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武書記官
-
2 # 史說新傳
慕容恪(公元321-366年)(還一說是生於公元323年,兩種說法待考證,此處不做探討),字玄恭,昌黎棘城(今遼寧義縣)人,鮮卑族,十六國時期前燕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被後世譽為十六國十大名將之一。
慕容恪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他歷事三主,其一生與前燕的盛衰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家庭原因,慕容恪從小不被父親所重視,但他本人卻對軍國大事有獨到見解,直到後來慕容皝才對其另眼相看。
前燕的發展主要有三個階段,先是在遼西奠定立國基礎後向中原擴張,再就是與前秦和東晉對峙階段。這三個階段中,慕容恪都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一生中,他統帥前燕大軍,四處征伐,屢戰屢勝,滅夫餘、懾遼東、平內亂、震前秦、伐東晉。只要有慕容恪的名字出現,沒有不大勝的。
慕容皝時期
公元 338年 ( 鹹康四年),後趙石虎率軍來犯,此時的石虎軍隊銳氣逼人,兵強馬壯,軍中還有一位叫石閔的人,也就是後來的冉魏開國皇帝冉閔。當時,石虎大軍逼至大棘城(今天遼寧義縣西南),前燕舉國驚恐,所屬的36城叛前燕響應石虎,連慕容皝本人都想棄城而逃,後在大臣堅持下才堅守大棘城,與後趙僵持。後趁後趙軍隊引退之際,慕容恪率2000 騎兵突襲了石虎的大營,史書上記載後趙“互相驚擾,棄甲而遁”,“恪乘勝追之,斬獲三萬餘級。”自此,慕容恪一戰成名。
公元344年(東晉建元三年),慕容恪又受命伐宇文部,攻克宇文氏都城紫蒙川(今遼寧朝陽西北),宇文逸豆歸敗逃,死於漠北,從此滅掉了宇文部。
公元345年(東晉永和元年〉,慕容恪受命攻高句麗,奪取要鎮南蘇城(今遼寧金縣),派兵留守。隨後,慕容恪又出鎮遼東,屢破高句麗兵,高句麗懼怕其,不敢再入燕境。
公元346年正月,慕容皝派慕容儁為統帥,率兵征夫餘。在作戰中, 實際率軍作戰的是慕容恪, 最終,攻克夫餘,俘夫餘國王玄及部落5萬餘口而還。
這樣,在慕容恪的指揮和征伐下,前燕成了當時遼西最強大的武裝力量。
慕容儁時期
這一時期,前燕的軍事力量進一步壯大,開始向中原擴張。慕容儁在大臣的說服下,決定趁後趙末期國內大亂南下進軍。
公元350年,後趙大將冉閔據鄴城,滅亡後趙,至此後趙政權為冉魏所代。
此後,前燕和冉魏在河北展開了決戰。
公元351年(東晉永和七年), 慕容恪率軍攻取中山(郡治盧奴,今河北定州市)。此時,冉閔也在是年正月攻取了後趙襄國(今河北邢臺)。此時,兩國各有圖謀,一場大戰不可避免。
公元352年(東晉永和八年)四月,冉閔將與燕戰。慕容恪引兵而至,冉閔引軍趨向常山,慕容恪率軍追至廉臺。兩軍交戰之始,慕容恪的騎兵面對冉閔的步兵居然十戰十敗。慕容恪研究戰局之後,發明了一種新式武器“柺子馬,鐵浮圖”,用鐵鏈把戰馬連在一起作為前軍,兩面用兩支精銳騎兵夾擊。這是歷史上第一次關於連環戰馬的記載。之後,前燕軍隊斬殺冉魏七千餘人,臨降擒冉閔, 送龍城斬首。 這次戰役燕獲全勝,滅掉了冉魏政權。
消滅冉閔後,慕容恪還經歷了攻略青州、平定叛亂、奇襲洛陽這三次大戰,此後,前燕基本上佔領了整個華北,開始入主中原了。
公元352年(東晉永和八年),慕容儁拋棄東晉旗號,自稱燕皇帝,建年號元璽,遷都於薊(今北京西北)。後於公元357年(東晉升平元年)遷都鄴(今河南安陽北)。
公元354年(東晉永和十年),慕容恪被授以大司馬、 侍中、 大都督、 錄尚書事、封太原王。 這時的前燕,地跨幽、冀、並、平四州(今河北、山西境),雖已初步奠定了立足於中原的基礎, 但是南有東晉,西有前秦,強敵仍未消除。
公元356年(東晉永和十二年)春,慕容恪率兵渡過了黃河,圍困廣固城,擊敗東晉大將段龕。東晉徐州剌史苟羨想救段龕,卻因懼怕慕容恪的軍隊而不敢進。這些戰役的勝利,使前燕佔據了齊地。
慕容暐時期
公元360年(東晉升平四年),慕容儁死,十一歲太子慕容暐繼位,太原王慕容恪輔政。期間,慕容恪阻止了宮廷的內訌,穩定了前燕政局。
