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說教育者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是讓學生獲得取得知識的方法、方式和終身學習的興趣?……
4
回覆列表
  • 1 # 偉文

    人類已經跨入資訊時代,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不斷加快,一個終身教育的學習化社會正在形成,重知識的傳遞而輕思想的傳遞的教育,顯然很難適應時代的變化。

    從知識更新速度看,據報道,在資訊時代,知識每四年更新一次,相當於一個本科生從大一到大四的過程,死學知識已無此必要。 從知識的形成過程看,我們可以將知識分為書本知識(間接知識)和實踐知識(直接知識)。學生在學校接受多的是書本知識,缺乏的是大量的實踐知識。

    重書本知識而輕思想的傳遞,導致學生走出校門後“高分低能”,百無一用——這也是時下大學生難找工作的一個原因吧。

    情況嚴重的,如魯迅先生筆下的孔乙己,滿腹“茴香豆的茴字有四種寫法”,有什麼用呢? 從人的生命看,短暫的人生與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相比,尋求知識的力量畢竟有限。在21世紀的今天,千呼萬喚的知識經濟已見端倪,我們會發現,社會上許許多多的成功人士卻並非是“學富五車”的人。 迪卡爾曾說:做一根會思想的蘆葦。在資訊時代,創新的思想才是力量。 多數優秀企業在招聘過程中更看重學生的思維能力,對於公司來說,思維力就是創造力,就是財富。知識經濟時代,取巨大成就的往往不是那些死腦筋只知道學習的優等生,而是具有超強思維能力的人才。 許多年來,我們一直宣揚知識就是力量。從客觀效果來看,這句口號有很大的誤導。人真正的力量並不只是來自於對現成知識的掌握,而是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尤其在電腦日益普及,電腦速度越來越快,記憶容量越來越大情況下,沒有思考能力,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只能成為被電腦支配的奴工。 據說世界上有兩個民族最重視下一代教育,一是華人,一是猶太人。全球猶太人加起來的總人口只有兩千多萬。近現代以來,無論人文科學領域還是自然科學領域以及經濟商業領域,猶太人所取得的成就都是極其驚人的,光是諾貝爾獎,猶太人就佔據了長長的名單。

    同樣重視下一代教育,猶太人為什麼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 猶太人在培養孩子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更重視把握知識背後的智慧。知識充其量只是工具,是死東西。前人怎麼創造出這工具的,背後的智慧才是最值得吸取和掌握的。猶太教育重視透過對知識的學習,啟發學生思考知識背後的東西,以此來領悟和體會到知識背後的學問和智慧。 因此,猶太家長最重視的是孩子的提問和思考能力,當孩子放學回家,家長通常問的是:“你今天舉手提問了嗎?”而不是中國家長關心的什麼“你今天考試得了多少分?”。 這也就是已經說過無數次的啟發式教育和灌輸式教育的區別。啟發式教育開啟的是思考能力的培養,灌輸式充其量只能培養出記憶力。  當我們的教育開始重視教育者的首要任務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思想的傳遞,國家有幸,民族有幸!

  • 2 # 金童希瑞

    學習教科書的目的是為了創新。

    盡信書不如無書。科學是發展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深入實踐一線,活學活用,透過質疑批判,才會進行創新。

  • 3 # 何要臻

    因為思想指導一切,思想決定一切,思想改變了解放了,才能實事求是、勇往直前。才能找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端正問題,解決事情。

  • 4 # 教資有話說

    教育是培養人的藝術。教育的目的是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修養、素質、審美能力等,讓孩子可以領略世界美好,愛上生活,愛上藝術。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獨特的感悟與認知。孩子的認知一旦形成就可以自行學習,探討世間奧秘,知識對於他們而言只是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門。所以說,培養孩子的思想的傳遞高於知識的船體。

  • 5 # 周國慶v

    從民企企業角度說說老師。

    老師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啟發智慧實現的開啟者、陪伴者、鼓勵者。適應企業的需要,現在的高職院校都在嘗試產教融合,雙師型老師。

    企業界有這麼個笑話,某民企老總說,讀完了EMBA,我也終於把企業做倒閉了。然而過去的10年,這個現象已經不是笑話,而是大部分民企老總面臨的問題,人民日報甚至點名批評陳安之的雞湯。

    從人的成長來說,“知道了,去做了,做過了,做對了”,結果了!經歷了這麼一個過程,真正可以從一個理念轉化為結果實現的過程,可駕馭了,也可以叫做知識轉化智慧過程。這個過程絕非短暫,把一個理念透過老師的嘴說出來,比如,把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說完,也許只要1分鐘就可以表達完,但要把理念落地,需要上下五千年。同樣,一個被實證的理念被外界所知,往往是實證者經歷了多年甚至數十年的行動最佳化總結出來,學習和引用者並不是短時間可以掌握,不結合實際的轉化,把企業做倒閉也是自然的事。

