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史磚家
-
2 # 我才是餘虞魚
元代從成宗鐵穆爾開始,後邊那幾個漢文化水平都是比較高的,也有一系列的漢化改革,恢復科舉,修前朝史,修大元通制,總的來說,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應該是對漢文化最有興趣的,然後元英宗是一個很純粹的在儒學渲染下長大的人。。。。
隨著元英宗的死,基本上就意味著元朝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
3 # 高大壯就是這麼自信
元朝11帝,傾心漢文化的就有五位,分別是元世祖忽必烈、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元英宗碩德八剌、元文宗圖帖睦爾、元惠宗妥歡帖木兒。其中,元文宗的漢文化水平最高。
【剩餘六位帝王中阿速吉八和懿璘質班沒有機會長大成人,自然也沒有機會學習到漢文化。鐵穆耳、海山、也孫鐵木兒、和世瓎四位或長期駐守漠北或流浪在西藩,因此也沒有接受漢文化的影響。】
第一位接受漢化愛慕維護漢文明的就是元世祖忽必烈,他在漢儒臣的協助下推行漢法,建元建號,立都漢地,建立國家機構和法律體系,制定朝廷禮儀。不僅他自己身體力行學習儒術大力尊孔興學,對太子真金,更是靜心培養,讓他接受儒臣的薰陶,成為當時漢化最深的蒙古皇室成員,更是漢儒勢力的代表。
忽必烈父子不僅本人積極接受漢文化,還不遺餘力在蒙古貴族子弟中推行儒學教育。在這種情況下,元朝宮廷貴族也是儒風大盛,接受漢文化的薰染成為趨勢,在蒙古色目各族中更加廣泛的傳播。
第二位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因為父親早逝,兄弟很得皇太后闊闊真的憐愛,闊闊真親自為孫子選聘名儒為師傅。
當時名氣很大的李孟被選上,海山兄弟就跟著李孟學習儒家典籍,海山十八歲就出鎮漠北,失去了學習的機會,只留下十四歲的愛育黎拔力八達跟隨李孟學習。
李孟是當時的大儒,向他灌輸儒家倫理和政治觀念,這些對他以後都很有影響,愛育黎拔力八達可以說是漢化很深的元代皇帝,他能夠讀寫漢文,鑑賞繪畫書法,還熟悉儒家學說和中原歷史,這些,李孟功不可沒。
愛育黎拔力八達是接受過正統的儒家教育的皇帝,周圍聚集的正是當時的名儒以及儒臣,張珪【張弘範之子】、李孟、李謙、郝天挺、程鉅夫、劉敏中、王結、王約、趙孟頫等等正是這些漢臣以及漢化的蒙古大臣們推動他漢化、儒化。
翻譯刊佈漢文化經史讓各族國子生習讀,尊孔祭孔,重開科舉,使漢文化影響在各民族中進一步加強,更促進民族融合。
他的兒子英宗碩德八剌從小受推行漢法的父親影響,耳濡目染,更容易接受漢族文化,有很高的文化修養。
在他周圍也聚集不少漢儒王集、王約、張璉、周應極、吳元珪、柯九思、小云石海涯【貫雲石】等。碩德八剌漢學水平極高,能夠誦唐詩,還擅長書法。
他的繼位也是元朝僅有一次的按照漢人嫡長子繼承製和平帝位傳承,沒有經過忽裡勒臺大會就理直氣壯的繼承皇位。
只可惜遭遇南坡,年壽不永,不然,在政治文化上的建樹不可估量,更能改變歷史程序。
元文宗圖帖睦爾,武宗海山次子,因為政治原因,他是在中國的南方渡過他的青少年時代,結識了虞集、柯九思、趙惇、李光孝等漢儒。他能寫詩,擅書法,還愛好丹青,建立奎章閣,讀發揚文教功不可沒。
元惠宗妥歡帖木兒雖然是亡國之君,但他也是個很有才情的皇帝,他的經歷和元文宗略像,少年時期流放在南方,接受漢文化的薰陶,繼位後接觸的也是蒙古貴族中的著名儒臣,比如脫脫,所以,惠宗也是通曉漢文化而且擅長書法,能文能詩。對太子的教育讓當代名儒鏡心教導。
回覆列表
元朝是蒙古人憑藉武力建立起來的王朝,即使在統一天下後,歷任皇帝也大都喜好騎射、遊獵,而對文學藝術普遍不感興趣,能跟“文人皇帝”形象沾上邊的,唯有元成宗、元英宗、元文宗3人而已。其中,又以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的文藝功底最深,號稱元朝最有才華的皇帝。然而,恰恰正是這位元文宗,把元朝帶向毀滅之路。
