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青年釣魚人
-
2 # 光頭魚司令
我們野釣的朋友到達釣點都會先打窩,那麼怎麼打窩才會物盡其用才會有一個更好的收穫呢?打窩是為了釣獲更多的魚而採用窩料吸引魚進窩的一種手段,有些釣友可能會說我不打窩,我到河邊抽窩子,其實原理都一樣,都在在水底形成一個霧化區餌料散落的地帶從而形成一個窩子。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總之打窩是釣魚之前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那麼我們打窩應該打多少呢,打窩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太少了誘不過魚來,太多了就把魚餵飽了。
打窩量的多少一是根據所釣的物件魚大小決定;二是根據水的深淺決定。一般情況下釣鯽魚等小魚到時候一次打上30~50g即可。如果釣鯉魚草魚等大型魚一次打上拳頭大小的窩料5~6個即可。同時也要根據水的深淺打窩,水淺少打一些,水深多打一些。
關於補窩,如果魚情很好用的拉餌則需要補一點窩子,如果搓餌每次魚餌比較大那就不用再補窩了。補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千萬不要驚了窩子,可以用拋竿掛大餌的方式精準補窩。
-
3 # 經典釣魚影片
春季水庫釣魚,鯉魚,草魚,青魚,大鯽魚都對酒糟很喜歡,我如果想釣大魚,就用酒糟,豆餅,玉米大窩,但是太麻煩,但有一點發窩慢 !想要效果好就頭天打窩,第二天起早釣。想快就用大顆粒的PK顆粒打窩速度嗖嗖的。
-
4 # 夜釣小超哥1214
要想魚不斷全靠糧食換!要想魚獲多就得先打窩!要想魚獲好就把安靜找!要想釣大魚慢等不要急!用什麼打窩,怎麼打窩,怎麼找釣點,怎麼釣!一目瞭然!
-
5 # 狙鯽手小張
俗話說:“釣魚不做窩,釣到也不多”,要想打好窩以下4點很重要:
1、什麼是窩子料
我們把凡是用於誘魚進窩的餌料,通稱為窩子料,也被稱作為誘餌。窩子料既可以購買成品,也可以買原料自配加工。一般瞭解垂釣水域食性的人,自配的窩子料往往比商品窩子料要好用的多。
很多釣魚初學者不重視窩子料,覺得手頭有什麼餌料,就覺得用手中的窩子料往下打窩行了。也不分我們打下的窩料,是釣浮用的餌還是釣底用的餌。有的人甚至還喜歡把那些過期又捨不得扔掉的餌料,作為窩子料向下打。特別是那些含有動物蛋白的餌料,放置的時間長了和空氣接觸之後,會氧化產生一種有毒的氨氮成分,魚對這種含有氨氮成分的餌料非常反感。如果你在窩子裡打了這種餌料,最後只能起到驅散魚的作用。
2、窩子料的選配原則
釣底打窩子,選擇餌料的成分要七分細三分粗,要達到快霧化快擴散的效果。之後補窩子,就要改餌料的成分為七分粗三分細,不要過於霧化,要有在水底留魚的粗顆粒。這種前後變化的原因就是,前期要求霧化誘魚進窩,後期補窩的粗顆粒就能更好的把魚留在窩子裡,讓魚在窩子裡能有東西吃,但有一時半會吃不飽。如像粉餌拌上酒泡小米之類的顆粒打窩子,就有這樣的功效。
做底窩料要控制好粘度和硬度,到底再擴散,半水就散或者到底不散,這些窩料的狀態都會影響效果。配窩子料要遵循一個原則,窩料的味型和鉤餌的味型要接近,但窩料味道的濃度要低於鉤餌的濃度。如果窩料味道過重過濃,會讓魚進窩之後,只關注我窩子料,對鉤上的餌料不感興趣。
3、窩子的投放量
野釣投放窩子料,要根據是當天作釣還是隔天做掉,來決定窩子料的投放量。如果是當天作釣,第一次投放三五團饅頭大小的窩子料即可。如果投放的窩子料過多,來魚就會光吃窩子料,而不吃鉤子上的餌料。如果是隔天作釣,那麼我們提前打窩子就要多打一點,一次投放量在十多團以上,也是相當於饅頭大的餌團即可,甚至有時還要多打一點。
