵,大丈夫怎麼能同黃忠這個老兵為伍?最後還是使者說了一大通好話,關羽才勉強地接受了劉備的冊封。

    關羽同劉封也鬧過矛盾。劉封是劉備的養子,和關羽有叔侄關係,但他們的叔侄關係卻很不好。關羽同部下將領上庸太守孟達的關係也很緊張。他幾乎把劉備身邊的所有人都得罪了,所以到了危難時機,才會沒有人肯救他。

    其四,關羽之死是他驕傲自滿而被捧殺的杯具結局。

    縱觀以往的歷朝歷代,許多華人愛造神,關羽就是造神運動中,最為成功的一個例子。全盛時期,為關羽修的關帝廟,究竟有多少,恐怕無人得知。其實,關羽這個人,其優點和缺點,其長處和短處,其成就和不足,其光榮和敗績,其為人敬重之處和被人疵議之處,其為蜀國打江山的貢獻和給蜀國帶來無可挽回的損失等等,很值得我們一分為二地看待,可以當作一面鏡子,為我們引以為鑑。

    關羽之死原因雖然很多、很雜,但透過綜合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它是內外因同時作用的必然,非某一方面的因素導致,更非某一人的人力所為

  • 8 # 可知道

    關羽之死:第一個陰謀是呂蒙策劃的。關羽北上襄陽後,呂蒙提出把陸口守備員換成名不見經傳的青年將領陸遜,以保衛陸口。當年10月,呂蒙親自徵召荊州大督,率部溯水西上。途中,吳兵扮成白衣商人,騙過了關羽在長江邊的哨所,直奔江陵和公安,守將麋芳、土仁先後投降,呂蒙不費一兵一卒便端掉關羽的老窩。這是“白衣過江”的歷史故事。江陵和公安的損失對關羽是致命的打擊。他不僅失去了根據地,荊州軍計程車氣也受到重創,軍心開始灰心喪氣。

     

    關羽之死:第二個就是是司馬懿和蔣濟策劃的。關羽水淹七軍,滅掉于禁。曹操被這股氣勢搞糊塗了,甚至打算遷都躲避關羽的軍隊。司馬懿、蔣濟這時給了曹操一個主意:如果孫權從關羽後面發動,襄樊之圍自解,那就應該勸孫權進攻關羽後方,並答應在事情完成後,把關羽封鎖在江南之地。就在這時,孫權發了一封密信,告知了偷襲江陵和公安的計劃。可悲的是,關羽完全不知道一個又一個陰謀,他一步一步掉進了對方設計的陷阱。

     

  • 9 # 德佑房產於坤

    關羽攻打樊城時因呂蒙偷襲荊州,於是逃走麥城。

    在突圍的過程中,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

    關羽被殺一是因為他不會處理政治關係,辱罵了孫權兒子,二是搬救兵找錯了人,沒有聽取下屬意見。從而中計被殺。

    公元219年,呂蒙趁關羽攻打樊城之時,偷襲荊州,致使關羽逃走到麥城。在蜀軍突圍的過程中,關羽又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

    其實關羽兵敗不一定會被殺,但他平時的所作所為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關羽是怎麼死的

    首先,關羽不會處理政治關係,當孫權派使者向關羽提親時,他不但當面拒絕,還當眾辱罵孫權的兒子。

    待人方面,他不會收攏人心:先鋒糜芳和傅士仁因飲酒把糧草燒燬後,關羽一怒之下要將二人斬殺,他人向關羽求情後二人才被赦免,因此二人在呂蒙偷襲荊州時投降了東吳。

    關羽是怎麼死的

    其次搬救兵找錯了人:關羽兵敗後,派人去上庸搬救兵,駐守在上庸的劉封因關羽當年沒有支援自己當太子而不肯出兵。

    在麥城突圍的過程中,關羽不聽屬下建議,執意要走偏僻小路,從而中了東吳埋伏。

    孫權因關羽曾經羞辱過他的兒子而耿耿於懷,所以就直接下令將其就地斬殺,就這樣,一代傳奇人物命喪麥城。

  • 10 # 何處夢醉寄逍遙

    襄樊之戰,關雲長水淹七軍,斬殺曹魏主將龐德,生擒五子良將之一的于禁,從而威震華夏,使人聲望達到巔峰,打的曹魏差點遷都!

