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牽手教育
-
2 # 胡備1
怎樣培養孩子獨立勇敢,這需要一個規劃,首先讓孩子明理,知道怎樣做,怎樣說才是對的。其次是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讓孩子曉得怎樣的方法考慮問題。第三,要讓孩子單獨完成一些家務活。知道與自己有關的是什麼,怎樣做,做到什麼程度,心中有底才能獨立思考做事。勇敢對孩子來說,可從獨自唱歌,小舞蹈,朗誦這些開始,走出怕被笑的坎,多鼓勵鼓勵,就勇敢了。
-
3 # 飛逝的青春17361442
獨立就意味著孩子要有足夠的自主權,要給孩子他所能及的原則選,比如兩歲左右的孩子,可以選擇衣服的顏色,所穿的鞋子,甚至玩具的玩法,但也不是放手,家長要有督導作用,關鍵時給些建議,甚至掌控一下方向,要有規則內的自由,沒了法度就成了放縱。我覺得勇敢的基礎是安全感,安全感足的孩子有足夠的動力去探索世界,而父母則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給與孩子足夠的愛,高質量的親子關係,學會共情是其重要保障,父母永遠是孩子的加油站,鼓勵與放手能讓勇敢的孩子走的更遠!
-
4 # 阿君Carol
如何培養孩子才能讓孩子更獨立更勇敢?
如果家長從孩子嬰幼時期就一直有意培養孩子的能力,多半不會有此一問。
那麼我來回答一下關於如何培養學齡前兒童的自信、自理能力。
學齡前兒童能好好吃飯、作息規律、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有自己動手的意識以及能和善有序地處理人際關係,這樣的孩子就能具備獨立和勇敢的特質。以上幾點是父母日常需要培養孩子的方向。
幼兒園和學校是群體生活,家長不要過多的指望把孩子交給老師培養。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還是家長的態度和指引。
下邊是家長需要留意的幾個點:
1.孩子能力有限,做事不會一蹴而就,家長要和善地多鼓勵孩子,注意語氣。有時語氣過重,催促和央求都會讓孩子自身的努力變味,從而好心辦壞事。
2.給予實際指導,適當放手讓孩子去嘗試,中途不要一再打斷、干涉。否則非但不會幫到孩子,反而讓孩子失去自信,無法自己掌握學習。
3.多參加戶外活動,家長別怕髒別怕累,培養孩子至少有一項體育愛好和特長。
4.明確告訴孩子危險和禁區,只有避開風險,家長才能安全放手。
5.建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閱讀並非意在識字,而是讓孩子瞭解書海無涯,給他一個探尋的方向,更是培養一種自主學習的能力。
暫時寫到這裡,有具體問題再續答。
-
5 # 也是6480
獨立和勇敢是孩子成長的結果,它不能直解當目標去培養,而是要靠養而自然成。
孩子不獨立不勇敢,可能有這麼幾個原因
1.孩子身體疲勞,沒有更多能量去主動做事。或者受到的壓力已經很大,家長又對孩子批評,必然不會有好的效果。這種情況一定要首先排除掉。
2.性格不太積極主動的孩子,往往是身體不夠旺盛的體質,要看看孩子有沒有體育鍛煉的培養內容。體育帶給人的東西不只是體質好,更是性格上的改變。性格的東西,只能,必須靠體質去改進。
3.孩子缺乏[獨立]的心。看看是不是家長屬於焦慮型家長。覺得孩子做的不好,就自己親自代辦,以做榜樣為自我安慰。其實這種情況固然會受到孩子的崇拜,但是剝奪了孩子自己去體會錯誤的機會。只是膨脹了家長的自我而已。家長應該想想自己的學習,不都是從錯誤開始的嘛
4.孩子缺乏[勇敢]的心,要看看家長給孩子引入了怎樣的人生觀。真正的勇敢,不會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讚美,不會是為了和人爭名奪利。而是來自利益他人後得到的自愛感。而要利益他人,自身必須要有能力,這又會激發孩子自強的心是非常好的一種生活態度。
可能有人覺得自己都不夠多,就談不上利益他人。或者本來就仇恨抱怨他人,幹嘛要去利益他人。這是另外一個話題這裡不展開。這裡單談勇敢,必來自利他。
-
6 # 青子說
如何培養孩子才能讓孩子更獨立,更勇敢?