公元361年(東晉升平五年)二月,前燕河內太守呂護鎮守野王(今河南沁陽),卻暗中投靠了東晉,東晉任命呂護為前將軍、冀州刺史。呂護打算引東晉軍隊偷襲燕都鄴,但還沒來得及行動,事情敗露了。三月,慕容恪受命率軍五萬前往野王平叛,拉開了前燕與東晉在中原的連綿戰事。至七月,被圍困已久的呂護被迫突圍,結果死傷慘重,前燕軍隊攻克野王。
公元365年(東晉興寧三年),慕容恪趁洛陽守衛薄弱,速戰速決,攻下洛陽。 這是東晉一度收復的要地,此舉,無疑對東晉是一個重大打擊。當時,洛陽在東晉、前燕、前秦三方對峙的軍事鬥爭形勢中, 地位極為重要,掌握在東晉手中, 則成為東晉北進的基地,掌握在北方任何政權手中,它又是防止外來進攻的屏障。所以前燕對洛陽的佔領意義甚大。 這年春天,前燕軍隊佔據了洛陽,然而,因慕容恪的坐鎮,至此,東晉和前秦竟然沒人敢來進攻,一直到前燕敗亡。隨後,慕容恪又攻佔奪取了崤谷、澠池,關中一帶十分驚恐,前秦王苻堅親自率軍駐紮在陝城,以防備慕容恪。
公元366年(東晉太和元年),慕容恪病逝,在其死後,東晉、前秦相繼伐前燕,國遂滅。縱觀其一生,以其卓越的才能,率軍南征北戰,縱橫沙場數十年,鮮有敗績,為前燕王朝的建國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使前燕由弱變強。後人稱之為軍事天才,五胡十六國第一名將(見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裡曾這樣讚譽慕容恪),可見,他所處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回覆列表
將星出世
後趙建武四年(公元338年)五月,後趙對慕容燕國(前燕)發動了戰爭。後趙發動此次戰爭的理由是燕國在聯合攻擊段部鮮卑時違約了!後趙皇帝石虎和燕國主君慕容皝相約攻擊遼東的另外一支鮮卑部落段部鮮卑,兩國都約定好了德勝之後怎麼分賬了。結果慕容皝並沒有履行夾擊段部的約定,而是自行出兵掠奪段部鮮卑,事後連口湯都沒有給石虎留下。石虎感覺自己被慕容皝給涮了一把,於是氣勢洶洶地領著數十萬大軍殺奔燕國而來。
面對後趙的大軍壓境,燕國上下大為驚慌。雖說此時的燕國在遼東算得上一霸,但是面對中原大國的入侵,他們心裡還是有點沒有底氣。西部的36座城池望風而降,就連慕容皝也打算放棄都城棘城,先避避風頭。但在部分強硬派的勸說下,慕容皝終於決定據稱堅守。這場棘城保衛戰打了十多天,燕軍同仇敵愾,沒有讓後趙軍佔到半點便宜。仗眼看就打成了爛仗,就看誰能夠堅持到最後,誰能撐下去誰就能贏的勝利。此時燕軍已經精疲力竭,反而是趙軍首先撐不住了。石虎見棘城難以攻克,便下令大軍撤退,然而正是這道撤退的命令,讓石虎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就在後趙軍拔營後撤的那個清晨,棘城的方向響起了隆隆的馬蹄聲——一支兩千人的騎兵在一員少年將軍的帶領下衝出城門,直撲後趙軍背後。石虎萬萬沒想到這時候燕軍還敢主動攻擊,石虎沒有率軍已經,而是一抽馬屁股,跑了!皇帝都跑了,手下士兵也全無戰心,全軍就這樣炸了營。而那位少年將軍如入無人之境,乘勝追擊,大敗趙軍,斬獲三萬餘級。他就是慕容恪。
鎮守遼東棘城一戰,讓慕容恪大出風頭,也得到慕容皝的絕對信任與賞識。慕容恪是慕容皝的第四子,史書記載慕容恪“身長八尺,容貌魁傑,雄毅嚴重”。也有史書記載慕容恪的準確身高是八尺七寸,如果按照魏晉時期,一尺約合現在23釐米來計算,那麼就是接近兩米。
對於接下來慕容恪的安排,慕容皝也有安排。自從慕容翰逃亡,慕容仁被殺後,前燕的遼東邊境一直無人駐守。這是高句麗開始向遼東滲透。公元341年,還不到20歲的慕容恪被任命為渡遼將軍,出鎮平郭城。年輕的慕容恪不負所托,來到平郭後,他安頓流民、操練兵馬、修繕城池、積聚糧草。面對高句麗的進犯,慕容恪也是輕鬆地將高句麗人拍了回去。
永和元年(345年)十月,慕容皝令慕容恪攻打高句麗。慕容恪攻拔南蘇(今遼寧撫順市東蘇子河與渾河合流處),派兵留守。永和二年(346年)正月,慕容皝派慕容恪與世子慕容儁、慕容軍、慕輿根及1.7萬騎兵襲擊扶餘國。慕容儁坐鎮中軍指揮,而慕容恪則統帥諸軍冒矢石進擊,攻克扶余,俘扶餘國王玄及部落5萬餘口而還。