    但是正所謂站的越高跌的越慘,襄樊之戰後關羽實在是有點飄了,加上目中無人、心高氣傲的性格,在達到巔峰沒多久就摔到了谷底,而且摔得徹徹底底。

    曹魏主力捲土重來,曹操率領大軍傾力一戰,關羽其實勉強還是可以抵擋的,但是由於他之前目空一切沒把東吳放眼裡,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由於自己錯誤估算,造成東吳斷其荊州大本營,造成兩面作戰,而造成殘敗, 荊州失,十幾萬蜀漢精銳盡數被殲滅。

    也為蜀漢的最先滅亡埋下了濃厚的包袱!

  • 11 # 愛你不是很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派遣徐晃、趙儼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在圍頭派有軍隊駐守,在四冢還有駐軍。徐晃於是揚言將進攻圍頭,卻秘密攻打四冢。

    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關羽在塹壕前圍有十重鹿角,徐晃追擊關羽,二人都進入關羽對樊城的包圍圈,包圍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殺死,關羽於是撤圍退走,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起先,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兩人不願全力救援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後就懲處他們。”糜、士二人都恐懼不安。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絡,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

    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景耀三年(260年)九月,蜀漢後主劉禪在追諡幾位重要大臣時,追諡關羽為“壯繆侯”。 [27] 他的兒子關興繼承了爵位。擴充套件資料: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三國演義》尊其為蜀國“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為“《演義》三絕”之“義絕”。

  • 12 # 清晨如風195

    關羽是在吳國出賣,蜀軍潰敗,被擒下之後,受處決刑罰而死。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於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司馬懿等建議聯合孫權,要孫權從關羽背後襲擊。

    曹操採用此策。孫權派呂蒙等做好了準備,並在十月出軍,而且將要進攻的戰略告訴曹操。但曹操的謀臣董昭卻認為,應當把東吳的打算洩漏出去,這樣可以讓關羽早日退兵,而且也可以讓關羽和東吳相鬥,曹魏作收魚人之利。關羽的手下守南郡的太守糜芳,將軍士人平常皆受關羽的輕視感到不滿,孫權派人來誘降,二人便投降了孫權。吳軍以蜀軍將士的家屬為人質,出兵配合曹軍,前後淹擊蜀軍,蜀軍潰敗。

    關羽僅帶著少量的隨從向蜀軍控制的上庸撤退,他們日夜兼程,連續數日未休息,十分疲累。在接近蜀境關羽竟被吳軍的一個小將馬忠生擒。關羽被擒後,堅決不降,被東吳斬殺,死時約五十六歲。如果武聖還在的話,劉備哪能意氣用事強行與吳為敵。

  • 13 # 消化內科許醫生

    關羽是在敗走麥城之後,遇到埋伏被擒,然後被孫權斬首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曹操以為漢獻帝在許,與關羽軍相近,欲遷都避其鋒芒,司馬懿、蔣濟等勸阻,認為孫權必然不願看到關羽得志,可以用答應將江南封給孫權為條件讓他從背後出兵攻擊關羽。同時曹操派遣徐晃、趙儼等率軍救援樊城,更準備親自征討關羽。

    救援樊城的徐晃因兵力不足,認為很難與關羽抗衡,不過之後曹操先後派遣徐商、呂建等將領以及殷署、朱蓋等十二營兵馬增援徐晃。關羽在圍頭派有軍隊駐守,在四冢還有駐軍。徐晃於是揚言將進攻圍頭,卻秘密攻打四冢。

