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14775663751

    別罵孩子了不就那麼點吃的設了再給孩子買點那算啥!多大點事那麼激動o那樣一來會讓孩子一顆善良的心受到刺擊o反正已給了o可以對孩子講對於那些真正不勞而獲的人應怎樣對付也就行了

  • 2 # 羞畫麟臺

    孩子在上學路上把早餐給乞討者吃了,被爺爺罵沒出息。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中間反映出的問題卻並不簡單。如何跟孩子就這個問題進行很好的溝通,就要看父母有著怎樣的立場了。

    我覺得對於爺爺說的孩子沒出息還是要給予糾正的,不要讓孩子覺得做了好事就是沒出息的表現。這一點必須要跟孩子說清楚。

    同時要跟孩子說清楚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幫助他人的前提是不能傷害到自己的利益。這一點,對於孩子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情該如何處理至關重要。

    要讓孩子明白:幫助他人是一種美德,這種美德值得每一個人尊重。只是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去幫助別人才是值得稱頌的。那些為了幫助別人而令自己受損的行為都是錯誤的。

    要告訴孩子,捨己為人並不是一種美德。我們不欠誰的,犯不上為了別人而傷害自己的利益。

    更要告訴孩子:做好事,值得稱道。為了做好事而傷害到自己,並非智者,不值得稱頌,更不提倡。

    要明明白白的告訴孩子,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一定要保證自己吃飽了的前提下再去施捨。如果自己還沒吃早餐,就不能把自己的早餐送給別人。

    這才是當父母的對這件事情最正確的處理方式。

    給孩子灌輸自私自利的思想不可取,同時給孩子灌輸捨己為人的思想更不可取!

    圖片源於網路

  • 3 # 夢語連篇

    這個問題的資訊量很大。孩子在上學路上,把自己的早餐給了乞討者。被爺爺罵沒有出息。媽媽(或者爸爸)應該怎麼安慰孩子。

    這裡作為教育問答,裡面涉及到好多內容。孩子的愛心應該如何正確表達?乞討者的社會管理,他是男的還是女的?是老的還是小的,有沒有殘疾?為什麼孩子自己將早餐都捨不得吃全部給了這個乞討者?他(她)會不會明天還會在路上等兒子去給吃的?另外,爺爺心疼孫子沒有吃早餐,為什麼會罵孩子沒有出息?這句潛臺詞背後有什麼意思?

    這裡邊的問題不弄清楚,我真的不好幫你出主意怎麼具體安慰孩子。不過,有幾個己確定的問題可以原則上給幾個建議。

    一是孩子必須安慰。孩子的善良比什麼都珍貴,這才是孩子最重要的財富之一。一定要鼓勵孩子的善心。如果是我,除了安慰孩子,還可以幫爺爺做點補臺工作。

    二是爺爺的工作必須溝通。孩子安慰之後,還要與孩子的爺爺做個溝通。和老人一起探討一下,如何才是真正的愛孩子,如何才是有效正確的教育方式,講話技巧等等。讓老人知道,孩子教育,不能簡單粗暴。

    三是孩子的思想工作要全面,必須不能漏項。爺爺罵孫子沒有出息的語言是錯誤的,一定要指出來,還要給爺爺留好面子。可以告訴兒子,爺爺是心疼你捱餓,氣急了,罵錯了,他是罵乞討者沒有出息,有手有腳不去掙錢,在路邊騙小朋友的飯吃。爺爺是希望你擦亮眼睛,去幫助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幫助別人的時間要力所能及,先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你可以告訴爺爺或者爸爸媽媽,讓家裡人給他們提供一些工作的門路,讓他們永久有飯吃。這些話我只是做個示範,安慰孩子要視當時的具體情況,多做正面的引導。

    四是乞討者關乎社會文明,必須正確處理。在應對乞討者的問題上,我曾經帶著孩子跟蹤好幾個乞討者,教會孩子認清楚,誰才是最需要幫助的人。孩子的愛心,決不讓騙子去欺騙。

    此事做到安慰孩子心靈並沒有做完。還有乞討者的社會形象問題,要向當時地段瞭解乞討者的來歷和具體情況,必要時間和當地居委會,辦事處,派出所等國家行政部門,或者當地負責的公職人員做個溝通,妥善處理好乞討者的生活問題。

    總之,孩子的成長問題必須面面俱到,這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問題。看這一簡單問題,一涉及到教育,就複雜多了。

  • 4 # 半句數學

    第一反應:這孩子善良,值得表揚!富有同情心,天生扶困濟貧的優良品質,表揚是為了保護,呵護這一優秀品質!

