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rainwhispers
-
2 # 白希文
因為奢侈品的品牌溢價來自於線下
1、雖然現在也有很多奢侈品紛紛開了電商頁面,但奢侈品的真正大本營依舊來自店鋪。因為奢侈品之所以奢侈,並非僅僅是材料奢華,更多的來自於自身的品牌溢價。所謂品牌溢價,就是超出產品本身正常價值的價格,來自他的品牌價值。
2、大多數消費級奢侈品,比如箱包、衣帽、香水之類的產品,其用料、成本,甚至產地都並不奢華,但因為品牌的力量使得它的價格高於同等水平的一般品牌,那麼這部分價格就要體現線上下店面和服務方面。
3、比如:ZARA就不是奢侈品,進店如同進入超市一樣,選擇自己喜歡的衣服試好了去前臺結賬就行,幾乎沒有什麼服務可言。但如果進入LV,就要保障一對一的服務,全稱都有服務員協助你挑選和購物,這種服務往往會出現“客源限流”的狀況。而這種服務自然也會讓客人感覺的尊貴感,願意在這種店享受尊貴服務,當然要付出更多的錢。
4、但電子商務完全沒有任何特別尊貴的服務可言,奢侈品即使開網店,也是讓更多人看到最新款和打折款是哪些,價格不會比店頭便宜,方便更多人能夠不到店就能購物,但感受實際上已經打折了。
-
3 # COSER
奢侈品排斥電子商務,是因為其產品特性與消費人群的定位。奢侈品作為高階消費人群,與電子商務平臺普惠百姓的銷售意識有一定的衝突。
電子商務出現之初,宣揚的是透過網路平臺透明資訊化,對接廠家與消費者,摒棄傳統零售的多層中間環節,以達到廠家薄利多銷,顧客物美價廉。這與奢侈品消費人群高消費,重體驗,講排場的消費心理需求相違背。
奢侈品追求的是高貴和逼格。價Grand SantaFe貴,逼Grand SantaFe高。另外,奢侈品還有一個屬性是尊貴 的使用者體驗。裁剪精良的服飾和箱包繁複精美的做工只有實體店才能真實地觸控到。想象一下,在網上花了上萬元下的訂單,被紙盒和塑膠布裹得和淘寶原單毫無二 致,被一個快遞小哥騎著車送來,這畫面太美不敢看。
從基因上看,網際網路和奢侈品的理念是相反的。至於網際網路和奢侈品能不能完美結合,趙宇彤認為服務和高質量的使用者體驗是目前奢侈品電商需要提升的地方。
然而,具有多年品牌整合營銷經驗的上海動聯文化俞巍勇認為,畢竟網際網路是時代的浪潮,再時尚大牌高社會地位的消費者也不會拒絕網路。所以近期一直猶豫甚至排斥這種銷售渠道的奢侈品大鱷們似乎看到了未來該走的路。上海動聯文化俞巍勇認為“高質量的使用者體驗並不是完全做不到。奢侈品電商有自己的養護體系。而且真正做得好的服務其實是線上有服務。除了線下至尊享受的體驗,還要讓使用者在有需求時可以隨時找到充足的貨源,而不是說必須到店裡才能享受服務。”
-
4 # 崔崔減肥記事
奢侈品排斥電子商務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我們應該用逆反的思維來看待這個問。
我們應該先問為什麼奢侈品不入駐電子商務?這樣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其原因的了。
1、奢侈品由來。
它需要的不僅僅是品質、文化、精神。一件奢侈品因其高昂的價格,如要在市場上站穩腳根,得到消費者的認可。不僅是需要對其品質的驗證,還是時間的積累。現在縱觀世上的奢侈品,那個品牌沒有悠久的歷史。而時間不同於商品的品質,可以被提高,它是過了就過了。所以做為品牌而言,是十分注重自己品牌的,一點點的失誤都有毀了自己。所以不能失誤,有時候寧可不,也不做冒險的事情。
2、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其本質也就是一個賣貨的渠道而已,只是這個渠道是在網路。電子商務從誕生到今天,不過就10來年的時間,雖然說現在很多人都接受了電子商務。但做為大眾來說這也僅僅是限於購買的商品價值不高而已,如果真讓你買一個包包要幾萬塊,選擇在網上買的時候,你是不是很擔心?所以說,電子商務還沒到人們的根本心裡。