    關羽見四冢危急,便親自率領步、騎兵五千人出戰,徐晃迎擊,關羽退走。關羽在塹壕前圍有十重鹿角,徐晃追擊關羽,二人都進入關羽對樊城的包圍圈,包圍圈被打破,傅方、胡修都被殺死,關羽於是撤圍退走,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起先,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劉備小舅子)、公安守將士仁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當關羽領兵出征時,由糜芳、士仁兩處負責供應糧草軍需,兩人不願全力救援關羽。關羽放出話說:“回去後就懲處他們。”糜、士二人都恐懼不安。於是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士二人。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絡,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有人親手寫信託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

    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盡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同年十二月,關羽率數十騎出逃,一路突圍至距益州不過一二十里的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遇潘璋部將馬忠的埋伏,被擒,和長子關平於臨沮被害。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當陽,即關陵,也稱當陽大王冢。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關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或稱‘魂歸山西)。

  • 14 # 搖曳11

    公元219年,呂蒙趁關羽攻打樊城之時,偷襲荊州,致使關羽逃走到麥城。在蜀軍突圍的過程中,關羽又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其實關羽兵敗不一定會被殺,但他平時的所作所為為他的死埋下了伏筆。

          首先,關羽不會處理政治關係,當孫權派使者向關羽提親時,他不但當面拒絕,還當眾辱罵孫權的兒子。待人方面,他不會收攏人心:先鋒糜芳和傅士仁因飲酒把糧草燒燬後,關羽一怒之下要將二人斬殺,他人向關羽求情後二人才被赦免,因此二人在呂蒙偷襲荊州時投降了東吳。

          其次搬救兵找錯了人:關羽兵敗後,派人去上庸搬救兵,駐守在上庸的劉封因關羽當年沒有支援自己當太子而不肯出兵。在麥城突圍的過程中,關羽不聽屬下建議,執意要走偏僻小路,從而中了東吳埋伏。孫權因關羽曾經羞辱過他的兒子而耿耿於懷,所以就直接下令將其就地斬殺,就這樣,一代傳奇人物命喪麥城。

  • 15 # 農村後生小田

    關羽攻打樊城時因呂蒙偷襲荊州,於是敗走麥城。在突圍的過程中,被吳將馬忠設伏而擒,隨行將士也一起被殺,關羽被殺一是因為他不會處置政治關係,辱罵孫權兒子,待人方面也不會收攏人心,二是搬兵找錯了人,沒有聽取下屬意見,從而中計被殺。

  • 16 # 文若聆興

    關羽是被生擒拒降後遭斬首死的,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跟當時的時局有關係,也跟其性格有關。當時時任蜀漢荊州地區最高級別長官,北擊樊城,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路所向披靡如魚得水。曹魏方面遭受連續打擊後,知道東吳方面也不希望蜀漢一家獨大,所以採取合縱連橫的方式應對關羽。曹魏派大將徐晃等援兵支援樊城,並出其不意打關羽一次衝鋒,關羽傷亡慘重,更不料的是,東吳呂蒙白衣渡江背後偷襲了荊州,荊州重鎮江陵守將糜芳、公安守將傅士仁因關羽平時傲慢素有嫌隙,不肯出兵相救。關羽這時山窮水盡,前有狼後有虎只得敗走麥城,期間呂蒙更是機關用盡,關羽軍心渙散,十走八九,最後在麥城突圍時被捕拒降身亡。關羽遭斬首後,東吳孫權怕惹火上身把頭顱轉給曹操,曹操將其頭顱厚葬,同時孫權在當陽也厚葬其身,故有“關羽頭枕洛陽,身臥當陽,魂歸故里”之說。

  • 17 # 秉燭讀春秋

    【誤判三方局勢】眾所周知,荊州是劉備沒有立足時借東吳的地,當劉備有了自己的地盤後,孫權命大都督魯肅三番五次的索要,關羽始終不給。人家的地盤不給也就罷了,反正這麼多年了,爭議暫且擱置。因為誰也不想撕破臉,誰也不想撕毀用血與火締造的孫劉聯盟。

    然而,不久孫權向關羽示好,表示願意和關羽做兒女親家,但關羽看不起孫權,對東吳求親的恨恨的說了句:“虎女焉嫁犬子”。意思擺明是罵孫權是狗。有道是,有女千家求,這是往臉上貼金的事,可關羽卻把人家罵跑了。(有借不還,蜀漢壓根就不對)

