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阿進的旅行
-
2 # 流浪皇1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第一,設出口長廊有利於當地經濟發展。隨著旅遊事業的篷勃發展,各地政府開發旅遊景區的同時也一併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擴大當地土特產的知名度、美譽度。而各景區遊客來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正好在各景區出口設立視窗,擴大了本地農副產品和其它的產品的銷售和知名度。這個是發展經濟的一個極好宣傳機會,不存在不道德問題,只存在宣傳力度大和小的問題。例如今年7月,我在雲南民族文化村遊覽,他們的景區進出口不僅僅設定的是一條長廊,而且是兩條長長的購物街。讓你能買到雲南白藥、昭通天麻、三七等雲南著名特產,許多遊客爭相購買,這本身就是一個“雙贏”的舉措,何來不道德、不合理的設定問題呢?
第二齣口長廊的設定,既滿足遊客品味當地美食的慾望,同時也方便了揹包遊客一日三餐的用餐需求。旅遊的目的本身就是看美景,品美食,順道帶點土特產回家作伴手禮。而景區長長的購物長廊恰恰滿足了部分遊客品美食、帶伴手禮的要求。例如遊覽三亞《天涯海角》後的出口,沒有同時設在進大門的地方,而是設在大門一側長長的長廊。這裡特別多的是海南各類水果,第一次在這裡見到比手掌還要大的大芒果很新奇,買來吃味道也很不錯。同事順便還買了些帶回湖南農村讓家人品嚐。這種長廊設定多走幾步,相當多逛幾十家商鋪而已。想看,多看幾家,想買,就買。一無人強制逛街,又無人強制購物。不想逛直接走人沒人干涉,所以也不存在道德層面問題。這既方便了遊客,也為當地經濟發展作了貢獻。
第三,大千世界,互相理解,互相支援,發展了經濟,也是好事一件。景區出口長廊的設定,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解決了當地部分人就業生存問題。許多景區的老百姓,因為在景區出口經營各種生意因此而脫貧致富。例如西安兵馬俑挖掘後,在那個村建設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景區,當地村民在景區長廊開飯店,銷售土特產、紀念品,據導遊介紹,幾乎家家發了財,戶戶致了富,每天數以萬計的海內外遊客光臨,該帶來多少商機啊!因此他們在出口建設了很長的購物長廊,難道不道德麼?作為遊客,換位思考,也應該給予支援和幫助,這同樣是雙贏的舉措。
敬請關注。
回覆列表
一個景區,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的靚麗名片,綜合管理水平的體現,當地人文與自然的反映。
景區大門的設計與佈局,是體現整個景區文化與特點的屬性。它是能反映該景區處於一個怎樣的民族、歷史等文化背影,體現所處自然條件下的特有景觀特點等,給人是直觀的初印象。如武夷山南景區大門的設計,就是體現漢代閩越建築文化與現代抽象、武夷山脈的融合設計。
少數民族文化的景區大門,其民族文化屬性則更明顯。如貴州地區的苗寨、侗寨景區大門;海南的檳榔谷景區大門等。
這個初印象,直接影響旅遊參觀者對景區的美好憧憬和迫不急切的嚮往,直接影響旅遊參觀者的體驗心情。大家此時的心理,是趕緊入景區一睹其山水如畫的風采,享受震撼人心的視覺衝力等。如此時,進入景區大門通往景區的第一道門檻,設計其有一處購物長廊,而且是繞不過去的、狹窄的,“夾道歡迎”式的佈局,則予旅遊者的心理相悖逆,給人以“壓迫”的消費感覺,留下一個很不好的第一印象。
景區的形象,體現一個城市綜合治理水平,當地人文情懷和素質,是一個城市視窗,是一張響亮的名片。景區的大門,設計都是高大、寬廣的,給人以敞開懷抱海納百川,喜迎天下朋友豪爽以勢;給人留下一種美的、大氣磅礴之氣概。
很多城市因風光秀麗的景區,使城市更出名,更促使城市名字改名為景區的名字。例如:武夷山市,原城市名為福建崇安縣;張家界市,原城市名為湖南大庸市等。而千島湖景區的出名,很多人們則忘記了,它為杭州西郊的淳安縣。這裡說明景區的出名,是會利好所在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是一張靚麗的名片。
如果在景區門口的通道上,設立一個必須過的購物通道,則顯得景區形象不大氣,亂管理、亂作為之感。如這裡再出現強賣、扯拉、欺騙等現象,反映的則是當地民風、商業氛圍等不良問題,有失景區,乃至整個城市形象。這樣的例子,是不是很多呢?就不一一例舉了。
有序、整體佈局規劃,設身處地從一個旅遊參觀者的角度出發,每一隔距離設定一處休息區、購物區,完善衛生間、垃圾點等一些必備的設施,是可以的,遊人是歡迎的。統一景區內的物價,提高衛生、安全等管理水平,則應該是這個城市管理者不可缺失的監督和責任。出現不良問題,甚至是惡性事件,首當其衝反映的是這個城市的管理混亂。有損的不至是這個景區,而是整個城市。
景區出口通道上,設必須透過、別無選擇的購物長廊,則給人以壓迫式購物環境,存在安全隱患。結束景區的遊玩,往往都會有疲憊不堪的感覺。在離開景區的通道上,有解乏、解渴、解飢餓,提供相應的服務設施和營業網點,為廣大遊人提供服務是可以的。這階段,上上衛生間,整理準備乘旅遊大巴、自駕車等返回原城市。此時,順便看看“購物長廊”所展示的物品,是有助瞭解景區所在地的民俗文化和特產,是可以增加閱歷的。
帶一點當地有特色的旅遊紀念產品和特產,回去饋贈家人和朋友,是有一些旅遊者的習慣,人之常情無可非議的。我也是這樣的踐行者,例如:揚州的園林微型屏風,泉州崇武的石板影雕,武夷山的木雕與茶餅,三亞的海螺,珠海的粵式、澳式糕點等。但這些,我絕不會在景區內購買,直接感覺就是一個字“貴”,質量也不放心。
有見到個別景區的出口處,是設計N字型或回字型的購物出口長廊,多見於小景區小景點。這是不是過分,是你檢閱他們,還是你接受他們的檢閱。如果遇到突發事件,景區出口處沒有備用出口門,湧向出口處的,或正在繞購物長廊的遊人,是不是有安全隱患呢?
如今的社會,是一個資訊高度飛速的社會網路環境,把危機攻關的資金和精力,提前用到正確的旅遊環境治理理念,設計和管理好景區細節等,是城市管理者的重要任務,也是一個管理者的水平。
隨著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出遊的人們更注重旅遊體驗。旅遊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景區一個景點,而是一個所處城市相配套的社會治安,交通安全,環境衛生,住宿餐飲度假等綜合問題。旅遊市場是廣闊的,這要求城市和景區管理者有大的格局,大的視野,全方位去謀化、去佈局!