現在看來,奢侈品不入駐電子商務只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他需要的是電子商務成長起來後,讓大眾都能接受的情況下,他才會入駐電子商務。即使入駐,奢侈品的價值與價格都不會變動。
以上為個人觀點,同意我的就贊。
-
5 # 瀋陽天生吃貨
2月18日,主營奢侈品和時尚產品的電商網站珍品網上線了一個銷售奧迪汽車的頻道,以奧迪中國公司官方授權的形式折扣銷售奧迪全系汽車。
在大約一週的時間裡,他們總共賣掉了兩輛車,但銷售數量並不是珍品網副Quattroporte周聖凱最為關心的,接下來這家網站還計劃增加高階家居和戶外品類的產品。“中國消費者正在電商上接受和嘗試購買越來越貴的產品,並且現在是真的有一批奢侈品消費者已經符合奢侈品電商的消費層級了。而我們的難度就是怎麼去找這部分人。”周聖凱說。而拓展品類也是他們獲取和留存使用者的一種嘗試。
在周聖凱看來,那些在2008年到2011年之間紛紛出現的奢侈品電商並沒有找到一個對的時機。而更為關鍵的是,他們所採用的傳統電商追求規模迅速擴張的思路,與謹慎的品牌方和慢熱的消費者沒有走到一起。
珍品網創立的2011年大概是奢侈品電商最後的“好時光”。從2008年開始,銀泰網、走秀網、第五大道、佳品網、尚品網、聚尚網、優眾網等一系列名稱相似,主打奢侈品網購或者高階精品網購的電商網站陸續上線,網易尚品、新浪奢侈品頻道、京東360TOP等綜合性門戶或電商也開闢了奢侈品頻道。
除了創業者紛紛進入這個領域外,“奢侈品電商”的概念也一度吸引了眾多來自風投的資金。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的統計資料,2010年至2011年的兩年間,中國股權投資市場上已經披露的與珠寶、包飾、服飾等奢侈品相關的電子商務網站投資事件共發生23筆,披露資金數額的21筆投資總額達到了5.29億美元。
但情勢在2011年年底急轉直下。不少網站開始不斷接到售賣假貨的投訴,奢侈品品牌商也宣稱要起訴一些非正規進貨的網站,而呼哈網、網易尚品、走秀網、尚品網等接連傳出創始人離職、關閉、大規模裁員等訊息。整個2012年,國內奢侈品電商融資案例總數明顯下滑。
而為了緩解消費者對商品真偽的疑慮,多數奢侈品電商開始爭奪市場上少數願意開放品牌授權的品牌,這場通常需要以網站保底銷量承諾為代價的爭奪戰拖垮了幾家網站,也因為搶不到高階品牌資源,導致了一些網站向中低端市場轉型。
比如,曾經一度也在這個行列的唯品會現在已經不再被同行們認為是奢侈品電商。在品牌爭奪中沒有拿到一線品牌授權的唯品會,很快將重心轉移到中低端品牌,之後其客單價跌至200元以內,但這對它來說卻是“因禍得福”,不僅成功地在納斯達克上市,而且隨著銷售額的增加和獨特的模式,股票非常受投資者追捧。而走秀網在2012年經歷了裁員以及關閉北京、上海分公司後,轉而與eBay合作轉銷海外產品,但也沒有將其帶回奢侈品網購的主流市場,客單價在400元左右。
“在三四年前,中國的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整體消費都還不成熟,與傳統商品不一樣,他們對貨品的真假、質量以及服務都存在很多不信任,這就不是你打個廣告告訴他們我在這裡就能把市場拉起來的。而且當時奢侈品的供應鏈體系也沒有成熟,企業喊著要快速發展,但貨品卻跟不上。”周聖凱對《第一財經週刊》說,“當市場不成熟的時候,你想做十個億的規模就是很難的。”
規模,是自2008年奢侈品電商行業出現之後,就一直困擾所有參與者的一個問題。與傳統電商在銷售規模上的幾何級增長相比,奢侈品電商的業績增長並不能如此迅速,還會很早就碰到天花板。
