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1142年,宋高宗紹興十二年,岳飛被殺,時年三十九歲,

    1162年(紹興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岳飛冤獄終於平反。隗順之子告以前情,乃將飛以禮改葬在西湖棲霞嶺。

    1178年,宋孝宗為岳飛追贈諡號“武穆”,宋寧宗時追封為鄂王,宋理宗時改諡忠武。

    隆興元年(1163年)五月,孝宗任命張浚為北伐主帥,隆興北伐拉開序幕,後來在金軍優勢兵力的反攻下,宋軍主將不和,軍心渙散,撤兵符籬時遭到金兵的追截,損失慘重,只好再次與金國達成和議,改稱臣為稱侄,增加歲幣等,隆興北伐就此草草收場。

    宋孝宗上位第二年,主戰派開始上臺,即開始北伐,而這需要一個旗幟鮮明的人物,被殺的岳飛整好符合這個定位,於是岳飛被平反。

    隨著北伐失敗,只能再次議和,主和派佔據朝堂,而皇帝知道無法北伐,但為了防止悠悠眾口對朝廷的口誅筆伐,為了不讓天下認為朝廷偏安江南,為了宣誓北伐的決心,於是又抬出岳飛,給岳飛加諡號。

    “武”和“穆”都是中國古代諡法常用字。《汲冢周書》稱:“威彊叡德曰武,克定禍亂曰武,刑民克服曰武,誇志多窮曰武。”《諡法》稱:“佈德執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

    這個諡號在他之前有人被賜過,之後也有

  • 2 # 南方鵬

    宋孝宗的平反詔書強調岳飛“能事上以忠”對皇帝忠誠。讚美他“餘烈遺風,於今不泯”,忠烈之風天下聞,人們感念到現在。其中耐人尋味的是,宋孝宗說自己是“仰承”高宗的“聖意”來為岳飛平反的,並提及高宗對岳飛的“念之不忘”。

    據《宋史》載,“孝宗詔復飛官,以禮改葬,賜錢百萬,求其後悉官之。建廟於鄂,號忠烈。淳熙六年,諡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為什麼孝宗會如此緊迫為岳飛翻案,而太上皇趙構雖不時干涉朝政,卻對此事默不作聲?

    岳飛為什麼能得到平反呢?據說岳飛死後十多年,金軍中仍廣泛流傳“岳飛不死,大金滅矣”,史載,“飛不掌兵,仍足以強國”!是其一。岳飛被害後,宋朝無論朝廷官員、士人或百姓,皆為之喊冤不已。張孝祥、杜莘老等朝臣,太學生程宏圖和宋芑等皆為之呼冤不止。更有甚者,如岳飛被殺三年後,有內侍右武大夫白鍔館客張伯麟在太學壁上題字:“夫差,爾忘越王之殺而父乎?”當時徽宗已經死在金國,大家都明白這話是諷刺趙構的。殺害岳飛,失了天下臣民人望,這是岳飛必須平反昭雪的最關鍵一點。

    基於以上種種,為岳飛平反昭雪人心所向,不昭雪不足以奠國本、收人心。加上此時金國已有不遵守紹興和議的動作,重挽全國抗金人心非常必要。

  • 3 # 超越45322277

    高宗趙構退位後,孝宗即位,有志於北伐,雪數朝恥辱。岳飛,力主抗金,不言和議,在朝內外是一面旗幟,但是給嶽帥定罪“莫須有”,朝野冤之,民心悼之,孝宗也深知嶽帥實乃冤枉。值孝宗有志於恢復之際,給嶽帥平反昭雪,順應民心,振奮軍心,為北伐恢復鼓勵志氣。孝宗為之下詔日:卿家紀律、用兵之法,張、韓遠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悉復嶽帥故官,以一品孤禮(岳飛生前拜少保,秩正一品)改葬於西湖棲霞嶺,諸子悉錄為官。淳熙六年,為嶽帥追加諡號,按諡法:折衝禦侮曰武,佈德執義日穆,追諡為武穆。寧宗嘉定四年,追封鄂王。後又改諡忠武。其後為嶽帥建廟祭祀,千百年來憑弔者不絕,正所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將熱繼電器整定電流提高就不會過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