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翁已白頭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人的好壞跟年齡無關,人的好壞跟他(她)的人品、道理觀有關。人品差的人幼時稱熊孩子,年輕時稱人渣,年老時稱倚老賣老。所以,只要人類不滅亡,壞人永遠都存在於這個社會,無論我們再怎麼討厭憎惡壞人,但我們這輩子必定跟壞人終身相伴。

  • 2 # 特別關心

    那天在樓下停車場遇到三個六十多歲的在拉了三個椅子擋著門口,我說麻煩三位老人家讓一下,有一個看我一眼頭就向一邊歪開,另外兩個玩手機當作沒聽見,等我車快要碰到椅子的時候全都跳起來罵娘了,說現在的年輕人一點都不懂事,見到人只知道說請,連老師傅三個字都捨不得帶上,非得讓我下車道歉,這還不是最主要的,才下車他們吼一聲,三條狼狗就跑出來了,朝我不停的叫,差點就要咬了,嚇我一身冷汗,趕緊連著道歉好幾次(三位老師傅,剛才實在不好意思)!去TMD!過了好幾天還是想弄死那幾條MDZZ

  • 3 # 只看經典之作

    尊老愛幼是做人的品德和傳統,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是一種覺悟,使我們懂得珍惜老人。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是全社會必備的美德,喪失這個美德就會遭社會的唾棄。但這句話下句是老而不死是為賊,這段話有意思是說人老了能給年輕人鼓勵奉獻社會就是寶!而處處脫脫類找事的老人就是為賊。每個人都是從年輕過來,經過前半人生的經歷,大多數經過歲月的洗禮己看透人生學會如何處理自己的身邊事,對待身邊人。可是有一部人確從自己人生開始就違背做人原則,到了老人的年齡反而更依老買老上曝光出太多扶老人被訛詐,老人在公交車上強坐女孩腿上,公交過站老人強搶方向盤,廣場舞大媽擾民強詞奪理,更有在公交上摔倒賴上讓座小孩的無恥事情,等等這些負能量的新聞,為道德淪喪推波助瀾,當有些媒體大聲把“為老不尊”的怨言喊出來,並且贏得很多人的廣泛響應,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見,除了認為不可對老人一概而論,此外,這些人也認為,只要是老人,都值得尊敬。《人民日報》也忍不住發聲:“報道中的訛人老人,相較於2億多老人來說,量級上微乎其微。僅憑媒體報道的案例,不能得出老人整體素質下滑的結論。很多華人的記憶中,談到老年人一般都代表著處事講規矩,待人有禮貌,把品行看得很重。年長的人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高聲喧譁,他們理直氣壯地制止小孩子們扔石子、砸玻璃、打路燈,更不準打架罵街;他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喝有喝相,因此也以身作則地說,吃飯不該趴著歪著,吃東西不能出聲,夾菜更不要如雞頭啄米,立時挺胸抬頭,坐時身板端正。然而,到了最近幾年,情形又大不相同了。吐痰、吵架、罵街、打赤膊、不排隊、高聲喧譁、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橫道,長者的數量在增多;將救人誣為撞人的,也是一把年紀;在城市裡的小區門口,總看見有人白髮皤然,卻雙手抓住樹幹來回晃悠,自稱鍛鍊。老人變“壞”歸咎於社會發展。不少人開始懷念過去,懷念過去的老年人是多麼有教養,多麼講道理,懷念過去的社會是多麼的“平靜與安詳”,不似現在這般“赤裸裸”老人變“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成長時期他們的生活、經歷已經所接受的教育,而把責任推給他們成年後的社會開放,顯然是不公平的。中國傳統的尊老和孝道,也是有條件的,就是老人要象個老人的樣子,不然不但得不到尊重,還給痛罵“老而不死”。很多時候人的價值觀和處事方式是難以更改的,更何況六七十歲的老年人,所以,有些問題也只能交由時間來解決。

  • 4 # 甘霖即梅花

    謝邀!一個人成為壞人,家庭成長的環境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小孩家長不嚴加管教,小孩很容易跟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跡在一起,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所謂‘’近墨者黑‘’就是這個道理。在我所熟悉的人當中,有這麼一對中年夫婦,年輕時都愛好搓麻將,結果男人因為搓麻將成為一名罪犯。女人不僅不吸取教訓,還終日以搓麻將為生,最終企業將她開除。這樣的家庭,小孩當然放縱自流,十幾歲就學會了偷東西,被勞教五年。勞教出來後,又不務正業,為了迅速賺到錢,動起了歪老筋,當起了‘’老賴‘’,屢次被法院傳喚還錢。這樣的家庭在人們的眼裡無疑都是‘’不成器‘’。如果這個例子,家庭的人在人們的眼裡是‘’壞人‘’,那麼家庭的環境、教育顯得多麼的重要!壞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壞人,所謂的壞人有一個變壞的因素和一個變壞的過程。

  • 5 # 十里長亭26

    很難評論人的好與壞,淪落為壞人有很多因素,社會上的小偷,詐騙犯他們是明碼標價的壞人,引起社會的強烈不滿和憤恨。而有些道貌岸然的所謂正人君子,做官做到副國級,正部級,在他沒有出事之前,你敢說他是壞人,但壞人的本性是一樣的,都是想不勞而獲,一個字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些人總要將現在的教育(老師)與20幾年前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