“不可否認市場在成長,但奢侈品電商的受眾體依然是很小的,你要是打不到那群有錢的消費者就會很難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風險投資經理告訴《第一財經週刊》,考慮到市場規模和奢侈品電商會在供貨渠道上面臨的風險,他所在的機構還沒有出手投資這類專案的計劃。
“奢侈品電商普遍無法做大的原因是貨品來源不穩定,高階品質的保證也無法實現。”時尚電商魅力惠集團首席財務官、中國區營運長史習羽說。魅力惠是目前少數仍然以閃購模式在做奢侈品的公司之一,依靠品牌授權或者國內經銷商供應庫存,再以限時折扣的方式銷售出去。
而2010年成立的銀泰網的CEO林琛不太願意將自己歸類為單純的奢侈品電商—儘管他的一些同行還這樣定義這家屬於銀泰商業集團的電商網站。2013年,銀泰網的7億銷售額中,來自知名品類產品的銷售額佔到了40%,這部分的客單價在2000元左右,而全網的客單價在500元左右。
“奢侈品是我們塑造差異化的一種手段,但我們並不會把大部分的銷售企圖放在這裡。”林琛說。對於這家將目標消費者定位為25至35歲年輕女性的電商網站,奢侈品是一個用來吸引這些目標消費者的概念。“真正符合我們目標的是那些習慣在商場裡逛和消費的顧客,我們想要的並不是那些在淘寶上花200元錢的小女孩。”
在2010年創辦初期,銀泰網也走過用大規模網路廣告推廣和低折扣促銷的方式去吸引流量。這使得他們的早期使用者與天貓的使用者更相似,類似綾致集團旗下的ONLY、VERO MODA這類品牌的銷售額在銀泰網中佔到很大的比重。
2013年,受整體環境影響,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奢侈品銷售增長速度都開始放緩
“但我們的目標是要能成為一個與銀泰商業集團的線下資源打通的線上渠道,這樣的使用者層次是沒有辦法之後再做打通的。”林琛說。再加上網際網路上的流量獲取成本越來越高,他們從2012年下半年起就逐漸減少了很多促銷和廣告等高成本的營銷方式,試圖慢慢將使用者群體扭轉過來。
同時,銀泰網開始增加對名品品類的強調。你會在去年“雙11”期間看到銀泰網在寫字樓和公寓投放的電梯廣告,這個密集地羅列了上百個在售品牌的廣告設計似乎有點矯枉過正,但也讓不少人地留下了銀泰網在銷售高階商品的印象—雖然並不完全是這樣。
線下實體店也是他們想要更多地接觸目標消費者的方法之一。目前他們已經在銀泰商業集團旗下的商場中開設了5家“IM名品集合店”,除了展示和銷售部分銀泰網上的同款產品外,店員還會拿著iPad引導顧客去線上消費。銀泰網目前已經將貨品的線上銷售與IM精品店的線下渠道打通,這些線下店還承擔著多元化產品銷售渠道的功能。在過去一年中,這5家店的銷售額大約佔到了銀泰網整體銷售額的5%。此外他們設在天貓上的店鋪也承擔著一定的分銷功能。
由於銀泰商業集團中的百貨和購物中心形態的商場並不具有自營模式的銷售渠道,目前銀泰網的貨品採購都是獨立於商場系統進行的,並且需要獨自承擔庫存的壓力。“庫存管理是電商獲利最重要的地方,而增加渠道的多元效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庫存的問題。”在林琛的計劃中,接下來一年還要上線一個與海外採買相關的專案,來減少供應鏈的響應時間,同時增加10家線下實體店。而銀泰商業集團給出的時間表,是需要在2015年實現盈利。
銀泰網曾經一度被認為是奢侈品電商中最有機會站穩腳跟的一家。在當時激烈的貨源爭奪中,它可以依靠銀泰集團的品牌更容易地獲得品牌商或代理商的信任,這就解決了當時大部分奢侈品電商最為苦惱的貨源問題。但現在看來,這樣的判斷也略顯幼稚。
“真正的奢侈品電商是要盡力迴避規模化的。目前市場上還沒有足夠的容量來養活一家平臺型的奢侈品電商公司,這主要是供應端的問題,比如你要依靠Prada那樣級別的品牌做到十億規模幾乎是不可能的。”林琛說。