圖帖睦爾是元武宗海山的次子,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之侄,泰定帝也孫鐵木耳的堂侄,元明宗和世㻋的異母弟,生於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元仁宗在位期間,圖帖睦爾被流放到海南,直到泰定帝即位後才被召回大都並晉封為懷王,出居建康、江陵等地。
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暴崩於上都,由於權相倒剌沙遲遲不肯扶立太子阿速吉八(天順帝,在元文宗登基後,才被擁立為帝)登基,由此引起朝野內外的憂懼與猜疑。在這種情況下,元武宗當年的心腹、僉樞密院事燕鐵木爾在大都發動政變,迎奉圖帖睦爾入京主持大局,並在當年九月擁戴他為皇帝。1個月後,燕帖木兒率軍攻陷上都,俘虜並處死天順帝和倒剌沙等人,內戰由此結束。
內戰結束後,元文宗遣使往迎遠在察合臺汗國避難的兄長和世㻋,並將皇位讓與他。天曆二年(1329年)正月,和世㻋在故都和林稱帝,隨即在燕帖木兒的陪伴下前往大都,並在途中發號施令,任意更換元文宗、燕帖木兒任命的官員,由此引起他們的不滿與憂懼。當年八月初一,和世㻋抵達王忽察都,與圖帖睦爾相聚並舉行宴會,然而僅過了4天便被毒死,終年30歲。
元明宗暴死後,燕帖木兒率群臣擁戴元文宗復辟。元文宗重登大寶後,進拜燕帖木兒為丞相,封太平王,把軍國大事全部交給他處理,並且把泰定帝的1位皇后(並非正牌皇后八不罕)和40位公主賜予他做妻妾(“取泰定帝后為夫人,前後尚宗室之女四十人。”引文見《元史·卷一百三十八卷》)。由此,燕帖木兒成為元朝的“無冕之皇”,而元文宗則幾乎成為傀儡皇帝。
正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元文宗雖然在政治上無所作為,但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卻斐然可觀,堪稱元朝最有才華的皇帝。跟元朝大多數皇帝喜武厭文的性格不同,元文宗成長於漢地,自幼便酷愛學習漢文化,加之天賦秉異、有大儒的悉心教導,因此擁有極高的文化修養,尤其是在書法、繪畫方面的成就最高。
據史書記載,元文宗的書法成就很高,其“落筆過人,得唐太宗晉祠碑風,遂益超詣”(引文見《至正集·卷七》)。不僅如此,元文宗在繪畫方面的造詣也頗深,雖然流傳到今天的很少,但都堪稱稀世珍品,其代表作《萬歲山圖》稿本(2010年拍賣所得高達3.348億元),被專家誇讚為“意匠、經營、格法,雖積學專工,所莫能及”(引文見《蒲室集·卷十三》及《輟耕錄·卷二六》)。
元文宗在位期間重視文治,為此專門建立奎章閣,不僅陳列珍玩、儲藏書籍,而且還彙集當時最著名的學者文士談論儒學、編撰書籍,給後世留下很多寶貴的文化財富。在奎章閣學士院編纂的諸多書籍中,價值最高的莫過於《經世大典》,全書共有894卷,分君事(帝號﹑帝訓﹑帝制﹑帝系)、臣事(治典﹑賦典﹑禮典﹑政典﹑憲典﹑工典)兩大部分﹐是研究元朝政治制度史不可或缺的專著。
元文宗雖然在文治方面頗有建樹,但在其他領域的作為卻乏善可陳,甚至可以說很糟糕。除了放任燕帖木兒專權,從而導致政治大壞外,元文宗還極端崇信佛教,不僅提升帝師的地位、濫做佛事,而且還允許佛教徒干預朝政,並免除天下僧尼的一切賦稅、差徭,由此導致佛教勢力的迅速膨脹和財政收入的銳減。燕帖木兒的專權禍國及佛教勢力的泛濫,無形中激化各種社會矛盾,為元朝的滅亡埋下禍根。
元文宗晚年對毒殺兄長的行為深感懊悔(“昔者晃忽叉之事,為朕平生大錯。朕嘗中夜思之,悔之無及”。引文見《庚申外史》),為此在臨終前頒佈遺詔,將皇位傳給元明宗的長子妥懽帖睦爾,而非太子燕帖古思。至順三年(1332年)八月,元文宗駕崩,年僅29歲。然而,元文宗死後,權相燕帖木兒卻擅作主張,將年僅7歲的懿璘質班(元明宗次子)立為皇帝,是為元寧宗。
元寧宗在位僅53天便病死,此後大半年時間裡,軍國大政全由燕鐵木爾一人處理,直到他病死後,妥懽帖睦爾才被太后卜答失裡(元文宗之妻,曾殘忍地殺死元順帝的嫡母八不沙)冊立為帝,時在元統元年(1333年)六月。7年後,元順帝罷黜權相伯顏後親政,並徹底清算元文宗夫婦的罪行,下詔拆毀太廟當中的文宗室,將卜答失裡、燕帖古思母子流放到東安州,旋即將他們賜死於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