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杭州老陳

    這個叫“人銜枚”,下面還有一句叫“馬勒口”,目的都是防止嘴裡發出聲音,因為偷襲要悄悄進行,不然會驚醒敵人,那樣就達不成偷襲的目的了。

  • 2 # 路衛兵

    這種做法有個很文藝的名字:“銜枚”。是古代行軍時為了防止士兵交談或不由自主發出聲音,引起敵人警覺,而採取的一種強制性約束措施。“枚”就是形如筷子的小木條或小木棍兒,“銜”是用嘴含。士兵叼著小木棍兒——兩端有時還用繩帶系在脖子上,即便發生意外也不會失聲。

    “銜枚”一般在夜晚偷襲時使用,效果奇佳,許多決定性的戰役都有“銜枚”的記載。戰國時田單在即墨擺火牛陣打敗燕國,除了牛和火,也是5000人趁夜“銜枚擊之”的成果。秦將章邯非常鍾愛“銜枚”術,曾命將士“夜銜枚擊”,在臨濟大敗齊、楚聯軍。後來又在定陶“夜銜枚擊項梁”,項梁也因而戰敗被殺。

    西漢宣帝時,營平侯趙充國平羌亂,渡黃河時怕遭襲擊,“夜遣三校銜枚先渡”,先期打探敵情。靈帝時漢羌漢陽大戰,護羌校尉段熲派田晏、夏育率7000士兵“銜枚夜上西山”,成功偷襲並平定了東羌。南北朝時,南梁大將陳慶之北伐,用“銜枚夜出”之法,一連攻陷北魏四座城池。隋朝權臣楊素也擅使“銜枚”術,平南陳時,讓將士順長江“銜枚而下”,在狼尾灘大敗戚昕的水師。

    除單純的“銜枚”外,有時還會增加輔助措施。比如楊素征討叛王楊諒,渡黃河時“銜枚而濟”,同時讓士兵在船上鋪草,這樣踩上去沒聲音。再比如十六國時期,後趙石勒攻打前趙劉曜,偷襲洛陽時,讓將士“卷甲銜枚”,還收起鎧甲以免發生金屬碰撞。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在參合陂夜襲後燕,讓士兵“銜枚束馬口潛進”,對馬也採取了措施,打贏了關鍵一仗。

    三國時也有這樣的例子,曹操偷襲袁紹的運糧隊時,就下令“銜枚縛馬口”。電視劇《虎嘯龍吟》裡蜀軍夜襲魏軍糧草的情節應該是虛構的,因為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並不順利,一直沒攻破陳倉,更沒打敗曹真。不過士兵“銜枚”這個細節倒是很加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靖康恥”與宋聯合金滅掉遼有關嗎?遼的存在,金敢大舉攻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