另外一家主營二手奢侈品的網站寺庫宣稱自己在去年完成了接近十億的銷售額,這比他們上一年的業績增加了近一倍。其中,來自於二手奢侈品的交易佔到了30%多,新品奢侈品的銷售佔比接近70%。
從2008年上線到2012年年初,寺庫的業務基本都完全聚焦在二手奢侈品交易上,透過每單業務中大約10%的抽成來獲取收益。這為他們早在奢侈品電商們還在焦慮找不到貨源找不到顧客的時候,就開始積累起一些頗為資深和成熟的奢侈品消費者。
“在五六年前,只有手上存有大量奢侈品的消費者才會來寄賣,也只有那些真正對奢侈品有深入瞭解的人才敢買二手奢侈品。這些成熟的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消費在當時就比其他人更理性。”寺庫副Quattroporte宋玉偉對《第一財經週刊》說,透過線下實體店、沙龍以及線上的交流,寺庫在最初的4年裡積累了不少精確符合奢侈品電商目標的消費者。
這也成為他們在2012年參與到奢侈品電商對品牌資源爭奪時的籌碼。按照宋玉偉的說法,當時他們開始引入奢侈品新品的銷售,更多是出於增強使用者黏性的想法。“當用戶在二手奢侈品買賣之外,出現了購買新品的需求,但你不能提供的時候,這些辛辛苦苦培養了三年的使用者很輕鬆地就會把你拋棄。”這讓他們決定去尋找一些品牌合作的機會。
“在進入奢侈品新品市場後,我們才意識到,以前我們做的二手寄賣生意是奢侈品流通領域最低端、利潤率最低的環節。透過品牌和代理商的合作銷售新品,可以讓我們上升到一個利潤更高的上游環節。”在宋玉偉看來,原來他們做的二手生意不需要高額的前期投入,門檻太低,而介入新品銷售,他們就進入了一個可以談規模的領域。更何況他們手中的使用者群體被品牌商和代理渠道商看中,這還成為了一項競爭優勢。寺庫在2013年進入了奢侈品電商的領域,並將這個利潤更高的業務作為未來的主要方向。而這種由二手交易轉向新品銷售的模式又很快在內部進行了複製。
在去年聖誕節期間寺庫舉辦的一場叫做“嘉年華”的促銷活動中,這家奢侈品電商宣稱獲得了180輛豪華車和一架私人飛機的訂單,而其他傳統奢侈品的銷售額達到了1億元。
但在這場標註了“全場2.55折起”的活動之後,寺庫的客單價被拉低了不少—線上客單價從6000元左右下降到了4000元,線下會所的客單價也從1.4萬元下降到了1.2萬元。“嘉年華更多地也是為了拉攏新使用者。我們以前不斷地在吃老使用者,希望他們幫我們做口碑營銷,但他們的作用畢竟有限,沒法一直放大。”宋玉偉說,寺庫2013年在市場推廣上的費用達到了數千萬元,並計劃在今年繼續增加。這家在2011年就宣佈盈利的公司,在去年仍然保持微利狀態。
珍品網堅持從老使用者的重複購買中獲取1/3的銷售額,去年的銷售額為1.1億元,比上一年增長了四倍,並且已經基本實現了盈虧平衡。按照周聖凱的說法,珍品網目前在市場費用、人員規模和運營成本的控制上相對之前更為嚴格。“奢侈品電商現在內部和資本的損耗非常嚴重。現在投資人看奢侈品電商也更側重專案的健康指數,關注長投入,期望短期內獲利的人也少了。”
但是,這個行業在所有故事都講完之後,每年100%甚至更高的銷售增長速度已經無法再吸引VC的目光了,它們只能謹慎地運營公司,努力保持盈虧平衡,等待下一個機會。
“我們現在去看奢侈品電商的專案,會更關注創業團隊對品牌渠道的把控能力,他們需要知道什麼樣的產品賣得掉,產品要從什麼地方來。另外他們畢竟是網際網路的平臺,他們要有很強的網際網路基因,懂得怎麼運作網際網路電商,能夠在很多人中精準地找到目標人群,這是最基本的網際網路運營能力。未來在貨源上各家可能還是會有些競爭,但慢慢會拉開差距。”光速安振中國創業投資基金合夥人韓彥說。
這家公司曾投資了2010年創辦的奢侈品電商優眾網,而這家公司最後一次融資是在2012年3月,那幾乎是這個領域最後被追捧的時光。