    第二反應:表揚父母,教育的成功!孩子的優秀品質,大部分是父母言傳身教的結果,這一小小的善舉,正是一系列家庭正能量的體現。

    第三反應:正確處理,來自於爺爺的批評!一方面,這是爺爺疼愛孩子的一種表達。老一輩的疼愛,大部分都不帶著修飾,很直接,反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上,帶著理性與思考。爺爺的批評,不是說老一輩沒有愛心,沒有善舉,而是在二者相較下,取了其一;另一方面,對孩子說,如果遇到有人向爺爺乞討,爺爺也會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

    第四反應:從這件事上,讓孩子學會思考學會甄別!社會上的乞討分為兩種:有真乞討,有真欺騙!一部分人的乞討是家庭困難,沒有勞動能力,於是淪落到乞討這一地步,給予幫助是可以的,更為徹底的幫助應該為政府的福利部門,這是咱們社會主義制度的優秀體現。

    一部分人的乞討是真欺騙,裝可憐扮殘疾,甚至把健康的孩童打殘,人監控這些孩子,利用人們的同情心,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道德綁架,騙取錢財。

    總之,在這件事情上,處理好此事,可以保護孩子的善舉,維護好老人的善尊,同時也教會了孩子一定的甄別能力,父母的智慧又閃爍了一次光芒。很好的一次教育案例。

  • 5 # 一介書生945

    孩子把自己的早餐給了上學路上的乞討者,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表揚的。

    做為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肯定,多一個善良之人、有愛心的人,無論對社會還是對家庭,絕對都是一件好事。

    說孩子沒出息,絕對是錯誤的。

    書生以為,爺爺之所以罵孩子沒出息,應該是受”人善被人欺“的影響

    現實裡,心底善良的人確實容易吃虧,很自然地,也就容易成為”沒出息“的人;

    過去的一個好詞”老實人“,現在已經是一個貶義詞,代表著這人是個受氣包、沒出息;

    因此,很多家長從小給孩子灌輸的理念就是要孩子具有“狼性”,要鬥恨,不能有婦人之心、仁慈之心;

    在這種理念的家庭教育下,現在的惡果其實已經顯現出來,有沒懂感恩的、有隻想著和父母索取的,甚至到了和父母反目成仇、撥刀刺向父母或爺爺奶奶的。

    這就是因為平時對子女缺少了愛的教育,而孩子缺少愛心、缺少善心的結果。

    因此,做為家長,將孩子有愛心有善心,而稱之為沒出息,絕對是錯誤的。

    鼓勵孩子繼續善心,但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提醒孩子不要受騙

    做為父母,一定要繼續鼓勵孩子,有善心有愛心的孩子,將來也才會有孝心。

    當然,也要在孩子逐漸長大的過程中,提醒孩子,只有愛心和善心是不夠的;

    要孩子被假乞討者欺騙,要學會辨別誰才是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但絕對要支援孩子獻愛心;

    至於爺爺說的“沒出息”,在不能得罪爺爺,又不能告訴孩子真相的情況下,書生覺得,只能打馬虎眼,就說是爺爺是說那些乞討者“沒出息”,因為有的乞討者,確實不是沒有勞動能力的,而是以乞討為職業的,這種人,可以說是沒出息,也是需要提醒孩子辨別真假的那部分人。

    無論如何,孩子有一份善良之心,都是值得支援和鼓勵的;就算是從比較自私的角度來講,想要讓孩子將來能孝順父母和老人,就一定要讓孩子保持這份善心;重要的不是安慰被爺爺罵的孩子,而是要鼓勵孩子今後繼續發揚善心和愛心,只不過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也一定要告訴孩子,社會中確實存在有假的乞討者。社會上多一個善良的孩子,就會多一份安定;家庭中多一個孝子,就會多出一段子孝父慈的佳話。

  • 6 # 悟空志願

    孩子在上學的路上把早餐給乞討者吃了,被爺爺罵了沒出息,我該怎麼安慰孩子?

    首先我會肯定孩子的做法,很明確地告訴孩子,孩子的做法是正確的,孩子的做法是一種有愛心的表現,是一種對弱者的同情、憐憫。

    把自己的早餐給了弱者,給了更加飢餓的人,對於孩子自己來說,必定是會餓肚子的,但這種同情弱者的做法沒有錯,自己面臨的或許只是餓肚子,而對於他人來說,很可能接受的是生命的饋贈,沒有這點吃的,他或許會餓死。

    我會問孩子,你把自己的食物,給了更需要的人,你的內心感受是怎樣的?你是不是體會到一種幫助他人的快樂?

