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繆老師妙筆生花

    繆老師研究學習能力已經很久了,也幫助很多高中階段的孩子解決過類似的問題。如果要我來分析,需要解決自控能力、主動性的問題,需要分四步走:

    第一、認清自己的學習階段和狀態

    第二、樹立自己的學習信心,找到強點

    第三、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並且細化

    第四、尋找自己的激勵手段

    第一、認清自己的學習階段和狀態

    對於學生或者有志於學習的人士,認清自己的學習階段和是最基礎的一步。

    而這往往是大量學習者沒有認真思考過的問題,我們習慣於填鴨式的教育,悶頭學習,卻沒有讓自己的頭腦從知識的水面下伸出來,去琢磨琢磨,給自己定個位。

    有的人在想要學習的領域內還是門外漢,需要從根本上建立知識邏輯和概念整理。

    有的人已經摸到門道,需要的是將知識內容進行融會貫通。

    有的人在某個領域已經是知識極大豐富來,需要的是透過傳授和思考來沉澱積累。

    那如果僅僅針對學生群體,就要充分的瞭解自己在某一學科的學習上,究竟是處於在概念邏輯上面有短板,還是在具體運用上有差距,或者是在只是串聯上不熟練呢?

    分析過後,就很容易得出結論,在這裡繆老師丟擲一個成語“有的放矢”,這個“的”字,就是我在第一部分要闡述的觀點,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後有目標的規劃學習時間、分配學習精力。

    第二、樹立自己的學習信心,找到強點

    每個人的思維特點是不同的,有的人線性思維佔優,有的人非線性思維佔優。有的人善於點狀思維,有的人就善於平面思維,有的人立體思維強大。

    同樣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善於某個領域,轉換領域後卻難以施展。有的人能夠做到全面思考,卻很難在某一個領域深度研究。

    我們作為學習者,要對自己的學習方式進行梳理,找到合適自己的思維方式、邏輯方法、學習方式。

    一旦找到後,對照自己的最強點進行單點突破。不要總想著彌補弱勢,要實實在在把工夫用在突出自己的強點上,而樹立學習信心就是從找到自己最強點開始的。

    找到最強點並且突破,隨之而來的,是把自己在強點上的學習邏輯,平行移植到其他方面,學科之間是想通的,學習領域之間是有連結的。找到這些,並且發散關聯,就能從整體上提高自己的學習信念了,有助於緩解自律能力的問題。

    但是僅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我們需要從“道”的層面進入“術”的層面去找尋具體的解決辦法,而且要接地氣兒,容易操作。好,那麼我們接著往下看。

    第三、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並且細化

    繆老師有一位“學神”級別的朋友,是一位大學教授,她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叫做“以終為始”。

    所謂的以終為始,就是確定好自己的目標並且有效的細化之,使之具有一定的難度,同時具備完成的可能性,隨後,就是另外的四個字“靜等花開”。

    這個世界上,渾渾噩噩過日子的人很多,認真對待自己生活的人太少。

    有多少人,在夜晚入眠前,考慮過自己一天的學習情況,認真總結了得失,並且能夠想出提高的方法呢?我想。。。鳳毛麟角而已。

    作為一個學習者,要考慮自己學習的目標,長期目標不妨提前設定一個大概,比如說:成為行業翹楚、進入哈耶普斯就讀等等。但是短期目標必須具體而明確且視覺化。

    什麼意思呢?假如作為學生,給自己定好了一個月的各科學習任務,這一個月的計劃,還是太粗泛,你需要把計劃分解到每一天(要知道很多學有所成者的計劃是按照小時來計算的)。

    每一天的計劃,堅決、堅決、堅決不可以簡單把月計劃做個除法了事。一定要做到每天儘量不重複,各科的比重要上下調整,這樣才能最大機率的避免厭煩情緒,也能給每天多營造一點新鮮感。

    此外,計劃必須視覺化,根據科學研究,視覺化的目標達成率是非視覺化的幾十倍之多,把計劃落實到紙面上,哪怕手機上,這是對於自身完成目標的客觀促進。

    還有,計劃必須要有核查,每天要給自己的計劃完成做個記錄,未完成的時候,會讓自己不由自主的產生緊迫感,而緊迫感是能夠督促自己的。

    最後一點,很多人碰到同樣的問題,那就是有瑣事打亂了自己的計劃,眼看計劃是完不成了。在這個時候,普通人會放棄完成計劃,給自己一個偷懶的理由。注意:完成是看比例的,比例!這兩個字很重要,即便不能100%完成,也要在總結時,給自己一個完成比例。