    (關羽)

    佔著東吳的地不還,還把孫權羞辱了一頓,擱誰誰也不幹。關羽跟沒事人一樣,可東吳卻磨刀霍霍。在魯肅死後,孫權換上了呂蒙和陸遜這兩個“主戰派,”尤其陸遜年輕有為,二人知道關羽高傲自大,於是示弱的同時,佈下麻痺關羽輕敵的局面。關羽錯判時局,覺得東吳不會進攻自己,於是放下荊州不管,進攻曹操樊城去了。

    【三方合力絞殺關羽】關羽攻擊曹操的城池,斬龐德,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懼怕關羽,想遷都以避關羽的鋒芒,此時司馬懿獻“圍魏救趙”之計,意思是請求孫權奪取荊州,關羽必定回援荊州,這樣則樊城自然解圍。

    曹操的意思正和孫權之意,於是呂蒙派兵士化裝成商人模樣,“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此時和關羽共同守荊州的縛士仁、糜芳相繼投降了東吳,自此關羽腹背受敵,最終夜走麥城,被馬忠擒獲,被斬於臨沮。(關羽失荊州,註定劉備不能恢復漢室,克復中原了)

    【關羽之死誰造成的?】首先關羽之死是自己性格造成的,“傲慢自大,輕上憫下”是他的性格,他和楚漢時項羽性格差不多。他對和他一起共事的將軍合不來,說實話,糜芳和縛士仁兩人投降,關羽不會死,只因為平時關羽對其二人輕視瞧不起,關鍵時刻二人不為他賣命。

    (關羽夜走麥城)

    不給力的不僅是這二人,他的侄子——劉備之義子劉封也不幫忙。表面看似是孟達挑唆,孟達見劉封想發兵去救關羽,孟達說:“將軍以關公為叔,奈關公未必以將軍為侄”於是說出關羽曾對劉備說,不宜立劉封為太子的話來。立太子本是劉備的家事,關羽不應該瞎摻和。以劉備的謀略,還用你參謀?以至於得罪人而不自知。

    所有一切,都是關羽平時處事不周,以至於在關鍵時刻,沒有一個肯為他出力幫忙。平時他威望大,沒人敢和他叫板,但在危難來臨時,一切都顯現出來了。

  • 18 # 曙光即將來臨

    小心得天下,大意失荊州。

    關羽死於公元219年,被東吳大將呂蒙於麥城活捉斬殺。死的時候虛歲60。

    關羽的死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關羽出兵攻打曹操的襄樊地區,孫權派呂蒙乘虛偷襲荊州。導致了荊州的失陷。 這次失敗無疑是關羽錯誤的估計了自己的實力造成的。他認為自己完全可以打下襄樊後。再回頭去解荊州之圍。甚至認為自己名滿天下根本沒有人敢去找自己的不愉快。殊不知孫權已和曹操達成秘密聯盟。

    沒有想到荊州會在那麼短的時間內就失守。這與關羽任命的荊州守將不無關係,如果荊州方面留下自己的親信防守也不至於那麼快的被佔領,說到底不到最後關頭關羽也不會甘心敗走。

    還有一點就是劉備的義子,得到關羽處於為難之中的訊息也沒有支援。不過後來被劉備問責斬殺。

    我認為關羽的死,在失去荊州的那一瞬間就已經註定。關羽胯下赤兔馬,日行千里,如果真心想跑根本沒人能追上。

    回想自己的一生榮耀與荊州對於劉備大哥的重要性,他的選擇只能是戰死沙場。因為回去對於關羽來說太丟臉了。

    說到底還是性格害死了關羽。

    如果關羽當時失荊州後想的只是逃跑,那他也不可能被傳頌、尊敬幾千年。

  • 19 # 溫讀

    以一州之地,戰兩國之兵。

    必死,無解。

    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戰績不但威懾了曹魏集團差點遷都暫避鋒芒,更令孫權集團如芒在背,如鯁在喉,不得不除之而後快。