依靠慕容恪的駐守,徹底解決了高句麗對於前燕的潛在威脅,使得前燕能夠全力進取中原。
鏖戰中原公元349年,後趙皇帝石虎去世,後趙王朝政局陷入混亂,最終後趙大將冉閔登基稱帝,國號為魏(史稱冉魏),後趙滅亡。冉閔釋出了那道著名的《殺胡令》,中原大地頓時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
中原的亂局給了鮮卑人一個機會,於是此時的前燕皇帝慕容儁率領前燕大軍開始南下。公元352年4月,慕容恪率領10萬燕軍與一萬冉魏軍在安喜相遇。魏燕兩軍交戰十次,燕兵皆敗。燕軍將士被冉閔的勇猛所震懾,不敢與魏軍繼續作戰,但是慕容恪激勵將士道冉閔有勇無謀,其軍飢疲難用,定可擊破。
出將入相累累戰功讓慕容恪的官制水漲船高,慕容儁以慕容恪為大司馬、侍中、大都督、錄尚書事,封太原王,為群臣之首。
位極人臣的慕容恪沒有因此而膨脹,而是一貫的為人謙恭。外人看來慕容皝的兒子當中,慕容恪無疑是最為出眾的,但是在慕容恪看來,兄弟幾個當中最厲害的,不是自己,而是吳王慕容垂。在慕容儁當政時,慕容恪不止一次地嚮慕容儁提出要重用慕容垂。但是慕容儁在這件事上一直沒有聽從慕容恪,因為在慕容儁看來慕容恪是君子,沒有野心,可以放手去用,而慕容垂身上有梟霸之氣,一旦讓他成了氣候,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在慕容儁一聲都對慕容垂懷有極大的戒心。
就算是極度信任的慕容恪,慕容儁在臨終之時還是狠狠地試探了一次。臨終前,慕容儁找來了四弟慕容恪。就像劉備的白帝城託孤,慕容儁拉著慕容恪的手說的話也跟劉皇叔差不多:我的兒子就拜託你了,這小子要是不成器,你就取而代之。慕容恪推讓說:太子雖然年少,但一定能把陛下未完成的事業很好的進行下去的,我可不敢亂了大統。誰知慕容儁一看慕容恪這麼謹慎竟然大怒:兄弟一場,你怎麼盡說些沒用的廢話!一看領導發飆了,慕容恪沒有驚慌,而是繼續推心置腹地解釋:陛下你要是覺得我能夠承擔起為燕國打天下的重擔,我定當輔佐少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慕容儁覺得慕容恪不像是在演戲,終於放下心來:你要是能像周公那樣來輔佐我的兒子,我就算死也瞑目了!
公元360年正月,41歲的慕容儁去世,太子慕容暐繼承大統。在此後,慕容恪就像自己承諾的一樣繼續為完成燕國的統一大業能努力。公元361年,慕容恪率軍平定野王叛亂,繼而進軍中原,控制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地區。公元364年,慕容恪與吳王慕容垂攻克洛陽。至此,前燕已經佔據了遼東、幽州、河北、河東、青州及河南大部,已然取代後趙,成為北方最為強大的國家。
臨終前,慕容暐親自前去他家裡探望。彌留之際,慕容恪也沒有忘記向皇帝推薦慕容垂。在慕容暐的親口承諾中,慕容恪與世長辭,時年47歲。
在慕容家族中,慕容恪是最為特殊的一個,在軍事上,慕容恪率軍攻城略地,與劉聰、石勒、冉閔等名將不相上下;在為政之時,他深諳為臣之道,為國家兢兢業業,不輸謝安、王猛等名相。儘管出身一個充滿了叛逆血統的家族中(每一次慕容燕國的覆滅都是由於自己的內亂造成的),但是慕容恪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卻是十足的無私。
結語:在兩晉南北朝那個亂世,名將輩出,對於十六國的十大名將也是有很多的版本,但是無論哪個版本,都少不了慕容恪。慕容恪之所以如此的耀眼,是因為他的身上沒有讓人詬病的汙點。就像冉閔,有人說他是漢家英雄,但也有人因為那道血腥氣十足的殺胡令而被人稱為屠夫。而且慕容恪對於前燕的作用至關重要,慕容恪在世時,論才幹,無人能及;論威望,無人能及,所以只要慕容恪自己沒有野心,那些蠢蠢欲動的人們都會忌憚三分。儘管暗流湧動,但整個燕國始終都在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很可惜,慕容恪死了,能夠彈壓內外矛盾的人不在了,前燕帝國這艘鉅艦開始慢慢偏離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