作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獨立、勇敢。可是事與願違,孩子並沒有往我們想象的方向發展。那麼我們該如何培養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獨立,更加的勇敢呢?不妨看看以下幾點:
第一,不要替代孩子
孩子是我們父母手心裡的寶。作為父母的,特別是祖父母,總是擔心孩子會磕著碰著。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會讓孩子自己去動手,而是代替孩子去做。殊不知這樣是害了孩子。這樣會讓孩子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我們不妨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就可以讓孩子自己去試著穿鞋子、穿衣服,自己給吃飯。而不是滿大街的在後面追著餵飯,你越是這樣做,孩子越是不會獨立。
第二,讓孩子參與其中
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我們在家裡做家務的時候,不妨讓孩子參與其中。比如:我們在做飯的時候,可以選擇讓孩子幫忙淘米。我們在掃地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幫忙拿垃圾鏟等等。這樣既鍛鍊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也給他的獨立性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第三,讓孩子做決定
在很多時候我們父母都會安排好孩子做這做哪?我們不妨讓孩子去做決定,讓他去做他想做的。比如:你是跟爸爸媽媽去超市呢,還是跟奶奶呆在家裡面呢?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有利培養他勇敢的行為。
第四,給予孩子一定的鼓勵
孩子在做事情的時候,是需要得到我們父母的肯定的。只有這樣孩子才會越發的努力去做。比如:孩子在幫忙掃地的時候,我們可以誇獎一下孩子,掃得真乾淨。這樣孩子會特別開心,也更加樂意的去幫忙。
第五,父母適當的假裝軟弱
在適當的時候,父母適當的假裝一下軟弱,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勇敢哦!比如:在家裡看到蟑螂的時候,作為媽媽的可以假裝很害怕的樣子,這時候可以讓孩子勇敢的去打蟑螂。
在超市買了很多東西之後,作為媽媽可以假裝軟弱無力:“寶貝,媽媽累了,可以幫媽媽拿一下東西嗎?”
回覆列表
青春期的孩子為什麼會反抗父母?讓自己和孩子變得更成熟的三個階段。
更好的認識孩子和自己,如何變得更成熟。處理複雜人際關係的原則,是能夠分清什麼是自己的事,什麼是別人的事。可是分清之後呢?在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我們怎麼才能,讓我們養育的孩子,真正變得成熟起來呢?
每個人的人際關係成長,大都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即自我階段、他人階段和獨立階段。只有進入獨立階段,孩子才算真正的成熟,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由。
第一個階段,是自我中心的階段。也就是嬰兒期,是指心理上的嬰兒期。在這個階段,我們會自然地覺得世界和他人是圍繞我們的需要來運轉的,把自己的需要和願望當作別人的需要和願望。在這個階段,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站在舞臺的中央,別人只是觀眾。別人照顧我們、對我們好,是理所當然的。這些感覺多在3歲之前。所以也被我稱為“嬰兒期”,可是當孩子慢慢長大,能感覺到世界不是這樣的。別人並不總是關心我們,多部分時候他們只關心自己。那麼,孩子會進入第二階段—他人階段。
第二階段也是大部分人的終點階段,也是我們人際關係,糾結、焦慮、彷徨的階段。生活中很多的人一生也沒走出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有兩個典型的標誌。
第一個標誌,讓他人決定我們的行為。把自己放到被動的位置。
這一標誌還有兩個表現方式,一種是順從,即為了別人委屈自己。我們的孩子在這個階段會生活在別人的目光和期待中,覺得別人的評價、讚許、關心、憤怒都是最重要的事情。會因為沒有滿足別人的願望而深深地內疚和自責,卻忽視了自己的需要和價值。我們孩子的學習,為了老師而學的、為了父母而學的,有幾個孩子是為了自己而學的?
這背後潛藏著一種隱秘的交易期待:如果我特別聽話,如果我順從你,你就應該給我我需要的東西—安全感和愛。平時我們也是一直給孩子這樣的暗示的。
當我們的孩子進入青春期,還有一種反抗。我們要孩子好好學習,孩子偏不學;我們要孩子聽話,孩子偏不聽話。孩子的這些反抗是把自己當作工具,透過自己來表達憤怒,就好像在抗議其他人違背了隱秘的契約。
但是這種反抗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順從。因為他沒有自己的價值標準,只能透過反抗別人來彰顯自己與眾不同。向他人證明自己有思維方式的獨立性。但恰恰是這樣的行為,暴露自己處在第二階段。
我們很多的成年人,也是在這個階段。停留下來的最多。向父母證明自己、向朋友證明自己、向社會證明自己,唯獨沒有問問自己的內心,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樣的自己。無論順從還是反抗,都是把我們自己放到一個被動的位置,並讓他人來決定自我的行為。
他人階段的第二個標誌是,我們很難容忍和別人的差異。
向別人證明自己屬於事物的一面,而另一面。就是改變別人,不能容忍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和事物。越親近的人我們越難容忍他們跟我們不同。夫妻對孩子教育態度的不同、子女擇偶標準的不同。都會爆發我們的焦慮。處於他人階段的人,很難容忍自我和他人的差異。有時候我們會被別人影響,有時候我們很想去影響別人、改造別人,讓他們跟我們一樣。
我們要知道在觀念上可以有差異,我們要更能理解關係中的矛盾和差異。
第三個真正成熟的階段,獨立階段。
我們有了自我負責的能力和容忍差異的能力以後,就不會在人際關係中輕易掉入順從或反抗的陷阱,而是會進入人際關係的第三階段—獨立階段。
在這個階段,我們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分清什麼是別人的課題,把自己和他人分開,還能夠理解他人,同時尊重自己。
讓我們自己和孩子,儘快的進入到獨立階段。對於自己和孩子的人生幸福都是強大的助推器。羅曼·羅蘭說過:“真正的英雄是認清現實後還能熱愛現實。”我的愛是出於我的愛,不帶任何條件的愛。當我們內心的信念,而不是他人的態度變成我們行為的主導時,我們就獲得了一種主動的、對自己負責的姿態。這時候,我們就開始成熟起來了。
致良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儘快的讓孩子成熟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