如果是在黑坑正釣,開竿後用鉛墜帶散炮的打窩量,一定要高於左右相鄰的釣友。因為初始階段搶魚很重要,無論是野釣,黑坑還是競技釣,初試階段是誘餌誘魚然後再是魚誘魚。所以在窩子裡,我們同時也要一直保持有一定量的魚,這是保證我們能夠不斷連竿的基礎。
4、野釣打窩要試釣
去陌生水域作釣,在選好釣位之後。打窩之前一定要測試釣點水底的狀況,那麼在你選定的釣點四周,大概半徑30公分之內。用找底的方法,透過多點位測試看看釣點有多深,看是否符合當前垂釣深度。再看水底是否平整,如果是在斜坡上最好放棄。因為在斜坡上養不出窩子,餌料會滾到下面去。那麼經過反覆的測量能達到標準的釣點,先掛上餌試釣十來竿,再看看水底有沒有容易掛底的物體。當這些條件都符合要求之後,再打窩子也不遲。很多初學釣魚者來到水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十來個大小球打了進去。結果一釣不是這個問題就是那個問題,根本釣不著,最後只好拍拍屁股收起傢伙走人,充當了自費餵魚人。
我們在釣魚中先選好釣點,接著作好窩子開好餌料,再選擇線組和浮漂,到最後開始作釣。這些過程中每個步驟都很關鍵,一個步驟粗心大意了,可能就會影響到我們的魚獲。每次用心做好每個步驟,漸漸養成一個好的習慣,不愁釣不到魚。
-
6 # 臺釣98k
打窩是釣魚的一個關鍵程式,至於怎麼打窩,這問題還真大!根據不同的季節,不同的魚種,不同的魚情等等情況,打窩的量、種類、粉狀、大小等都不同!譬如:冬季釣鯽魚,到底該不該打窩?怎麼打?都值得探討!我個人認為,可以不打,直接用搓餌抽窩,餌料中可以加小米,既誘魚又留魚,魚來了也沒多少吃的,吃不飽,就有機會吃餌中魚。分類太多,一時半會還真說不清。
-
7 # 魚娃子線上
勤打,少打。打的太多窩裡魚只吃窩料,所以少打。冬季應該提前一天打窩,因為魚活動量小,提前打窩魚及時到了窩裡也不會離開。
-
8 # 唔十二先生
打窩的目的是引誘分散在水裡的魚來窩裡覓食,從而方便釣魚。
第一,在窩的附近放置遮蔽物如水草,樹枝等,這樣魚就會認為這裡是避風港,就可以把魚吸引過來。
第二,製作一個臨時的窩,不宜放太多的窩料,尤其是一些誘魚慢的窩料,應放置一些誘魚快的窩料,如糠粉,餅粉等,魚來的快。
第三,製作一個長期的窩,窩料應該以顆粒狀和塊狀餌料為主,這些餌料在水下可以長期的浸泡,存在的時間也就長一些,就可以吸引魚群較長時間的停留。長期窩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需要不斷的投入窩料,可以第一天投放一些麥粒,連續投放幾天,當第七天的時候就可以去開釣了。這些窩料會吸引一些小的魚,一旦有大量的小魚來覓食,就會吸引來吃小魚的大魚,這時候釣魚收回一定不會小。
第四,窩外打一些小窩,可以在主窩的周圍再打上一些小窩,這樣當魚從外側遊過的時候,首先發現外圍的窩料,再循壞游到主窩。
第五,釣魚者應該根據自己目標魚的喜好去調製魚餌。
第六,新的窩,應該調製重口味的窩料,這樣可以更加引誘魚。
-
9 # 濟寧老李釣魚人
在釣魚技巧中打窩是基礎,釣魚打窩有實窩、虛窩之分。打窩是指在選好釣點的正前方或左右兩側,投撒些魚的食物,讓它沉在水底,以引誘魚兒到窩的附近來活動,以利於釣到較多的魚。手竿釣魚已經成為了的主流。那麼今天就給大家講講手竿釣魚打窩子的技巧。 手竿釣打窩子的技巧一:虛實兼備
誘餌可分為粉末狀和顆粒狀兩種形態,前者為虛,後者為實,虛料讓魚感其味覺,實餌迷其視覺和觸覺,兩者必須兼而有之,缺一不可。有虛無實,魚只能聞其味,無食可吃,在窩內不能久留;有實無虛,魚會飽腹而散,也起不到留魚在窩的目的。
手竿釣打窩子的技巧二:因地而異
