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圖讀廣東
-
2 # 農地圈
紫蘇有皺葉紫蘇和尖葉紫蘇兩個變種。莖方形,高80-100釐米,全株帶紫色,有密生短毛,並有特異的香氣。葉對生,卵形,紫色或綠紫色,邊緣有鋸齒一花為紫色的小唇形,總狀花序,頂生或腋生,花芬鍾狀,花冠管狀.果實為小堅果,灰褐色,卵形,含種子1粒。
盆栽紫蘇的品種選擇方法:
常見的有皺葉紫蘇和尖葉紫蘇兩一個品種,栽培上多用皺葉紫蘇。
皺葉紫蘇又名回回蘇、雞冠紫蘇,適宜在溫暖地區栽培,適應性廣,但寒冷的地方不適生長。
盆栽紫蘇的播種育苗方法:
紫蘇喜溫暖,長江下游地區適宜4月播種。既可直播,也可育苗後移栽,家庭盆栽因數量不多,可採用直播方法。選擇20釐米左右的塑膠盆,盆土用8份熟菜園土、1份腐熟有機肥、0. 5份複合肥,加少量過磷酸鈣混合配製裝盆。梅盆播1穴,3粒種子,播後覆土,澆足出苗水,出苗後如土壤板結,應鬆土一次,經30-40天定苗,協盆留1株健壯苗。
盆栽紫蘇的管理方法:
(1)溫度、光照
紫蘇喜溫暖,較耐熱,播種後把盆移置光照充足的場所,苗期注意保暖。前期生長緩慢,應及時鬆土,保持土壤通透性。在高溫期間應注意適當遮陽。
(2)肥水管理
夏季是紫蘇生長旺盛期,紫蘇分枝性很強,平均徵株分枝數達25-30個,葉片數達300^-400片,花數達3 500朵之多,故在生長旺期要有充足的水分,並追速效肥2-3次,結合葉而噴施營養液。採收嫩葉食用的,只要葉片長到一定大小隨時可採摘,並隨時摘除已進行花芽分化的頂端,使之不開花,維持莖葉旺盛生長,如作觀賞的,應適當摘除部分莖葉,以減少莖葉消耗營養。
(3)病蟲害防治
紫蘇在栽培中常發生的病害有白粉病、鏽病等。可用仙生800倍液、世高1500倍液防治;紫蘇基本無蟲害,家庭盆栽不必防治。
東方花雪
-
3 # 我愛種菜
我每年都會種一些紫蘇,它是一種非常好的調味用蔬菜,常用於配菜與海鮮一類炒制,能起到去腥提鮮、增進食慾之功效,非常受人們喜愛。紫蘇的種植非常“簡單,而且十分高產,今天就自己的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種植方法。
這是我在菜地種的紫蘇
紫蘇喜歡溫暖氣候,一般來說最佳種植季節在春季比較好,華北地區最佳種植時間在春分之後,白天最高氣溫在20度以上就可以種植了。
紫蘇的種植一般可以採用溝播法,種植前在土壤中施一定有機肥,但要發酵好。播種時現在土壤表面劃幾排小溝,小溝深度1釐米以內,小溝之間距離十釐米,之後在小溝內澆水,水儘量多澆一點,給種子有充分水分吸納,之後再小溝內撒種子,種子密度在0.5釐米一粒,最後在種子上覆蓋半釐米半乾細土,播種過程就完成了。如果春季播種天氣乾旱,播種後可在土壤表面覆蓋一層地膜,可以有效保溫保溼,待出苗後再去掉薄膜。
紫蘇一般播種後7天左右就能出齊苗,出苗後如土壤比較乾燥要及時澆一苗水,此時先不用追肥。
之後的管理是見幹見溼,及時除草,如小苗過密還需要適當間苗,一直等小苗長到四葉一心時,可以追施一次肥水,促進紫蘇生長。
待紫蘇長到三十釐米以上時,就可以採摘它的葉片食用了,每隔幾天採摘一次,可連續多次採收。
-
4 # 農事百態
二、紫蘇的繁殖方法:對於紫蘇繁殖的方法種植可以有2種,首先可以選擇直播和育苗,我之前種植紫蘇播種是用的直播的方法,也可以選擇穴播的方法,大致穴播密度在行距40cm,株距在25cm左右,在種植紫蘇的時候要進行適當的控制播種密度,這樣更利於紫蘇的通風和光照。三、紫蘇種植注意事項:首先大家在種植紫蘇的時候儘量不要重茬,可以選擇換茬種植,然後可以選擇黏壤土或者砂土就可以了,最後大家在種植的時候要及時的發現病蟲害,儘量做到及時的發現,然後進行針對性的病害防治即可。
回覆列表
【生物學特性】
1.生態條件:紫蘇宜在溫暖溼潤的環境條件下生長。土壤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宜,在乾燥、瘠薄的沙土上生長不良,黏土地也不宜種植。
2.種子特性:種子壽命短,常溫下貯藏期為1年,隔年種子不能作種子使用。故種子採收後宜在低溫條件下儲存。紫蘇種子出苗要求氣候溫和、土壤溼潤。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5℃左右,在溫度與溼度適宜的條件下,3,-4天即可發芽。
3.生育特性:紫蘇前期生長速度緩慢,4月下旬出苗者,至5月下旬株高僅5-20釐米,具3-6對葉片。6月以後氣溫高,光照強,生長旺盛。株高15-20釐米時,基部第一對葉片的葉腋間萌發幼芽,開始進入側枝的生長。7月底以後陸續開花,從開花到種子成熟約需1個月。
【栽培要點】
1.選地整地:育苗地和大田直播地,宜選擇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壤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地。播種前先進行耕翻,耙細整平,並加施適量的過磷酸鈣和草木灰,做成1.2米寬高畦待播種。移栽地應選擇Sunny充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灌方便的地方。先耕翻20釐米左右深,再耙細整平,施腐熟廄肥或堆肥4 000千克,做成1.5-2米寬的高畦,作業道(步道)寬40釐米。
2.繁殖方法
(1)直播:一般於清明前後播種,採用條播或穴播。條播:在做好的畦上,按行距40釐米開成寬10釐米、深3釐米的淺溝,將種子均勻地播入溝內,覆土1-1.5釐米,稍加鎮壓,使種子與土壤緊密結合,每667平方米地用種子0.5千克左右。穴播:按行距25-30釐米,株距25釐米挖穴,播種後覆蓋1層薄土,每667平方米用種子300克左右。
(2)育苗移栽:在整好的育苗畦上,按行距15-20釐米橫向開淺溝,播前將種子拌火土灰,均勻地撒入溝內,每667平方米用種子1千克左右,播後覆蓋1層薄土,以蓋嚴種子為度,覆土後畦面蓋1層塑膠薄膜或稻草,待幼苗出土後將覆蓋物揭去。苗高5釐米時進行間苗,保持株距3-5釐米,當苗高10-15釐米時,具有4對真葉時即可出圃定植。定植應選擇陰天或晴天下午進行,起苗的前1天將苗床先澆透水,以便根部帶土和不傷根。要隨起隨栽,在做好的畦床上按株行距25釐米×30釐米挖穴,穴徑和深度各10釐米左右,穴內先施人適量的火土灰,與底土混拌均勻,然後每穴栽入壯苗2-3株,成品字形,覆土、澆水。每667平方米需種苗1萬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