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孕期育兒小貼士
-
2 # 家庭教育一千零一問
兒子五歲半有點叛逆,怎麼教?
一般來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經歷三次叛逆期,其中一次大約在6~8歲,你家兒子五歲半正好在這個年齡段附近,只是好像稍微早了一點點。
你雖然沒有描述具體的叛逆行為,但總體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基本會有以下表現:
1、跟父母唱反調,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事
2、顯得很不耐煩,父母多說兩句就不願意聽
3、喜歡反駁父母,不接受父母的批評
4、生氣的時候可能會摔東西,搞破壞
……
這都是正常現象,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父母應該在這個時期給予孩子更多的寬容,耐心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時期。
父母該怎麼做?
1、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多借鑑別人的經驗,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父母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過程。
2、拋棄一些老舊的理念,比如“棍棒底下出孝子”這類思想,懂得寬容,懂得接納孩子,懂得把把握自己的情緒。
3、多用鼓勵的方式,引導孩子注意力的轉移,少嘮叨,少責罵,適時表揚孩子的優點,提高孩子的信心。
當孩子經常得到鼓勵和表揚,而不是經常遭到責罵和嘮叨,孩子的情緒就會比較放鬆,心情也會好。
心情好自然會變得快樂,不會有事沒事跟父母牴觸,也不會產生其他一些叛逆的行為。
-
3 # 陳汐育兒
首先、家長朋友不要緊張,兒童進入叛逆期是小孩生長髮育的一個階段,也是兒童智力發育的表現。這個時間段的寶寶他的“自我意識”在形成,表現為愛和父母做對,反抗父母的命令。甚至會說:“我討厭你,你是壞人!”
兒童叛逆期父母該怎麼去疏導?
1、傾聽需求
這個時候的孩子他的表達能力還不是很好,但是表達的慾望很強烈。作為父母要耐心傾聽寶貝的需求,並不意味著答應他的任何要求。傾聽,是要理解他的痛苦,體會他的焦慮,安慰他的悲傷,讓他表達憤怒,並在他違反規則的時候加以糾正。退讓太多,最後會讓父母失去耐心,變得暴怒,並容易粗暴地拒絕寶貝的要求。而寶貝並不明白原因,這會讓他相當不安。
有的父母會認為要尊重寶貝的一切,但這是自我欺騙的想法。即使再聰明,嬰幼兒也無法知道自己的底線在哪裡,併成功做到自律。你是家長,是負責任的成年人,因此你知道什麼是為他好。每當你拒絕他的要求時,可以嘗試安慰他,說:“你是我的寶貝,我愛你,但是我的角色是正確教育你,並嚴格要求你!”
2、換位思考
父母應該經常在寶貝的角度思考問題。兒童的喜怒哀樂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只是一次積木沒搭好就會引起他的挫敗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告訴他,你知道他的感受,不要一味地指責。
3、先安撫情緒
叛逆期的小孩很多時候他是聽不進父母的話,甚至是故意和父母唱反調。這個時候父母的教育應該先安撫小孩為主,如果小孩在情緒失控的情況下,你應該要讓他先冷靜下來,再來分析引導孩子怎麼去做。同時父母也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因為溝通失敗就採取粗暴的手段!
4、樹立規則
這個時候的孩子是快速成長學習階段,家長們要給孩子樹立規則,讓他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能做。雖然讓他學會遵守規則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父母耐心反覆地提醒。要讓他理解規則,比如說“飯前洗手”要告訴他原因,讓他理解,然後漸漸學會這個規則。
-
4 # 海鄰里圖書館
您所說的情況,對回答者來說,其實資訊是不足夠的。等於做數學題的時候發現條件不足。
做如下前提假設:
1 您說的兒子有些叛逆了,是指兒子開始不聽話了。
2 您在問兒子的問題時,提到女兒,那麼很可能是您(至少在潛意識裡)認為兒子的“叛逆”,與女兒是有關聯的。
下面的建議基於您的問題和上述兩個假設的前提:
1 請反省在女兒出生後,對待兒子的態度有沒有發生變化。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心理上來說,本來聽話的孩子開始不聽話,有一種可能性是感覺自己受到冷落。因此透過“叛逆”來引起家長的關注,某種程度上屬於“撒嬌”的行為。
2 孩子不聽話,請首先反省您的“話”是否大部分合理。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慢慢產生自主判斷對錯的意識。您應該相信,家長未必全對,孩子未必全錯。“以德服人”才是王道。
3 試一下“三分之一理論”。
這個理論是指,無論孩子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滿足三分之一。滿足率高了孩子必然任性,低了則容易挫敗及不自信。當然,如果令郎每天十次要求出去砍人,不可教條。
4 請重視規則的建立。
跟孩子達成共識:規則的重要一部分就是,當你違反它,你就必須因此受到懲罰。這懲罰可以是體罰。注意,第一,體罰不在於輕重,而在於不可避免。第二,體罰的時機非常重要,當時犯錯,即時捱揍。
聖母黨請出門左轉。教育的底層邏輯是強制。強制的邏輯是你爸還能打得過你。
海林裡圖書館,關注少兒教育及成長,期待與您一起探討。
回覆列表
大概每個孩子都會多多少少的有些叛逆心理吧,孩子叛逆期是最讓家長頭疼的,想管又不知道怎麼管,而且叛逆期的孩子也不喜歡被人管束。老師和家長的教導,他們也根本是左耳進右耳出,有時候忍不住了,還會頂撞師長。
叛逆期的孩子,最喜歡的大概就是和家長唱反調,你讓我做什麼,我偏不,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我行我素的態度讓家長們倍感心酸。重要的是,叛逆時期的孩子遇到困難時不會向別人求助,他們覺得求助別人是一件讓自己看起來很無能的事情,他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困難,總認為自己可以解決一切。
要樹立正確的觀點,愛孩子但不溺愛孩子,嚴厲不要過度,管束不要管死,放手也要放到正道上。不要溺愛、放棄、嚴懲孩子,要幫孩子建造一個非常和諧的生長環境。
注意每一件小事帶給孩子的影響,孩子的成長需要極富親和性的環境,需要從小的時候入手,經過長期的努力來完成,親和性家庭環境的形成,不需要得喋喋不休的說教,只需要從關心孩子的每一件小事開始,讓孩子在家長的關懷中儘早的獲得自主生活能力,而不是包辦孩子的生活。
叛逆時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長給他營造一種氛圍,這種氛圍需要和諧友愛、充滿公平,這樣孩子會願意接受家長的教育,其次,當老師和家長們各抒己見的時候,孩子會分辨不清要聽誰的,所以家長和老師們的方向要統一,孩子才會明白什麼是對什麼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