-
6 # A-feng
真正有錢人基本不用電子商務。 開車從泉州去廣東再去香港買東西散心購物的人多的是。 那種買東西不看價格的感覺。哎。
-
7 # 嗝屁鏟屎官
來自Boston Consulting的資料,目前中國奢侈品的線上銷售規模僅佔到其整體銷售的3%,而在美國這一比例為12%;儘管預計到2015年整個中國的線上銷售規模將達到3600億美元,但是奢侈品這塊的比例依然很小;中國的奢侈品電商仍處於起步階段,卻已經面臨重重困境。
研究公司Forrester Research觀點:儘管中國的線上購物市場規模發展迅速,奢侈品線上銷售發展也很迅速,但是還有一些因素在阻礙中國奢侈品線上銷售的發展;這些因素包括:對仿冒品的擔心、尊貴購物體驗缺失、價格;
能夠預先看到的挑戰是價格。中國的電商習慣打價格戰,對商品進行了打折銷售。而那些提供全價銷售的線上零售商很難吸引使用者的眼球;而那些有能力出國旅遊和購物的華人則可以在國外購買到同樣但價格便宜了很多的商品。淘寶裡的海外代購服務規模預計也將達到31億美元;而且購買奢侈品的消費人群大多對價格不敏感,折扣會損害品牌的價值。
奢侈品非常關注自己的品牌形象,他們並不希望自己的品牌與一些低成本賣家的商品競爭,大牌與快時尚一起賣會模糊“奢侈品概念”。他們希望自己的品牌依然有自己的認知度;
-
8 # 維尼貓
我覺得本身問題就是個坑。奢侈品並沒有排斥電子商務。奢侈品所做的電子商務,是透過網際網路,讓更多的不知道不了解沒接觸過奢侈品的人,瞭解到這個奢侈品。它不是透過網路來讓自己的商品變的廉價。電商其實有兩方面的優勢,一是能使商品變得便宜,二是能增加商品的銷售渠道和宣傳渠道。奢侈品走的正是第二條路線。
不存在奢侈品排斥電子商務的說法。而且可能會越來越重視電商的渠道。
本人觀點。
-
9 # 時尚Vplus
你這個問題就現在形式而言,是不成立的。現在電子商務已成為各大奢侈品牌兵家必爭之地。Gucci和LV最近先後推出了中國官網線上選購服務,雖不具備價格優勢,但也是開始了電子商務的第一步。另外,國際奢侈品牌還重視網路紅人、KOL的帶貨力量,GIVENCHY本月的新品發售就聯合知名時尚博主gogoboi個人線上電商平臺同步發售。發售產品的銷量及銷售速度就能很好佐證,為什麼奢侈品牌開始競相重視電子商務及KOL們了。
此外,新媒體營銷也是各大品牌的必要轉型模式。特別是千禧一代成為了各品牌消費重點爭取物件,打好新戰場的攻防戰似乎是各品牌現階段的首要任務。YSL口紅之前運用話題營銷的手段,成功打響中國市場的案例表明這種趨勢的必然性。
-
10 # 京東大資料研究院
首先,奢侈品並不排斥電子商務。
雖然相比其他一般消費品,奢侈品的電商化轉化比較慢,但是目前已經有Burberry 、愛馬仕(Hermes) 、 Armani 、 Zenith、施華洛世奇、Vertu 、 Chopard蕭邦等大量國際奢侈品牌進駐電商渠道。
京東去年與歐美知名奢侈品電商平臺Farfetch達成戰略合作,並向Farfetch大手筆投資3.97億美元成為其最大的股東。藉助於京東推出的“京尊達”高階配送服務,來加強Farfetch的服務體驗。
我們看到國外奢侈品巨頭正在由線下迅速轉到線上電商渠道,也有奢侈品網購市場環境變化的因素:
1.加速增長的消費意願
從上圖中那個可以看出,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個,消費者的消費意願持續走高。
2.更多人將邁進高收入群體
根據《經濟學人》雜誌的資料顯示,高收入人群將會越來越多,預計2030年高收入和中高收入群體的佔比將達到35%,這將大幅度帶動中國消費力的提高,尤其會促進高階消費品的強勁增長。
3.消費者的奢侈品網購意願不斷增強
