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陳個陳
-
2 # 高校研究生
從2018年9月部門就出臺了《關於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檔案,從這時候開始大學“清考”成為歷史。部分學校有兩次補考的機會,但是有些只有一次補考的機會,補考沒過只能重修了!大三重修肯定對考研是有影響的!
1.重修增加了學習負擔,影響考研複習進度。
重修是要上課再加上考試的,如果再加上大三的課比較多的話那麼考研複習的時間就會被進一步壓縮,肯定對考研複習是有影響的,這樣繼而可能會影響到複習進度和考研初試。
2.重修對考研複試有一定的影響。
考研複試的話主要考察的是學生自身素質,包括英語水平、專業知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如果重修的話老師可能會對你的學習能力進行質疑,用專業問題來考驗。如果你能夠打破質疑那麼很可能就順利錄取了,如果無法迴應質疑那麼可能就被刷掉了!
3.一定要順利拿到畢業證。
大三重修一定要重視,因為這時候比較晚了避免出現在畢業前還沒重修完的情況,否則就無法準時拿到畢業證了,有些科目一年才開一次不是每學期都開,那麼很可能就出現大三再不過就非常危險的情況。如果出現延遲畢業的情況那麼就算考研成功也無用了,因為每個學校在考研招生簡章都會要求考生在當年9月之前拿到畢業證。
-
3 # 教育小叔
近些年,隨著全國高等教育學校嚴進嚴出政策的落實和某高校博士不知道知網為何物的影響,全國高校學術氛圍進行了一輪大的清洗,畢業門檻進一步提高,這一切的背後又更意味著以往靠著關係矇混過關的現象再也不存在。
對於畢業生來說形同最後一根救命稻草的“畢業大清考”,也已經成為一個歷史。
而“大一掛科,補考沒過,現在大三”這種情況也並不罕見。
筆者大學時有一門科目,中國古代文學,掛科率極高,當時很多同學都掛了,包含筆者和室友以及另一個同學,幸運的是,筆者補考過了,而室友和那位同學,從大三開始一直重修到大四,終於過關,並沒有影響到畢業等事情。
那為什麼畢業大清考要取消呢?
1.從整個學術大環境來看,畢業大清考必須取消。有畢業大清考在,感覺大學就跟過家家一樣,各種隨意、敷衍、矇混過關,這種情況非常不利於高校辦學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國高等教育的健康發展。
2.從學生的角度看,有畢業大清考在,學生對於掛科這件事根本不會在意,甚至是肆無忌憚。因為在他們心中,無論怎麼混,肯定都是可以畢業的,不利於人才培養,不利於國家與社會的長遠發展。
筆者是2015級、2019屆畢業生,前一屆,是最後一次享有畢業大清考的畢業生,同時,從筆者這一級開始,重修開始收費,以往都是免費的。
據不完全統計,在2017年,筆者所在的學校單是重修所收的費用,一年超過了180萬,其中大部分為較高收費專業以及國際教育學院學生貢獻。
那碰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儘管說大學掛科是無可避免的,有的人好好學習了也不見得能過,但不好好學習就一定不會過。
所以,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爭口氣,不要輕易掛科。
如果真的掛科了,補考就是最好的機會。
補考一般會在放假後進行,基本上都會有一兩個月的複習時間,就算放假後早去幾天進行復習,補考也很大機率能夠透過。
如果補考還是不過,那就只能重修,重修是很麻煩的:
1.重修要收費,正常情況下是按照學分進行收費的;
2.重修視情況而定,有部分老師會要求重修的學員進班上課,點名,記你的平時成績,而且重修科目還很有可能跟你正課衝突,期末的時候,一個安排不好,重修考試時間與其他科目考試時間也是有可能衝突的,怎麼選擇呢?
如果這些都不重要的話,那時間重要嗎?
考慮一下,別人都在為考研、考公務員、工作奔波的時候,你卻要重修是什麼滋味?很浪費時間的,到最後的結果就是什麼都做不好,還要去跟老師說好話讓老師儘量給你過。
因為重修如果不過,最嚴重的是會影響畢業的!
在學分不夠的前提下,很多高校都會採取一票否決制不能答辯,這意味著要延畢,重修科目透過方可畢業,好一點的學校會在你成績出來之後把雙證發給你,不好的直接下一年。
如何避免掛科?
大學雖然是小社會,但成績這件事情,還是自己最靠譜。
上課好好聽課,考前多聽老師講的重點,複習時好好複習,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說在最後
大學四年,說長也長,說短也很短。
最美好的時光往往都是轉瞬即逝,不應該把時間都浪費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
大學,且行且珍惜!
回覆列表
如果你掛科了補考沒過那就只有重修了,重修還要交費的哦,但是你也不要慌,學校老師人都很和善的,她們會盡心盡力教你的,你呢就需要認認真真學習,在重修期間按照老師要求去做,期末考試前呢該背呢還是要認真背按部就班來學習,那你就沒有問題,加油補考會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