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財會小童

    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都是企業的留存收益。但企業對於未分配利潤的使用分配,有較大的自主權。

    企業如果當年實現了淨利潤,要按照順序提取法定盈餘公積和任意盈餘公積。這兩者的區別在於計提的依據不同,前者是規定的,公司制企業按照10%的比例提取,累積到註冊資本的50%以上時,可以不再提取;後者是由企業自行決定的,經過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可以提取。

    盈餘公積主要是用於幾個方面,包括:彌補虧損、轉增資本、擴大企業生產經營。

    從用途上說,盈餘公積的提取是想建立企業的一道安全閥,從淨利潤中提取盈餘公積,進行限制,更有利於企業保持穩定、持續的發展,也有利於對債權人的保護。之前不少歐洲大國,也都有類似的相關規定。不過比例沒有那麼高。上限不超過10%。

    其實在實際當中,企業面臨比較多的不是過度分紅的情況,而是不分紅的情況。有時候賬面是盈利的,數字也不小,但是卻沒有現金,或者因為其他的原因不進行分紅;此外,也有因為分紅涉及到20%個稅的問題,而謹慎分紅的,當然,還有長虧不倒的,涉及不到這個事情。

    筆者曾碰到過一個經營化工產品的小企業,其中有一個產品是當地壟斷的代理商,所以企業盈利和現金流都非常好,每年都盈利,按照規定提取公積金,但老闆也只進行了合理的分紅,因為企業要不斷髮展壯大,都分了,又怎麼實現呢。所以,老闆們其實自己也是清楚的,不會盲目地進行分紅。

    時代在發展,我們的會計準則也是在不斷地與時俱進。未來的發展,一是與國際趨同,二是要符合我們國家發展的現狀。所以筆者認為,對於這個科目設定的意義,未來還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空間。

  • 2 # 會計考試草稿

    可以用一句話回答這個問題,會計的本質就是一門分類性學科。怎麼理解呢?看會計恆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一個簡單的公式不僅概括了企業的資產、還包括企業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如果你想了解這個企業的財務狀況,難道知道這三個會計要做的總額就可以了嗎?當然不可以。所以還需按照資產的流動性把資產分為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按照負債的流動性把負債分為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按照所有者權益的來源把所有的權益分為投資者投入的、企業創造的,然後如圖一步步向下分類。會計就是這樣,只要來源、用途不同,就被分成不同的專案。

    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就是因為用途不同,所以才需要分在不同的專案。首先搞清楚,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這兩類構成企業的留存收益,顧名思義,是留存在企業的歷年滾存的淨利潤,來自於企業每年賺取的淨利潤。

    然後看一下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用途究竟有哪些不同?盈餘公積可用於彌補虧損、轉增資本、發放現金股利或利潤。未分配利潤是沒有特定用途的利潤,所以企業對未分配利潤的使用有較大的自主權。企業一年實現的利潤總額按照這個順序分配後,最後剩下的就是為分配利潤。

    未分配利潤=利潤總額-以前年度虧損-所得稅費用-盈餘公積-現金股利

  • 3 # 焦點觀圈

    企業提取盈餘公積不是會計準則的規定,是公司法的要求。

    在公司法看來,盈餘公積主要作用是防止股東超額分配利潤,給企業保留一部分持續經營所需的儲備資金。

    什麼叫超額分配?公司今年賺了兩百萬,股東很開心,一口氣全分了,第二年虧了100萬,因為上一年利潤全分掉了,這100萬的虧損就要從老本里扣,會影響企業再生產,所以賺錢時不能得意忘形,要提個10%,剩下的90%怎麼分都可以。

    看上去想法很美好,實際只是防君子不防小人,如果老闆想分利潤,從借筆款分分鐘鍾就實現了,很多民企根本沒利潤,都是想辦法透過關聯交易把公司做虧(可以逃企業所得稅),有點利潤也不會按程度分,要麼找費用報銷要麼搞個人借款(可以逃個人所得稅)。更過份的是他們還會抽逃實收資本,把公司搞成空殼,需要錢就對外借款,做槓桿,賺了錢就還,賺不到錢就跑(反正公司本錢早抽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最具價效比的125踏板摩托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