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蘇蟹閣

    答案很簡單噢,因為帶魚是一種“出海即死”的魚類。

    帶魚是一種海魚,一般生活在60米左右的海域之中。在捕撈的時候,隨著帶魚逐漸從海里上升到陸地上,它受到的壓強也會隨之變化。在帶魚捕撈出水之後,其體內的內臟會因為外界壓力的驟然減少而膨脹、爆裂,就像氫氣球升到高空中會炸裂一樣。

    內臟破裂之後,帶魚自然會隨之死亡,因此我們在菜場裡買到的帶魚都是死的,而且它的眼睛經常會充血,看起來面目特別猙獰,這其實就是因為壓強問題導致的“內出血”。

    那麼問題來了,現在帶魚有沒有人工養殖呢?人工養殖的話我們能不能吃上活帶魚呢?

    很遺憾,帶魚目前基本是沒有人工養殖的。因為帶魚目前是國內捕撈魚類中產量最高的魚類,而且它的產量很穩定,不需要養殖,僅僅在海域捕撈就足夠了。而且帶魚需要的洄游、棲息環境比較特殊,人工養殖的話很複雜,因此很難實現人工養殖。

    最後再來給大家分享一個關於購買帶魚的小技巧,那就是儘量選擇本地帶魚。

    之前也說過,帶魚出水即死,又不能人工養殖,所以我們吃到的都是死帶魚。

    因此,如果選擇本地帶魚的話,帶魚死亡之後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運送到市場上,再被我們買回家,這樣帶魚的新鮮程度是保持得最好的。

    很多人都會推薦說,東海的帶魚是最好吃的。這種說法的確沒有錯,但是如果你的家鄉離東海很遠,等東海帶魚運送過來,早就不新鮮了,不新鮮的帶魚就容易有腥臭味,再肥美的帶魚也變得不好吃了。不僅如此,如果是外地的帶魚在冷凍後再進行運輸,它在長期的運輸、儲存過程中也會出現凍融,導致帶魚風味進一步下降,味道就更差了。

    因此,我們儘量選擇本地的冰鮮帶魚,這種帶魚的風味一般來說是最好的。

  • 2 # 荻荻酷一

    帶魚屬深海魚類,捕撈或者被釣上海面後,由於巨大的壓力差導致魚本身的各個器官的不適應,就會很快死去,見過剛打撈上來的帶魚,也是活蹦亂跳的,也就三五分鐘吧,就都不動彈了。

  • 3 # 小偉jia

    這個是這樣的。帶魚打撈上岸後直接冰凍了,跟海蝦什麼的都一樣,因為漁民出門都是一個月或大半個月才回來,不冰起來帶回來都死了,不新鮮。一般出遠門的船都會有製冰機。

  • 4 # 薩爾茨堡的魚

    菜市場的帶魚一般是死的,比如內陸地區,但有時也能見到活的,尤其沿海城市。許多人對帶魚常常有一種誤解,就是帶魚是深海魚類,一出水就死,甚至有說法說由於捕撈時水壓的變化,帶魚在出水前就已經死了,於是市場上只有死帶魚,這種說法當然當然是不對的。

    帶魚的種類比較多,但大多長的相似,帶魚也是中國著名的四大海魚,如今野生的大黃魚、小黃魚、墨魚資源都嚴重萎縮,但野生帶魚的產量依然堅挺。我們平時吃的帶魚主要是白帶魚T. lepturus、短帶魚T. brevis和南海帶魚T. nanhaiensis,白帶魚廣泛分佈於全球溫暖水域,帶魚在水中的活動方式比較特別,它們在平靜水流中能以“豎立”姿勢遊動,靠背鰭和胸鰭煽動保持平衡,因此也被稱為“立魚”。那麼帶魚到底是不是不能離開深水呢?

    帶魚主要棲息於大海深處和近岸河口附近,一般成群生活。某種程度上,確實可以算是生性兇猛的深水魚類,但是,它們也能在淺水水域活動,帶魚在白天通常下潛至深水,夜晚或者陰雨天就會成群上浮至表層水域捕食,所以市場上的帶魚常常是死的和水壓變化沒有關係。

    主要還是受限於儲存手段,帶魚一般有兩種捕撈方式,拖網和船釣,拖網主要捕撈深水水域的帶魚,成群被捕撈,在漁網中相互擠壓,魚身摩擦破損,一般品相不好;船釣帶魚沒有相互擠壓的問題,表皮光亮,品相較好。近海港口和水產市場是能看到活的很新鮮的帶魚,不過大多數帶魚都是冰鮮儲存的,尤其內陸城市,常常新鮮度很低,給人帶魚出水就死的假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聚會遊戲怎麼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