    幫助學習者更好的認知自己,結合實際,找到一套智慧轉化的可駕馭方法。在當前網路知識氾濫、浮誇的時代,或許更迫切。

    從究竟意義來說,教育者的首要任務是思想理念的傳遞!這個其實佛陀用49年實證已經給出了答案。

  • 6 # 笑狼生

    為什麼說教育者的首要任務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思想的傳遞?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一,古人曾經曰過的。

    韓愈的《師說》曰過: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那年韓博士(國子監,四門博士,從七品)35歲,他所倡導的古文運動,反對魏晉以來的“俗下文字”,盛唐的璀璨文化星空中有代表他的一顆星。

    1,傳道,給學生指明前進的方向。

    而思想,是人類前進路上的明燈,照耀著我們前行。

    2,授業,教會學生前進的方法和技巧。

    比如我之前文章中經常提到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問題。

    3,解惑,學生前行路上碰到了迷霧,老師點撥提醒。

    日改一缺,日進一步,日清日高。

    二,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這是最好的時代。

    我還記得上大學時用的是DOS系統,當時經常使用debug這個指令。如今能知道Win98的人還多麼。。。

    現在我們的孩子,在小學一年級,甚至更早幼兒園時,就已經可以熟練使用平板,使用智慧手機。

    我的老母親,小學語文老師退休,二三十年班主任。但在深圳輔導我兒子的小學學習時,感到非常的吃力,而到了五六年級則是完全輔導不了了。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

    就連騙子輔導班,都使用了量子波動這樣的新鮮技術名詞。

    我記得大學時,計算機專業的同學很鬱悶,因為他們經常說:還沒有畢業,就已經發現課本上的技術知識已然過時了。

    三,然而,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仍然是基礎教育。

    上個世紀的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之後,近100年來,我們的基礎物理學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我們所熟悉或還不知道的科技發展和進步,都是建立在100年前的基礎理論之上。

    華為任正非任老在一次座談會上,曾經這樣說:高科技不是砸錢就能成功,要從基礎教育抓起,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

    現代產業和高科技的根本,都是在於基礎研究;

    而基礎研究的根本,在於基礎教育;

    基礎教育的根本,在於中小學教師!

  • 7 # 布點法個性化教育

    布點法來回答這個問題。布點法追求的就是不斷改進傳遞知識的方式,從而讓學生以符合認知規律的模式來獲取知識,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習思考,提高智力,頓悟智慧。限於篇幅和時間,這裡只能簡而言之的概括性的聊一下。

    教育的本質意義就是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人格發展,道德發展。上等的教育是傳承學生智慧,此等的教育是教會學生思考問題,再此等就是傳遞學生知識。

    當下的學校教育主要是傳遞知識,應對考試,怎樣才能在這種應試的教育下兼顧思想教育?常規的學校就是透過一些課外活動等加課堂教學中滲透一些思想教育,這種思想教育是和教學環節遊離的。

    布點法則是透過改變傳遞知識的加工模式,透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改變來促進,引導學生學會思考,禪悟智慧,把思想教育的滲透隱含在教學的操作環節中,從而提高智力。

    布點法認為四步操作:區分或識別,最佳化,轉化,內化。這四步操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這樣的加工流程不僅是加工知識的優良模式而且在過程轉換中不斷讓學生體會思維邏輯得到潛移默化的規範和最佳化。

    布點法還認為師生互動的演化與學生智力發展有極為密切的關係,它們構成了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互動關係:師生互動的演化促進個體智力的發育,個體智力關係的發育為師生互動的演化創造條件。優良的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的言行促使學生的智力提高,也會自然而然的促進學生認知、人格、道德的發展。

    布點法認為的師生互動演進程序:1.結合型師生互動。2.混合型師生互動。3.授受式師生互動。4.探究式師生互動。5.鑲嵌式師生互動。6.自學式師生互動。7.師生圖圖配優互動。

    很遺憾,再次強調今天限於時間、篇幅不能展開仔細聊。

  • 8 # 冬子情感客棧

    答:思想和信念才是成就人才的關鍵因素。思想主宰命運,信念成就人生!我們教育的核心任務就是對青少年進行思想修煉和信念培育。

    自古以來,教育的作用都是巨大的。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把新一代培養成為真正有教養的蘇維埃人、勞動者,一個有用、有技術、有學識、有政治修養和高尚道德的公民,他能夠自覺地、有毅力地並且有成效的參與社會主義建設。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傳遞思想而不是知識的傳遞。