    任何的目標都需要計劃支撐,任何的計劃都需要行動和記錄才能落地。

    學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每天一點每天一點累積出來的。

    第四、尋找自己的激勵手段

    不同的事物可以帶給不同的人快感。

    每一個學習者都可以將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點滴願望,與學習目標掛鉤。

    有人喜歡吃甜食,OK,完成一章書籍閱讀就獎勵給自己。

    有人喜歡看電影,OK,連續完成三天計劃就給自己一張電影票。

    有人喜歡旅遊,OK,半年內寫出100000字的作品,然後說走就走吧。

    當以上的這一切形成了習慣,你會發現,作為一名學習者,已經不再僅僅是學習者。

    你成為了自己的學習管理者,這,就成為了能解決一切自律困難的藥方。

    以上藥方,請妥善保管,以備不時之需。

  • 2 # 喻德武

    自控能力差、主動性差、又很拖沓的人,還想透過心理暗示來迫使自己提高學習效率?

    開什麼玩笑!你在想當然吧?

    如果心理暗示有這麼強大,那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人人都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人人都可以透過快速學習把工作和事業做到最好。

    但現實是,仍然有很多人達不到自己的目標,仍然實現不了自己的夢想,最後都成了空想和一腔熱血。

    其實,很多時候,所謂的心理暗示,也不過是別樣的心靈雞湯或者做白日夢而已。我4歲兒子就經常把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然後很興奮的跟我說,他是奧特曼,可以打怪獸,可以保護爸爸。我相信他說這話的時候是真以為自己很強大,真的在腦海裡打跑了虛擬的怪獸。

    實際上,自控能力差、主動性差、比較拖沓是很多人的普遍狀態,這種狀態根源來自於哪裡?可能是成長環境影響,可能是認知問題,情況比較複雜,不過以我的經驗,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你失去了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失去了好奇心,你就無法發自內心的渴求知識,也缺乏對事物苞根究底的追問,沒有研究的興趣,這時候卻強迫自己“硬學”,那跟按著牛頭喝水有什麼兩樣?這樣做能有什麼提高?學習效果又能好到哪裡去?

    對於不愛學習的人,想透過心理暗示來迫使自己學,這就代表有強制的意味,只要是逼迫的東西,在潛意識裡就必然伴隨著不開心和不舒服,你能堅持幾天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真的想提高學習效率,除非你對學習內容本身非常感興趣,如果不是你感興趣的內容,但確實又很有必要去學,那你就需要有人帶動,形成一種氛圍,否則想達到效果很難,除非你不是人——要麼你是神,要麼你是帶雙核、雙擎驅動的機器!

  • 3 # 盤錦華圖

    首先你禁得住自己的心理暗示,也就是說心理暗示對自己有效才能用這種方法達到自己想要的成果。對我這種“懶癌晚期”的人來說,心理暗示並沒有什麼用。也可能是我沒用對方法。

    我覺得有用的方法就是有目標就去做,別想什麼瑣碎的事情。例如老師今天留了數學作業,那麼一有時間我就要做。又比如領導今天交給我5項任務,我不知道先做什麼,索性不做了等到什麼時候他催我,我在做。這是破罐破摔的表現,也千萬不能這樣想。就先挑簡單的任務來做,一項一項全部解決。

    總結一句話就是:有活就幹,有事就做。在不然就是把其他你自己認為干擾你的因素,全部放棄,這樣也就少了許多阻礙你想做的事情。

  • 4 # 伍鋅

    最近剛看完的一本書,《看見成長的自己》,作者是卡羅爾.德韋克,推薦給你。這本書也是比爾.蓋茨2015年推薦的書目之一。

    主要內容是,如何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克服你的人生困境。

    書中有一個例子:著名教育研究家本傑明.布魯姆,用了40年深入研究120位有傑出成就的人士,發現他們中大多數人在童年時都很普通,也沒有展現出什麼獨特才華。甚至在十幾二十歲時,你也無法根據他們當時的能力判斷未來的成就。

    他總結道:一個人能學到的東西,幾乎所有人都能學會,只要有適當的學習條件。

    有些人在需要很少或無需訓練的情況下就能做好某件事,並不意味其他人經過訓練後不能做到,有時候甚至做得更好。

    關鍵是我們要讓自己養成一種成長式思維。

    成長式思維的人,會不逃避困難挑戰,也不害怕失敗,他們相信透過努力,可以將不擅長的事情做好。

    如何培養成長式思維呢?