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消費者表示願意增加奢侈品的花費。網購奢侈品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收入提升,消費升級,消費水平更高
品位提升,更能欣賞奢侈品的美
整體大眾奢侈品購買氛圍的帶動
購買渠道、資訊渠道更豐富,刺激消費
綜合以上因素,使得線上奢侈品銷量和購買人次持續走高,品類持續延展。
以京東平臺為例,奢侈品的年銷售額逐年穩步增長
購買人次也逐年遞增
不斷向各品類延伸
所以,對奢侈品品牌商來說,
線上開店是大勢所趨:各類奢侈品品牌都在開拓和發展線上渠道,是大趨勢,各大品牌都在跟進發展 。
意義大於效果:儘管當前線上消費量佔比較低,同時線上渠道在體驗方面有天然弊端,但作為一個視窗會一直存在 。
市場擴張:線上渠道可以幫助品牌商下探到更低線的城市,觸及更多人群,節省開店成本。
-
11 # 值哆少
奢侈品牌都是相當有歷史的,有的可以說是傳承百年的企業。每個品牌成為奢侈品的原因不一樣,最典型的Louis Vuitton和Dior,它們是因為做工精緻,LV的旅行箱子不用多說,做功之精緻,不愧是當年為皇家幹活的。Dior的高訂禮服,也全是師傅一針一針縫製,從布料開始。後來的奢侈品的誕生,主要是因為設計獨到和品牌故事,比如Chanel,就是典型的品牌故事和對時尚的引領而發展起來的。Burberry是因為品牌自己的獨有特色,再加上英國皇室對其的鐘愛,慢慢發展起來的。
當然,奢侈品這麼昂貴,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產品好,設計好或者是什麼限量版的原因。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服務。客戶在購物的過程中,能感受的個人定製的,高階的服務。這也其實是奢侈品牌的另一個賣點,就是 尊貴感!在歐洲,使用者購買了一個奢侈品,都會享受一系列尊享服務,且購買完成後門店都會進行追蹤,固定對使用者進行電話或郵件信件拜訪。
所以大的奢侈品牌很排斥電子商務。就是因為這會將其與快消品放在同一類,無非就是貴點,長時間看會影響其品牌溢價。而且國內的奢侈品牌店,BA都是一副很不搭理的感覺,讓很多消費者很失望,也逐漸失去了對服務一項的要求。如今的奢侈品的存在,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身份地位的象徵,而並不是自己的感受體驗。再加之各大電商平臺的發展,使得門店失去了有利地位。退一萬步說,如果沒有高階的服務,無非就是一個牌子貨。論產品質量,甚至都沒有A貨強(懂得知道是哪個品牌)。還是如今浮躁功利的社會,為奢侈品在中國贏的了很大一片市場。
-
12 # 雅朵
奢侈品並不是排斥電子商務,而是排斥透過電子商務渠道進行常態銷售。
奢侈品牌的核心特徵是“奢侈”。
將奢侈融入到商品當中會出現兩種特點。
1.價格高昂。產品具有極高的品牌溢價。
2.消費者小眾。奢侈品的消費者更希望自己是獨一無二的那一個。
這兩種特點則決定了奢侈品絕對不會將大眾作為自己的目標受眾。因為大眾不希望自己買到有極高溢價的產品。同時大眾也不在乎自己所購買的東西是不是獨一無二。(或者說哪怕心理希望自己得到獨一無二的產品,但是兜裡的錢也不允許。)
所以說,奢侈品天生就不是用來賣給大眾的。而電子商務平臺的出現就是為了滿足大眾的需求。無論是減少了中間商的差價,還是讓大眾能夠看到更多的商品。這些都是為大多數人服務。所以說,奢侈品和電子商務平臺天生不是服務一個客戶群體的。
有句話說的很好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但是這裡要解釋下為什麼現在很多看起來很貴的產品會透過電子商務平臺進行售賣。
為什麼氪金?