    傳授知識和技能,優點是孩子的邏輯性很強,缺點是缺乏創新性。但科學、技術、工程、藝術,這些是要讓孩子去感悟、去思考,然後得到知識,將知識就變為智慧。而智慧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創造力。

  • 9 # IT技術白支援

    個人認為傳遞思想比傳遞知識對於學生的未來有著更深遠的意義。知識是技能是武器,而思想就是技能和武器的控制者。知識沒有是非善惡,但思想可以決定一個人為善為惡的品質和行為。因此古語中經常講到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者也,就是這個意思。往小處說老師的傳道是傳遞學習方法和習慣,往大處說就是輔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等等,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思想教育,同時形成獨立且具有個性化的人格品質和思維方式。一個先進的思想觀念可以影響成百上千的歲月,但知識隨著科學理論的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會不斷地更新換代,只有思想意識才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遷的最終利器。

  • 10 # 繪畫系的達哥

    知識是死的,但是思維方式是可以在傳遞的過程中發生突變的。學生應該繼承老師身上好的思維模式。而不是老師總結下來的已成定局的結果。從順著老師的想法走,變成自己能獨立思考。這樣才體現了一種優良的傳承。

  • 11 # 語文思維

    記得一位哈佛校長說過:教育的目的不是學會一堆知識,而是學會一種思維。教育者如果只傳授知識,就等於把饅頭嚼爛了塞給孩子, 既沒有營養,學生也沒有興趣。

    題主的問題和他的描述,牽涉到三個方面的問題:思想的傳遞、獲取取知識的方法方式、終身學習的興趣。以下我就從這三個方面、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談談我的理解。

    一、為什麼教育者的首要任務是思想的傳遞?

    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牛頓躺在蘋果樹下,看到蘋果樹上掉下蘋果,於是萬有引力定律被他發現;瓦特在燒開水的時候看到沸騰的水產生的大量蒸汽,竟然把鍋蓋頂了起來而發明了蒸汽機,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為什麼他們能從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當中,有發現、有發明呢?原因就在於,他們是一個有思想的人。有思想的人,一個典型的特徵,就是隨時隨地都處於思考之中。思考是創新的開始,有思想的人,才具有創新人才的基本特徵,才有可能創新。

    人們的思想從何而來?從學習中來。學校是青少年成長的主要環境,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所以,教育者的首要任務,是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遞思想。比如:追求真理的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尊重科學的思想、創新的思想、實踐的思想、反對邪惡的思想等等。

    二、什麼還要傳授學習知識的方式方法?

    是不是有句俗語:方法不對,努力白費?我先舉個例子,我現任的初一年級第一次月考,55個人的作文大多數都用了一段無關緊要的議論開頭。沒錯卻不新穎。可能是他們在小學學的一種通用的寫作方法吧。

    評講試卷的時候,我計劃讀6份作文的開頭,讀到第4份的時候,學生就大笑起來了。我問他們笑什麼,他們說千篇一律。我說,你們知道千篇一律還要這樣寫呀?老師閱卷的時候,有上千份的作文,這樣下去,你們怎麼會得高分呢?於是我給他們推薦了幾種開頭的方法:開門見山法、倒敘法、自然景物描寫法。

    在接下來的課堂作文中,面貌就大為改變。各具特色的開頭方法就出來啦。以下前四份作業是講解方法後的作文開頭:

    你看,是不是各有千秋啊?

    所以,在教學當中,老師不要籠統要求學生把作文寫好,還要交給他們具體的寫作方法。以下四份是講解之前,學生在考場上的作文開頭:

    讀了這四份作文的開頭,是不是千篇一律得讓人頭暈?

    作文開頭方法的引導只是其中的一種。在閱讀題上、基礎題上、哪怕是字音字形上,都是有方法可循的。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學生才能舉一反三,自主學習時才有方法、有步驟、有時效,自己才能去學會積累、拓展、運用。

    三、要培養終身學習的興趣。

    這個時代是發展迅速的時代,如果一天不學習不明顯,兩天不學習不明顯,三天不學習,那就開始落後了。所以,終身學習,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光明白了道理還不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興趣來自哪裡呢?興趣來自於知識的有用性。前面講到的學習方法有用,學生就會感興趣。推而廣知,如果我們講的知識有用,那學生就會有興趣去學,然後變成自覺的行為。

    在以後的人生路中,他們如果發現了自己有用的知識,就會用我們教給他們的方法去自覺主動地學習,於是終身學習就這樣培養起來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生如何處理情感中的細枝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