不同的地域,不同魚種有不同的口味,在布窩時,根據各種魚的不同吃食習慣,以本地出產為主要的餌料來源配料布窩。在布窩時,用量也有很大的差別,在水域寬闊的河流、水庫垂釣,因魚的密度稀,適合釣固定窩,布窩要打“重塘子”,一般投食5—7天開釣;在水域面積窄、魚的密度大的地方垂釣,可臨時布窩,量宜少,做到“少吃多餐,相機補加”。對鯉魚、草魚等個體大的魚,不僅布窩量要大,而且還要做到誘餌和釣餌完全統一。
手竿釣打窩子的技巧三:深淺有別
布窩投餌要依據水的深淺而增減。決定釣位深淺,除跟魚的大小有關外;主要跟當時的氣溫有關。春、秋季節是釣魚的兩個“黃金時節”,水溫不冷不熱,一般布窩宜淺不宜深,通常在1米左右的水位布窩;盛夏和寒冬,魚兒為了避暑、禦寒,一般布窩水位宜深,通常在1.5米以上。從魚的大小而言,釣小鯽魚、白魚參水位宜淺,釣大鯽魚、鯉魚宜釣深水。布窩時,1米以內的試水量要少,1.5米以上的深水量要稍大。
手竿釣打窩子的技巧四:知時續窩
為了使釣窩長效定時,補撒誘餌必不可少。補散誘餌的量一定不宜多,可根據氣溫的變化而定。不冷不熱的春、秋季節,半小時之內續一次窩;到了盛夏、寒冬,魚兒少吃少動,一個小時續一次窩,味濃點,量多點。在春、秋季節釣遊動窩時,一般選3個釣位為一組。
布窩時,從第一個窩投食起,依次往後推遲15—20分鐘,然後再根據布窩的先後添食續窩。如果這3個窩輪換釣,都能起魚,就這樣反覆續窩,輪換釣下去。當窩內魚不多時,可另選一處釣位,照上述方法繼續垂釣。在盛夏和寒冬選窩垂釣時,因魚的活動範圍不大,布窩時可多選釣位,同時投放誘餌,然後又同時續窩。每個窩雖起魚不多,合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魚量。
-
10 # 小魚的世界
在釣位確定後,如何打好窩兒就至關重要了。
打窩怎樣運用誘餌很重要,
在什麼情況下用散餌,什麼情況下用硬餌,
以及用餌量的大與小,是有講究的。
我經常用的軟餌主要是玉米麵、豆餅粉、碎大米等,
硬餌主要是發酵玉米粒等。
施用時,應根據不同水域的不同情況,適當選用。
一般而言小雜魚多的水域,
用餌亦應多一些,提前打窩的時間越長;
反之,則少一些。窩點的形式包括獨點窩,多點窩和鏈環窩。
釣獨點窩,因只是一個窩點,為增加有效的垂釣時間,需要爭分奪秒,
使窩點及早發揮作用,因此應以軟餌為主,軟硬餌兼用。
在開始打窩時應將軟餌硬餌同時投進窩點,
軟餌又叫快餌,目的是誘較近的魚入窩,
硬餌也叫慢餌,目的是誘較遠的魚入窩。
並且因其抗泡,一時不能被小魚啃蝕,還可起到戀住大魚不離窩的作用。
中間補窩,只用軟餌,一般不用硬餌。
另外,發窩時間的早與晚,窩子效率的高與低還同以下三點有關:
①同誘餌的質量有關。釣餌講究鮮活,同樣誘餌也應講究鮮活。
不能用發黴、蟲蛀、乾枯、變質的誘餌去“蒙”魚。
②同時窩點位置的選擇準不準有關。
如能把窩點選在大魚經常透過
經常覓食、經常嬉戲的地方,
窩子發的就快,否則就慢。
一天中的早、午、晚都有魚遊動、覓食和嬉戲的旺盛時期。
如能把打窩時間選在此之前,窩子發的時間就將早一些,否則就要晚。
回覆列表
感謝提問,釣無定律、實踐才是王道。
俗話說 “釣魚不打窩,釣到也不多”經驗不足的釣魚人就一味的認為,窩子打得越多,花費的成本越大,魚也能釣得越多。有的釣友就覺得想要魚靠岸就拿糧食換,一般都是幾十斤窩料起步,甚至百來斤也不稀奇。這種思想其實是阻礙了很多釣友挑戰大魚的念想,因為百來斤窩料那就是上百塊錢,不是每個人都捨得花這個錢的。雖說打重窩確實是個最有效簡單的聚魚方法,但並不是所有場合都適用的,有些場合打重窩反而會有反效果。但事實上來看,並不是這般想象中的美好,打窩打得太多,不僅需要比較高的成本,而且誘魚的效果也不會太好。
窩料的量,打窩打多少,一直都是一個讓釣魚人比較糾結的事情。因為,自然水域中的魚都是有著比較高的警惕性,窩料投入得太多,讓魚兒覺得有種危機感,但是窩料也不能太少,太少的窩料很難誘來比較多的魚。所以說,窩料的投入量,最好控制在讓魚吃不飽,但又能夠把魚留住。那麼什麼時候別打重窩呢?
