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寶媽在日本
-
2 # IF枕邊育兒
按照中國的傳統傳統,是要坐月子的。我懷大寶和二寶都是坐滿了42天,然後到醫院去婦產。其實坐月子這種習俗比較傳統,但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產婦坐月子到底“坐”的是什麼?醫學上把胎盤娩出到產後的42天,稱為產褥期。這段時間產婦的身體、內臟以及子宮在回覆階段。國外產後不坐月子,是因為她們的體質以及平時的飲食、生活習慣和我們有所不同,所以並不能拿來做比較的。
產婦需要重視自己的吃、穿、住三個方面,幫助身體更快的恢復。在飲食方面,產後的第一、第二週,儘量飲食清淡一些,此時身體正在適應產後的狀態。等第三週開始,逐漸進補,並且儘量多吃一些新鮮蔬菜、水果,避免可能會出現產後便秘的情況。
不論你是冬天坐月子還是夏天坐月子,都儘量穿的保暖一些,產後比較容易出汗,可以穿純棉的衣服,更容易吸汗一些。儘量穿長袖、長褲,避免被風寒入侵,這對產後的身體恢復有很大的影響。
產婦所處的環境,相對比較舒適,如果天氣熱可以開空調,但避免直吹。每天保持30分鐘左右的通風,保持室內空氣的清新,這樣不容易生病。
作為二胎媽媽,我的兩次坐月子都是在初冬季節,當時還沒地暖,就只能開了電暖風保持室溫。而且,儘量穿包跟的拖鞋,腳後跟著涼,出月子會疼的沒辦法走路。
產婦坐月子是傳統還是科學?生完寶寶後,產婦的身體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尤其是子宮。孕晚期子宮的重量是非孕期的20倍,且容量增加到1000倍以上。產後需要一定的時間,逐漸恢復到正常情況,而這段時間,也是產後媽媽身體的形態以及器官功能復原的階段。所以,坐月子還是很科學的。
坐月子主要是為了幫助產婦身體更快的恢復,而且,月子期間不僅需要調養和保健,還得逐漸適應,哺乳和產後各臟器的恢復。從現代醫學觀點來看,產後坐月子,對產婦身體的正常恢復,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很有必要的。
坐月子的基本原則是什麼?產後坐月子是為了調養身體,進行適當的食補與運動鍛鍊,幫助子宮逐漸恢復到生產前的大小,而且,產後媽媽的氣血,也需要逐漸的調整和恢復。
首先,避免受寒。坐月子期間,儘量保證周圍空氣的溼度和溫度,因為寒冷潮溼的空氣,可能會進入到你的關節,導致風寒入侵。室內溫度儘量保持在25~26°左右,溼度在50%~60%左右,穿長袖衣服,避免著涼感冒。
其次,注意衛生。坐月子期間,身體、頭髮要經常清洗,避免面板遭受到細菌感染,而發炎。產褥期期間,保持身體的清潔,避免有“產褥疹”的發生。
最後,調節飲食。產後媽媽們的體質和孕期有不同,再加上產後排惡露以及哺乳,都需要更多的營養素。建議媽媽們調整飲食,月子期間以溫補為主,太油膩的食物少吃,對哺乳不利。
除此之外,月子期間還要注重多臥床休息,每次起床時間儘量不超過半個小時。等體力逐漸恢復以,再進行適當的調整。長時間的站立或坐著,容易導致產婦背痛,腰痛,腿痛以及膝關節的疼痛,這些疾病可能會跟你一輩子。
總之,產後坐月子形式傳統,但還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建議媽媽們儘量遵循,科學坐月子的方式,對自己和寶寶都好!
-
3 # 月子說APP
坐月子的緣由
坐月子期間,產婦一方面要癒合生產過程中產道的損傷,另一方面需要準備分泌乳汁,並補足孕期出現的營養儲備虧空。由於孕期媽媽們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都會有不同幅度的增加,如未合理補充會造成營養物質的缺失,此外媽媽們生產後體內的營養儲備幾乎被消耗得所剩無幾。
這時就需要儘快補充消耗掉的營養儲備,譬如特別需要補充的蛋白質、泌乳和恢復骨骼礦物質密度所需的鈣;癒合傷口和分泌乳汁所必需的各種B族維生素以及彌補失血和重建肝臟鐵儲備所需的鐵元素,否則的話會對產婦造成永久的傷害。因此,在中國逐漸形成了一種生產後集中補充的風俗,這就是坐月子。
-
4 # 使用者3648473264173
產婦坐月子也是古人傳承下來的在五六十年代的產婦坐月都是坐在土炕上坐,是為了披答母親的的養育ⅰ恩,什麼血河堤什麼的我也不太懂現在發達了,不記承那些了。
-
5 # 滾滾gogogo
我覺得就是讓負重了十個月的身體好好恢復調整一下,比如腰負重了那麼久,這時候要少彎腰,不碰冷水,保暖不受涼,生冷的先不要吃,最重要的以心情舒暢為準!
回覆列表
坐月子,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習俗。在美國,孕婦在醫院生完孩子以後第二,三天就回出院,回到家裡以後也沒有坐月子一說。在日本,住院時間比美國長些,也是最多四,五天。回到家後醫生會提醒產婦不要拎重物,過度勞累等,但絕對不存在著不能下床,月子裡落下的病只能月子裡養等說法。適當保養對產婦非常必要,但過度保養,不下床活動,不洗澡甚至不刷牙等傳統的坐月子對產婦的身體是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