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紅柿的告白

    目前為止學校裡的教學大都以教授基礎知識為主,可是在考試的時候我們又不能只要基礎題的分數。比如一份150分的數學試卷,90-100分的內容是以基礎知識為主;20-30分左右為中等提高題;最後的20分是以難題為主。目前考試畢竟是為了選拔人才的。所以我們不能只滿足於基礎分,要向上努力的爭取,那麼就需要我們掌握一些必備的解題技巧,而這些書上是沒有的,今天老師就為大家介紹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從結論出發!

    學生做題的過程都是按照書上所寫的“因為,所以”這樣的解題過程。他們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解題總是從條件開始去思考。對於簡單的題目,條件與結論之間的關係比較簡單,很容易從條件直接過渡到結論。可當遇到難題時這種方法顯然捉襟見肘了,此時從條件到結論的思考就是無效或者沒什麼用處了。因此我們應該學會去從結論入手。其實從結論入手是非常合理的。在這裡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在你打出租車時,司機問你的第一件事就是問你去哪裡。要去哪裡,這不就是我們做題時的結論嗎?然後司機就會選擇最佳路徑帶你過去。對於數學難題也是一樣,從結論入手的話相當於你家知道了目的或是最終的結果,那麼我們有了方向,從而找到最佳解題方法。

    比如下面的這道題,結論是去證明DM是AB的一半,那麼我們從結論去思考的話,首先回去想到構造出AB的一半,即取AB的中點N,然後取連線MN和DN,然後透過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和直角三角形中線定理運用即可證明出結論。

    在通讀題目的基礎上,一定要把注意力和焦點放在結論上,從結論入手可以發現結論給你帶來的隱藏啟發,這樣讓你在解題的過程中可以對症下藥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 2 # 佳憶課堂

    做題沒有思路,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是題在做你,你沒做題。

    數學其實是所有學科中最好學的,邏輯強,容易記!

    學習就像你穿衣服,非常小的時候可能會把內褲罩在頭上,襪子套在手上;但是稍微長大一點不需要太懂事就基本沒問題了,把內褲穿在長褲外面也許只有超人了。

    學數學,先學目錄,應試來說,一直到考大學,數學知識體系並不多,特別是初三為止的話,基本上可以說剛剛開始接觸有點難度的數學。

    學目錄幹啥?

    徹底想清楚、看清楚我學啥了!分門別類一下,自己熟悉的、一般熟悉的、根本不熟的分開來,每類知識找一兩個典型題型,求爺爺告奶奶死磕搞定他,怎麼解題的,為什麼那麼解?我開始為什麼不懂?最後我為什麼懂行啦?真的懂了嗎?直到這幾個問題完美!然後舉一反三!

  • 3 # 胡老師中小學數學

    數學學習的關鍵是掌握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然而思路和方法是比較抽象的,也是很難去講清的,有點只可意會補課言傳的意思。很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都會遇到解題總是沒有思路的問題,那麼該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我來談談自己的雞蛋看法。

    首先,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概念、性質、定理和運算規則,這些是數學學習的基礎,也是做題思路產生的根基。

    在初中數學中,代數部分以運算為主,按照解題的步驟進行,解題得過程相對固定,沒有那麼多的變化,所以很多的題目也談不上思維,就是一個熟練度,首先掌握基本的運算方法和步驟,然後去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再解決問題,不斷提升運算的熟練度即可。

    雖然說數學學習中,知識點重在理解和運用,但在學習的初期,不管有沒有理解,第一步還是要記住的,在學習中透過不斷去運用加深理解,最終完全理解。很多同學總是在抱怨數學好難學,可以自己究竟有沒有認真去學習過呢?所以無論如何,數學的基本知識點、概念、性質和定理必須要掌握,否則就別談什麼數學思維之類的了。

    魯迅先生有一句很經典的名言,世上本沒有路,走的多了也變成了路。這句話在數學的學習上也同樣適用,為什麼沒有思路呢?因為自己懶得過,一方面是手懶,做題量不夠,積累不夠,沒有由量變達到質變;另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腦袋懶,懶得去總結和思考,雖然做了很多題,但沒有形成自己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在第一次遇到一些題目的時候感覺很陌生,沒有思路,透過分析和解答,我們當時把這個題目給解答了,但也許理解和不夠深刻,在之後的練習中我們又第二次遇見、第三次遇見……,相信經過多次的遇見和練習後,突然在某一時刻我們會發現這個題目一看到思路就立即在腦海中顯現,這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也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在數學的學習中一定要重視刷題,難題不會了就先從簡單的開始,逐次提升題目的難度,其實很多的難題都是有多個簡單的題目組成,難也往往是難在其中的某一個步驟和環節。

    數學學習中有一句很經典的話語,在低頭刷題的同時別忘記抬頭思考,題目有太多了,也許我們怎麼刷都刷不完,但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相對固定和有限,一旦我們學會了靈活運用和貫通,到那時真的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了,這也是很多學生期待的狀態,但真的很難達到,需要大量的積累和思考。

    在數學的做題中,尤其是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題目一定要去做透徹,必須要摒棄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狀態,這些題目是最能訓練和提升做題思路的。

    要提升思路,首先要動起來,去做題,在做題的過程中遇到問題,然後再想著去解決問題時,我們才有提升思路的機會。

    尋找數學題的解題思路其實分析和運用題目已知條件。尋找解題突破口的過程,尋找思路的關鍵就在於合理分析和運用題目的已知條件,在做題中看到某一個條件時要去思考,看到這個條件我們想到什麼,綜合這幾個條件我又能得到什麼,這個條件在我的知識體系中曾經是怎麼去用的,有什麼值得借鑑的地方。

    很多同學在尋找解題思路的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看到條件不會運用,一方面是對基礎知識點不熟悉,不能將基礎知識點與題目條件有機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和運用;另一方面積累太少,知識不成體系,之間間的關聯沒有創造起來,這其實還是基本不紮實造成的。

    因此在做數學題中一定要養成一種意識,看到條件就要立即去發散思考,由這個條件我能聯想到什麼,思考到什麼,曾經怎麼用過等等,在自己的腦海中形成一個知識體系,然後結合題目的特徵去合理利用已知條件,在學習和練習中透過不斷總結。思考來完善這種體系,最終形成完美的知識脈絡,看到任何的條件都能立即想到其用法,即便是遇到新的題目,也能透過對比聯想,找到相似之處,去借鑑和模仿,最終解決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能把攝影故事講得跟評書似的,環環相扣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