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粵語Hao歌分享處
-
2 # 機器人音樂
我說一下我的觀點,如果唱粵語歌曲的話音不準對於會粵語的人聽起來會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不會粵語的人可能會覺得相差不是很大,而如果唱國語音不準的話那會是一件更尷尬的事情,因為會國語的人太多了。
-
3 # 困困愛唱歌
這個問題可以拿來和國語歌作為比較。
國語歌(不僅限於臺灣國語,也包括大陸普通話)的包容性很強,是因為這是一個更為廣泛使用的語言,但是同時大多數人(歌手)的家鄉並不是來自北京或者河北等本地方言和現代國語相似度較高的地方,難以避免就有各種各樣的口音和“不標準”,可是這並不影響其對作品的演繹。
粵語歌,起源於香港而且一度在上世紀80年代達到百花齊放的頂峰,影響力覆蓋大陸地區的兩廣甚至更北,影響力也波及東南亞甚至海外(主要因為早期廣東移民較多)。粵語歌的流傳靠的是彼時經濟較為發達,商業化程度較高的香港作為大本營,所以能聽到的大多數專輯是由來自香港的歌手演唱的。儘管,香港歌手的祖籍來自廣東不同地方(也有更北的地方),但是多年的生活、練習,其實這個差別在普通人聽來就很小了。
比如黎明,王菲並非生於香港,但是到港時年紀尚小,所以無論是說話還是唱歌都和本地人差別不算太大。
又比如蘇芮、鄧麗君來自臺灣,在粵語專輯上蘇芮咬字比鄧麗君準,鄧麗君對於粵語的入聲把握不夠好。但是從採訪上來看兩人對話時粵語的水平半斤八兩。
回到提問,其實很容易發現因為對於粵語歌詞的咬字不準(對比起專輯裡的歌手)造成對聽者的“折磨“(特別是以粵語為母語的人),但這是因為這種音樂起源、興起的特殊性造成的。我在國外地鐵站看到一個街頭音樂家用艱難的國語自彈自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覺得也別有一番風味。
說實話音樂這個東西好聽不去覺於你的音準不準,音樂這個東西最重要是在同一個調上就行了,不管音準不準最重要是不跑調,不跑調的歌一定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