一、出釣時間短的時候別打重窩
對很多釣友來說,出門釣一次魚並不容易,時間也不是特別充裕,頂天了就是從早上釣到天黑了就要回來,臉皮厚一點的釣友會再想想辦法釣到晚上十來點。這樣的情況下打幾十斤重窩就不太適合了,因為打重窩發窩的時間會比較慢,半天能有魚進窩都算運氣爆棚了,一整天沒魚進窩也不奇怪。等到你實在扛不住走了,後面的釣友跟著接窩,結果一打聽,人家上了三條十幾斤的大草魚,我就問你鬱悶不鬱悶。這種情況下,路人甲建議提前打窩,找個偏僻點的地方提前打2-3天的窩子,你下次作釣時中魚的機率就比較高了
二、魚的密度很低的時候別打重窩
有些地方屬於典型的水廣魚稀,很多人說打重窩正好可以把魚誘進窩子,但是別忘了,魚的數量比較少,進窩了也就是那麼一兩條。如果是百來斤窩料裡面魚兒可以吃的食物這麼多,哪怕你用再好的餌料,它們也不一定會吃。即使吃餌,這個機率也比較低。除非你有本事在這裡守上一個月,讓附近的魚都知道這裡有吃的。在這種地方還是時候持續的養窩,每天打3-5斤窩料,打上十天半月的。作釣的當天稍微打點窩料就可以了
三、釣個體不大的魚的時候別打重窩
比如說我們喜歡釣鯽魚,哪怕鯽魚的數量再多,也不適合打重窩。因為鯽魚食量真的太小了,哪怕進窩的鯽魚有一百條,只打了十幾斤窩料,它們也很容易吃窩料吃飽,你釣上來的卻少得可憐。其他的比如說黃骨魚什麼的也同樣如此,甚至有些精明的釣友釣黃骨魚是把吃完的骨頭丟下去打窩的,這樣黃骨魚只聞得到味,而吃不到什麼實際的東西,反而留魚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釣這種小個體的魚,只要保障窩子裡有吃的就可以了,讓它們吃飽反而是趕它們走。
還有就是打窩重在續窩,讓大魚誤以為這裡是進食的好地方,放鬆警惕性。窩量不建議太大,但是“養窩”的時候,前2天的窩量可以打大一些,5-8斤都可以。但是連續打了幾天之後每天打2-3斤就可以了。作釣的當天可以直接不打窩開釣,如果沒口就打窩,每隔1小時左右用打窩勺打2勺,防止窩子裡沒有窩量。
早春的時候,氣溫還不是太高,魚兒也不願意多遊動,打窩誘魚的意義也就在於把窩點周圍的魚聚過來,某一個地方的魚被嚇跑之後,就不太容易過來了。所以,打窩要輕聲一點,儘量別弄出太大的動靜,比如用比較長的打窩竿,掛一個打窩器,慢慢的送到窩點。如果把一團團的大餌團打下去,出比較大的響聲就會把周圍的魚全部嚇跑,一時半會還不會過來。
如果釣魚的地方不遠,最好是提前一個晚上過去打窩,隔夜打窩可以稍微打得多一些,天氣冷,窩料的擴散速度也慢。總而言之,打窩並不是以量取勝,關鍵還是要根據水情、魚情等因素進行不同選擇,誘釣結合才能有一個好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