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眾所周知,洲際導彈基本都裝載核彈頭。既然裝載核彈頭了,為什麼還要那麼高的精確度?
22
回覆列表
  • 1 # 新語說

    來說下美國剛發射的民兵3導彈

    “民兵3”導彈是美國核力量裡唯一在役的陸基洲際導彈,也是美國第三代地地戰略核導彈。自1966年開始研製,1970年就已經部署軍隊,長18.2米寬1.84米,射程最遠12500千米,最多可攜帶3個分彈頭,每個彈頭威力為17.5萬噸TNT當量,命中精度185至450米,彈體採用三節推進和固態與液態燃料。其有打擊良好防護裝備下硬目標的能力。

    中美俄洲際彈道導彈對比

    因為此導彈太過於年久,美軍自2008年以來一直試射這種導彈並不斷改進,透過GPS制導進一步提高打擊精度。

    研製於上世紀60年代,生產“民兵”導彈或配置發射井的製造廠商大多已不存在,更換導彈零件及維修十分困難。同時,這些導彈已經出過很多問題,2014年美軍3名空軍人員維修“民兵3”導彈時出現失誤,導致一枚價值不菲的導彈報廢。

    民兵3導彈發射井

    陸基彈道導彈、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是美國核威懾力量。美國國防部在2016年就計劃30年內更新全部核力量。外媒稱這一計劃就將花費1萬億美元。

    美軍試射導彈

    儘管美國近年來一直暫時停止開發新的洲際導彈,但美軍還是計劃總體投資860億美元,準備在20年內將現有的450枚“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替換為新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試射導彈飛行6500千米

    2016年2月25日晚間,美國從加州空軍基地試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30分鐘後擊中太平洋馬紹爾群島附近水域的目標。也就是說,該導彈飛行6500千米後直接命中了目標。

  • 2 # 我就不信取不出來名字

    美蘇奉行“先發制人”的核打擊策略,為了保證核導彈的安全,普遍使用地井和加固地井保護核導彈。為了確保有效摧毀對方發射井只能加大核武器當量(加大彈頭重量),或者提升彈頭打擊精度。也就是說,高精度是打擊目標的需求之下,在彈頭重量和精度權衡之下的結果。

  • 3 # 飛船在哪兒

    簡而言之有這麼幾個原因:

    1.標稱精度是採用50%彈頭覆蓋範圍計算,例如xx導彈精度為500米,那麼免不了有誤差750米以上的情況存在,加上戰時各種客觀因素影響,誤差會遠大於紙面資料。

    2.核彈殺傷力不是無限大,當今洲際導彈動輒幾十萬噸一百萬噸的當量值看似可怕,實際上在打擊導彈發射井或指揮中心等地下堅固硬目標時效果並不理想,甚至要直接命中才能保證摧毀。20-30萬噸當量的彈頭如果偏離了兩千米,地下導彈發射井安然無恙的機率極大。

    3.說出去牛逼,因為導彈一般都是給人看的,射出去的話就世界大亂了。

  • 4 # 餘霏梵

    關於這個問題在這裡需要補充一些知識,人們往往認為核彈無堅不摧,可以毀滅一切,其實並不完全是,首先我們要明白,核彈的殺傷方式主要靠波及範圍巨大,且擴散快速的光 熱輻射和衝擊波來完成,核爆後高空中的放射性物質還會飄散和傳播到地面,這種殺傷方式雖然對地面有生目標非常有效,但是在海上和地底,光 熱輻射 衝擊波和放射性物質都難以擴散和傳播,所以殺傷很有限,而核彈頭又不具備穿甲 鑽地的能力,所以在面對防空洞 避難所 甚至敵軍地堡時,就顯得非常無力了,所以這個時候只能要求彈道導彈的CEP(圓機率偏差)足夠小 足夠精確,才有可能透過精確打擊地堡上層甚至脆弱點破壞結構的方式來強行殺傷內部的有生目標。

    配圖是東風15,綽號"長釘",解放軍短程彈道鑽地導彈,最新改型C型不但射程達到800公里,CEP值更是精確到了恐怖的20米,真正的地堡殺手。

  • 5 # 迷停

    主要體現衛星導航的精準度,和科技的發達成度。至於破壞程度在地表面沒區分。在地下的正別也應該不大,強大的震波下什麼洞,什麼裝置都有可能不能正常運用了。這只是國與國之間在科技領域中叫真。精度準,打太空中的衛星省力多。和攔劫導彈命中率大,自方傷亡損害的保護就好。

