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等等科普

    SCI叫做科學引文索引,是文獻整理機構透過檢索全部可以識別的文獻,並透過被其他文獻引用的次數這樣一個指標來衡量文獻價值的一個文獻整理工作。所謂SCI論文就是指被這個機構識別收錄的論文。英文的原因是因為這是世界科研領域應用最廣的語言,可以保證不同母語國家科研人員仍然可以進行交流。非英文雜誌,不管是中文還是德語、法語等等雜誌,都可以透過新增英文題目摘要關鍵詞的方式被檢索收錄,並獲得相應影響因子。因此不存在妨礙中文成果傳播的情況。

  • 2 # 畢業之家

    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sci論文,sci是美國科學資訊研究所編輯出版的引文索引類刊物,這就限制了我們的語言,當祖國還不夠強大到讓全世界人民都用中文寫論文的時候,我們讓國內的期刊成為sci,肯定要用這個機構指定的語言來書寫論文。

    然後像我們國內的核心期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這些都是中國國內的機構,都是由一些像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中國知網,眾多國內學術界權威專家鑑定的,然後經過各種評比,得到學術界認同後,這個期刊才能達到那個核心這個級別,這些國內的都是中文的。

    最後,可能題主的學校或者單位要求必須發一定數量的sci論文,才能獲得某一職稱,職位的參評資格,這個只能自己去把握。我們是沒有能力改變sci的,只能改變自己,讓自己的文章適應sci期刊的評審標準,並取得sci論文的發表機會。

  • 3 # 文墨閣science

    現在英語是世界的通用語言,受眾面最廣,想要研究成果得到世界認可,主要發表在英文期刊上。不可否認,這會對國內英語不好的一些讀者造成困難,需要國家制定政策進行平衡。

  • 4 # 雲飛王中王

    全世界都認為英語是國際語言,用英文可以更好的把最新成果分享給全世界。用中文的話只有大中華地區的能看,其他人根本看不懂,達不到傳播的目的。

  • 5 # 年紀輕輕已經到了

    不只是華人SCI寫英文,日本人,法華人,德華人,土耳其人,沙烏地阿拉伯人,印度人,都是寫英文sci。因為科研論文的讀者群體是科研人員,英文閱讀不是障礙,反而方便成果傳播。

  • 6 # 老酒老刀

    科技領域裡根本就沒有中文。所以不存在降低。那些術語、符號就沒有一個是中文,中文裡的那些術語基本是硬譯過來的。比如“邏輯”,這個詞就純粹是的音譯。

    當然,近百年來這些外來詞已經融入中文,中文也改進了自己的一些語法,也能寫一些論文了。這也是幾代人的努力,中文的傳播實質上是上升的。但要上升到sci的程度基本上不可能。因為sci論文已經不能算是英文了,普通美華人也看不懂。它可以說是一種基於英文的通用語言,只有接受科學訓練的人才能掌握,不掌握這種語言你就進不了科研圈子,只能是民科。

  • 7 # 高校人才真經

    首先,SCI本身就是一個基於英文的論文資料庫,不僅沒有中文,也沒有日文、韓文。不是說SCI不收錄這些國家的期刊,而是要求論文或者摘要等資訊必須翻譯成英文。也就是說,即便有中國的期刊被SCI收錄,SCI也只收錄英文版。

    一個科學家,想讓自己的研究成果被世人瞭解,他必須找到一個舞臺來展示,而這個舞臺觀眾越多越好。SCI就是這樣的舞臺,一旦你的論文被SCI收錄,就會得到全世界的認可。

    實際上,SCI也不是學術界唯一的舞臺。國外的還有EI(工程論文索引)、A&HC(藝術和人文引文索引)I、SSCI(社會科學引文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ISSHP(社會科學和人文會議錄索引);國內的則有北大中文核心、南大中文核心CSSCI、中國科技論文統計員ISTIC,以及CSCD、CHSSCD等。

    不過,實事求是地講,SCI是做得最好的,也是認可度最高的舞臺。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起步早,另一方面也是其在質量把控和營銷方面做得更好,至少他們在中國的營銷是相當成功的。透過這麼多年的積累,SCI也已經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知識寶庫。

    然而,這個寶庫和舞臺的鑰匙在美華人手裡。話語權也在美華人手裡,這就是SCI為什麼只用英語的原因。而SCI這個舞臺上,你不會說英語,就不讓你上臺,這樣就倒逼所有科技工作者,必須用英語作為科學知識的載體。而中文,從來都沒有作為國際科技傳播的工具,更別談降低二字了。

    這樣的局面對中國科研工作者來說,當然是不利的,為了發表SCI論文,我們必須學英語,還要形成英語的思維方式,這會耗費我們大量的時間。因此,目前國內也在推動“去SCI”運動,評院士都必須要發表中文頂級期刊論文。中國也在逐步建立以中文為載體的知識寶庫,也許未來,會有很多研究領域使用中文來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正會數學建模的人有多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