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武書記官

    靖康之難之後,康王趙構南渡長江,建立了南宋政權。如此狼狽的南宋朝廷如同不死的小強一樣,扛過了金國一次一次的南侵,最後孟珙還執行聯蒙滅金,率領宋軍攻入了金都。遭遇同樣種族的對手,在清軍進關之後,為何在南方就無法形成一個穩定的南明政權?

    首先,宋朝和明朝的王朝崩盤的形式不同,宋朝亡於外敵,而明朝死於內亂。

    金朝的滅宋戰爭更像是一場斬首行動,兩路金軍分為山西和河北兩路,直奔宋都汴梁而來。受到戰爭破壞的地區就是金軍的進軍路線沿線地區,這樣就造成了雖然北宋政權滅亡了,但是宋朝的社會結構依然是存在的。靖康之難之後,金國統治者自知無法統治廣闊漢地,先後在北方扶持了張邦昌的偽楚與劉豫的偽齊。直到金國的政治體系完善之後,金國才開始直接統治中原地區。從宋亡到金國直接統治這段時間,不僅僅在南方存在抵抗力量,即便在被金國佔領的北方都存在大量的自治力量組織民眾與金人對抗。

    明朝滅亡於農民起義,李自成與張獻忠的起義內亂已經將明朝搞得亂七八糟。在清軍入關之前,關記憶體在南明、大順、大西這三股犬牙交錯的勢力。明朝的上層結構已經接近於崩潰的邊緣,同時南明朝廷與北方底層民眾的對立造成了朝廷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力量。

    第二,在軍事上明朝沒有守住淮河防線

    守江必守淮,南宋朝廷在江淮之間始終保留著一支重兵集團。這支重兵可進攻可防守,防守時利用能夠遲滯金軍騎兵的快速推進;進攻時這裡的軍隊能夠快速北上,搶佔山東地區。南宋之後的幾次北伐中的東路軍的進軍路線都是從淮河流域開始北上,雖然打得都不是很出彩,但是都有效地配合了中路軍在南陽-襄陽一線的攻擊。

    說到戰略要地,南明丟了揚州江陰;失去了襄陽荊州;沒有控制陝西四川;丟了這些戰略關鍵點,就意味著南明失去了翻盤自保的機會。只有鄭成功退守臺灣,但那已經不是大明瞭。

    第三,政治上明朝喪失了統一的領導

    靖康之難將趙宋皇室幾乎一鍋端,就跑出一個康王趙構,作為一支獨苗,只有他又登基稱帝的資格。建炎南渡以後,南方的統治力量迅速集結在趙構的身邊。紹興議和之後,趙構解除了中興四將岳飛、韓世忠、張俊和劉光世的軍權,消除了可能出現的節度使尾大不掉的可能性。

    反觀南明,闖王進京,思宗皇帝煤山自縊之後,明朝宗室人人都想稱孤道寡,弘光政權、魯王監國、隆武政權、紹武政權、永曆政權。有時多個南明政權並立甚至相互拆臺,這就無法形成一個統一領導班子。再加上鄭成功、大西軍、大順軍這三股勢力,所有的抗清力量過於分散,被清軍各個擊破。

    第四,大多數南明的官員喪失了應有的主觀能動性

    在南宋的對外戰爭中,雖然敗多勝少,但是不管是在對抗女真人還是在對抗蒙古人,南宋軍民絕對是錚錚鐵骨!南宋岳家軍敢於手持麻扎刀衝向金軍的鐵浮屠,一命換一命。雖然也有部分無恥之徒開城投降,但是抵抗還是多於歸降。

    由於明朝的集權化相對於宋朝嚴重得多,這就導致明朝官員們的主觀能動性過低,一旦主子沒了那就得趕緊再找一個。如果找不到新主子了,那就等著清軍南下佔領。這些官員不存在對明朝的忠誠,也沒有對清朝的仇恨,他們都很惜命!“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揚州、江陰、嘉定等地抗清軍民的血最後白流了。

    清軍南下勢如破竹,南明小朝廷則一個個土崩瓦解,只能一次一次地南逃,從江淮地區撤到了浙江、江西,再繼續退往廣東、福建、雲南,最後流亡緬甸。南明最後一個皇帝永曆帝被緬甸人交給吳三桂殺害後,明朝宗室領導的抗清活動就徹底消失了。

  • 2 # 一葉富春

    很多人感到困惑:北宋的延續――南宋可以存活一百五十多年,而 同樣憑藉長江天塹的南明卻只能支撐十八年?其實只要我們仔細梳理《宋史》跟《明史》就能發現其中的原因。北宋的滅亡,主要是由宋的一項重要制度決定的:重文輕武,帶來的最大後果是軍隊沒有戰鬥力。朝廷信奉:能用錢解決的都不算個事。著名的像“檀淵之盟”。政府重視工商業的發展,經濟得到空前繁榮。

    宋的軍隊招募士兵採用的是僱傭制,遇到荒年,男丁可以去當兵以 養家餬口。雖然也有農民起義,可基本都是一些小規模的。一般百姓都能安居樂業。

    而我們貧窮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在1368年創立了大明皇朝不久,為了他的子孫後代不至於為了生存而像劉備一樣織履賣席,實行了“宗蕃豢養”。優渥的條件使明的宗族子弟呈幾何級的增長。(1368――1644)276年間朱元璋的後代達到一百餘萬,巨大的開銷壓得朝廷和百姓喘不過氣來。明朝抑商重農、閉關鎖國,國家的賦稅全壓在農民身上。豐年食不裹腹,荒年吃樹皮草根。“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沒有活路的百姓在李自成、張獻忠的領導下,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各地義軍瘋狂殺戮皇室宗親。1644年大明帝國以李自成攻破北京,崇貞自縊而結束。南明要延續朱家皇朝根本就沒有民意基礎。一個不顧百姓死活的朝廷,百姓怎麼會關心他的存亡。當然,明亡時不像北宋欽定趙構為天下兵馬大元帥一樣,他沒有選定繼承人。使地南明各路蕃王群龍無首又各自為政,互相打壓內鬥。強敵壓境卻照樣魚肉百姓,爭權奪利,互相傾軋。著名戲劇家孔尚任的《桃花扇》藝術的還原了那一段歷史。再者,做為崇禎帝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吳三桂,洪承疇的臨陣倒戈,帶著如狼似虎的八旗子弟兵勢如破竹蓆卷華夏。遠非與南宋實力相當的金國可以比擬。

    南明註定是一個短命的王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明朝鳥銃是不是比日本鐵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