  • 6 # 諸葛小徹

    洲際彈道導彈是當前各核大國最具威力的戰略打擊武器,其射程通常在一萬公里以上,攜帶的多為百萬噸當量以上的熱核戰鬥部,有效殺傷範圍在數十平方公里以上。那麼,洲際彈道導彈擁有如此大的威力,是不是對命中精度就不做太高要求了呢?當然不是。

    冷戰早期美國和蘇聯研製的洲際彈道導彈都是以打擊對方首都和主要城市為作戰目標的,即使實際落點和預計落點有數公里的誤差,其實就殺傷威力來說也沒有太大的差別。因此,這一時期研發的洲際彈道導彈命中精度都不高,往往誤差半徑能達到5公里甚至更多。

    但是,隨著各核大國裝備的洲際彈道導彈越來越多,有相當一部分被安裝在深處地下的加固發射井內。這些發射井十分堅固,而且地處本國腹地,根本無法以常規武器將其摧毀。因此,各核大國便想到了利用本國裝備的洲際彈道導彈打擊敵方地下加固發射井內的洲際彈道導彈,這樣便可以在核大戰爆發的第一時間內摧毀敵方還未來得及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剝奪其核反擊能力。

    要打擊敵方地下加固發射井,就不可能再讓己方的洲際彈道導彈保持數千米的誤差半徑,必須大幅提高命中精度。因此,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研製的洲際彈道導彈在命中精度上比之前的型號都有了大幅提升,從數千米縮小到數百米。美國曾經研製的第五代洲際彈道導彈MGM-134“侏儒”的命中精度甚至達到了驚人的90米,專門用於打擊敵方地下加固發射井。

  • 7 # 白虎堂

    洲際導彈是一種技術水平非常高的導彈產品,其應用效果受到硬體技術和軟體技術的共同影響,由於條件苛刻,所以在發展洲際導彈的時候需要儘量做到精益求精,確保所有的作用因素都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資料圖:洲際導彈發射

    站在技術的角度看,洲際導彈的確需要設定極高的命中率,才能夠實現有效打擊。因為洲際導彈的飛行距離達到數千乃至上萬公里,“蝴蝶效應”很容易對這種導彈的打擊效果起決定性作用。一個初始變數的微小誤差,都可以導致導彈失去戰略意義。所以洲際導彈必須苛求非常高的精度,以確保它們在進行長距離飛行之後仍然可以正對目標。

    即使導彈能夠如願飛抵目的地,也需要重視命中率的問題,因為很多時候導彈是在空中引爆的,目的是儘可能覆蓋更大的範圍。如果導彈不是剛好處於計算好的座標中心,那麼就很容易導致目標部分甚至全部逃脫打擊半徑。

    資料圖:洲際導彈分導式彈頭

    另一個需要留意的問題,就是洲際導彈往往設計有分導式彈頭,這些彈頭可以獨立變軌飛行,以規避攔截網路。但是攔截彈在變軌過程中也可能導致誤差的產生,為了儘可能減少這種誤差,洲際導彈自己就需要堅持極高的精準度。

    而對於設計洲際導彈的技術人員而言,追求高命中率實際上也是一項硬指標,沒有誰願意看到自己設計出來的導彈偏離軌道,產品驗收方肯定也會對導彈的命中率提出要求,如果導彈的命中率不達標,那麼肯定是賣不出去的。

    資料圖:洲際導彈發射車

    總而言之,洲際導彈追求高命中率是必然的,而且隨著這種導彈技術的發展,對於命中率的指標要求也會越來越高。在理想的狀態下,人們會期望這種導彈產品連移動中的目標也可以進行持續跟蹤和精準打擊。

  • 8 # 安全第一5566

    精度這個問題要看你是多少爆炸當量。當量小那就要準。偏離了就起不到打擊效果! 但是當你的當量大到一定程度之後其實精度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最具代表的就是大伊萬,對於這種炸彈。只要能成功扔過去就行了管它在那炸!效果都一樣,如果不是當量減半按照原來的設計1億萬噸的當量足以把美國抹掉了。還要啥精度。

  • 9 # 虹攝庫爾斯克

    洲際導彈想要摧毀敵方的戰略目標,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核彈頭、射程和命中精度。而在這其中,命中精度是最為關鍵的條件,前兩者是基礎和前提。

    洲際導彈的命中精度通常用圓機率誤差來描述,英文縮寫CEP,是指從目標算起的一個距離內(誤差),瞄準目標發射的一批導彈,平均有一半的彈頭能夠落在以這個距離為半徑的圓內。一般來說,洲際導彈的命中精度是一個統計量,如果用C表示誤差半徑,用L表示核彈頭的毀傷半徑,戰略目標被摧毀的機率即殺傷機率為:

    由此計算,我們可以得知,如果核彈頭的毀傷半徑大於或者等於誤差半徑,就可以認為這個洲際導彈的命中精度是可以接受;反之,則認為這個洲際導彈是不合格的。

    在洲際導彈技術發展的早期,命中精度並不太高,主要用來打擊人口密集的大城市(面目標),但是打擊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會帶來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和強烈的輿論譴責,而且並不能摧毀敵方的反擊力量。

    (理論上,1.4個大氣壓的衝擊波超壓就能殺傷無防護的暴露人員,0.35個大氣壓的衝擊波超壓就能摧毀普通建築物。因此,一枚百萬噸級TNT當量威力的核彈頭可以殺傷和摧毀50平方公里以內的人員和建築物。)

    隨著美國和前蘇聯在冷戰期間的核軍備競賽逐漸白熱化,雙方都部署了大量的地下井射式洲際導彈,那麼如何進一步提高己方洲際導彈的命中精度,在第一波打擊中就有效摧毀敵方的洲際導彈地下發射井,剝奪敵方的反擊能力,成為了自1960年代以來最主要的戰略難題之一。

    (K是核彈頭對洲際導彈地下發射井的殺傷力,Y是核彈頭威力,由此可見,CEP對核彈頭是否可以有效殺傷洲際導彈地下發射井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如果能夠有效提高洲際導彈的命中精度,就可以威力較低的小當量核彈頭專門打擊敵方的軍事目標,而不造成比較嚴重的附帶損失,從而在首腦機關制定打擊計劃和打擊目標清單時更加具有靈活性和可選擇,在戰略上更具有威懾。

  • 10 # 長安小師爺

    中國航母打擊效果測試的彈著點精度

    洲際導彈的誤差相比近程導彈以及巡航導彈的精度肯定從數字字面就顯得差距很大,但兩者的差距要從實際使用的角度出發客觀看待此問題,但是實事求是的講,洲際導彈和巡航導彈等彈體的精度當然是越高越好,這一點毋庸置疑,但相比動輒幾十萬噸、幾百萬噸的熱核彈頭相比,幾米或者幾十釐米的高精度對於彈著點中心的覆蓋面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畢竟戰略核導彈的殺傷屬於面殺傷,當然若是摧毀對手的導彈發射井,當然精度高些並沒有錯,但還是前面所提到的,若都是核攻擊,誤差半徑範圍內的距離,都是可接受的並且實際效果也是相同的。

    如今的洲際核導彈都有著很高的打擊精度

    除卻核導彈外,採用常規彈頭的洲際導彈,一般發射後必然打擊的都是敵方的高價值目標,它並不以殺傷人員的多少來定義威力的大小,因為就是高爆彈藥做的再成功,它的威力也比不過核彈的效果。這就不得不提及命中率的問題,由於常規高爆炸藥的威力當然不能與核彈頭相提並論,所以命中率的高低對於高價值目標就意味著毀傷效果的好壞,也意味著對敵殺傷威懾的能力能否有效實施,因為在現代戰爭下,雖然發生兩國之間互扔核彈的機率很小,但為了彼此威懾威懾對方,所以研發的各類先進武器層出不窮,失手就意味著己方的毀滅,容不得半點馬虎。所以以圓概誤差為測算依據的洲際彈道導彈,其精度的高低決定著是否是一款成功的彈道導彈最為重要的一個性能指標。

    導彈命中靶心畫面

  • 11 # 孤郎5591

    核武器及洲際導彈,無論是造價還是儲存、運輸、維護的費用都十分高昂,洲際導彈的命中精度越高,摧毀目標所需的洲際導彈和核彈頭的數量就越少,並且核彈頭的爆炸當量也越低,意味著摧毀同樣數量的目標所需的洲際導彈和核彈頭數量就越低,這就可以大大降低平時核武器及洲際導彈及核彈頭的數量及核彈頭的爆炸當量,也可大大降低平時洲際導彈的製造、儲存、運輸、維護的費用。

  • 12 # 威吶解析

    洲際彈道導彈是世界大國重要的戰略裝備之一,射程超過10000公里,可以攜帶多枚分導式多彈頭,一枚洲際彈道導彈足以毀滅敵方几個甚至十幾個中大型城市,是名副其實的“鎮國重器”。洲際彈道導彈末端打擊速度可以達到20馬赫以上(也就是20倍音速),打擊精度可以達到幾十米的圓機率誤差!有很多人認為相對於洲際彈道導彈動輒上百萬噸TNT當量的威力來說,偏差百八十米完全不會影響打擊效果,但是,如果想要使用洲際彈道導彈打擊對方處於數百米地下或者山體內部的防核打擊目標的話,高精度還是十分必要的!破水而出的美國“三叉戟II”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彈頭末端打擊如同利劍刺破夜空!