因為氪金後可以虐普通免費使用者啊!
免費使用者只是氪金玩家的遊戲體驗而已啊!懂了吧。
你買不起。但你可以知道這個牌子很貴啊!
以後你見到背這個牌子包包的人你會很眼熱啊!
背這個包包的人會知道你們這些人都買不起她背的包,於是心裡很爽啊!
這就是客戶體驗啊!
反正你買不起。那不如讓你成為買得起的那些人的客戶體驗啊!同理。為什麼大多數奢侈品牌的廣告都是大大的一個LOGO而不是什麼這個含義那個內涵啊。
因為這樣才能最簡單粗暴的告訴大眾——你們買不起!但是一定要仰視那些買得起這些東西的人!
同時也簡單粗暴的告訴金主們——我們都已經這樣炫耀這個牌子了,你還不趕緊再買一個加深一下自己的優越感?
所以說,什麼七夕禮物,什麼春節禮物。就是單純的培養大眾仰視品牌的習慣。
順便一說,迪 奧不算老牌子,說是一個完全的奢侈品品牌有點小勉強了。
個人電腦網頁時代,奢侈品牌排斥網路,一般不太願意將自己的產品進行電子商務售賣。但是現在先有微信的寶馬廣告,後有Dior的微信七夕手袋售賣。奢侈品們怎麼又突然接受了電子商務呢?
回覆列表
奢侈品並沒有排斥電子商務好嗎,這幾年電子商務是大趨勢,連Chanel、Dior 現在也逐漸在官網賣美妝手錶珠寶了。沒有做電子商務的品牌真的不多了。愛馬仕、Celine、Chloe等一些法國牌子算是為數不多不做電子商務的。但官網也列出各種款式和價格了,只是沒開通online shopping這個渠道,不算是純粹的“不做電子商務”。
如果你覺得沒有online shopping 就代表排斥電子商務,那可以這樣解釋:
奢侈品想給你全方位的體驗,現在像Hermes、Gucci、Chanel這樣的boutiques不僅限於賣商品,還會透過店鋪的裝潢、佈置和服務把品牌理念傳達給你。你如果是會員的話應該有過這樣的體驗:進去之後被店員介紹很多新款、店員會端上熱騰騰的咖啡而盛咖啡的也是精緻有來頭的瓷器品牌。店員會根據你的身材為你推薦合適的衣服。你可以拿店裡的lookbook慢慢研究。這樣逛下來你會發現,自己收穫的不僅是一件商品,而是全方位的奢侈體驗。
2. 再者,奢侈品不想讓自己的東西easily reachable and available。也是一種飢餓營銷的策略。“太容易得到”往往會讓品牌貶值。把想買東西的人集中到店裡,那種門庭若市的熱鬧感其實會吸引更多潛在顧客。去比弗利山莊看看Chanel、Hermes人仰馬翻的樣子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