    關羽的戰績越大,孫權就越想除之而後快,以關羽管轄的荊州三郡之地,三四萬的兵力,戰兩國之兵,必死無疑。

    關羽軍團連續作戰,以寡敵眾,打殘曹仁,團滅于禁,已然是強弩之末,就算能夠立馬攻克襄樊,曹魏遷都,中原大亂,面對這樣的大好局勢,乘勝追擊,劇本照常上演,還是要完。

    真的能立馬攻克襄樊?這有點太理想化,因此,唯一的希望在於上庸的劉封,孟達這兩位的生力軍加入,一鼓作氣端掉襄樊。

    但這二位不奉命,你能咋辦?

    總之,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的死局,不是關羽一人能夠破局,只有劉備可以解決。但是,秋七月孫權還在合肥打仗,冬十月的時候就已經和曹操眉來眼去了,這種翻雲覆雨的變化,劉備就算再洞若觀火,恐怕也是力有不逮。

    劉備集團北伐有功,孫權就會感到如鯁在喉,兩弱相攻,取死之道。

    避免孫權感到威脅,劉備就應該割據自保,結果還是取死之道。

    劉備就那麼點實力就能把曹操打得左支右絀,而孫權二十萬之眾就只能割據自保。

    你只能說人各有志。

    最後,很多人說關羽死於自身狂傲,不排除有這一方面的原因。

    諸如,江東一群鼠輩爾,虎女安能嫁其犬子。

    等等。

    但是,孫權想和關羽聯姻,確實不能怪關羽的強勢回絕。

    孫權是誰?東吳之主。

    關羽呢?劉備的兄弟。

    作為劉備集團的二把手和東吳之主去聯姻,眉來眼去的,大耳賊能忍?

    孫權此舉,真的是心存惡意。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的敗北,是必然的。

    因為孫劉聯盟,容不下一個威震華夏的關雲長。

    最有意思的一點是,關羽素來待士兵極好,親如兄弟,看不起迂腐文人。

    結果糜芳傅士仁投降,白衣渡江,敗走麥城而死。

    而張飛素來重文人對待士兵暴虐成性,結果被部下的範疆張達割了頭顱。

    你平生所輕視的,最後卻要了你的命。

    以上。

  • 20 # 國平軍史

    平定蜀地後,劉備漢中稱王,不久,關羽率兵攻打樊城去了,彼時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曹操都膽顫心驚,曾一度考慮遷都,以避其銳氣。

    孫權託人找關羽媒親,關羽怒罵使者,拒絕結親,遭羞辱的孫權大怒,派呂蒙率兵攻打荊州,白衣渡江,投襲而得手。

    樊城,徐晃擊敗關羽,羽聞知後方有變,乃率軍南撤,退守麥城時,派廖化前往上庸求救,被劉備義子劉封拒絕;逃亡途中,關羽與義子關平被潘璋部將馬忠所擒,因不肯降服東吳,父子皆被斬首。

    關羽此人太傲,看不起與其大戰150回合不分勝敗的老將黃忠,聽聞黃忠被劉備授予五虎上將,竟聲稱吾不與老兵為伍;孫權派人來說媒,希望關羽將女兒嫁與其子,竟然說:“吾虎女焉能配汝犬子!”看不起同僚江陵守將糜芳、公安守將士仁等人,聲稱要同他們算賬,因與關羽有矛盾不戰而降。

    關羽眼裡,只有兄長劉備和義弟張飛,視野狹隘,肚量極小,聽聞馬超歸降劉備,提出要與之比武,後被諸葛亮寫信擼其順毛而罷休。

    最終,關羽眾叛親離,手下兵將都逃之夭夭,只剩下10餘騎,縱有天大的本領,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關鍵時刻,前有徐晃泰山壓頂,背後有東吳偷襲,端了關羽的老窩,劉封、孟達等將又見死不救,關羽焉有不敗之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去男方家了,後來又分了,別人會怎麼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