    洲際彈道導彈,顧名思義就是以“彈道”軌跡飛行並實現遠端打擊的導彈,其飛行過程主要包括上升段、大氣層外飛行段、再入大氣層階段以及末端修正段等。以美國“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為例,其最大射程達11000公里,可攜帶10-12枚W-87核彈頭,威力超過33萬噸TNT當量,圓機率誤差約為90米。如此遠的射程、如此高的精度,其難度早已超出所謂的“百步穿楊”,說“萬步穿針”一點也不為過!發射中的“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洲際彈道導彈上的分導核彈頭

    按照“和平衛士”彈道導彈11000公里的射程,從發射到擊中目標總時間不到30分鐘(上升段速度較慢)!在如此短的時間的時間內可實現對全球絕大多數重要戰略目標的打擊,目前除了洲際彈道導彈外沒有第二種武器可以做到!為了能夠抵禦敵方核打擊,各主要核大國均建設了大量的防核打擊掩體,有的是建造在地下上百米的鋼筋混凝土掩體,有的是依靠山體建造了深藏在大山內部的掩體,而且內部各類生活設施、作戰裝備配套齊全,即便遭到對方核打擊,也能夠及時的發出反擊訊號並維持人員基本的生活需求。冒著生命危險拍攝核彈頭末端打擊軌跡!(也表明對打擊精度的自信)地下核掩體厚重的大門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洲際彈道導彈的打擊精度越來越高,高威力、再配置專用的高速鑽地彈頭,可以有效的毀傷敵方地下掩體的重防護目標。目前全球範圍內各國裝備的核彈頭數量約有15000枚,絕大多數在美國和俄羅斯兩國,如果發生核戰爭的話足以將地球毀滅幾十個輪迴,因此,即便是洲際彈道導彈技術愈加先進,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爆發核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核武器也是維持世界大局勢穩定的重要因素,人類掌握的威力最大的武器成為人類社會穩定的“保護器”,也不得不說一件“幸事”!

    洲際彈道導彈是“國之重器”、是大國的象徵!

  • 13 # 軍武資料庫

    導彈問題還是問W君吧。

    首先說,“洲際導彈誤差大”這個理解存在誤差的。理論上講,射程在10000公里的洲際導彈可以做到圓機率誤差在1釐米以內!沒錯,大家一點都沒看錯,是一釐米以內!

    “理論上看精度高”這是彈道導彈的一個先天優勢。

    說說為什麼?很多人的一個印象是“導彈”是依靠導引頭“追逐”目標的武器系統。但彈道導彈不是,彈道導彈的制導是利用引導機構將導彈死死的釘在一個飛行路線上的武器。

    整個飛行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微積夾逼準則的現實化求解過程。

    在導彈內部,有一個叫做陀螺儀的部件,在導彈發射前就開始高速旋轉,並且根據當地地點資訊進行校準。當導彈發射後,只要導彈受到了加速度影響這個陀螺儀上就會有相應的電壓訊號進行輸出。這時導彈的控制機構就對這個加速度進行補償。

    如果我們將導彈執行過程中的時間片寫一個演算法來看就是這樣的:

    最後就會形成了兩個解:X和Y軸上需要的加速度。

    於是這些東西就開始上場了:

    燃氣舵,依靠改變火箭發動機噴射方向修正X、Y軸上的加速度,

    姿態發動機依靠向不同角度噴射來修正X、Y軸上的加速度,靠這些手段導彈就會取得某個時間片上的正確位置。

    從理論上來講,修正一次就可以準確的命中目標。但從實踐上來說其實要一秒之內修正很多次。

    這裡再多說一句,很多導彈的末段變軌機動,其實也是依靠的這個原理,在飛行過程中隨機的加大X、Y軸上的加速度,然後再透過不斷的反向修正來指向目標。

    那麼問題來了,彈道導彈的精度是什麼?