    (1)不要輕易給自己評判或貼標籤

    當你在某件事上犯了錯,不要想“我真是沒用,這樣的事情都做不好。”、“我真蠢,這樣的都沒想到。”之類的。不要用一件事、一個階段去評判自己。

    應該將關注點放在事情本身。應該這樣想:

    我在這件事中能學到什麼教訓?如果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我應該怎麼做?

    (2)關注自己的行動

    當你要做某件事的時候要給自己明確的計劃,你要問自己:

    我為了做成這件事,要給自己定一個什麼樣的計劃呢?

    我要在什麼時候、什麼地點、用什麼方法來實施我的計劃?

    有哪些方法有利於實施計劃?

    健身、跑步、減肥、學習這些事都一樣。不要過分關注你自身特質、你的意志力、你的聰明才智在一件事情中扮演多重要的角色,應該關注你該如何行動,如何將事情做成。

    (3)接受不適感

    樂於接受困難和挑戰,這個過程並不是舒服的,甚至會讓人難受。

    因為,在每一件有挑戰的事情面前,你總是要顯得生疏、笨拙、錯漏百出,還要承受別人對你的批評、拒絕。

    不要玻璃心。你要相信這些只是一個階段,你的能力正在提高。

    同時,當取得一定成果的時候,你還應該問自己:

    我應該做些什麼來維持成果,並且獲得進一步的成長呢?

    回到你的問題,如果你要調節好自己,首先將“自控能力較差、主動性差、比較拖沓”這幾個評判性的詞語去掉,忘掉自己是怎樣的人,將注意力放在如何行動上面,就已經了重要、有效的第一步了。

  • 5 # 仲老師說

    最近剛剛在做時間管理的學習和實踐,所以對題主這個問題,我來試著解答一下。對於自控能力較差、主動性差,比較拖沓的人來說,做好時間管理,就能改變以上症狀,戰勝拖延症,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效率。這裡給大家推薦幾個行之有效的簡單方法。

    1是“321法則”。321法則對缺乏執行力但又需要立即執行的事情特別有效,就是任何一件你想要去做的事情,就在心裡跟自己倒數“3、2、1,發射!”舉個例子,當你正在葛優躺刷微信,突然想起來要把髒衣服拿進洗衣機裡去。一般來說,如果再考慮10秒鐘,就會馬上給自己找各種理由,拖著不去做了。所以當下需要做的就是,心裡倒數:3、2、1,然後馬上站起來,走過去拿衣服,你會驚奇地發現自己像是進入了自動化模式一樣,真的行動起來了。再比如起床。冬天來了,起床是一個大難題。尤其是對於自控能力較差的人來說,設定鬧鐘簡直就是擺設。我之前每次給自己設定6點半的鬧鐘,可是鬧鐘響了後,伸手按掉再繼續在床上小眯一會兒,結果一不小心就到8點了,趕緊匆匆洗漱衝出門上班,連早飯也沒時間吃。如果運用321法則的話,鬧鐘一響,心裡默唸:3、2、1,發射!你的行動力會提升很多。

    2是捆綁策略。透過短期提高自控呢你的方式,獲得啟動力。還是以起床為例。到了早上起床的時間,我們的目標是早上早點起床,然後去鍛鍊。但我們實際上卻希望多睡點懶覺,只要上班不遲到。這時候,就運用捆綁策略對自己說“今天不立刻起床,意味著未來的每一天我都沒法堅持鍛鍊,會毀了我整個早起計劃,會永遠影響我的身體健康!”這個捆綁策略透過重新描述現狀,在當下就考慮到將來可能做出的所有行為及其代價,讓我們有更大的機會面對現實,戰勝自己的拖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每個職業都有什麼外行人不知道的辛苦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