    對於爺爺的批評,不要太過記在心上。爺爺之所以批評你,是因為爺爺心疼你,爺爺也沒有什麼大的錯誤,你要理解爺爺那樣說話的初衷。

    帶著孩子出去玩,碰到了老弱病殘在街邊向眾人要錢,我也會讓孩子,給弱者一些零錢,或許他們當中有些是騙子,但我更深信,這一點點善的舉動,會在孩子內心種下愛的種子。

    前段時間我代孩子到圖書館,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一個空位子,我們歡欣地坐下,愉快地拿起書本,開始忘我的閱讀。讀的過程中,有個小朋友看到孩子正在讀《米小圈》,就問孩子書是從哪裡找的,孩子和小朋友詳細的說了在哪,可小朋友仍然不明白到底從哪找書,這時候,孩子起身說道“我帶你去吧。”我提示孩子,如果我們走開,好不容易找到的讀書位置就沒有了,孩子說:“嗯,我知道,然後毅然決然地,帶著剛剛認識的小朋友找他們都愛看的《米小圈》了。”對於孩子的表現,我是從心底裡讚賞的。

    世界是紛繁多彩的,我想讓孩子明白,這個世界是存在善良的,是存在愛的,在這個有善有愛的世界,尋找自己存在的價值。

    對於孩子的教育,源於現實的、生活中的教育,遠比空洞的、乏味的理論教育,更加豐富,更加刻骨銘心。

  • 7 # 愫說育兒

    【孩子在上學的路上把早餐給乞討者吃了,被爺爺罵了沒出息,我該怎麼安慰孩子?】

    在一切道德品質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國)羅素

    首先,我要恭喜題主,你有一個善良、有愛心的孩子。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富有同情心,樂於幫助弱者,想必這與題主日常的悉心教導、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

    我不知道題主的孩子今年多大了,若是12歲以下,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還未完全定型,面對長輩與自己完全相反的處世觀念,甚至是挖苦、責罵,孩子可能會陷入自我懷疑、沮喪的情緒中。此時父母很有必要跟孩子做一個深入的溝通——

    一.首先,對孩子的行為表示認同及讚賞

    當下,很多孩子都被金嬌玉貴的養著,被一大家子眾星捧月般寵著。一些父母憂心忡忡:“我的孩子太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心體貼別人,長大會不會變成‘白眼狼’?”

    誠然,由於家庭教育的偏差,使很大一部分孩子缺乏同理心,不但對於弱者的求助和痛苦視若無睹,甚至對於至親的人,他們也習以為常地享受被照料,而不懂得付出。說通俗一些,他們不懂得如何去愛人。

    家庭教育,在關注孩子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以外,應該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品格塑造。

    善的源泉是在內心,如果你挖掘,它將汩汩地湧出。 ——奧勒利烏斯

    孩子能主動地發現並同情弱者,將自己的早餐讓給飢餓的乞討者,這是家庭教育的成功。然而,新舊兩代人由於成長在不同的時代背景、教育背景,不可避免的觀念衝突,造成隔代教育的不一致性,可能給孩子帶來思想上的衝擊和困擾。

    作為主要教育者的父母,必然要承擔起教育的主導作用,父母此刻應該認同和讚賞孩子的善舉,鼓勵孩子繼續成長為一個充滿熱情人。並讓孩子透過向別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體驗到助人的快樂。

    與其說是為了愛別人而行善,不如說是為了尊敬自己。——福樓拜二.客觀分析爺爺的行為和觀念,不惡意批判,尤其不要上綱上線到品格層面的否定

    我們讚許了孩子的行為,意味著告訴孩子,爺爺是錯的。

    對!教育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錯就是錯,沒必要遮遮掩掩。

    1.首先,父母可以客觀地跟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

    爺爺罵孩子“沒出息”,有兩個層次的錯誤,一是語言暴力,對孩子進行打擊與貶低;二是否定了孩子的正確行為。

    作為父母,我們支援孩子的立場和行動。

    2.客觀分析,爺爺的觀念產生自不同的時代背景與成長環境,他有自己的認知和“道理”

    老一輩成長在物質極匱乏的年代,“地主家都沒有餘糧”啊,何況是平頭百姓,粗礪的生活磨去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使得他們習慣性忽視別人的困苦;