    如果前面的話看明白了,就應該知道,在這個閉環的微積分過程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一秒之內修正很多次”的頻率,如果一秒之內修正60次就必然比一秒之內修正1000次精度低得多。

    其實事實上就是如此,德國在二戰期間使用的V2導彈就是採用了和現在最先進的洲際彈道導彈一樣的原理

    就是依靠陀螺儀測量加速度,並且依靠導彈尾部的燃氣舵修正航向的。

    然而由於當年還沒有將下面這個東西實用化

    因此V2導彈的一秒鐘修正多少次的時序頻率是一個機械結構。利用了一個類似於鐘錶的機構進行時序測量——每秒鐘可以修正60次,最終導致V2飛彈可能會偏差到目標以外20公里的位置上。

    上面的東西是什麼?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放大圖片,這玩意特別小。

    名字叫做“石英晶體諧振器”,簡稱“晶振”。是一個很基本的電子元件,利用石英的壓電效應,只要通上了電就會穩定的不斷輸出脈衝訊號。利用這個東西,每秒鐘就可以對陀螺儀作出上千次取樣測量。於是導彈的精度就成指數級的提高。

    十幾年前W君在801所的時候,中國的紅外製導導引頭上的晶震是1Mhz的——一秒鐘內可以提供10萬次基準測試訊號,這還只是近程格鬥導彈!

    現在的洲際導彈普遍每秒鐘會執行上千萬次的基準陀螺儀測試訊號。命中精度在100米以內。因此W君說,只要進一步提高基準訊號的採集頻率和伺服機構的響應速度,理論上洲際導彈的命中圓機率誤差可以做到1釐米以內。

    當然了,再“超頻”弄到0.01mm問題也是不大的,關鍵——成本飆升到比要毀滅的城市還高,這就沒必要較真兒了。

    再說導彈裝核彈頭就不要精度了嗎?也不是。

    對於城市目標的攻擊,30萬噸-5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偏差個100來米是可以接受的。

    這個事情真是問題不大的,頂多是炸馬路這邊給炸成了馬路對面。反正半個城市的人都得死,不差這麼一個半個的。

    但要注意的是還有更大當量的核彈頭呢!例如150萬噸、30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這些核彈頭對精度要求反而要比中低當量的核彈頭高。

    ——原因?

    大當量核彈頭並不是針對城市目標設計的,而是設計用來攻擊對方的重要軍事設施,例如——核彈發射井。

    所有的核彈發射井都考慮了核彈攻後生存的問題。

    通常會修建的特別堅固。可以抵抗30萬噸級別的核彈打擊。而百萬噸級別的核彈實際上就是被設計用來摧毀敵方的核彈發射井的。

    我們可以從圖上看到發射井露出面積其實並不大。但是要注意核彈的爆炸威力隨著距離的立方成反比。所以如果打威力核彈準確命中目標當量是100萬噸的話,如果偏差100米對於要打擊目標的話當量就還剩下十幾萬噸,這樣就摧毀不了目標了。

    所以對彈道導彈精度要求並不能因為是核彈就有所放鬆。

  • 14 # 大志遠思想空間

    提問題一定要嚴謹,否則說咱的語文是外教教的。洲際導彈那麼大誤差,為什麼還要求提高命中率呢?誤差的意思可能是威力。

    洲際導彈的命中率,先進的應該在100米以內,即使不太先進的1000米左右,即使到了1萬米,人們也不敢小覷。最怕的是半路攔截或者起飛攔截。起飛攔截對起飛方式最可怕的,相當於自己打自己了,如果到了高空在攔截,倒黴的是全世界。而近距攔截對攔截一方來說,甚至不如不攔截,近距攔截相當於當空爆炸,是威力最大的。

    其實提高命中率只是提高威嚇,因為自從在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包括世界大國都不敢扔了,所以在核武器方面還是冷戰。提高命中率就是告訴對手,指哪兒打哪兒,還是老實點兒,如果不老實,就會準確消失。

    這是在政治方面,第二個目的就是提高含量,對其他領域,是有很大幫助的。包括洲際導彈以及攔截在內的所有星球大戰計劃,極大促進了民用科技的發展。包括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的因特網,手機,人工智慧,全球定位都是來自星球大戰。所以說星球大戰只是一個引導,下面會長出千紫萬紅的花朵。

    所以包括洲際導彈在內的物質或者事情,都是有結果和原因的,然後再由此拓展開去,這才是事物的全部。所以世界真奇妙,值得人們去想一想,看一看。

  • 15 # 飛行的魯斯蘭

    因為就目前而言導彈的戰鬥部依然是高爆炸藥,高爆彈威力再大也只是小範圍攻擊,對井隊還是有要求的,雖說要求不想炸彈一樣精確,但還是對精度有需求的。除非用核彈頭,輻射範圍幾公里,這個對精度要求就低很多了,可是誰敢用呢。

  • 16 # 林中窺月

    在沒有跟客戶另行約定的情況下,快遞必須精準送到客戶,不允許私自放在菜鳥裹裹等寄存網點,這是快遞最基本的行業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女性同胞擇偶你會嫁兄弟兩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