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詞達人沉思

    清代考據學著作之一《廿二史考異》又稱《二十二史考異》,是中國訓詁書,全書一百卷,是清代史學家錢大昕撰寫。系統地考證二十二部正史及其註釋的史實、文字、訓詁,訂正了很多訛誤。與趙翼《廿二史札記》、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並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錢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字曉徵,又字及之,號辛楣,晚年自署竹汀居士,漢族,江蘇嘉定人(今屬上海),清代史學家、漢學家。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官少詹事、廣東學政。乾隆四十年(1775)丁憂後不復出仕,專心著述。

    錢大昕先後擔任南京鐘山書院、松江婁東書院、蘇州紫陽書院院長。錢大昕是當時中國最為淵博和專精的學術大師,也是乾嘉學派的代表人物。他治學範圍頗廣,精於經史、音韻、訓詁、制度、地理等許多方面的考證,以學術為己任,為官不忘治學,辭官回鄉後讀書更勤,因此,“不專治一經而無經不通,不專治一史而無史不窺”,除奉召之作外,著作等身。特別是在史學方面,錢大昕對於元史的研究有開山之功。生前就已是飲譽海內的著名學者。王昶、段玉裁、王引之、凌廷堪、阮元、江藩等著名學者都給予他極高的評價,後世公推錢大昕為“一代儒宗”。

    錢大昕考史,主張實事求是,強調史家記人、記時、記地的真實性可靠性。《考異》的成就,梁啟超比之於王念孫、引之父子在群經考訂方面的名著《經義述聞》。《廿二史考異》雖與《十七史商榷》相似,但著重對史書按卷按篇進行校勘、典制考釋和名物訓詁等。重點考訂年代、官制、地理沿革和遼金國語、蒙古世系等。有的列專題,集中有關資料加以說明,如《南史·宋本紀》“劉裕龍行虎步”條,將《南史》裡虎字材料大體集中,說明《南史》紀傳於虎字多不避諱。又如卷九“漢侯國考”、卷十五“裴松之三國志注所引書”,每書並有說明,卷五十六“補修唐書史臣表”、卷八十三“宋奉史諸臣年表”等,均可獨立成文。為當時史學的重要著作。其成就超過了同時代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和趙翼的《廿二史札記》。

    錢大昕的《廿二史考異》,全書其內容自《史記》、《漢書》,迄《金史》、《元史》22部正史,即從二十四史中除去《舊五代史》、《明史》。又將司馬彪《續漢書》的八志,從《後漢書》分出,別立為《續漢書》二卷,所以總目實際列出二十三史。全書包括《史記》五卷,《漢書》四卷,《後漢書》三卷,《續漢書》二卷,《三國志》三卷,《晉書》五卷,《宋書》二卷,《南齊書》、《梁書》、《陳書》各一卷,《魏書》三卷,《北齊書》、《周書》各一卷,《隋書》二卷,《南史》、《北史》各三卷、《唐書》十六卷,《舊唐書》四卷,《五代史》六卷,《宋史》十六卷,《遼史》一卷,《金史》二卷,《元史》十五卷。

    錢大昕18歲有志讀史,他反覆精讀各部正史,詳加比勘,讀書所得,隨時用別紙寫出。40歲開始撰寫《考異》,歷15年而草成初稿,其史學著作,合而為《廿二史考異》,乾隆四十七年成書百卷,五十九年開始校刻,至嘉慶二年(1797)全書告成。從積累資料到全書刊成,歷時52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跟爸媽要手機且讓爸媽百分之百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