    其次,當今社會確實不乏一些不勞而獲思想的人,他們利用人們的同情心,不肯付出努力,手心向上,乞求別人的施捨。爺爺這代人是被自立更生、艱苦樸素的革命思想根深蒂固地影響了的,他從心裡看不起這樣的人(因為題主沒有描述乞討者的情況,是老弱病殘,還是年輕力壯,若是後者,爺爺的反應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方法仍然是不值得借鑑的)。

    3.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千萬不要上綱上線到品格層面的批判,留給孩子思辯的空間。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明·王守仁 《禮記·中庸》

    4.如果可以,建議找個合適的機會,與爺爺也坦誠地溝通一次

    關於語言暴力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關於教育的不一致對孩子的影響;

    關於是要鼓勵孩子的善良,還是為了避免欺騙而教孩子成為一個冷漠的人?

    三.必須告訴孩子,善良的前提,任何時候都要學會保護自己越是善良的人,越察覺不出別人的居心不良。——米列

    《素媛》是一部評分非常高的南韓電影,根據真實案件改編而成。

    在那個飄雨的早上,素媛打著雨傘獨自上學。在離學校近在咫尺的地方,她遭遇一個相貌猥瑣、酒氣沖天的大叔,由此開啟了她的悲劇之旅。

    “那個大叔想讓我給他撐傘,我本想走開的,可我還是想幫他,我覺得應該給淋雨的大叔撐傘,但人們都說是我的錯,誰也不誇我。”可憐的小素媛由於對她認為“可憐”的醉漢伸手援手,卻遭受了滅頂之災,她不明白,自己是不是真的錯了。

    大凡善良的人總喜歡把人往好處想,總是把人想得比實際上更好,總愛誇大他們的好處。對於這樣的人來說,以後的幻滅是很難過的,在他們覺得自己負有責任時就更難過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這個世界上,惡人還是存在的,身為父母,就該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

    告訴孩子:你的善良應該有牙齒。

    1.壞人是存在的,壞人也不像動畫片裡的反派那樣,能被一眼識別出來。

    2.越是企圖不軌的人,越會把自己粉飾成善良、慈祥、弱小等易於讓人放鬆警惕的模樣。

    3.壞人,也不一定就是陌生人,他也可能是你認識的人。

    https://www.wukong.com/question/6599046055730348291/

    如果你知道了乞討者是偽裝的,你會後悔分享了自己的早餐嗎?

    如果下次遇到相同的情況,你還會將自己的食物分享給可憐人嗎?

    我們應該如何分辨可憐人還是壞人?

    在無法確認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做?

    ……

    結語:

    爺爺即使粗暴地批評你,其實源於愛你,護你心切。

    有些人看起來弱小可憐,也許只是“披了羊皮的狼”。

    一定要用眼用心去識別,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

    務必告訴孩子:我希望你善良,更希望你平安!

    所以,幫助別人要力所能及,不要超出自己能力和安全的範圍。

    寫在最後:

    未經審視的人生,註定糊里糊塗的過;

    不懂思考的父母,難免彷徨困惑。

    當家長不易,不僅要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物質保障,更要給孩子精神上的滋養與支援。

  • 8 # l203527

    根據你所描述的情況,我認為要從三個方面去安慰和教育孩子。

    首先要肯定孩孑這種善良的行為。告訴他幫助別人是一件很高尚很有意義的事情,爸爸媽媽經常在公共汽車上給老人和小孩讓座,因為爸爸媽媽到老的時候也需要別人給自已讓座。如果爺爺在外面遇到了困難,及時得到了別人的幫助,我們是不是也很感激別人呢?

    第二要給孩孑解釋爺爺為什麼責備他,因為爺爺擔心他沒有吃早歺而餓壞了身孑,其實爺爺也做過很多幫助過別人的事情。這樣孩子就對爺爺心存感念,又不損害爺爺在他心目中的形象。

    最後一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爸爸媽媽應該帶著孩子到現瑒親自看一看。因為現在乞討業多半是騙人的,告訴孩子怎樣去辨別真偽,將來才不會上當受騙。如果是真的需要幫助,父母就再做一次表率,如果是假的,就給孩孑講一些他們專門騙人的招術,提高孩孑的防備能力。

    本人是三個孩孑的爸爸,三個孩孑都已經從重點大學畢業。我從事教育工作多年,只因計劃生育問題下海經商,可我一直不忘初衷,熱心關注教育問題。現在我已經升級為四個孫子的爺爺了,希望在教育領域和大家共同探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套餐已至,是時候入手5G手機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